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e]
其实在优秀的音响系统中并不混浊,但对系统的分析力和控制力确实要求比较高。
本来讨论的是音乐和演绎,但他的唱片有点太特殊,音响系统的的效果对于欣赏他的录音影响太大了,播得好的就赞为“坚如磐石”,冲着名头买回又播得不好的多数束之高阁。比如说他的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第二乐章和其他著名版本相比特别的宏伟庄严,原来他的录音中伴奏加入了管风琴,但一直只在很低的声部下(绝大部分在30~40Hz的频段),用小书架箱只听到模糊的泛音。当合唱,乐团和管风琴同时到达高潮时,多数音响系统的表现可以用“一塌糊涂”来形容。而关于这张唱片的国内乐评,都只照搬“企鹅”提及他的权威性,根本连管风琴都不提,很有人云亦云的嫌疑。又比如说他的《唐豪塞序曲》,他对乐曲层次分明的渐强推进是通过低音提琴和瓦格纳大号的控制来表现的,但如果系统分析力和控制力不足,低频对比层次无法表现,到后段时所有乐器更是乱作一团,严重影响欣赏。
[/quote]
嚴格來講音響也對音樂播放有相關性,只是比例沒那麼大.
是的.當樂曲動態來臨時,此時的音響表現優劣的能力就出來了,
控制力,樂團層次..等等..尤其管風琴的低頻能量極大,更是小音箱的殺手.
不過也不能對小音箱強求,畢竟其"物理特性"就是如此,只要一般大動態時的樂段來臨時可以過關那到也可以了.畢竟古典音樂並不是時時刻刻都處於)動態大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