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服了!真的I服了U~~~~~~~~~~~~~~ [复制链接]

查看: 7345|回复: 26
1#
见过没品的,没见过这么没品的!什么审美呀!那些设计大师都TMD死绝了吧!丢人丢到世界上去了,动画片设计的与《大腕》里“泰勒”死后重生横空出世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不由的心中暗叫一个服字,还是北京交通台的主播会说“我看中间那个象是龙”呵呵,真损!那儿有龙呀,连中华的图腾全无,08年开幕式也好不了那儿去,不看也巴!我已经知道什么样儿了!!!
最后编辑公牛
分享 转发
TOP
2#

今晚看了电视揭晓的五只吉祥物,我自己就没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但是我家的孩子却喜欢的不得了!
TOP
3#

简直就是八十年代哄小孩的动画片小白兔大灰狼的翻版嘛,5个动物造型一样,圆滚滚的脑袋,傻愣愣的神态,一点生动感都没有
TOP
4#

标准1)要吉祥喜庆
标准2)要有中国特色(关键是鬼佬心中的中国特色)
标准3)要有商业价值(这点很重要)
TOP
5#

这5个东西好象是为了国外那些看惯了史努比或机器猫的小朋友设计的,好让他们到中国来换个口味,看一看从来没有见过的"另类"卡通形象.
TOP
6#

我觉得不是设计师的问题,我就不相信那么多稿子里就没有好东西,中国人绝对不苯。这5个丑东西能出来丢人现眼的主要原因是组委会要“发财”。想想啊,要是用诸位看官都想到的“猴哥”啊、“龙”啊什么的,怎么向商家收使用费呢?再者如果只有一个,适用面也不广啊,总有些商品不适合的,5个多好,一网打尽,哪里都用的!真是计划的好周到啊!只可惜民怨沸腾!
TOP
7#

确实不爽
TOP
8#

的确够白痴,简直毫无美感啊
TOP
9#

我都说了,大红卦,擂大鼓,咚咚呛,这就是他妈B的“中国文化”。
刘亚洲说了,中国的悲剧就是有决策权的没大脑,有大脑的没权力。
TOP
10#

茉莉花和兽医

谁家里猫啊狗啊有个贵体欠安,要去找兽医;谁家里阿猫阿狗要有个头痛发热或口吐白沫,在人医缺席兽医到位的情况下,兽医肯定还是最有发言权和最有可能被推到台前的,好歹不论猪拉肚和还是人拉肚都基本适用土霉素。
同样,在什么个运动会上勇夺个什么金牌铁牌的,只要不是面目狰狞,也可以去唱歌、演戏,毕竟都是抛头露面的事,无非就笑一笑、说一说、跳一跳、唱一唱,有相通之处,你能干我当然也能干。
于是,拍电影的张艺谋去搞个什么奥运开幕闭幕演出,也几乎是众望所归、非我莫属。毕竟差不多也都算是做戏,露露腿,扭扭腰,唱一唱茉莉花,不就成了。
起初,听说张艺谋来操办奥运会演出,我想大多数人是很看好的:张兄摆忽演员的技巧很高明,一个又一个明星就这么给摆忽出来了,因此,干这活,他权威;将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他,放心。
可是,事实和我们想象的却不太一样。现在还不好说4年后张艺谋能搞出个什么东西来,但是,已经结束的在雅典的这8分钟的亮相,肯定是一个大败笔。当然也有极个别说好的:你觉得土了是因为你见多了,而奥运会是给老外看的,在老外看来,这东西就不土了,而是新鲜。然后又搬出一句被懵聋相传无数次的话,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云云。其实这是一种很幼稚的见识。“8分钟”突出中国文化特色可以肯定是必须的,但是,这种特色也必须同时在一个当代技术视角之下,而不是将一些元素简单地展览出来,像地方文艺大汇演似的。张的失败在于他缺乏从技术层面理解当代化的含义,因此也不懂得该怎么使用这些元素,使之符合一个现代舞台的需要,缺少将这些元素打造成合乎一个现代舞台的元素的技术创意,只好将它们一股劲照搬上来,仿佛在赶庙会,东村跳大神,西村踩高翘,南村唱花戏,北村扭秧歌,凑合起来,热热闹闹,吹吹打打,到老外那里讨“新鲜”去。
这样一来“民族的”就着要“世界”了?SB,世界上可没有这么简便的“世界”。
人们还不难发现,这“8分钟”里有很多张艺谋成名电影的影子。为什么电影里的东西来到现实中便“水土不服”了?显然,电影与舞台是不同的,电影之中,“真实”即“艺术”,所以“大红灯龙高高挂、威风锣鼓震天下、龙腾虎跃狮子吼、奼紫嫣红大中华”式概念化的“中国特色”均可悉数照搬,越土越好,越原汁原味就越有价值。如果说张艺谋前半辈子卖的就这些东西则有失公允,但这些东西的确充实着他电影的细节。但是,当他面对奥运舞台时,依然只有这些东西可以使用、只懂得这样使用,那么就是他自己的问题了,好比兽医不留神有机会给人看病时,按一头猪的剂量给一个人开药一样。
当然,幸运的是,“8分钟”将问题暴露出来了,至少就有了解决问题的机会。
我们缺少一个有当代意识的而且名气大得可以和这活动相称的舞台策划者,因此只有由名导演来干。舞台策划意识和技术(不是“高科技”意义上的技术,而是艺术操作中的技术)上的滞后,也正是那个让人一再失望的春节晚会一年比一年不值一谈的原因。
有没有能干好此事的人?如果张艺谋认识到问题的所在,4年以后依然值得期待。当然也许还有人能干得更好,但如何发现这么个人可能是一个比办好“8分钟”或“30分钟”更大的问题。我们的习惯是,当一个人的能力和“级别”都到位的情况下,他才有这样的机会。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