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石让配乐《风之谷》电影的OST和交响乐版,日本原封行货。
[upload=jpg]Upload/20051161784395116.jpg[/upload]
星球大战的原声大碟,全家福!
[upload=jpg]Upload/20061520292453226.jpg[/upload]
首先介绍约翰威廉姆斯:
威廉姆斯曾为90多部影片创作音乐并担任音乐总监,其中包括《星战前传》、《继母》、《拯救大兵瑞恩》(获格莱美奖)。《断锁怒潮》、《失落的世界》、《紫檀》、《安吉拉的骨灰》(获格莱美奖)、《沉睡者》、《尼克松》、《情归巴黎》、《辛德勒的名单》(获奥斯卡与格莱美奖)、《佛罗纪公园》、《小鬼当家》、《小鬼当家II》、《大地雄心》、《刺杀肯尼迪》、《霍克船长》、《无罪推定》、《生于七月四日》、《印第安纳-琼斯》三部曲(获格莱美奖)、《意外的旅客》、《太阳帝国》(获英国学院奖)、《东镇女巫》、《外星人》(获奥斯卡奖、金球奖与格莱美奖)、《超人》(格莱美奖)、《第三类接触》(格莱美奖)、《星球大战》三部曲(获奥斯卡奖、金球奖与格莱美奖)、《大白鲨》(获奥斯卡奖、金球奖与格莱美奖)、《屋顶上的小提琴手》(获奥斯卡奖)、《万世师表》。他最近的一部创作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人工智能》一片的原声音乐。
威廉姆斯于1980年被任命为波士顿通俗交响乐团第19任指挥,自1993年退休至今任该团名誉指挥。同时他还担任波士顿交响乐团坦格尔伍德音乐节的驻会艺术家。
威廉姆斯的许多电影音乐都已作为唱片单独发售,其中他所创作的《星球大战》原声专辑销量己超过400万张。威廉姆斯从1980年起就与波士顿通俗交响乐团合作推出系列音乐专辑,深受好评。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经录制了20余张成功的唱片,其中最新的录音作品《呼唤英雄》的标题曲目则是他为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所创作的正式主题曲。
此外,威廉姆斯还为NBC电视台创作了主题曲《使命》;为自由女神像的献礼活动创作了《自由的号角》:为残疾人奥运会创作了《我们看起来很好!》以庆祝1987年的国际夏季运动会;同时还创作了1984到1986年的夏季奥运会主题曲。他最近的音乐会作品《七好运》是一部根据美国前桂冠诗人里塔.多佛的诗作而创作的7章节循环曲,由波士顿交响乐团与女高音歌手李西亚-海蒙在1998年音乐节上首演。威廉姆斯最新的作品《欢庆2000》是一部纪念新干年的管弦乐曲,与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回顾影片《未完成的旅程》一道,于2000年的新年夜在华盛顿特区的“美国千禧”音乐会上首演。
威廉姆斯于1985年、1989年以及1992年先后三次率波士顿通俗大道交响乐团巡回美国演出。他还曾率波士顿通俗交响乐团于1990年和1993年两度赴日本做巡回演出。除了在交响乐大厅与坦格尔伍德音乐节上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演出之外,威廉姆斯还曾作为客座指挥与许多大型乐团合作,其中包括伦敦交响乐团、克里弗兰交响乐团、费城交响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匹兹堡交响乐团、达拉斯交响乐团、旧金山交响乐团以及曾与他在好莱坞碗型剧场多次合作过的洛杉矾交响乐团。威廉姆斯拥有18所大学的荣誉学位,这些学校包括波士顿的伯克利音乐学院、波士顿学院、东北大学、塔夫茨大学、波士顿大学、新英格兰音乐学院、马萨诸塞州大学波士顿分校、伊斯特曼音乐学院以及奥博林音乐学院等等。
[upload=jpg]Upload/2006152144059200.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61521441966761.jpg[/upload]
