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开始(ZT) [复制链接]

查看: 10302|回复: 50
11#

天上只会掉鸟屎及花瓶,绝对不会掉白花花的银子    返回
不要以为洋鬼子都是好人,坏人是不分肤色的,但好人也是不分肤色的.
2003年年底左右,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上到美国e-bay网站,登时大开眼界,里面有很多音响器材,以当时的我的印象认为那里的价格都相当便宜(我相信台湾的二手市场是全世界前三名贵的),我马上上去找Mark Levinson的扩大器,看到NO.23才竞标300多元美金,当下就注册用户,也想来个网络竞标,一直与人标到1100元美金,我有点手软标不下去了,当时就有人发一些邮件来说他有我要的扩大器,只要1000美元,我信以为真,就与对方交易起来,后来我又问他是否也有NO.26的前级,他也回复说有,我第二天就从台湾透过WestUnion(西联快速汇款,国内也有,但只能汇US$:700)汇了2300美金到法国去了.
幸好对方出了一些问题没有马上将钱提走,他要我将钱改到另一个户头,我觉得不大对劲,隔天马上将钱退回,对方相当火大,我也觉得很抱歉(有什么好抱歉的,当时真是笨蛋),但我不想再将钱汇过去,这次交易就此作罢,我已损失120美金的汇款费.
过几天我又收到邮件说NO.23才卖900美元,而且还含运费(笨蛋!!170磅,光运费都要900美金),这次我还是挡不住低价的诱惑,小心的与对方通信.对方提出一个相当好的中介说法,说他先把货存到UPS(全球最大的快递公司),然后UPS会发一份通知给我,等我将钱汇过去后,再将汇款资料填上这份通知,传送给UPS,待UPS确定后就会把货送过来,我信以为真,还打电话给UPS求证是否有此种服务,他们给我的答复是"绝对没有",我当时利欲熏心,才不管有没有就将钱汇过去,然后按下"回复",乖乖的添上汇款资料,一按下"传送"键,我心里跳了一下,有种不祥的预感,结果当然...................,我连续一个星期睡不好觉,一个月茶不思饭不想,我不是最心痛钱(当然钱排第二名),而是怨自己笨,更闷的是不能让别人知道,否则大家不笑死我才怪,很闷,还好我用了好几个晚上将我的CREEK+TEAC+CARDAS反复听了好久,说服自己现有的不会比Mark Levinson差到那里去,才调试过来,谁不是花钱买经验,对不对!!
不过网上还是有很多好人的,我在2004年还是在美国买了好几条线,也都没啥问题,只是我现在还有一台DAC从美国寄来,然后不知流落何方,但对方给我的感觉不是很不负责的人,虽然还没赔我钱,但我想经过这几次教训,以后要买东西还是找语言能沟通的人比较放心.
曾看过一句话"当我认识越多洋人时,我越喜欢中国人",我想网络也是如此,"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找中国人我还是比较放心的.不过美国网站作为参考还是很棒的,在此推荐一个网站http://www.audiogon.com,东西很多,可作为二手价的参考网站,但美国人还是有很重的本国主义,价格会反应这点.
TOP
12#

听音乐是个人的爱好
音响只是手段
不好的音响会影响听音乐的感受
所以追求好的音响是必要的过程
但只是过程而已.......
音乐才是目的
DOGAUDIO的系统 (2005年07月31日 更新)
[upload=jpg]Upload/20051091651820602.jpg[/upload]

前級放大器 Spectral DMC-20[upload=jpg]Upload/20051091655835159.jpg[/upload]

