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推荐给大家《奚秀兰 [复制链接]

查看: 2337|回复: 6
1#
推荐给大家《奚秀兰 经典金曲18首》和《奚秀兰 经典金曲18首珍藏版 第二辑 》。日本天龙版。李源处有卖,不贵每张85元。它不会辱没你的高档音响器材。

[upload=jpg]Upload/200511520213034848.jpg[/upload]
奚秀兰经典金曲18首
大类: CD类型
出品公司:风行
演员:奚秀兰
格式:24K

内容提要:

1. 天涯歌女
2. 月圆花好
3. 琵琶怨
4. 楼台会
5. 叹十声
6. 月儿弯弯照九州
7. 何日君再来
8. 三年
9. 九个郎
10. 绣荷包
11. 五月的风
12. 苏州河边
13. 明月千里寄相思
14. 秋水伊人
15. 送君
16. 阿里山之歌
17. 拷红
18. 郊道

相关评论文章:

崔岩光的唱片,很贵的,大概一百六、七十元钱一张,听过以后觉得非常好,无论是演唱还是录音都堪称是一流的。由于崔岩光所演唱的一些歌曲都曾经是奚秀兰以前“首唱”的、或者是“唱红”的歌曲,基于此,我把奚秀兰的唱片也拿出来,与崔岩光的唱片同场去做一个试听比较 ……  

作为一名专业歌手,崔岩光的歌唱功底与演唱技巧是非常好的,崔岩光最大的问题是:她的演唱始终都进入不了歌中的“角色”。以“天涯歌女”和“月圆花好”这两首歌曲为例,听崔岩光的演唱,那种感觉始终都是飘浮在“上面”的,沉不下去。也即,她的演唱感情与歌词内涵很难融为一体,我们可能会说:“这声音真美”,但您却很难与这种“声音”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再来听奚秀兰的演唱,一下子就把我们的整个身心给带入到歌曲内涵所要表达的意境中去了,使听者与歌者很容易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共鸣。换一种方式去讲:崔岩光就像是一位穿戴华丽、养尊处优的贵夫人,手中却正拿着一块“红薯饼”在吃——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明显是在做秀。而从奚秀兰那里,我们就能明显地感觉得到她非常质朴贤淑的一面。  

一位伟人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就曾经说过: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也即搞艺术工作的人需要到基层下面多去体验生活。因为,有了生活根基的艺术,它才会有思想、有灵性、有感染力,我们也才能会与这样的艺术产生共鸣,否则,没有思想、没有灵性、没有感染力的“艺术”,充其量也只能会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美人或工匠。  

说句心里话,现在歌坛上的“工匠”是有点太多了……;而那些有感染力的艺术家,真的,则又显得是太少了……  

奚秀兰的歌听起来非常的“飘柔舒缓”,可以说,这种特征是贯穿在她的每一首歌曲里面的。她唱“天涯歌女”、“月圆花好”及“绣荷包”这样的抒情歌曲时是那样的轻柔曼妙;而像“阿里山之歌”等这样一些本是比较激昂慷慨、粗犷豪放的歌曲,经由她唱来,竟也会变得是如此细腻甜美、柔情似水,别有一番滋味。也即,任何形式的歌曲只要经奚秀兰一唱,都会“染”上她独有的这种特定“味道”。这是一种什么“味道”呢?简单地说,就是这种声音非常得“养人”!所谓“养人”即“补品”也!身体好的时候可以用,身体不好的时候更应该拿来用;心情好的时候听起来会眉飞色舞,心情不好的时候去听倒还可以化解心中的郁闷。它的这种“特质”,很有点像发烧友常说的“传统英国声”的感觉。  

“传统英国声”即指人们对于九十年代以前,英国一些颇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音响器材其声音走向的一个大致称谓,这其中又当属经典的BBC LS3/5A音箱最具有代表性。曾几何时,这种毫无“棱角尖刺”,“淳厚朴实”的“传统英国声”,不知征服了多少发烧友和音乐迷,给无数个家庭、情侣带来了幸福美好的生活激情与浪漫回忆,也使得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成为音响市场上颇为主流与时尚的不二选择。可惜啊!可惜!随着人们音响文化素养的提高,“专家和学者”的大量涌现,人们现在都转而去追求一些所谓的“更真实、更中性、更原汁原味”声音的音响器材去了;昔日的“传统英国声”已风光不在,而更让人们关注的则是:这种“传统英国声”正在我们的音响生活中慢慢地消失或变异……  

如果您是一个有“文化品味”的人;如果您是一个对“传统和经典”都很感兴趣的人;如果您是一个懂得“欣赏和收藏”艺术品的人;如果您是一个非常想了解、欣赏“传统英国声”是一个什么概念,但却又苦于已找不到那些“正宗”的“传统英国声”的音响器材了,或者说受限于经济条件的因素等,不妨就把这张奚秀兰专辑唱片给买回家吧——也许从奚秀兰的歌声中,您多少还能感悟到一下昔日“传统英国声”的本来面目和迷人风韵的!  

