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哦,柏林爱乐!(新增试听,12页开始) [复制链接]

查看: 19693|回复: 131
11#

wayned 在 2005-11-11 10:23:42 发表的内容
好像有种庆幸自己没有去听的感觉。


哪里,没去现场遗憾极了。王老弟,好久不见啊。
TOP
12#

今天早晨四点才睡,好累啊!再累也得去看看啊,我的状态不好没关系,只要RATTLE的状态好就行了。
TOP
13#

刚回来,先抽5根烟。
TOP
14#

Dufresne 在 2005-11-12 9:30:13 发表的内容
darajan 在 2005-11-12 8:42:00 发表的内容

昨晚被拉特尔在最后关头硬是憋回去的那股强气流,今天终于从喉管出发将出来,今天果然兑现了我的期待!

今天的得分为弦乐 105 分,木管 105分, 打击乐 105 分, 铜管 100 分。

除了圆号略为有一两次音色问题,其余都不可挑剔。

今天也终于见到那个卡拉扬晚年时期熟悉的日本小提手,我说不出的感动,好像时光倒流到80年代,也算是对老卡在天之灵的一种缅怀。由此引发一个问题:目前还有多少乐手是卡拉扬时期留下的。



英雄生涯的最后一两个乐句,圆号似乎有些问题,好像没吹足的感觉,也算是唯一的遗憾吧。
低音提琴声部有几个乐手资格够老,估计是经过卡拉扬时代的。


我也有这样的感觉。但由于是柏林乐团,我当时宁愿相信圆号手们在奏不同的声部。我靠,最后《英雄生涯》时,竟有8把圆号!!!
最后编辑jamespan58
TOP
15#

cartershao 在 2005-11-12 11:23:55 发表的内容
Dufresne 在 2005-11-12 9:17:50 发表的内容
jamespan58 在 2005-11-12 0:36:54 发表的内容
本来以为没戏了,没想到下午接到一朋友电话:600元一张票,要伐。想想还是去吧,倒不是不心疼这600元。如果有4000元的,我还真上了。对中国的爱乐者来说一辈子能有几次这样的机会,还不好好痛快一把?事实证明600元的位子不怎么样。如果拉特尔正前方是12点的话,我就坐在10点钟的方位,能好吗?
先是海顿的D大调第86交响乐,这部作品我以前从没听过。音乐响起我就被那绵密而又松驰的弦乐深深打动,感觉这弦乐象一阵一阵的气浪向你扑来,舒服极了。演这部作品时乐队编制很小,小提琴大概不到20把,低音大提琴只用了三把,各个声部非常清晰。接下来的是阿迪的一部大型管弦乐,之前我连这位作曲家的名字都没听到过。包括最后理查·斯特劳斯的《英雄生涯》都不是我所喜欢或常听的作品。如果换成昨晚的曲目,我宁愿加钱。


我倒觉得第二天的曲目安排更富深意,海顿来自18世纪,避难所则是21世纪的崭新作品,下半场的理查施特劳斯则是乐团的看家曲目。
英雄的生涯作品本身一般,但没想到拉特和柏林爱乐能把它演的如此之棒,到了最后甚至有了升华的感觉,可不可以这么:昨晚的演奏比作品本身更伟大。
们和Ades都是幸运的,如果不是柏林爱乐,还能有谁敢在中国上演这样一部现代作品。

避难所超级难听。


没办法,我只是对曲目本身没太感兴趣,至少目前是这样。平时这样的曲目听得也少,不熟悉,所以无从比较。
最后编辑jamespan58
TOP
16#

另外,昨天观众的表现以及东方艺术中心缺乏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让我直恶心!!!
TOP
17#

darajan 在 2005-11-12 1:19:19 发表的内容

Pan兄和我的苦恼相同。有了入场券,但是无法以最完美的方式感受这个似乎完美的乐团。我坐左前上方,只要铜管一高潮,便会盖住即便再拼命运动的弦乐,不过我能想象他应该体现的声音,还好排练时有在最佳的区域体验过。

海顿的作品铜管的分量轻,所以声音效果因座位造成的差别就小,当然感受会好。

Ades的作品没记错的话应该是中国首演。

《英雄生涯》今天的发挥很超级!