除第一张外,上面是《星球大战》系列的 6 张日本版原声音乐唱片,最上面的第一张是星球大战的电影交响音乐致敬版。
电影配乐大师约翰·威廉姆斯的名字已与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系列融为一体。在这部有关星际传奇的最新一集大片中,约翰·威姆斯让人耳熟能详的著名旋律依然是贯穿全片的主线,但围绕影片新的格局,乐章在前导与后续的串接中,作出了横向的铺展和延伸,在气宇轩昂、浩渺苍茫的壮阔星际里,浪漫的爱情主题乐章“Across The Stars”飘邈瑰丽,黑暗的邪恶力量似惊涛险浪不断明争暗斗,夹杂摇滚吉他飙音与精彩鼓击,一段段气象万千的精致乐章精妙带出影片的动作能量与爱情氛围,再度把科幻电影配乐推升至一种全新的境界。
星球大战前传(1)——幽灵的威胁 电影原声大碟
[upload=jpg]Upload/20061522401311257.jpg[/upload]
时隔二十二年,“星战”神话在凝聚了前三部精髓的旋律中卷土重来,约翰威廉姆斯运用气势磅礴的人声掀起紧迫交关的对决。从首次接触《星球大战》,到为《星战前传一:幽灵的威胁》执笔创作配乐,22年间,约翰威廉姆斯创作的作品,已经先后12次获得了奥斯卡的提名,3次成功地摘取最佳电影配乐的桂冠。面对“星战”这个让他受到世人推崇的老题材,是否能再创出新的经典乐章,成了影片《星战前传一:幽灵的威胁》上映前,最受人关注的问题之一。拥有丰富经验的约翰威廉姆斯以万变不离其中的太极招式,轻易化解了人们的疑虑。“星战”三部曲的所有主题在他手中得以延伸,与此同时,雷霆万钧的和声、急促涌动的弦乐和惶惑不安的管乐交织出一段更加瑰丽豪迈的命运交响诗。
随着好莱坞电影工业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复兴,原声唱片作为一类独立的音像产品,制作、宣传以及发行都更加趋于成熟。在影片《星战前传一:幽灵的威胁》还没有在影院上映前,约翰威廉姆斯创作的主题曲《命运对决》已经拉开了如火如荼的宣传攻势,连Sony古典唱片公司宣传用的单曲唱片也在星战迷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为了使这部“星战前传”三部曲的开山之作,在延续前作风格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约翰威廉姆斯将气势如虹的人声大合唱,融入了进行曲式的旋律之中。这也是“星战”系列片问世以来,第一首有人声出现的主题曲。经过伦敦合唱团与伦敦交响乐团的默契配合,人们体验到一场新的听觉震撼。
星球大战前传(2)——克隆人的进攻 电影原声大碟
[upload=jpg]Upload/20061522403634768.jpg[/upload]
耳熟能详的帝国旋律,由约翰威廉姆斯的生花妙笔,延伸成百感交集的爱情诗篇。跌宕起伏的乐声中,星战的宿命观怒放开来
2002年,影片还没有正式上映,Sony古典唱片公司就提前半个月推出了《星战前传二:克隆人的进攻》的原声唱片,一共收录了约翰威廉姆斯创作,伦敦交响乐团演奏的13段音乐,所有曲目加在一起将进74分钟的时间。其中,和《命运对决》一样,《穿越星际》也被约翰威廉姆斯制作成独立的乐章。
通过各种宣传攻略,Sony古典唱片公司率先将人们的视线集中在约翰威廉姆斯创作的主题曲《穿越星际》上。黑武士主题的精髓,经过约翰威廉姆斯的改头换面。完全没有昔日的杀气,摇身幻化成荡气回肠的情感诗篇。从温柔如水到心潮澎湃,旋律的巨大落差中,忧郁矛盾夹杂着愤怒的情绪犹如影随形。“星战”影片问世以来,如此具有煽情效果的乐章还是史无前例,对约翰威廉姆斯的这段新作的评价,存在着相当大的争议,乐评人认为这种由旧有旋律衍生而来的作品,算不上什么创新,而乐迷则认为这段乐曲蕴涵着强烈人性色彩,这也正是从前的“星战”影片所欠缺的。因此,这张单曲唱片很受乐迷青睐。
星战前传(3 )—— 西斯的复仇 电影原声大碟
[upload=jpg]Upload/20061522405354900.jpg[/upload]
1977年,一段发生在遥远的银河系的传奇故事,开创了好莱坞科幻电影的新视野,2005年,一场关乎银河系命运的圣战即将为这个传奇故事划下完美的惊叹号!
