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分享些和音乐无关的:南怀瑾讲学摘记 [复制链接]

查看: 2943|回复: 16
1#
趁記憶仍在,趕緊整理好這些文字。同分享南老師的大智大慧。


中国传统文化与经济管理
南怀瑾
2005/11/5   16:00-18:00,20:00-22:00

八個字概況我的一生:一無是處,一無所長。(太謙虛了,這麼說的話我們凡眾都白來人世一趟了)

現今教育一團糟,洋學堂。

一輩子無文憑。我受文教育、武教育、洋教育、土教育……考試曾有第一名——倒數第一名。
(但南老師一輩子做學問,當幾十年老師,官學商佛弟子滿天下)

現在的孩子背重書包……害了這一代…應該從小讀古書。(南老師講學經常批評現今的教育制度何取向)

文化的概念:政治、經濟、教育、社會、文學……

“老叫獸”

“黃段子”

讀書不一定有學問。讀書是求知識。

“經師易得,人師難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禪宗:見與師齊,滅師半德;見遇于師,方堪傳授。

現在的不是老師,是知識的齣賣。(談到現在的教育,現在的老師,師德)

現在有“讀書無用論”。(學的東西沒什麼用)

現代女性“既不能為賢妻,又不能為良母”。(女性接受暸很多現代教育,能力很強,不像從前般相伕教子)

今天的人全體嚮“錢”看。“十億人民九億商,還有一億騙中央”。“上下交徴利,則國危矣”。

經濟學:這一名詞是二手貨,像“哲學”。經濟,在中文,大政治學“經綸天下,濟世救人”。

貿易,貿字底下一個貝:以有易無。

現在的大問題:藏富於民還是藏富於國?國富民強還是民富國強?(這是政治體製問題暸)

共産主義在唐朝亦有:叢林製度。

不要看我以前寫的書。“著書多為稻糧謀,秀纔文選半饑驅”

有天地,有隂陽,有男女

柏拉圖理想國,道傢華胥國

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安居樂業,大同世界(毀滅之時?)

彿有三寶,老子有三寶:曰慈,曰儉,曰不敢為天下先。

經史和參

現代國內經濟:新自由主義,新八國聯軍。

“六親不和有孝子,國傢昏亂有忠臣”

(東西方同步的歷史和人物對比,唐朝和羅馬,慈禧和伊麗莎白,東條英機和墨索裡尼……)

今世無英雄人物

“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

五六十年來國內“無歷史課”……不看百年以內所寫的歷史書

現在有些年輕人“既不能令,又不受命”

推薦書:《綱鑑易知錄》《資治通鑑》

小故事:馬逸。斃犬於途。

會而不議,議而不決,決而不行。

我身上的衣服已有四十年,學生送的西裝料子(南老師做暸身上這件長袍),現在的領帶是以前水手用破帆佈圍脖子所用,西裝是以前的海盜服。

和珅…弄臣、大臣、名臣、權臣、忠臣

歷代財富首都:春鞦戰國——淄博,唐代——揚州,宋朝——漳泉,清代——上海。

清代政府級別:朝廷、巡撫(兩個祕書分別是錢穀師爺和刑名師爺)、臺、縣令、典史。

建國初期中國完成暸一件別人沒實現過的:“均貧”

中國是要開放,但開放得太早。(當時南老師已經離臺赴美)

“憂患韆韆結,慈悲片片雲;空王觀自在,相對不眠人”。(談及南老師在臺灣與故鄉親人聯繫上時的心情)

南北朝280年后。亂80年。太平后,洛陽城民居窗鈎為金製。
中華民族隻要太平二十年,就能經濟髮達,因為中國人民是勤勞儉樸的。

(中國曾經有過很多盛世,那個時代沒有外來投資、沒有臺資、港資…)

學習:滕王閣序(王勃,十四歲作)

(南老師準備充分,徬徴博引,還印髮不少資料,以上很多內容就是着重分析暸資料中漢朝漢文帝、景帝的治國之道——文景之治。雖同往常一樣的東拉西扯,但其中的閃光點仍令人深思和頓悟。驚嘆仙風道骨的南老師在近玖拾高齡仍有如此敏捷的思路、驚人的記憶,國內外歷史人物、年代、引用古文…信手拈來。尤其是其為人之道,難怪追隨者甚衆。)
最后编辑sonny
分享 转发
TOP
2#

