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指挥皇帝---卡拉扬 [复制链接]

查看: 14393|回复: 103
31#

说他是音乐皇帝太欠考虑了!!!说是指挥皇帝也欠妥,在商业上卡拉杨达到了顶峰,但是在精神水准上和艺术水准上未必超过了托斯卡尼尼和福特文格勒,他们三人应该算作同一级别的。但是说起来也未必能胜过马勒或者门德尔松,因为后两者在音乐上更加伟大!
TOP
32#

当代指挥中的“帝王”——卡拉杨(Herbert Von Karajan,1908-1989)

在历史的洪流中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的名字代表了一个时代,当他们逝去的时候,这个时代也就随之终结了,但他们所辐射出的影响力却将绵延世代。

卡拉扬,这个被人们誉为“指挥皇帝”的大师,无论是从 丰富现代指挥艺术的角度上,还是从推动世界音乐艺术乃至整 个人类文化方面的发展上,都可以 称得上是一位名垂千史的伟 大人物。

赫伯特•冯•卡拉扬是于1908年出生在奥地利的萨尔茨堡的,这里曾经诞生过世界上最伟大的天才作曲家莫扎特。卡拉扬的家庭原籍是希腊。自他的祖辈移居到奥地利以后,这个家族就不断地出现著名的人物,由于祖上的功名着著,先后有两名成员被当时 的奥皇封为男爵,所以他的家庭一直是属于贵族家庭的,卡拉扬全名中的“冯”字,即是一种贵族的标志。卡拉扬的父亲是一位医生,但他同时又是一名出色的业余音乐家,经常在莫扎特音乐学校的管弦乐队中演奏单簧管。受父亲的影响和家庭音乐环境的熏陶,卡 拉扬从很小便显露出了极为出众的音乐才华。他从四岁开始学习 钢琴,八岁时就已经举行了公开演奏会,由于才华和技艺的出众, 他曾被当时的舆论界公认为未来最有前途的钢琴演奏家。卡拉扬 早年曾在家乡的莫扎特音乐学校中学习,在这里,他曾受到该校校 长的特殊关怀,这位校长是第一个发现卡拉扬的天才人物,他处处 像慈父般地关心着卡拉扬,并且还介绍他去著名的意大利美术馆 中去学习绘画和雕塑,自然,这种对姊妹艺术的了解和学习,对于 卡拉扬以后的艺术成长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卡拉扬日后在指 挥时所表现出的丰富色彩变化和雕塑般的音乐造型艺术,大概都 是受益于此的。到了十几岁以后,卡拉扬便离开了自己的故乡而来 到了维也纳,他同时在维也纳国立音乐学院和维也纳大学中学习 钢琴、指挥和音乐学,起初,卡拉扬一直是将成为钢琴大师来作为 自己的奋斗目标的,后来,由于他的手指出了毛病,才不得已而转 到了指挥系学习,在这段时间里,他曾跟随该校指挥教授冯德勒学 习指挥,冯德勒虽是一位德高望众的优秀音乐家,但作为教师他则 是一个没有什么才华的因循守旧的人,用卡拉扬自己的话来说,冯“ 德勒不过是一个“除了被人们称作技巧的东西以外,任何其它的东 西都无以传授的人”。为此,卡拉扬只有通过自学的办法来充实自 己,他当时曾利用自己的刻苦钻研精神,将维也纳歌剧院所上演的 每一部歌剧的总谱全部熟读一遍,然后再跑到剧院旁听席上去听 实况的声音,并将这种真实的声音与自己在读总谱时所产生的内 心听觉加以比较,用以提高自己的阅谱能力和对音乐织体变化的 掌握。他在这段时间里,用心倾听了维也纳歌剧院所上演的理查. 施特劳斯和普契尼的全部歌剧作品以及亨德米特、克伸涅克和斯 特拉文斯基的许多现代派歌剧,同时还大量观摩了像富尔特文格 勒、克劳斯、托斯卡尼尼和瓦尔特等指挥大师们的排练和演出,从 中学到了很多他所渴望学到的东西。

