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雨林《千江汇流》所给予我们的…… [复制链接]

查看: 3410|回复: 9
1#
上周的音乐欣赏课,我给学生们欣赏了雨林的《千江汇流》。
听完之后,我问学生们的感受,陈晓莉说:“我们的地理课本上曾经这样介绍钱塘江‘ 我国最大最壮观的潮汐是钱塘江潮……其壮观景象,汹涌澎湃,气势雄伟……实为天下奇观。’而为什么唱片中的那首《钱塘江》不但没有壮观的潮汐,也无千钧气势?”
我问她:“那你在这首《钱塘江》中听到的是什么?”
她说:“悲凄和哀怨。”
我说,我的理解是一种“泣诉”,总体上的感觉我们差不多,但为什么是这样的情绪,我坦诚自己也并不深刻理解,然后,我建议大家回家后搜索一下“钱塘江”,然后将寻找到的一些有关能配合这首音乐的内容打印回来下堂课我们再一起讨论。
昨天的欣赏课,我们继续了上周的课题。
大家找到了非常多的资料,通过这些资料,大家对音乐的理解变得非常的深刻,也为作曲家邓伟标先生的情怀深深感动。

由于我们找到的资料繁多,我实在无法在这里张贴,摘录一些链接地址如下,建议大家有时间不妨参考一下,或许这样听音乐可以获得更多、更深刻的感受:



1、《钱塘江严重污染危及生态 癌症高发村泣血呼救》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4-11/27/content_2267080.htm

2、人民日报《钱塘江 不能承受的污染之重》
http://www.people.com.cn/GB/shehui/8217/34282/34283/2936424.html

3、《“山水浙江”饮水堪忧 钱塘江氨氮超标4倍》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5-02/07/content_2558856.htm

4、《钱塘江道淤积严重 十万人苦等无潮可看》
http://news.anhuinews.com/system/2004/10/02/001007462.shtml


仅 以 此 文 感 谢 雨 林 唱 片 公 司 为 我 和 我 的 学 生 们 提 供 了 如 此 深 刻 的 一 课 , 感 谢 作 曲 家 邓 伟 标 先 生 的 用 心 良 苦 !
分享 转发
TOP
2#

建议楼主抽空看看我们国产的一套电视喜剧片《炊事班的故事》既可轻松一下神经,又可在其中一集(好像是续集里的)体会到创作和欣赏之间的关系!真的,绝对有收益!
TOP
3#

别的江也污染很严重,不止钱塘江的
TOP
4#

8月去云南,本想到滇池一睹芳容,可朋友告知没啥好看,脏,受污染
TOP
5#

晕,你真有能耐
TOP
6#

水 殇

  借天津书展机会,我回了趟老家。每次回老家都有一番感慨,这一次最大的感慨是水。津南的葛沽是我的老家,海河是我的母亲河。

  车在路上缓慢地行驶。“路边的河沟呢?我小时候经常摸鱼捉蟹的河沟呢?怎么不见了?”回答说:“水枯了,后来就被填死了。”

  车行至以前被人们称为“海大道”的公路上。“路边的渠呢?这是一条与海河相通的五六米宽的人工渠啊!它的水灌溉着两岸的水田,也是我和小伙伴们游泳嬉戏的地方啊!”回答说:“这都是哪年的事了,它因为断水已变成农田了。”

  不仅如此,因为缺水,老家的地越种越差,好多人都离开土地去做别的营生了。所见所闻,把我刚刚打开的对少年时代的美好记忆的闸门一下子堵死了。

  此前,我知道我国的七大水系中海河的污染最重,却没想到会这么严重。沟渠水汊都断了、死了,海河还能有什么好?

  海河如此,别的河流就好吗?还记得吧,1997年黄河断流达270余天,在山东境内,黄河几乎成了季节河。昔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景象,在那段时间里成了可望而不可即的梦境。倘若李白地下有知,或许他会拒绝承认这是黄河,他会为黄河成为这种模样而大失所望的。在有水的日子里,黄河饱受着沿岸工业污水和人类生活污水的污染。黄河河套段的“尿盆子”的雅号,是对总排干造成的污染的形象描述,而那飘在水面上的白花花的死鱼,则是对污染源声泪俱下的控诉。

  再看看东西南北传来的消息:珠江污染,澜沧江污染,松花江污染……特别是,曾经以水质优良而被人们赞美的长江,也开始被讥为“大污水管道”的时候,不能不让你的心情陡增几分悲哀。“这里的水臭”,“这里的水脏”,“这里的水发黑”,类似的字眼儿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媒体的报道中。我要为水鸣不平:水是圣洁的,她本纯洁无瑕;水是无辜的,脏、臭、黑不过是强加于她身上的附着物;水是天使,她来到大地上,泽被芸芸众生,使得众多的生命得以维系和繁衍。

