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24252627282930» / 4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当harvey遇上Apogee,当光纤对决同轴与平衡(第13页)。再遇重阳... [复制链接]

查看: 51117|回复: 412
261#

harvey 在 2005-10-14 9:09:58 发表的内容

……

我们这次再聆听Duetta Signature,深深体会到Apogee Duett Signatre的适应性真高,她在这18平方米的地方,完全不会局促,对聆听环境一点也不挑剔,我相信假如把她搬到一个30平方米的地方,她的表露会更加婀娜多姿!更奇怪的是Apogee Duett Signatre对聆听位置的局限也没有,很多聆听者前后左右的在移动,声音总是在音箱背后,音场也没有飘移!

……



不知这个是否跟Apogee Duett Signatre前后双向发声的设计有关?

这东西对声音的定位、结像之准确、稳定实在是教人一听难忘!
TOP
262#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263#

科研级旗舰 在 2005-10-14 5:43:26 发表的内容
开眼界了,以为如BOULDER,SPECTRAL推丹拿才会有比较好的速度感,想不到Restek的顶班竟然有如次威力!低档的Restek在我们烧友的评价中是控制力不足和偏慢:)


今晨五时醒了,想继续睡不成功,只好上网搜数据,见到你的查询故答了1/4。其实影响动圈式扬声器低频速度和层次感的,整个音响系统都有密切关系:

SPECTRAL、Mark Levinson、Krell、Goldmund……当时的顶班功率放大器,还是小儿科而已;BOULDER、Pass…后期才有大功率机面世。低档的Restek?记得当年苏联国家主席哥尔巴乔夫访问西德,送的礼里就包括了整套Restek音响系统,国宝级玩意,这里烧友的评价中是控制力不足和偏慢,只不过是低档的货色!这还是我首次听到这样的评语,话说回来,Restek的确有点儿不争气,虽然不至于倒闭,但新的设计却鲜见了。附有小型计算机控制的Exponent大概已经是该厂的空前绝后杰作了,可惜!

这里烧友的评价中是控制力不足和偏慢这点,正是我想谈的第二点:前级控制的影响。我的音响系统里经常平行地安装了两个前级:Restek的Vector(bal)和Audiolabor的Karr(RCA),还有一部是ARC SP 11Mark II,这部只是偶然驳接。为什么需要这样呢?这就谈谈梅、兰、菊、竹了,假如想聆听交响乐,希望声音有兰的清香优雅、竹的纤微细致,我只需要在Exponent背板上部小型计算机控制按下Bal键,Restek的Vector随即运作,回放出来我想听的高分析力声音,粒粒音符玲珑浮凸,各种乐器该在那位置就那位置;假如想聆听小提琴协奏曲或vocal或jazz,我只需要在控制板按下Unbal键,Audiolabor的Karr随即运作,回放出来我想听的丰盈细腻声音,艳若梅菊、色彩绚丽的调调,惹人迷醉。这里经常到我家里聆听的发烧朋友们,多半选择这种接驳。

这次再聆听Duetta Signature为什么却接上ARC SP 11Mark II呢?一方面上次用的是ARC LS7,意思是令协会友侪听听不同级别前级回放出来的声音的分别在那里;另一方面ARC SP 11Mark II已经借出到江门。
后绩
TOP
264#

科研级旗舰 在 2005-10-13 23:49:45 发表的内容
接您的话题,我听了很多高级动圈式扬声器,对其低频速度和层次感仍相当不满,包括丹拿,如大动态低频冲击时还是没有那种晴空霹雳般的“炸裂感”。至于号称“世界最快声”的美国TALON,感觉好一点,但仍离理想中的甚远。有时细细听打雷和鸣放礼炮的低频,心想要什么喇叭才能做到还原出相似的低频啊!!!