ZT

  南怀瑾先生1917年生于浙江温州乐清。自幼接受传统私塾的严格教育,及至少年时期,已遍读诸子百家,兼及拳术、剑道等各种功夫。同时苦心研习文学书法,诗词曲赋,天文历法诸学,并深得其精要。
  青年时代,正值抗战军兴。南怀瑾先生毅然辞亲远游,曾任教于中央军校,又入华西坝金陵大学,研究社会福利学,以其服务社会大众。其时,每逢假日闲暇,胤以芒鞋竹杖,遍历名山大川,寻访高僧奇士。复于青城山灵严寺,有缘结识名重一时的川北禅宗大师袁焕仙先生,遂拜门墙,竟毅然辞去中央军校教官之职,追随袁先生左右,潜心研修佛学。1943年入峨眉山大坪寺闭关修持,闭关三年间,遍阅《大藏经》万万卷,印证个人修持所得,遂至终身受益无穷。1945年,远走康藏,参访密宗各派,得到贡嘎活佛等多位著名活佛、高僧的真传,佛法修持更为精湛,得到白教、黄教、红教、花教等各教派的印证,被承认为密宗上师。
  1945年,南怀瑾先生离藏走滇,任教于云南大学,后又讲学于四川大学。1947年内战开始不久,南怀瑾先生返回浙江乐清故里,旋即归隐于杭州天竺,披阅了文渊阁《四库全书》与《古今图书集成》,继而于江西庐山天池寺旁结茅蓬清修。1949年春,南怀瑾先生辞别家乡,只身赴台。
  到台湾后,南怀瑾先生先后执教于台湾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并应邀至多所大学、机关、社会团体讲学。执教三十年,桃李满天下,不少台湾党政、军政要人及工商巨子都曾拜在南怀瑾先生门下。
  南怀瑾先生学问博大精深,融贯古今,教化涵盖儒、释、道,更及于医卜天文、诗词歌赋。在台湾,人们尊称他为“教授”、“大居士”、“宗教家”、“哲学家”、“禅宗大师”和“国学大师”,一度名列“台湾十大最有影响的人物”。然而,南怀瑾先生拒绝一切溢美之词,自谦为“凡人”。长期以来,流传最广的却是这个最普通的称谓------南老师。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都这样称呼他。
1985年夏,南怀瑾先生离台赴美。在美国期间,成立了“东西学院”,旨在推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旅美三年,南怀瑾先生未偿一日不思念中华故土,身处异乡心系家国。其实又何止是旅美期间,南怀瑾先生旅台三十六年,因“书剑飘零,不见慈颜”,常常是“几回好梦至家乡”。其怀乡之情,并非发于个人小私,实出于爱国忧民之大公。不论在台湾还是旅居海外,南怀瑾先生每每念及国家振兴图强事业,特别是对祖国统一大业,系於心怀,百般关注。
TOP
3#

好!
可惜笔记有些凌乱啊^_^
TOP
4#

马勒兄见笑了
惭愧,只是将零散的一些文字记下,不能与精彩的演讲相比了,^_^
TOP
5#

有空的话,建议好好看看他老人家的《论语别裁》,也许大家的心境会平和许多。*^*
TOP
6#

感谢楼主啊.这是很有价值的贴.
其实作为南怀先生,要做这样的演讲,几乎是不用做什么准备的.讲得太全面深入了.身居台湾,比大陆人还了解大陆.
"开放得太早",一语提醒梦中人.我们的人民在精神,思维方面,,国家在体制,法制方面都没有做好任何准备.
他谦虚说不要看他以前的书,因为是为了钱写的.但是看书本来就是这样的,人心俱全,学习只是醒脑,不是洗脑.大家不要真的就不去看了,他的书真的不单是"文化导报",还是"智慧导报","思维导报".我大学时就有幸看到他的书.

不过,
莫道今世无英雄,轻蹄一路火匆匆.
烧得孽意无生处,青烟散去寰宇清.

大家学习,不是学学就完了的.
TOP
7#

sonny是住上海在昆山工作的台胞?
TOP
8#

czj 在 2005-11-6 18:35:19 发表的内容
有空的话,建议好好看看他老人家的《论语别裁》,也许大家的心境会平和许多。*^*

就我看过的有关《论语》的书,这本《论语别裁》(上下册)是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了。还有两本,一是《原本大学微言》,另一本是《谈历史与人生》也都很好。像《孟子旁通》《老子他说》也都读了,可读性没有前几本强,就不推荐了。
TOP
9#

scfan 在 2005-11-6 11:20:58 发表的内容
sonny是住上海在昆山工作的台胞?


不是啊,怎么会这么想的?上海昆山台湾都出来了...

说我是海峡西边的也对,海峡南边的也对,不过两个海峡不同 :)
TOP
10#

论语别裁 是好书
金刚经说什么 也不错
静坐与长生不老 这本书还教你如何保持健康和静心
... ...
楼上的L兄读出心得了,老实说,南怀瑾一套选集放书架上还没看过多少,惭愧
另外,南老师目前一直生活在上海市区,在太湖边有三百多亩的书院即将建成,建筑很有特色,现在应该在装修了,养了不少动物,建成之后将是一个很好的修行之地。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