乔治卢卡斯执导的《星球大战》系列电影,已在全球缔造超过34亿美金的惊人票房,相关的家用娱乐产品销售总量更超过1亿2500万套。而近30年来为《星球大战》全系列电影担纲配乐创作与指挥演奏的音乐巨擘——约翰威廉姆斯,将与伦敦交响乐团再度携手雕琢影史上最华丽、最壮阔的科幻史诗。本片配乐是以《星球大战第四部曲:曙光乍现》的主题为出发点,在铜管领军,雄浑壮阔的交响乐声中,威廉斯注入庄严、肃穆、动人的情境变奏,随着男主角安纳金身受黑暗势力牵引的剧情,激荡人心的圣乐大合唱也跟着扬起,悲伤的情绪慢慢的渗透到富丽堂皇的交响乐章之中,银河圣战剧情逐步幻化成银河宿命乐章,乐迷同时将可充分感受到大师与这部科幻传奇史诗之间的情感互动。原声带内页同时还附赠独家电影精采的海报以及乔治卢卡斯对星际大战音乐的精辟赏析。
为了感谢《星球大战》影迷的热烈爱戴,此张原声带超值加赠一片长达70分钟的DVD,定名为《星战音乐航程全纪录》(Star Wars:A Musical Journey),有威廉斯为《星球大战》六部所谱写的主题乐章所制作的16段音乐影像作品,每一段影像都剪辑了精采的电影画面与对白,同时按照电影情节发展的时间顺序排列,透过杜比5.1环绕音效混音制作,让影迷重温一段段独家影像与经典音乐的美丽结晶。
无论是影迷或是电影音乐搜藏家,这绝对是一场不容错失的视听飨宴!
星球大战(四)——新的希望(双碟)电影原声大碟
[upload=jpg]Upload/20061522422678936.jpg[/upload]
如同第一部“星战”影片的全名,约翰威廉姆斯用慷慨激昂的管弦乐笔触,为人们勾勒出一副充满希望、宏伟浩淼的史诗画卷。1997年,正值影片《星球大战》上映20周年之际,为了给即将开始拍摄的《星战前传》预热,导演乔治卢卡斯对原来的版本进行了重新修复和剪辑。同年,为了配合这个特别版《星球大战》的公映,RCA唱片公司趁机推出了特别版原声。尽管还是两张CD,却比1977年的首版增加了将近半个小时的内容。其中既有一些从未公开发行过的华彩段落,也有一些与以往不同的替换版曲目,创下了所有《星球大战》原声中,曲目最全的记录。经过20年的等待,乐迷终于有机会完整地欣赏到《星球大战》美妙乐章。
去年年底,为了配合“星战”三部曲套装DVD的发行,Sony古典唱片公司将《星球大战》的原声唱片,再度以收藏版的名义推向了市场。虽然在封面、包装上有所变化,并采用CD-ROM格式添加了屏保等噱头,所收录的曲目却与RCA唱片公司1997年发行的特别版如出一辙,因此并没有造成更大的反响。
星球大战4:新的希望》首度于1977年问世时,引爆全球空前的星战热潮,电影荣获奥斯卡最佳原创电影音乐、音响、剪辑、视觉效果、艺术指导、服装设计与特别成就奖等7个奖项,1977年与1997年两度上映的票房累计高达七亿九千七百九十万美金。电影配乐大师约翰威廉姆斯与伦敦交响乐团多达88名乐手共同合作的电影音乐——同时包办奥斯卡、金球奖、3座格莱美奖与英国电影学院奖等6座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大奖。影片的原声大碟在1977年推出时曾蝉联Billboard流行专辑榜亚军,历年累积销售达400万张,本片的主旋律“Main Title”堪称世界影坛知名度最高的配乐片段。这段气势非凡的英雄式乐章在影片中不同的乐段中通过不同配器来演绎都能发挥转换影片情绪的效果,电影音乐所能展现的神奇视听体验莫过于此。这次推出的堪称终极版本的原声大碟比1997年的版本足足多出25轨曲目,使用最新DSD录音科技全新制作,还特别附赠全新电影海报、首度曝光剧照。想要感受《星球大战》最完整的听觉飨宴,绝不容错过此珍藏!
