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6日 19:30 小泽征尔音乐塾音乐会
1. 《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节选) 罗西尼
2. 第七交响乐 贝多芬
乐队:小泽征尔音乐塾乐队 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
2005年10月7日 下午两点 小泽征尔音乐塾歌剧演出项目之六 《塞维利亚的理发师》
ROHM OPERA THEATER
指挥:小泽征尔
乐队:小泽征尔音乐塾乐队
合唱:小泽征尔音乐塾合唱团
罗西娜: 鲁克桑德拉・多诺泽
阿尔玛维瓦伯爵:约翰・奥斯本
费加罗:阿尔・帕特里尔哥
巴尔特罗:保罗・普利西卡
巴西里欧:多纳多・狄・史迪法诺
贝尔塔:朱迪斯・克里斯汀(美国)
费奥雷诺:寺田功治
这两场放一起说了。前一场相当于后面的预演。地点在东方艺术中心。这场曲目在各大票务中心都几乎没有踪影,听业内朋友偶然说起才记上心头预备当天去门口碰运气。我给自己的目标是超过200便走人。 那天车一停路边,就有人上来兜售。 100的票120最终拿下。于是再度踏上拖鞋音乐厅的台阶。
小泽征尔:卡拉扬之外我最喜欢的指挥!尤其欣赏他的肢体语言,你能明显感觉到他得了真传。不过那天我的情绪是含蓄的,因为我不知道这个小泽征尔音乐塾乐队到底怎么回事儿。还听说是招募了很多国内音乐学院的学生。不过一进去便听到一个很成熟的乐团,各声部均衡,合奏整齐而有弹性,张力感很好。显然是小泽调教有方。(这个乐队主要由中日韩三地的老师及学生单杠每年小泽音乐季放假之际进行歌舞剧的演出)。当晚第一个曲目是节选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由中日的一些声乐系学生演唱,总体上,唱得一般,至少在力量上是明显不够的。指挥是位中国人叫陈琳,她02年起一直担任小泽征尔音乐塾乐队副指挥。乐队还真是不错。演出完了之后,场内掀起一阵狂潮,原来小泽作为指导出来谢幕了,并十分认真的一一介绍了演出成员及他们的指导教师。原来惊讶于上海有如此狂热的小泽迷,后得知许多是来自日本的铁杆乐迷,这些迷的程度不亚于流行世界里的状态,日本人的特色之一吧。
下半场,很不幸,被我侵占座位的那位观众来了。我被赶到自己的位子,最后一排。也好,坐得高远,看得壮阔。于是贝多芬的壮阔在小泽的手下开始了。大师依然习惯的不用指挥棒。远看那亮色脉动的双手便是所有乐手鲜明而富有活力的导航牌。我所说的小泽得的真传是对节奏和呼吸感的把握,以及精确而犀利的从肢体上表达出来,这些与师傅老卡如出一辙。贝七别的不敢说,老卡的版本我是可以背出来的。毫不夸张的讲。小泽的处理和老卡70年代几乎一样,只是速度放慢一点(大约5.12%)可能是考虑到乐手的能力。不过这些乐手在小泽的带领下比上半场有了明显的提升,几乎是质的飞跃。一位优秀的指挥太重要了:此时你能无比真切的体验这句话的含义。何时起,收,渐强,极响,嘎然而止,一切在小泽的肢体语言里一览无遗,而出来的音乐也从未如此的清晰。贝七末乐章里各声部尤其是弦乐器的对话是很考验乐队能力的,小泽泰然的示意着每一个声部,于是干净的声音就这样出自一个学生乐团(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这不免让人想到,他们“长大后”在当地的乐团里还能一如既往吗?(似乎又让我想到足球,越说越伤心了)。坐在最后一排听到如此震慑人心的贝七还证明了东方艺术中心的声场是“奇妙”的。不过太远拍不到小泽和众乐手(美女)的特写,有点遗憾。
第二天,就在我还梦着昨日的美妙经历之时,一个电话将我吵醒。大剧院的朋友邀我去听小泽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这回是正式的舞台版,主唱来自大都会。于是我免费的蹭了一场小泽指挥的罗西尼歌剧,这和花1800去听柏林爱乐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如果一分二把900划到小泽头上也算值了(据说当晚300的票炒到1000)。我也第一次听完了整部歌剧,说实话,剧情实在无趣的好笑,这也是许多歌剧我无法听全的原因。不过音乐很棒,唱得好中差都有,舞美挺有想法,用一个可剖开旋转的楼房构建出室内外两个空间。但设计的比较粗糙,显然预算有限。不过如此过瘾的乐队音乐让所有其他都可忽略。总之演出十分成功,日本乐迷又是同样的热情。当晚也去了很多角色,比如廖昌永同志(他显然是来勘查的,数日后,他也要给人理发了)。坐我身边的就是我们自己这场“理发师”请来的意大利导演。看完后他耸了耸肩觉得很一般。当然,我也希望,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能有上乘的表现,我对此给予厚望。
演出结束后,有幸和朋友去探访大师的休息室。没我想象的那么戒备森严,只见一些乐手们纷纷进出他的房间。我们老实的在门外等待他现身。不过迟迟没有迹象。小泽显然在休息,有人给他递了睡衣

最后我们大胆的同另两位日本乐迷敲了门,小泽的亲切感一如他给人的第一印象。但他的确很累了,几乎说不动话,眼神已然疲惫不堪,看得有些可怜,最终我们还是顺利的与穿着睡衣的小泽——卡拉扬的弟子——合影留念。
另有趣闻二则:当然第一则并不该笑。小泽在东方艺术中心谢幕时摔了一跤,我们的那个月台的楼梯设计是有问题。后来他就很认真提醒每一位乐手小心这个陷阱,估计他回去会告诉每一位来中国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的音乐家小心这个见鬼的楼梯。
第二则是关于禁止摄影的。众所周知,音乐厅里不能摄影不过这个机制显然是人性化的。在东方艺术中心,就比较死板。死板到演出结束,大家都在拍照,而工作人员,可怜的小姐们奋不顾身的会过来用身体或四肢挡住你的镜头,当然就看你是否运气了,实在太那个....那个搞笑。
而大剧院就比较大气,她们的做法是举一块类似裁判终场补时用的牌子,上面写的文字颇有歧义,分别用汉字和英语写了:禁止摄影和No Flash.是否意味着我只要能看懂英语,就可以摄影而不用闪光灯吗? 不过她们绝对不会扑过来,我敢肯定。
小泽征尔音乐塾乐队 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 贝多芬第七,上海东方艺术中心
[upload=jpg]Upload/200510134411785319.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0134424592511.jpg[/up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