後級放大器 Spectral DMA-200
TOP
13#

线的迷思    返回
"线材带来的不是改变,而是改善",前辈说的,这是理想的状况,现实中还是有人用线材来改变声音
这阵子乱七八糟的换了一些线,搞的我"耳"花撩乱的,几乎分不清楚到底是线重要还是器材重要.换的这些线主要是以电源线为主,再来是讯号线,喇叭线因为实在太贵,所以只换了一对,换的这些线材价格都不是很高,但也让我见识到线的影响力,现在我就说说对换这些线的一个想法.
先说电源线吧,从自制的线到买国内自制的线,然后买国外的线,最后却回归到用香港人用NorthWire+HUBELL做的线加上一条NICKEL POWER PW-ONE后级专用线(目前因CD这环节太弱,所以用Glodmund的电源线,待CD转盘更换后,估计也会换用NorthWire的电源线),我发现电源线的影响力远大于讯号线,而且也是所有线材中最难搞的一段.一套系统中最少都要用到2条电源线,像我就用到4条电源线,每一条电源线对声音多少都有些影响,而我认为这些线中对声音影响的程度以前级线为最重要,再来是CD机,然后是DAC,至于后级电源线,我觉得是整个系统的重点,因为后级的电源线首重供电能力,当然供电品质也会影响到音色,但如果后级电源线力道不足,则整个系统就会被拖垮,其它的部份再怎么补也很难补回来,所以我认为后级的电源线应该是首先考虑的线.
但要找一条后级的电源线真的很困难,很多线都可以提供品质很好的电力,但这力道就一直让我头痛,我没试过几种线,但从自己试的经验及与朋友交换的经验中,NBS及PS AUDIO是最多人采用及推荐的线,但对我来说这两种线都贵了一点,而且假货太多,所以我听从另一个朋友的建议采用NICKEL POWER PW-ONE的线,这条线刚到手接上去时觉得有点不值,声音清甜,是对我口味没错,但力道稍嫌不足,而且整个系统速度慢慢的(后来才知道这是Transparent及电源相位接错的关系),有点失落的感觉,又在一次到香港买线的过程中,听到NBS的魅力,当天回家更是想把这条线换掉,但随着run-in的时间越久,加上我将前端线材换掉及相位搞对后,这条线的表线让我越来越满意,声音音色跟我的Threshold后级接近,也属清爽明亮型的,中高音也是有淡淡的甜味,速度适中,低音就弱了些,力道虽没NBS强壮,但也符合我的要求,最主要的是它能把我的后级喂的好好的,价格又远比NBS或PS AUDIO低廉,我又何必舍便宜而买昂贵却变化不多的线呢.
再说前端的线材,有次上香港的网站看到有人在做广告,大概是说CELLO的跟机线(也就是NorthWire的线)有多好多好,港币:2000元以下无线可比,我本来就喜欢CELLO的器材,看到它家用的线自然也想来试看看,就跟朋友买了一条二手来用,很便宜,这个是重点.声音有点CELLO的味道,平衡.轻松.自然,但就是有点松散,说不上好,也说不上不好,这是这线最大的特色,也就是音染不重.没几天我又看到有人在用NorthWire的线做电源线,就买了两条来试试,价格一样都很低(以新线论),声音的走向也相同,但背景宁静一些,声音紧一些,我想电源线应该只负责供电就好,不要去影响到音色(但大多数的线多少都有点个性),所以我就将前级及DAC都换成NorthWire的线了,取其无个性的特色,将我器材本色发挥出来就好了.
还有CD的电源线,我现在是用Goldmund的线,音色当然不用多说,就是Goldmund的味道,清新带点贵气,它守着我最弱的环节,但最终我还是不想用这条电源线,因为我还是希望电源线供电就好,不要影响音色,所以这条线我会将它变成收藏品,至此电源线基本上稳定了.下篇再说讯号线.
[upload=jpg]Upload/20051091545758603.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0915454284629.jpg[/upload]
TOP
14#

CD Transport Metronome T-20

[upload=jpg]Upload/20051091674238169.jpg[/upload]
解碼器 Metronome C-20[upload=jpg]Upload/2005109168612066.jpg[/upload]

喇叭 澳州AER Testament II

[upload=jpg]Upload/20051091684846976.jpg[/upload]
TOP
15#

電源處理器電源線 Shuyata PowerSnake Viper II電源線

[upload=jpg]Upload/200510916215621635.jpg[/upload]

電源處理器 Power Company 400S

[upload=jpg]Upload/200510916261688702.jpg[/upload]

