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厂专访-德国Burmester访问记(1-10) [复制链接]

查看: 4889|回复: 35
11#

[upload=jpg]Upload/200510271343965593.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0271344914611.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0271345537237.jpg[/upload]
TOP
12#

[upload=jpg]Upload/200510271372651598.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0271373230097.jpg[/upload]
TOP
13#

Burmester专访之六
旗舰969 CD转盘的诞生〔图〕
〔图〕从图中您应该就可以看出那精密的金属加工水准。
〔图〕969俯视图。您可以看到机械拾取系统被安排在正中央,而且四周有一层厚铝箱隔离,电源则摆在右边。
〔图〕Udo手持的就是机械拾取部份总成。
〔图〕机械拾取部份背面近景,您可以清楚的看到皮带与轴承。
〔图〕每个机械取部组装好之后都要附带测试结果。
〔图〕工作人员用精密规在测转轴的精度。
〔图〕抽屉盖的内面。请注意它有贴了一层黑色软毡,而且机械拾取部份的表面也是黑色的。这是为了确保抽屉关上之后雷射头不受「光害」的影响。
〔图〕969组装过程。您可以看到那个机械拾取部份是另外装在一个铝盒中。以后如果要换DVD,只要把整个CD机械拾取部份取出即可。
〔图〕左图:现代科技产品有时难免要用最古老的检测方法。这位工作人员在做什么呢?他正在用医生的听诊器仔细聆听CD转盘转动时有没有辘声。当然,这是电子仪器检测之后的人耳辅助检验。无论是扩大机或喇叭,Burmester也都在最后一关执行这种人耳检测。
〔图〕装机械拾取部份的铝盒与上盖。铝盒底还铺上一层阻尼物质,用以吸收振动。
一部在台湾定价近百万台币的CD转盘会有人买吗?它何德何能?竟然要那么高的价钱?我想这是许多人对Burmester旗舰CD转盘969的疑问。虽然它的重量高达89磅,虽然它是以皮带驱动的,虽然它使用的机械拾取系统是已经停产、但却被认为可能是最好的Philips CDM9 Pro;虽然它的驱动马达与轴承都用最好的瑞士制品;虽然它的产量少到每个月只生产15部…。虽然有那么多的「虽然」,很多人仍然对这部CD转盘的高售价报以质疑的态度,包括我亦然。直到我看到了这部CD转盘的所有做法,才开始对这个质疑有了转变。
首先我们来看,这89磅的重量是怎么来的?它的重量来自于那个很重的底座以及层层的内、外隔离机箱。还有,光是固定转动拾取部份的铝板也真够厚的。总之,只要见到铝板,就是厚厚重重的,难怪加起来会那么重。
其实,969最精彩的地方并不是厚重的箱体,而是采用Burmester认为最好的Philips CDM9 Pro拾取系统,以及皮带传动。当然,为了那个皮带传动,还要去瑞士订制误差在三千分之一mm的转轴(这个数字相当可怕,只不过不知道是指哪个部份的精度)。您知道吗?为了确保CDM9 Pro的供应无虞,Burmester把Philips最后一批1000部的CDM9 Pro全数买下,自己慢慢享用。Burmester开玩笑的说当初采购人员一口气买下这么多CDM9 Pro时,他差点就要开除他。现在这些CDM9 Pro成了黄金,反而要好好奖励他才行。
这么贵的转盘万一以后改朝换代,DVD Audio流行之后,969是不是就这样作废?不是!Burmester已经考虑到这点,因此将969的CD拾取系统设计成模块型。以后,如果您想换成DVD,只要将这个地方取出,换上DVD的拾取系统、再调整一些线路就可以了。按照Burmester的说法,这部CD转盘的使用寿命不必担心,绝对可以让您用到下个世纪。■
[upload=jpg]Upload/2005102812493559068.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02812494193390.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02812494844638.jpg[/upload]
TOP
14#