对动圈式扬声器的低频速度和层次感不足的问题,是后级匹配不好所产生。记得当年我选购音箱,当喜爱上Dynaudio的当年旗舰Consequence的音色后,发觉全世界还没有后级能够匹配驱策好Consequence,当年代理「百仲」是在没办法的情况下,每边并联了一对Audiolabor的Stark后级驱动的,输出功率每边也只不过是200 W,效果刚可过关,离满意还有十万八千里。

后来Dynaudio的老总到香港访问代理「百仲」,我有机会一起用晚餐,谈及这个问题。他回答:「Harvey,be patient,I will recommend a suitable power amplifier for you. 」结果,不出两个月,他带来了Restec。经过测试Restec的Mono block旗舰Exponent,输出功率每边900 W、8Ω,headroom充沛,瞬态想要多少就会立即奉上。在这种Restec的Mono block旗舰Exponent功率条件下,Dynaudio的当年旗舰Consequence怎能不被驱策得服服贴贴?所谓千里马,牠也只认牠自己的骑士。道理就是这样。我的系统在回放柏林之声转录的那段第一鼓选段时,当众鼓齐鸣时,真的可以分得清清楚楚各种不同的鼓声和位置,层次分明。当回放黄孩子第八段时,海浪的冲击声、大小水花飞溅声,也可以分得清清楚楚,各种水滴洒落的声音不同也可以鉴听到它们的差异。
TOP
265#


下午见到先生那台Wadia WT 2000的转盘,已被quanlong LD大卸八块 ^0^
TOP
266#

再次,是讯源输送到前级的质素问题。这次再聆听Duetta Signature的过程,LP和CD讯源的改变所引致回放出来的声音的差异,有耳共听的证实了讯源输送到前级的质素的重要性。我为什么在这网站的签名改写成「音响性与音乐性的熔融,才算是惬意地聆听音乐的真正意景」,意思是说:音响性与音乐性必需并存,要聆听比较全面的罐头音乐,无奈地,你必须提升你的音响器材。

末了,就是聆听环境的声学处理。这次聆听Apogee Duett Signatre过程我的最大收获是:发觉了有一种音箱所回放出来的声音,是不会受到环境所影响的,Apogee所采用的偶极静电音箱就是这样。

我们这次再聆听Duetta Signature,深深体会到Apogee Duett Signatre的适应性真高,她在这18平方米的地方,完全不会局促,对聆听环境一点也不挑剔,我相信假如把她搬到一个30平方米的地方,她的表露会更加婀娜多姿!更奇怪的是Apogee Duett Signatre对聆听位置的局限也没有,很多聆听者前后左右的在移动,声音总是在音箱背后,音场也没有飘移!

反观动圈式扬声器回放出来的声音,聆听环境可以把所有的声音频混淆到你想象不到的程度。我过去的聆听室就是这样,致引起我不能不采取声学处理行动,矫正了这种声音的扭曲,回放出来的声音才能够音场玲珑剔透,低频才不会含混混浊、分析力不强。
TOP
267#

除了Apogee静电喇叭,其它方式驱动的静电喇叭的喇叭摆位,是需要花很大功夫仔细去斟酌的。静电喇叭是标准的偶极Dipole双面反相发声,因此要特别注意是否有某些频段刚好被抵销或加倍。人们误会那些静电喇叭声音听起来会单薄,可能就是在中频段有声波抵销的问题。

器材搭配为什么会比较困难呢?因为静电喇叭相当于旧神话故事里的「照妖镜」,完全显露音响系统里扩大机的声音特质。使用的扩大机假若有严重音染,就会被静电喇叭暴露出来。静电喇叭到底要用真空管推比较好,还是以晶体机来推比较好?有多数用者喜欢以真空管机后级推静电喇叭,觉得回放出来的声音比较顺耳。不过,我赞同这次江门欣赏Apogee Duetta Signature采用真空管前级,晶体管后级的搭配,原因是我认为用晶体来推静电喇叭应该都不是问题,效果应该是瞬态、细致性会好些,最重要的是真空管前级的音色搭配。