那么达兄也在D区?
同感,前面海顿各个声部清晰无比,三把低音提琴只要一动我就能听到那极具弹跳的中低频。可后面的曲子乐队编制一变大,铜管乐盖过了弦乐。
TOP
18#

海顿的第一乐章结束,很安静。我松了口气(每次类似的场合我都要为同胞们捏这么一把汗),心想,不错,到底柏林,观众的层次也被提高了。妈的,第二乐章一结束我的好心情就被破坏了一半。搞不懂啊!怎么鼓起掌来了呢,稀稀拉拉的。拉特尔刚举起指挥棒又走下了指挥台,原来有近百名迟到的观众(我这里只能用“观众”二字,因为他们或许只是来看的)象游击队一样从各路进口踊进来。那也算了,我虽感不舒服,也已经习惯了。这时我前面一小伙子不知何故突然又带头鼓起掌来----我猜测他是在为那些迟到者鼓倒掌。我晕!!!

应该说演奏时很少有人拍照的,用闪光灯的也几乎没有,但一到谢幕时,不少人纷纷拿出相机。那些领座员似乎终于找到了体现自己“执政价值”的机会,坚持不懈地、孜孜不倦地在我前面跑来跑去实施“镇压”。这一点,他们比大剧院做得差多了。演出都结束了,还不让人家拍照,太死板了。
TOP
19#

darajan 在 2005-11-13 0:56:29 发表的内容
lqdxy 在 2005-11-12 19:03:07 发表的内容
刚才看了上海电视台《新闻报道》,说在第一曲海顿86交响曲第二乐章结束时由于有很多观众进场,拉特尔无奈地放下指挥棒,停演达2分钟之久!事后记者采访工作人员时,她们的理由很充分,因为剧院规定只有在一曲结束时才能放迟到的观众进场,而判断一曲是否结束的标准就是观众是否鼓掌,正是由于在第二乐章结束时有很多观众的掌声,她们便以为一曲终了,所以才放那些迟到的观众进场,工作人员并没有错!


是第三乐章结束时拉特尔暂时走下了指挥台。掌声是在第二乐章结束便开始。不过诸位亲爱的同胞,这第一个鼓掌的是坐我前面两排的两个SB老外,长得看着就蠢,穿得更蠢,最蠢的是第一个胡搞,而且所有人都停止鼓掌了,两个SB还在那里拍,真想上去抽他们,连累咱同胞! 到了第三乐章,蠢人又鼓掌了! 拉特尔要不是回头摆手,也不会看到进场的观众,也不会有那尴尬的一幕。说实话,那天进来的观众并没有太离谱的噪音,视觉干扰是有一点。不过最后,在好像D区有个中国观众向拉特尔似乎不太友好的拍了下手摧他开始演奏,此举有些无礼,却出于无奈是可理解的,拉特尔如果要等所有迟到者坐定,大概昨天破天荒地要将海顿分为上下半场演奏了。


是D区的。那个SB就在我的前方不远。我真看不猜不出他的目的是什么。到底是催拉特尔快开始呢,还是给迟到的观众鼓倒掌?那些迟到的人虽然不应该,但还算识相,都尽量不弄出声来,走起路来如履薄冰,自然影响了速度。大概是导致这位可爱的SB鼓掌的原因吧。后来第二首阿迪斯的大型管弦乐作品达到高潮时,这位SB突然站起身来走到最后一排站着看,不知是嫌噪呢还是为了“登高远望”。后来和领座员罗嗦了几句就消失了,再也没出现---来干啥!!!
TOP
20#

大度一点看,乐章间鼓掌已经不算什么失礼了,至少还能算是无知的热情吧。如果哪位指挥来华之前做些功课也会习惯这样的热情的。诺林顿在乐章间带头鼓掌会不会出“入乡随俗”呢?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