  然而,水养育了人,人却虐待着水。人接受着水的恩泽,却肆意污染着水的品质。被迫接受了大量人类给予的脏、废、污,水痛心,水悲痛,水哭泣,水流下了伤心的泪,酸楚的泪,愤怒的泪。

  不是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吗?她真的来报复了。我注意到不久前那张被中央电视台曝光的“死亡名单”。山东省肥城市肖家店村的这张名单显示:2000年,11人死于癌症。2001年,9人死于癌症。2002年,10人死于癌症。2003年,12人死于癌症。2004年,14人死于癌症。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的肖家店村老百姓,癌症发病率何以会突然增加呢?问题就出在水上。近十余年来,大汶河上游的几个城市排放的污水不断增加,导致大汶河严重污染,位于大汶河下游的肖家店村自然难免深受其害———人污染了水,水污染了土地,土地又污染了蔬菜,喝了水吃了菜的人们受到了铬、铅、镉等剧毒元素的污染。终于,人们的癌症患病率高达12.5%%,是正常值的60倍……

  报道说,10年前拥有2100口人的肖家店村,如今只剩下1350人。为了健康,为了活命,孩子们被送到外地……与其说是水在害人,不如说是人在自戕,是一部分人制造了污水去害另一部分人。幸好现在还没到“四面楚歌”的地步,倘若江河湖泊沟渠塘池全都污染个遍,我们还能往哪里躲?孩子还能往哪里送?家还能往哪里搬?真到了普天之下都找不到一块清澈的水域的时候,那就只能束手待毙了。

  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到北大荒后的第一次麦收。夏日炎炎,人们口干舌燥,可送水车尚不见踪影。突然,一块洼地出现在人们面前:不足一平方米的水面上布满了水草,小咬和水虫在争奇斗艳。那是一幅怎样不堪的景象啊?可是,我们一个个还是迫不及待地走上前去,用双手拨拉开水草和虫子,大口大口地喝起来……这,会不会成为水殇的缩影?我不知道。

  如果还不接受肖家店村那样的教训,如果还在用污染水源作代价来“发展”经济,如果还在做“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的蠢事,会不会应了那句“水将是人类的最后一滴眼泪”的预言而使水殇成为事实?而水殇的结果必然使土殇、树殇、人殇、国殇……

  保护水吧,她是人类、社会乃至自然界的生命!

(黑龙江日报)郭庆晨
TOP
7#

《千江汇流》。感受到很多。。
TOP
8#

口水耳 在 2005-10-16 4:47:13 发表的内容
上周的音乐欣赏课,我给学生们欣赏了雨林的《千江汇流》。
听完之后,我问学生们的感受,陈晓莉说:“我们的地理课本上曾经这样介绍钱塘江‘ 我国最大最壮观的潮汐是钱塘江潮……其壮观景象,汹涌澎湃,气势雄伟……实为天下奇观。’而为什么唱片中的那首《钱塘江》不但没有壮观的潮汐,也无千钧气势?”
我问她:“那你在这首《钱塘江》中听到的是什么?”
她说:“悲凄和哀怨。”
我说,我的理解是一种“泣诉”,总体上的感觉我们差不多,但为什么是这样的情绪,我坦诚自己也并不深刻理解,然后,我建议大家回家后搜索一下“钱塘江”,然后将寻找到的一些有关能配合这首音乐的内容打印回来下堂课我们再一起讨论。
昨天的欣赏课,我们继续了上周的课题。
大家找到了非常多的资料,通过这些资料,大家对音乐的理解变得非常的深刻,也为作曲家邓伟标先生的情怀深深感动。

1、《钱塘江严重污染危及生态 癌症高发村泣血呼救》

2、人民日报《钱塘江 不能承受的污染之重》

3、《“山水浙江”饮水堪忧 钱塘江氨氮超标4倍》

4、《钱塘江道淤积严重 十万人苦等无潮可看》

仅 以 此 文 感 谢 雨 林 唱 片 公 司 为 我 和 我 的 学 生 们 提 供 了 如 此 深 刻 的 一 课 , 感 谢 作 曲 家 邓 伟 标 先 生 的 用 心 良 苦 !


口水耳老师(对不起,不知道你的名字,所以只能称呼你的网名了)这一课你可以说上得非常非常的到位,的确,邓伟标先生描写的就是大江现在的悲凄和哀怨,他就是想通过音乐,唤醒大家对环境和水资源的爱护,希望以后不会这样的新闻:钱塘江道淤积严重 十万人苦等无潮可看。
TOP
9#

可惜了中国又少了这一景,此唱片听了,可听但不认为经典。
TOP
10#

雪儿 在 2005-10-18 3:52:49 发表的内容
别的江也污染很严重,不止钱塘江的

可能只有西藏的河流没有污染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