[upload=jpg]Upload/200510281085821860.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028109714873.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0281091955259.jpg[/upload]
TOP
15#

[upload=jpg]Upload/2005102812501864204.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02812502773911.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02812503414206.jpg[/upload]
TOP
16#

[upload=jpg]Upload/200510281350923997.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02813501699160.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02813502338450.jpg[/upload]
TOP
17#

[upload=jpg]Upload/200510281081196501.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0281081712516.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0281082431858.jpg[/upload]
TOP
18#

[upload=jpg]Upload/200510281010632149.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02810101138446.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02810101745515.jpg[/upload]
TOP
19#

[upload=jpg]Upload/200510281011415742.jpg[/upload]
TOP
20#

Burmester专访之九
不卖的设计师系列
〔图〕这是原来的838前级。
〔图〕Strata Zaza片岩型838设计师前级之一。
〔图〕838、846设计师系列。
〔图〕846前级原型。
〔图〕846前级设计师系列。
〔图〕846前级设计师系列。
〔图〕846前级设计师系列。
〔图〕846前级设计师系列。
〔图〕StrataZaza证书。
〔图〕846前级内部。
在家具界,经常可以看到所谓的设计师作品。只要是这类的家具就一定很贵,不过其造型、功能也相当独特。在服装界,同样也有设计师系列。如果他只为您设计一件,那价格就难算了。即令是所谓「限量」的大量生产服装,其售价也不会便宜。一件设计良好、用料上成的家具可能有机会成为古董,一件服装就算用料再好,恐怕穿个一、二年也就要换款了。相形之下,家具好象比较划得来。
或许,现在您府上所用的就是设计师系列的家具,您身上所穿的就是设计师系列服装。可是,您曾经说过音响也有设计师系列的产品吗?老实说,如果不是这次去Burmester工厂参观,我真的不知道音响也有设计师系列。在Burmester工厂,我看到了他们在1983年与1984年所生产的二型产品所制成的设计师系列。一型是846(高电平)前级,另一型则是838前级(Phono前级)。
所谓设计师系列,当然就是造型独特的东西。我在现场就看到做成积木型、片岩型(以铸铁加上特殊处理,看起来像是土里挖出的东西。它的名称叫Strata Zaza)、弧型以及连架型等各种独特的造型。这些造型都是请有名的设计师设计,然后限量生产。每种生产的数量会有多少呢?Burmester说不一定,像Strata Zaza那部838就只有部50部。为什么我们从未在市面上看过这些造型独特的产品呢?Burmester告诉我这些设计师系列的产品并不是为了一般市面上销售而生产的,它是为特定人士所生产,而且每件产品所生产的件数并不多,所以有许多是拿来当公关赠送的。这次去参观,Burmester当场就赠送一部Strata Zaza给飞歌行老板洪先生。翻开底部一看,他那部编号是第19号。可不要看它外表像是生锈的样子,那是刻意弄成的,它的旋钮与拨杆还是纯银打造的呢!每一部都附有一张证书,上面用德文写了一段诗。我特请「唱片&音响」杂志主编张维志为读者翻译如下:「以光来切割,用双手来燃烧,以炙热的光芒照耀精致的历史。」下面注明使用材料为铸铁与银。落款的设计制造者是Christian Schneider-Moll。
老实说,像这类的设计师系列音响,真是人见人爱。它既可成为独特的收藏品,也可以用来欣赏音乐,更妙的是越用越增值。可惜,我们都买不到这样的产品。看到这里,读者们一定要骂我在吊胃口,买不到的东西还报导。其实,我写这篇报导的用意一来是要增广读者们的见闻;再者也希望国内的代理商能够触发灵感,与厂商合作,生产这种小量独特的设计师系列产品。各式的里程碑、旗舰型产品台湾已经多如牛毛,而独特的设计师系列还未见过,说不定台湾还真有这个市场。
[upload=jpg]Upload/2005102816421923426.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02816422990008.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02816424018720.jpg[/upload]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