墊材 Fundation 釘用在前級

[upload=jpg]Upload/20051091627960572.jpg[/upload]
TOP
16#

当听音乐成为一种痛苦    返回
"高音好象不够清晰","低音有点松散.迟顿".............,音乐是要传递情感的,不是用来测试音响系统.
最近老婆不是很喜欢跟我一起听音乐,追问之下才知道原因,我总是在问"高音好不好啊,低频如何,音场深度够不够",让她认为听音乐不再是一种享受,变成是对耳朵的一种考验.
玩音响容易,听音乐难.很多时候我发觉很难再坐在沙发上完整的听完一张CD,总是在听到一半时就起来搞搞这里,调调那里的,要不然就是想着换掉什么器材声音会变好.以前到音响店逛,最大的收获不是又听到什么好的器材,或又将耳朵练到什么地步,而是又发现有什么好听的CD片,然后一出店门就跑到唱片行将新发现的CD买回来,然后也不管家中的器材有多差,专心的将CD听完才觉得过瘾,当然偶尔还是会去搞搞这里调调那里的,但当时也没啥经济能力,注意力自然就不会放在器材上,只能专心的享受音乐,所以我对以前买的CD大多比较熟悉.当时一个月最多买2张CD经济就快支撑不住,所以只能把这些CD一听再听,到最后觉得太通俗的音乐没什么内容可听,听几天就腻了,然后就慢慢的开始喜欢起古典音乐,不过到现在我对古典音乐还是半桶水,还没有办法听到像乐评中那么多的东西.
曾几何时,家中的古典音乐已变成CD架上的"常驻军",我几乎不再去动它们,反而开始接触一些通俗性较高的音乐,在此特地说明,不是古典音乐就好,通俗音乐就不好,只是我个人认为古典音乐需要一点时间及空间去聆听,通俗音乐随时随地就可以享受,而我个人没有时间及空间去享受,所以只能听一些能快速接受的音乐,也借这些音乐来对我的音响做一些调试.然而最近我连这些音乐都没法静心来听,这点已经有点偏离我当初搞音响的初衷,"音响只是手段,音乐才是目地",曾在网络上看过一个"发烧友",在家中斥资千万台币打造一个音响室,然后再花千万将Goldmund的器材搬回来,一年后这些器材又进了二手店,不知道又换了什么器材了(真想认识几个这样的人,说不定能用几千元搞台Goldmund的DAC来玩玩呢!!).当然人家有钱我无权评论,但反求自己身上,我将大多数的经费及时间都用在器材上,每天上网找的不是乐评,而是器材,说实在的,音响有钱就可以弄起来,但音乐却需要一定的兴趣及素养,CD及LP的出现是希望能将作曲家.演唱者或演奏者的情感传递出去,买CD及LP我想是要去接受及感觉这些人想传达的情感,从中获得一些感动,不是拿来测试音响用的.
也在网络上看过有人说"不烧了,想卖掉全套器材",我想问"不烧了",是不是不想再听音乐了,没有了器材如何听音乐,而当时又是为什么买了这些器材,是不是只想练练耳朵................,音乐的爱好是终生的,我会听到我无法在听为止,但愿我们不要偏离音乐,而变成音响器材的奴隶.
PS:这篇写的太灰暗了点,好象是对自己在发唠骚,以后如有新器材我还是会写下我的心得,但我更希望写一些CD的心得.
TOP
17#

[upload=jpg]Upload/200510915194665516.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0915202326350.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0915204925927.jpg[/upload]
TOP
18#