卡拉扬首次登台指挥是在1928年,当时他是在他的教师冯德勒所主办的一次学生音乐会上首次表演的,这一次,他指挥了学校 的学生管弦乐队演奏了罗西尼的《威廉•退尔》序曲,这次演奏的成功,受到了很多在坐的人们的好评,而20岁的卡拉扬,也终于首 次尝到了作为一名指挥所具有的独特味道。从大学毕业以后,卡拉 扬便马上遇到了选择和寻找职业的问题,由于他感到在人才济济 的维也纳没有什么指望,便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萨尔茨堡,在这里, 他有着父母、朋友和熟悉他的人的支持,也有着当年自己作为神童 钢琴家时所留下的影响和印迹,他意识到,自己的艺术生涯还是应 当从这里起步,于是,当他回到萨尔茨堡之后,便开始精心策划了一场较有影响的音乐会,经过各方面的努力,音乐会被确定举行了,卡拉扬将在这里指挥莫扎特音乐学院的学生乐队演出,在他的 演出节目单上,赫然地印着这样一些曲目:柴科夫斯基的《e小调 第五交响曲》,莫扎特的《A大调钢琴协奏曲》和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唐璜》。音乐会的演出很成功,人们不住地向这位青年指挥家报以掌声。然而这场音乐会的最重要的意义却并不在于此,谁也没有想到在音乐会的观众席上,坐着乌姆市歌剧院的院长,这位院长在听完了卡拉扬指挥的音乐会后,立即跑到后台找到了这个小 伙子,同时向他宣布将聘请他担任乌姆市歌剧院的常任指挥,就这 样,卡拉扬平生第一次有了一个作为指挥的正式职业。

卡拉扬与乌姆市歌剧院的合作从一开始就体现出了创业的艰难,乌姆市不同于维也纳和萨尔茨堡,这是一个文化和其它方面都 不很发达的小城市,而乌姆市歌剧院则更是一个仅有着十几个人的乐队和二十几个歌唱演员的戏班子,但这一切却并没有阻止住卡拉扬的天才的发挥,经过他不懈的努力和勤奋的工作,居然在1929年的3月上演了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这的确不能 说是卡拉扬所创造的一项奇迹。从这以后,卡拉扬便以自己的 韧毅力和刻苦精神,苦苦地经营着这个剧院,使其在自己的任期 从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他领导这家剧院的五年时间 ,每年都要上演大约六部歌剧,而在这些歌剧中,竞包括着像瓦 纳的《纽伦堡的名歌手》和理查•施特劳斯的《莎乐美》这样的艰 而大型的作品。除此之外,他还指挥该院乐队举行了为数众多的 类音乐会,从而使乌姆市的音乐生活变得异常丰富起来。然而好 不长,五年后他突然被乌姆市歌剧院解除了职务,据说这次解职 由于剧院经理看中了他身上的天才而不愿意将他埋没在小小的 姆市的原故,故而善意地将他推向了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的绝 境,逼迫他到更加广泛的天地中去参与竞争,这个传闻是否可信姑 且先不谈,而事实上的卡拉扬却的确是失了业,一夜之间,卡拉扬 竟变成了一无所有的流浪汉。然而,真金毕竟是不怕火炼的,也许 是正中了那个传闻中所讲的原因,卡拉扬在经过多次异常艰苦的 奔波和竞争之后,终于受聘担任了亚琛歌剧院音乐指导的职务。亚琛歌剧院比起乌姆市歌剧院来说,各方面的条件都要优越得多,这 里有着大型的乐队和合唱队,也有着良好的剧场和有修养的听众,卡拉扬在这里得以很好地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在亚琛歌剧院任职 间,他有机会指挥了瓦格纳庞大的四联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同时他也开始作为一名小有名气和影响的青年指挥而被邀请到柏 ,维也纳和一些其它的欧洲名城中去担任客席指挥了。

