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既然说到了克伦培勒,我也贴几张我有的片子,请看看 [复制链接]

查看: 13876|回复: 110
31#



[/quote]

其实在优秀的音响系统中并不混浊,但对系统的分析力和控制力确实要求比较高。
本来讨论的是音乐和演绎,但他的唱片有点太特殊,音响系统的的效果对于欣赏他的录音影响太大了,播得好的就赞为“坚如磐石”,冲着名头买回又播得不好的多数束之高阁。比如说他的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第二乐章和其他著名版本相比特别的宏伟庄严,原来他的录音中伴奏加入了管风琴,但一直只在很低的声部下(绝大部分在30~40Hz的频段),用小书架箱只听到模糊的泛音。当合唱,乐团和管风琴同时到达高潮时,多数音响系统的表现可以用“一塌糊涂”来形容。而关于这张唱片的国内乐评,都只照搬“企鹅”提及他的权威性,根本连管风琴都不提,很有人云亦云的嫌疑。又比如说他的《唐豪塞序曲》,他对乐曲层次分明的渐强推进是通过低音提琴和瓦格纳大号的控制来表现的,但如果系统分析力和控制力不足,低频对比层次无法表现,到后段时所有乐器更是乱作一团,严重影响欣赏。
[/quote]

嚴格來講音響也對音樂播放有相關性,只是比例沒那麼大.
是的.當樂曲動態來臨時,此時的音響表現優劣的能力就出來了,
控制力,樂團層次..等等..尤其管風琴的低頻能量極大,更是小音箱的殺手.
不過也不能對小音箱強求,畢竟其"物理特性"就是如此,只要一般大動態時的樂段來臨時可以過關那到也可以了.畢竟古典音樂並不是時時刻刻都處於)動態大的時候.
TOP
32#

Dr kuang 在 2005-10-16 0:57:09 发表的内容
录音确实非常出色,同样出色而且经典的声乐录音还有《复活》和《德意志安魂曲》。


马二和安魂曲都没有这张好。只是我的感觉。马二的高潮部分声音有些混,安魂曲也有类似的问题。是不是俺的系统问题太大?不过今天这张大地之歌真的让我惊艳一回。太好了。
TOP
33#

克伦佩勒真的很幸运!在他生命行将终了之际,录音技术给他搭了一个末班车^_^
TOP
34#

他的brahms不错
2,3那张做在了小天使版上
TOP
35#

Metamorphosen 在 2005-10-15 23:12:38 发表的内容
这两张邝版不是有地球版LP吗?三个印制品比较下来,两种CD到底输多少?
另外,我发现,LP中的曲目比后来发行的CD少很多啊,不知道EMI从哪里翻出来的,第二次发行的克廉佩勒专集中这两张瓦格纳无词歌曲目又有了进一步的扩充,所以我觉得还是买后一次的新版来得更划算一点。


LP是三张一套的,分别单独发行的。
要说音效差别,这批地球牌LP电平很低,唱头,唱放的讯噪比不够好的话,重播效果连CD都不如。但如果播得好的话另当别论,尤其是厚重而又带金属泛音的瓦格纳大号。
TOP
36#

曼弗雷德 在 2005-10-16 1:10:12 发表的内容
克伦佩勒真的很幸运!在他生命行将终了之际,录音技术给他搭了一个末班车^_^


“五巨头”中,留下立体声录音资料最多的无疑是他了。
TOP
37#



说说他录制的三部大作:勃拉姆斯安魂曲、马二、大地之歌。
个人万万没有想到克伦佩勒的大地之歌竟然是那么的好,以至于昨晚我这张唱片反复听了3个半小时。末乐章几乎让人难以自拔。我第一次听离别达到了忘记声乐部分的境地,伴奏几乎神了!深深的惆怅始终令人难以释怀。没有第二个指挥家能将离别的伴奏奏成这样的情绪。个人认为的一张克伦佩勒最优秀的唱片。录音同样在他的唱片里属于佼佼者!总之,登峰造极的一张必听唱片![/quote]


好.我找時間仔細聽聽,順便跟walter的比一比..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大地之歌。  2者都是榜上赫赫有名的...
TOP
38#

他的精彩录音你都基本收齐了,如果再找的话再推荐两套:《瓦格纳管弦乐曲集》(重点推荐其中的《唐豪塞序曲》)贝多芬的《庄严弥撒》。
他是传统的德奥系指挥的代表人物之一,二战前就与富特文格勒,托斯卡尼尼,瓦尔特齐名。风格“深沉,庄严,宏大”,有人形容他的演绎“坚如磐石”,尤其擅长大部头的德奥系作品。
他是二战前成名的指挥中留下立体声录音最多的一位大师,曲目范围包括了自巴洛克时期到浪漫主义后期几乎所有德奥系重要作曲家的作品(印象中好象只缺舒伯特和理查斯特劳斯?)。
但他在录音时,因为乐团沿用旧式摆位,第一,二小提琴和低音提琴分列两侧,中提琴和大提琴在中间的摆位,而且低音部量感又比较重,结果是在音响系统中重播时有相当难度,在低频量感和下潜不够的小型书架箱系统上听,齐奏很容易出现杂乱无章的听感,这点也是很多爱好者不选择他的原因。
TOP
39#

老版克廉佩勒的最大特征就是单片的CD盒都是大红塑料的,不是的话大概就有些问题了,注意当时还有台版和日版以及美版同时发行,买的时候应该注意,加以区别的。我总觉得你的那些有繁体中文侧标的唱片有些问题。
TOP
40#

Metamorphosen 在 2005-10-15 21:45:47 发表的内容

邝版所说的他的爱乐乐队的声部编排问题,确实是造成了他的那些立体声唱片中弦乐声部出现混浊的毛病,尤其是他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最明显。



其实在优秀的音响系统中并不混浊,但对系统的分析力和控制力确实要求比较高。
本来讨论的是音乐和演绎,但他的唱片有点太特殊,音响系统的的效果对于欣赏他的录音影响太大了,播得好的就赞为“坚如磐石”,冲着名头买回又播得不好的多数束之高阁。比如说他的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第二乐章和其他著名版本相比特别的宏伟庄严,原来他的录音中伴奏加入了管风琴,但一直只在很低的声部下(绝大部分在30~40Hz的频段),用小书架箱只听到模糊的泛音。当合唱,乐团和管风琴同时到达高潮时,多数音响系统的表现可以用“一塌糊涂”来形容。而关于这张唱片的国内乐评,都只照搬“企鹅”提及他的权威性,根本连管风琴都不提,很有人云亦云的嫌疑。又比如说他的《唐豪塞序曲》,他对乐曲层次分明的渐强推进是通过低音提琴和瓦格纳大号的控制来表现的,但如果系统分析力和控制力不足,低频对比层次无法表现,到后段时所有乐器更是乱作一团,严重影响欣赏。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