善变不只是女人的权利    返回
"海会枯,石会烂,我的心不变",这是对老婆说的,音响......有钱就"三妻四妾",没钱,卖了再娶吧!!
前年年底开始大搞的第一台CD机----TEAC CD-10,终于我还是抵不过诱惑把它卖了,这要从帮人买Audiomega的转盘说起,还是湖北的那位朋友,他在台湾最大的影音二手网站MyAV上看到这台Audiomega的小转盘,打了个电话就要我帮买了,三天后货在我家出现,将TEAC换下来接上 Audiomega的转盘,啊哈!!熟悉的法国声又回来了, 轻松自然又带点松散浪漫的感觉,细节也多,不过整个声音的型体小一些,属小家碧玉型的,音响这东西是要比较的,再接回TEAC,当下我就决定不再用日本机了,其实TEAC也不是那么差,声音的稳定度及低频的表现估计万元内的机子也没法明显胜出,这点要归功于它那稳定的转盘结构,只是我认为TEAC的声音相对于Audiomega来说太粗糙了,也太没个性了,音响这东西很怪的,到底是要忠实的反应录音,还是要取悦耳朵,很难说个明白,日本机平衡没个性这应该是件忠实的器材,但在耳朵这关,这样的声音就显得呆滞,所以在这一次的代购后我就决定要换转盘了.
一开始我就决定要欧洲机,当然二手这种东西不是你要什么就有什么的,美国机THETA,WADIA之类的也会看看,起先就看到一台JADIS的JD-3,还有Burmaster的CD机,当然最想要的是Metronome T-1,这台T-1去年有人在台湾MyAV上卖到台币八万多,折人民币只要两万,当时真是没注意到,那个价格我想三年内都不会再碰到了,还有一台Audio aero的CD机,在香港卖港币一万六千多,24小时内就被人抱走,唉....只怪我没住在香港,只有流口水的份.不过上述这些机子多少都超出我的预算,就在每天钉着Audiogon看,终于给我看到Metronome T-20的转盘,这台就是我想找的东西,价格适中,二话不说就发e-mail去谈了,10多天后东西就到大陆了(中间还是经过台湾的).
拿到机回家用的当天我的大金主----我老爸也到我家中来看孙子,说老爸是"金主"主要是因为我都是先找他借钱然后再慢慢还的,那当然希望这台机子能令两位金主(还有老婆大人)满意,换下TEAC接上Metronome,放上邓丽君的CD,一开声......我的脸绿一半,另一半是黑的!!声音很不对,很不对,就是......很不对(这离我写这篇随笔已有两个月左右,但我还是忘不了当时的声音),这台机的价格几乎是三倍TEAC CD-10了,怎么会这样,两位金主看我的表情还是说了几句安慰我的话,什么声音清淅一点,轻松一点(这点是我自我安慰说的,他们也附和我说的),其实是一蹋胡涂,音色是松软了一些,也不能说松软,就是那种要松不松的感觉,低频更是乱七八糟,中频有点韵味,音场是后退了点,整个声音叮叮当当的,就是不对,我本以为是机子刚到手要褒一下,第二天虽有点改善但还是不行,想了几个晚上我就将DAC与CD机的位置对调,这下......对了,就是这样的声音,原本转盘下面是花岗岩,DAC下面垫木板,我估计转盘声音的走向是那种较轻飘的感觉,放在花岗岩上就站不住,所以就叮叮当当的响了,换成木头后声音稳住了整个感觉就出来了,轻松浪漫无压力,这是标准的法国声,而且Metronome声音较Audiomega更平衡些,音像大一些,虽然细节不如Audiomega多,但这就是我要的东西,音色又胜出TEAC许多,至此花这么多的钱我才觉得值得.
还有一点要说,刚将这台转盘从纸箱中拆出时,发现面板下方两个角有撞到的痕迹,这不要紧,等将机子上盖一拆开时才真的吓我一大跳,里面空空如也,只见一个转盘.两个变压器及一个电源电路板,最让我不满的是这块电路板真的很烂,板子看起来就像是路边那种破收音机用的板子,上面的零件焊的歪歪斜斜的,最糟的是,它平衡输出的线接的乱七八糟,我当下差点没昏倒,心想这混蛋老美改过机也不说,真想上网把他祖宗八代臭骂一顿,后来忍住先问个明白再说,写了邮件问那个老美,他回复没动过,我没办法只好自力救济,将图片传给几个朋友看,问问大家的意见,后来湖北的那位朋友告诉我这应该是原装没被动过,他指出几点,第一.电路板上螺丝孔的位置与机壳相配,另外做的板很难做到这点,第二.很多转盘生产厂都只是拿别人的东西,自己装一装然后调调音挂个品牌就去卖了,这种看起来很破的电路板是很正常的事,最重要的是声音好,第三点也是让我相信的一点,就是电路板中有一个金色的金属片,这是原厂调音放上去的片子,不是乱来的,我一看到这点心中的大石头就放下了,当天就睡了个好觉.后来再与其它朋友讨论时慢慢发现转盘本来就是没几个零件的,而音响世界里东西越少的部件越难搞,就因为没几样东西,机壳及避震成为了最大的重点,当然光头也是重点之一,这是小日本的强项,但欧洲人却可从其它的小地方将音质音色调整好,我想这种小地方的调整真不是日本机所能做的到的.


[upload=jpg]Upload/20051091554774096.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0915551656556.jpg[/upload]
TOP
19#