1937年,卡拉扬应大指挥家布鲁诺•瓦尔特的邀请赴维也纳 指挥维也纳歌剧院演出了瓦格纳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虽然这是一次成功的演出,但卡拉扬本人却对此行很不愉快,因为实际上在他到达维也纳时,才知道他与乐队的排练计划已被取消, 这使得他不得不在基本上没有排练的情况下进行演出,而更使他 不满的是,那些担任主角的歌唱演员排练时想来就来,想不来就不 来,给排练和演出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演出结束后,维也纳歌剧院曾邀请卡拉扬担任永久性的指挥,然而卡拉扬却拒绝了,他经过 比较之后,还是更喜欢在亚琛歌剧院工作。这次维也纳之行使他得 出了一个经验,他在自传中说到:“通过这次演出,我得出了一个结 论,那就是今后只有对我来说时机成熟了,我才再来维也纳指挥。” 但是,这次演出的确是一次成功的演出,卡拉扬本人也通过这次演 出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了解。就在他赴维也纳演出后的第二 年,柏林国家歌剧院由于富尔特文格勒受“亨德米特事件”的影响 被解职而空出了常任指挥的位置,剧院经理铁特金一下想到了卡 拉扬,于是便邀请他来指挥拍林歌剧院的演出,在经过一番艺术和 权力上的讨价还价以后,卡拉扬终于来到了柏林国家歌剧院,他在 这里首先上演了贝多芬的《菲德里奥》,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 尔德》和《纽伦堡的名歌手》等歌剧,一下便取得了惊人的成功,但 这时的卡拉扬却仍然没有放弃自己在亚琛的职务,直到1941年, 他才正式辞去了亚琛歌剧院的职务而专心在柏林工作了。

卡拉扬来到柏林工作以后,实际上他已经是一位很知名的指挥家了。在柏林,他的名声很快就与富尔特文格勒基本相等了,而 且随着他的名气的上升,富尔特文格勒的嫉妒心也就越强烈,这种心理导致了他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据说富尔特文格勒在临 终前一直反对卡拉扬在他之后作为柏林爱乐乐团的常任指挥,但 历史的确和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在他于1954年去世以 后,卡拉扬仍然担任了这个著名乐团的常任指挥,并且还是终身艺术指导,其原因只有一个而且很简单,因为除了卡拉扬之外,再没 有任何人是这个乐团常任指挥的合适人选了。卡拉扬在拿下了柏林爱乐乐团常任指挥的席位以后,又于1956年到1964年担任了维也纳国立歌剧院的常任指挥,(1977年再一次任该院常任指 挥)此后,由于卡拉扬那稀有的天才的迅速崛起,欧洲的各大乐团及歌剧院都先后将他聘为音乐指导和指挥,其中包括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维也纳爱乐乐团、巴黎管弦乐团等等,除此之外,他也成为世界著名的盛大音乐节,如萨尔斯堡音乐节、卢赛恩音乐节和复活节音乐节(1967年由他创建)的艺术总指导,由于他身兼数职,并一举成为世界上最有权威性的指挥大师,所以人们便将他称为“欧洲音乐总指导”的称号,对他来说恐怕是再说明问题不过的评价了。

如今的人们,每当想当卡拉扬时,脑子里都会立即浮现出他那紧闭着双眼,右手挥舞着指挥棒,左手紧握着拳头,面对着庞大的交响乐团时的那种统帅般的雄姿,这种印象大概是全世界所有热 爱音乐的人都忘不了的,有的评论家曾说:“看卡拉扬的指挥就像欣赏爱神的美一样。”这话听起来确实是很有道理的,卡拉扬的指 挥从外表上看的确能够给人以一种音乐美与形体美相结合的感觉,这主要应该指的是他的艺术风度,然而他给人印象最深的、最 能震撼人们心灵的东西,还是他所指挥演奏出的音乐,卡拉扬所创 造出的辉煌、雄伟、色彩变化丰富而又出奇的润泽的音响,能够使 聆听它的每一个人都感到一种异常完美的境界。

卡拉扬是一位具有非凡天才能力的指挥大师,他的身上具有着一种超群的艺术气质和磁石般的感召力,能够使每一个演奏员、演员和听众都不得不信服地投入到他的艺术创造中。他的大弟子小泽征尔就曾说过这样的话:“卡拉扬身上似乎有一种魔力,它能 够使你很自然地纳入到他所创造的艺术境界中。”这句话其实恰恰对卡拉扬的艺术魅力所作的最好的解释。