有人说硬调子空间并不适合使用静电喇叭,会让静电喇叭产生「尖锐干瘦吵杂」的声音。这种情况没有发生在Apogee Duetta Signature的身上。我曾经听过其它方式驱动的静电喇叭发出这种声音,更换扩大机或线材是没有用的,这些动作顶多只会产生些微的改善效果,但回天乏力。唯一方法就是改善空间声学处理,增加室内软质吸音物质,这样才能享受到这种箱音、音质纯、音色准确、音场透明、速度反应快、细微细节多、能够敏锐的显出搭配器材的优点。
TOP
268#

科研级旗舰 在 2005-10-14 10:48:36 发表的内容
可能是我用词不当,应该是“RESTEK中的低档产品”^_^


现在江门最后再聆听Duetta Signature时,就有一部Restek低档的Event功率放大器,每边只有75 W。推策Apogee Duett Signatre高/中段时,用银丝带音箱线,回放出来的声音速度和层次感也可圈可点的,没有听众投诉,本来认为用银线声音会过分光辉,开机回放后,这种想法就自动烟消云散了。所以我推想那些人这样评价Restek,纯粹是搭配上的问题。
TOP
269#

再谈Wadia Digital 2000

我這部Wadia Digital 2000是以64倍超取样,據說這樣可以消除梯级障碍,處理數據的速度,實力相等於100部私人电脑!

記得最初抵達香港的Wadia Digital 2000時,是與只一部Wadia digilink30导光纤维相连器一起到港。這部機的作用上次談及,我沒有買,因此不再討論。

Wadia Digital Corporation是一间美国公司,它是由Medea Ltd.合并了一些高科技组织而成的,它的成立是为了迎合现今这个数码化的视听时代的需求 Wadia Digital是一家导光织维接线和音频电脑及处理器专家。 Medea Ltd.的音频生产线是由Wadia F.Moses成立的, Moses先生是在八十岁的高龄才退休的,他设计的第一件音频工程,可追朔至1927年。 Wadia Digital 2000的研究及发展组,是由两名博士及三名硕士所领导。反映出Wadia Dgital是一所有实力、富经验的高科技公司,在美国更拥有多样专业性的专利产品,在电脑及通讯工程方面更占有很多显赫的成就。

Wadia Digital 2000其實僅是一部数码类比转换器(DAC),應用了Wadia的先进美国数码技术,以相当於100部私人电脑的實力而制成。采用独有革命性的新time Domain运算处理法,以每秒处理超过二百八十万个转换的超快DAC。

Wadia Digital 2000能够准确地沿著音乐中的尖顶及圆滑的波形,而没有一般滤波器中的失真现象。更把高频中的噪音推至远远超过2 MHz处,所以音乐讯号便不会受到感染,最重要的是能够完全地保存完美的相位线性,这使到CD机中传统数码线路产生日渐增加的低位失真能够消除,CD声的重播因为Wadia Digital 2000的先进科技而得到戏剧性的突破。

Wadia Digital 2000中有一个Wadia Digital的专利设计,它便是得到好聲音之源——FrenchcurveTM软件。在传统的DAC中,讯号的重组是利用砖墙式的数码滤波器。数码滤波器究竟有甚麽问题存在呢?当我们将一数码滤波器的频率響应图的曲线放大时,一列的微波
可以清楚地见到,而这些微波便是直接地使到复杂的音乐讯号失真,而曲线的滚降线越垂直,则通频段中的失真越大。高度过滤的音乐是使人听来有种紧迫及疲劳的感觉。但FrenchcurveTM所采用的原理并非滤波器,简单来说它是好像玩定点游戏般,大家可以想像正在利用一套电脑驱动的曲线划板,一点一点的完美地跨过十一点(这就是以每声道每秒四万四千一百个新的划板工作情況)。其实这解码电脑是从每声道每秒轮入的三万二干,四万四千一百或者四万八干个取样讯号裹,以FrenchcurveTM运算方式,提供一个十二次方的程式,每次把十一个原本的取样轮廓勾划出来。这软件首先产生十五个新的取样,每一个都以方程式给与一个原来的取样,跟著以第二次运算给每一个新取样,提供三个新取样,使到每一个原来的取样有63(16×4一1)个创造的取样,这相当於64倍超取样,但是在传统中数码滤波器里的缺点则完全消失。