最满意的CD机    返回
某些音响设备上,重量就代表它的品质.
TEAC VDRS-10,93年在音响店听过一段时间,当时这台CD机的售价约是我4个月的薪水,看了它的结构及听声后,我就将它牢记在心,希望有朝一日能拥有这台CD.
时过境迁,我的薪水已不是当时的水准, 又这台CD的价格也不像以前那么高,尤其是二手价,当我在惠州二手店看到它并知道售价后,过两天就带钱将它领回家.换下我原有TEAC CD-3(会用CD-3也是因对VRDS-10的印象太深,但又苦于经济问题所以才买的),接上TEAC VRDS-10,哇!!!!!声音好不知多少倍,沉稳,结实,低噪音,低渲染,细节多,低音也出来,还有那么多比以前强的地方,真是物超所值,换了这些设备就属这台CD机让我最满意.
这台CD的电源是不可外接的,我请人改了一下,装了个接头,搭配这台CD机的电源线就是自制250元那条,刚装上去不觉的有何特别,几经更换比对后才发现这条线声音柔和,温温的,速度不会很快,搭配这种日本机确实是挺好的,可去掉一些数码声刺耳的声音,让日本机听来多一些人味.
或许有人会笑我真是个穷酸的小子,这种便宜货就说好的不行,但我想音响的乐趣不是你一开始就用1000万去买一套超级的器材,然后再盖个完美的试听室,我想这样你是永远不知道"玩音响"的乐趣,我只用一些钱却换取比以前好很多的声音,然后循序渐进,这才是"玩音响"的乐趣.
TEAC VRDS-10使用VRDS特殊的支架技术,我个人认为它的声音中性,无渲染,平衡度好,不会有某些频段突出,口味清淡,但缺点是数码声太重,毕竟这是10多年前的产品,且价位不是很高,DAC的部份做的很一般,很多人只是拿它来做转盘,所以我未来的计画就是买DAC.还有附带一点,这台CD机我是不打算卖的,虽然价位不高,但它代表我某个阶段的梦想.顺便说说梦想的机子还有CELLO的前后级及CELLO AMATI的喇叭,不过这些机二手价不是我所能应付,所以我还有很多的梦想可实现,也就是说我还可以感动很多次,怎么样,幸福吧!!
TOP
20#

又回到译码器    返回
不知道是CD机跟我不合还是译码不对,这已经是我今年第三台译码器了.
刚回头看才发现我少写了Classe DAC-1的心得,最近我想卖掉这台DAC,赶紧补一下关于这台DAC的事,话说去年9月份左右,我没事又将我原来用的Bel Canto DAC-1放到网上卖,Bel Canto那台DAC没什么不好,就是没有电源开关,长时间都处于等待工作的状态,我家里空调不常开,夏天时总是担心会过热,所以就想卖掉它(可能只是我多虑了,这台DAC在这个夏天中从来没有出过问题),刚好在美国AudioGon上看到这台Classe DAC-1,跟对方问了一下就付款了,这个老美人还不错,首先他帮我用美国邮局EMS服务寄到台北,EMS会有一个追踪号,可让你在网上随时查看你的货物在那里,可是我还没来的及看东西就到台北了(只用了3天),随后又弄到大陆来.一到手马上打开上盖要更改电源设置,结果此时我发现电路板上好象有点小问题,立刻发了一封邮件问那个老美,在几份邮件后对方很干脆就退回我100美金,我看使用正常也就欣然收下.
这台DAC输入输出端口非常齐全,薄薄的一台,面版为银色10mm厚的金属面板,很漂亮(这是老婆说的,真的难得她会说漂亮),接上线后就开始来听了,第一个感觉是一分钱一分货,Bel Canto那台整体表现已经不错了,但总在大场面时有点支撑不住的感觉,这台Classe就一扫这个问题,面对多种乐器齐奏时,这台DAC绝对是面不改色的将音乐播放出来,这要归功于它的电源设计,我虽不懂电子,但看它的电源电路板上有那么多个电容,心理就觉得很爽了,虽然我不常听大场面的东西,但我用的是落地箱,乐器或人声的型体我要求一定要够大,结象太小会让我觉得像在听书架喇叭.
再说声音的表现,刚听时觉得很平淡,味道不浓,整体平衡性好,高音延申很棒,没有刺耳的感觉,以前在听一些女声或小提琴时,唱到高音时总觉得有一点不舒畅,不知道是那里有问题,换了这台后,高音很"暗"的就上去了,(很奇怪的说法吧),低频那当然没话说了,音场也够宽,整体听起来就是很宽松,没有一点压迫感,再听一段时间后发觉这台DAC是比较重音乐感的,不是那种解析力强的声音,不过细节部份也能正确的表现出来,曾搭配过PHILIP LHH-600的CD当转盘用,发现效果不理想,因为PHILIP LHH-600为老机子,本身解析就不是很好,两者搭配后觉得声音很暖很厚,但速度慢又有点朦,整体效果比我用TEAC CD-10好不到那里,所以当时我就在想如果要升级转盘,这钱是少不得了.
后来在一次机会中我将数码线也换掉了,这次是换Goldmund的数码线,花了不少钱,然后我将原来的Ensemble数码线卖掉,不过在用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Ensemble绝对是个超值的选择!!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