              ——评论资料来源于网上,非原创,特此申明


[/quote][upload=jpg]Upload/200511520343562188.jpg[/upload]
奚秀兰经典金曲18首第二辑
大类: CD类型
出品公司:风行
演员:奚秀兰
格式:24B/24K/2000年

内容提要:

1. 我的祖国
2. 谁不说俺乡好
3. 草原之夜
4. 洪湖水浪打浪
5. 珊瑚颂
6. 九九艳阳天
7. 送别
8. 妹妹找哥泪花流
9. 蝴蝶泉边
10. 缅桂花开十里香
11. 南泥湾
12. 茉莉花
13. 红豆词
14. 送我一枝玫瑰花
15. 酒干倘卖无
16. 我的中国心
17. 龙的传人
18. 望郎归

相关评论文章:

奚秀兰是80年代初最早被引入内地的香港歌手,记得当时在央视春节晚会上一起认识的还有唱“我的中国心”的张明敏。那时在下还是个中学生,无脑(不识艺术的好歹高下)、无耳(音乐听得可怜地少)、又无钱(音响是什么都不知道),所以,当时傻乎乎地“临摹”张明敏的“中国心”还来不及,对这位半老徐娘,带着安徽黄梅腔的民歌手,自然兴趣索然,无心理会。人真是个难以理喻的东西。当年那个“三无”的中学生,兜了二十年的一个大圈儿,回头再听到这把曾经被认为“老土”的女声,竟然感动得没命!当然,这回我是在一套价值十万元的高级音响中听到的。

  《我的祖国》、《谁不说俺家乡好》、《草原之夜》、《洪湖水浪打浪》、《送别》、《送我一支玫瑰花》……这些在“中山装年代”听得耳朵起茧、可以倒背如流的歌曲,E时代的今天再次蓦然响起,每个过来人心中的复杂情感怎能不被勾起;一起走过的日子哪能不历历在目?在对奚秀兰的高格调的歌艺肃然起敬的时候,我偷想:如果那家发烧唱片公司有本事弄得到郭兰英、黄昆等前辈艺术家的老录音,再象这张唱片般加上24bit数码科技翻制成金CD,不定会有怎样的迷人效果?可以肯定,赚到钵满盘满是毫无问题的。

  再比我晚一辈的年轻发烧友,可能已无法在奚秀兰的歌声中找到可以缅怀的情感,那么,透过这张CD,您一定能找到另一种共鸣,Hi-Fi上的共鸣!你听,奚秀兰那玲珑剔透的歌声,在中高音区几乎是呈一条直线般力争上游、绵绵无尽地延伸着,甜甜的嗓音质感是如此地光滑和润泽,没有丝毫杂质,听来真是如沐甘霖。拥有高贵光泽的歌声中甚至还带着美妙的空间感,绕梁三日而不绝!

  笔者曾向外祖母播放此碟,她除了大叹动听,竟令她想起当年的“金嗓子”周璇。吾生晚矣。能透过顶级Hi-Fi感怀于奚秀兰等的经典美声,已是大幸!

                                ——评论资料来源于网上,非原创,特此申明
最后编辑阿预
分享 转发
TOP
2#

已经收录,正在搜寻其它CD!
TOP
3#

这应该是香港发行、日本天龙压片的版本,值得购买。
TOP
4#

上面的评论资料来源于网上,非原创,下面的文字却是来源于我的原创性文章:


在好的音响系统里,她的声音棒极了,牛死了!绝对是发烧级,很多人会被她的声音所打动,为她的嗓音所惊叹。我妻子平时不喜欢、不太热衷于听歌,相反,对我经常听歌、听她的歌有时还颇有微辞。我家升级音响系统之后,当我用升级之后的音响系统播放她的歌曲,一曲《天涯歌女》唱罢,我妻子终于由衷地说了一句:“这位歌手唱得真的很不错!” 更何况我的音响器材远远谈不上高档。

听她的歌要讲感觉、讲情调、讲味道、讲效果。她的声音听着就是舒服。

她的声音好象是从咽喉发出来,而不是从口腔发出来,头腔共鸣、胸腔共鸣好象用得较少。歌喉、歌喉,她的真正是歌喉啊!听着很舒服。对此不知道声乐专家有什么说法?


——摘自《世上优秀的女歌手很多,我独爱奚秀兰》
http://bbs.hifi168.com/bbs/article.asp?titleid=83615&ftdate=20050919&nTypeId=11&page=
TOP
5#

SINATRA 在 2005-11-20 0:54:52 发表的内容
看到阿预就看到了奚秀兰!好听!
听了《草原之夜》的SAX版,也好听,既然楼主这么喜欢她,我想这首歌的简谱应该会有吧?我想要!谢了!


哦!这可难住我了,不好意思,曲谱我没有。不过这首歌曲很经典,要找并不难,去“百度”搜索应当可以找到。

如果找圣歌的简谱偶倒是基本上有。
TOP
6#

看到阿预就看到了奚秀兰!好听!
听了《草原之夜》的SAX版,也好听,既然楼主这么喜欢她,我想这首歌的简谱应该会有吧?我想要!谢了!
TOP
7#

谢谢!我去找找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