此外Wadia Digital 2000是采用组件式设计,它的十八比特DAC,可以提升到三十二比特,同时可以利用八个ROM套件将软件升级,还有一系列的电脑软件可供升级选择。

Wadia Digital 2000的供电部份是分体式的,分体供电的好处是可以隔离所有强力的磁场及热力以避免数码及音频线路受到影响。这个供电部份是以每个类比声道以独立的火牛、整流子、滤波器及三级调压组成。至於数码线路方面更给以三个隔离的供电。

这套系统的可靠性极高,它不是一般的产品,厂方资料显示,它是发烧级及专业级的产品,而它可以20年不停地操作。它的保用更是首创五年及十年的不同程度物料及人工保用,这可见厂方对它可靠性的信心。此外,这系统与众不同之处,是它的用户介入系统及可扩展性,所以厂方现阶段的产品是一套基本组合,而用户可按自己的口味及需要,而作日後的升级及更改。

當年我在百仲有限公司里欣赏过这个出色的超时代产品,其效果是如果你闭上眼晴的话,我可以说一句你一定猜不出声是从 CD来的,因为Wadia DigitaI这套产品真是一些儿CD味都没有,而其效果比超级唱盘真是毫不逊色。

當年就很想買了,但我家裡存在的音樂軟件多數是LP,由於訂價委實太嚇人,因此以「讓它作進一步改進後才設法購買吧!」安慰自己。結果我這部Wadia Digital 2000是在1995年間,從相熟的二手店買回來的,已經是Wadia Digital 2000 Mk II的型號了。

下面所示的是Wadia Digital 2000運作示意圖:

[upload=jpg]Upload/200510141644951272.jpg[/upload]

[upload=gif]Upload/200510141645160556.gif[/upload]
TOP
270#

静电喇叭有什么魅力,怎么听都不会厌,越听越爱。我的观察与自己的聆听体验,喜欢静电喇叭声音的人,大多拥有二个相同的特质,一是他们大多很喜欢音乐,听音乐是他们每天不可或缺的事;第二个相同的特质是他们都懂得「舍」,舍弃次要的音响里冲击性较强的低频,聆听的主要是音乐表现。

我接触过那些喜欢静电喇叭的人,搭配恰当音响器材后,几乎都很少更换。反之,他们都拥有相当多的音乐软件。对于他们来说,音响器材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发出令他们感到「舒服」的声音,而非令他们感到「震撼」的音效。如果您去静电喇叭用家那里听音乐,就会发现他们很少播放冲击性强的音乐。一方面强烈的冲击性正是静电喇叭的弱处;另一方面这些聆听者,本来就不是很喜欢这些强烈冲击性的音乐。或许,我们可以这么说:喜欢静电喇叭的用家们,其个性刚好与静电喇叭的优点相契合。而不喜欢静电喇叭的人显然无法满足于静电喇叭的那些优点。

静电喇叭的魅力在于没有箱音、音质纯、音色准确、音场透明、速度反应快、细微细节多、能够敏锐的显出搭配器材的特性等就是静电喇叭的魅力所在。这些优点很中肯,不过我还要再加上一项优点,那就是音场非常宽广深远,每件乐器的左右分离与前后层次也都很好。我又请教他,使用静电喇叭时,除了潮湿与灰尘之外,喇叭摆位不需要太花功夫仔细去斟酌。但搭配器材比较有选择,搭配情况不同时,瞬间即可知道声音的变化在那里。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