卡拉扬在指挥艺术史上被看作是一个重要的阶段性人物。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他很好地继续和发展了自托斯卡尼尼开始的优秀传统,而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他个人的艺术气质、风格和魅力又影响到了整个一代的青年指挥家。卡拉扬在青年时是以托斯卡尼尼为其崇拜对象的,他一直对托斯卡尼尼的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巧妙的指挥技法抱有着非常佩服的心情,此外对他那忠实于原作的客观主义精神和风格也极为赞赏,这一切都促使年青时的卡拉杨成为托斯卡尼尼的热心追随者。当年,他曾骑着自行车跑上250里 路去

观看托斯卡尼尼排练和指挥演出瓦格纳的歌剧《汤豪塞》,也曾躲在幕布的后面偷看过托斯卡尼尼排练乐队,那是因为托斯卡尼尼脾气暴燥,不允许未经许可而观看他排练的人进入排练厅。后来,卡拉扬曾在自己的指挥中努力地效仿过托斯卡尼尼的那种理性的客观主义风格,而且还在这方面做出了相当高的成就,因此, 他也有着“德国的托斯卡尼尼”的绰号。但是,卡拉扬是一位热衷于 追求全面和完美的人,在他指挥生涯的中后期,又将富尔特文格勒的主观即兴风格融汇到自己的风格中,他自己曾经说过:“我要在自己的艺术实践中,将托斯卡尼尼的精神与富尔特文格勒的幻想性结合起来。”这种始终浮现在他脑海中的想法,其实本身就是一种伟大精神的体现,因此可以说,卡拉扬将现代指挥艺术中两种不同的风格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得到了一种艺术上的升华。

卡拉扬的指挥风格非常突出和富有特色,他的指挥十分富有激情,那种磅瞒的气势,往往能够使听众的内心产生出强烈的共鸣。在指挥抒情乐曲时,他在对音响力度的变化及音乐线条的勾划与控制上非常讲究,在对管弦乐队的音色处理上,他往往偏爱于流 畅、圆润和透明的效果,他的指挥给人们带来的感觉是既有着细腻精致的效果,又有着完美动人的魅力,此外还有着宏伟壮观的气魄 和精密严整的结构。

卡拉扬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人,他在指挥歌剧时,不但对音乐部分有着精辟的解释和惊人的驾驭能力,而且对于灯光,布景等方面的问题,他同样能以一个内行者的身分加以过问,甚至对于整个戏剧部分的导演工作,他都能极其熟练和有见地的承担起来。而在录音时,他甚至可以亲自操纵复杂的录音设备而按照他自己的艺术想象来工作,其水平完全不低于一个高级录音师。此外,他还精通机械等方面的知识,能够自己拆卸和组装他个人的小私人飞机。他的记忆力之好也是非常罕见的,除了一些新作品以外,无论歌剧还是交响乐,他从来都是背谱指挥的,这种能力在任何时候都是只有少数的天才人物才能够具备的。

卡拉扬是世界指挥史上指挥曲目最广泛的指挥大师,翻开卡拉扬指挥曲目的目录就可以看到,他指挥的曲目范围从古至今,包括了各个时代、各个国家、各种风格和各个流派的作曲家的作品,在这里,用包罗万象这个词来形容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当然,这其 中最为拿手的还应该是所谓德奥体系作曲家的作品,如巴赫、莫扎 特、贝多芬、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瓦格纳、布鲁克纳、理查•施 特劳斯和马勒等人的作品。不但如此,人们注意到,他还非常喜爱 指挥俄国作曲家和北欧作曲家的作品,如柴科夫斯基,穆索尔斯 基,鲍罗丁,里姆斯基一科萨柯夫以及西贝柳斯和格里格等人的作 品。从这方面可以看出,卡拉扬是一个兴趣广泛,视野开阔的艺术 家,他始终将全面和完美作为自己的艺术目标,正像世界著名钢琴 家伯尔曼所说的那样,“卡拉扬最卓越的优点就是力求做到完美无 缺。”然而卡拉扬也并不是什么都真正的完美无缺,世界上许多评 论家也曾针对他提出过许多看法,有人认为他指挥的乐曲人为的 效果过于明显,缺少像伯姆那样的自然、质朴和清丽,对于他指挥 的俄国作品,特别是柴科夫斯基的作品,有人认为距离作曲家的真 正风格还有着一定的差距,尽管他一生很喜爱指挥这位俄国作曲 家的作品,但如果将他指挥的演奏和姆拉文斯基指挥的演奏相比 较的话,就会发现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当然,作为德奥体系的指 挥大师中的一员,他恐怕是最善于指挥这类作品的人了。

总之,卡拉扬在世界指挥史上是一位一个世纪才出几位的超级指挥大师,他那精湛的指挥艺术的确是我们这个时代中最为精美和辉煌的艺术,他以他的天才技艺和巨大功绩,赢得了全世界音乐爱好者的无限敬仰和怀念,他,是世界指挥艺术史上的一座真正 伟大的丰碑。1989年7月16日,卡拉扬终于与世长辞了,享年81岁。


                                                    ——ZT
最后编辑zelenka
TOP
33#

就指挥艺术而言,切利,伯恩斯坦,弗里乔依都不比卡拉扬差,只是风格不同而已
TOP
34#

成名就一定好吗?朗朗有名吗?

再重申一遍我的观点,我喜欢卡拉杨,但是反对对他的类似个人崇拜。他应该是最伟大的指挥家之一,但后面这个之一是无论如何也脱不掉的!
最后编辑scfan
TOP
35#

李源 在 2005-10-27 19:20:36 发表的内容
卡拉扬,看到他的私人飞机,邮艇,别墅,美女和君临天下的气势,我就认定这人永远是我的偶像,哈哈


哈哈,四哥赶快去广交执棒,兄弟一定来捧场
TOP
36#

名级潜水艇 在 2005-10-27 10:53:44 发表的内容

这话说到点子上了,虽然不敢说首首精彩,可能还有更好的选择,但不可否认的是老卡的总体实力还是很高的,综观上世纪以来的各大牌指挥家,好象还没有谁有过这种成就,也许在某些作家或某些作品上抛离他,但也仅仅代表某些。现在的欣赏者水平越来越高了,有些人专爱找起老卡的毛病来,老卡是有缺点,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是人都有缺点,能象老卡这样时时保持水准之上的指挥家其实并不多,富特和托斯卡尼尼是MONO时代的代表,但他们也只限于几个重要作家的作品,而老卡在这方面的成就也很高。


说得好!国与国之间还讲究综合国力啊。骂美国的人多,但不影响它的老大地位。
TOP
37#

李源 在 2005-10-27 19:34:46 发表的内容
我只能执自己的棒,其他七窍通了六窍


看四哥的头像似乎是无棒派,用手势指挥的
TOP
38#

近日看了斯特恩的《裂弦》,感觉这位柏林爱乐的小提琴家,别的不说,不够大度和厚道,说到卡拉扬,满嘴的不情愿和吝啬的称赞。多的是卡拉扬晚年如何和他们搞不好关系,和他们作对之类。我想,再如何,30多年的相处,最后有些人不得不说是有些忘恩负义之嫌。
TOP
39#

wolfwei 在 2005-10-27 22:24:38 发表的内容
[把老卡的金卡系列全收了,精华都在这里了
这套30张应该是最符合他的意愿的


作为卡拉扬的无可救药的个人膜拜者插一句,金卡里的贝多芬慎用。
最后编辑darajan
TOP
40#

ludwig2000 在 2005-10-27 12:59:40 发表的内容
那两位可以说是指挥界的领袖,也可以说是国王。但是不能算是“皇帝”。

当指挥界的“皇帝”不单单看他的指挥水平,还要看他的影响力,以及他“手腕”的强度。只有卡拉扬在这几方面都很强,才配得上“皇帝”的称号。


一个皇帝也会被BPO赶下台?或者说是他自行了断?

anyway,我在这里说一些反面的话不说明我不喜欢老卡,想反我很喜欢他,他的1987新年音乐会是最精采的,没有“之一”,就是最精采的!

但是,我不认为他超越了托或者富,老卡前半生追求托的风格,后半生追求富特的境界,最后形成自己的风格,在艺术上他们是同等级的。他也正是因为无法突破两座大山,才在作品范围上做文章,成为最全面的指挥,从而有了和托、富鼎立的资本。

艺术上没有超越,谈什么控制、手腕?脱离了音乐艺术,谈什么皇帝?!什么排名?!

多听音乐,少谈皇帝吧,贝多芬如知道自己的钢协被唤作皇帝,估计走时也闭不上眼睛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