星球大战(五)——帝国反击战(双碟)电影原声大碟
[upload=jpg]Upload/2006152242891663.jpg[/upload]
在以《星球大战4:新的希望》荣获奥斯卡、金球奖、格莱美奖等6座电影音乐大奖后,约翰威廉姆斯从前作中所运用的19世纪的浪漫主义音乐风格中揣摩出象征黑暗势力的主题乐章“The Imperial March”,同时也谱写出温馨动人的尤达主题乐章,以及汉索罗与莉亚公主的浪漫爱情乐章,为了跟前作在风格呈现上有所不同,威廉姆斯在此集里特别加入电子合成器的使用,还以不协调的管弦乐编曲手法突显音乐的表现型态。他与伦敦交响乐团(此次录音编制多达129名乐手)携手合作的电影原声大碟于80年首度上市时,销售三个月即突破100万张,同时专辑也荣获了格莱美奖与英国电影学院奖等两座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奖,同时也入围了奥斯卡与金球奖提名。
昂扬华丽的铜管乐,在约翰威廉姆斯手中发生一百八十度的逆转,压迫感十足的黑武士主题,成为“星战”系列片的灵魂之音。
随着一连串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配乐作品陆续取得成功,约翰威廉姆斯在70年代后期就稳稳地跻身于“音乐大师”的行列,气势磅礴的进行曲风,渗透在他的每一部作品之中。尤其是他所创作的主题曲,即使脱离影片单独欣赏,也丝毫无损其艺术价值。因此,当卢卡斯于1980年继续在银幕掀起他的“星战”风暴时,约翰威廉姆斯顺理成章地成为配乐创作的不二人选。续集电影里的主题旋律通常会大量继承前一部的旋律基因,因此超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这一定律却被约翰威廉姆斯在《帝国反击战》中打破了,威武中夹杂着矛盾的号角之声挖掘出更加深刻的精神内涵。
1980年,随影片上映而首度推出的《帝国反击战》原声唱片,与《星球大战》有颇多相似之处,同样由约翰威廉姆斯创作,并指挥伦敦交响乐团演奏、同样只发行了黑胶唱片和磁带、同样收录了74分钟左右的音乐,只是曲目总数略有变化,由16首变成了17段。1986年,Polydor唱片公司首次推出了它的CD版时,却发生了严重缩水的情况。原来黑胶唱片与磁带版中的17首乐曲,只有10首被保留下来,曲目时间总长锐减到41分钟不说,连黑胶唱片中制作精美的小册子也不见踪影,因此,该款原声的CD版,受欢迎程度反而不及黑胶唱片和磁带的版本。
星球大战(六)——绝地反击战(双碟)电影原声大碟
[upload=jpg]Upload/20061522425574418.jpg[/upload]
电影配乐大师约翰威廉姆斯在完成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夺宝奇兵》和《外星人E.T.》的配乐后,大师的权威地位更加稳固。当时影史上十大卖座电影中,就有七部电影的配乐是出自威廉姆斯之手,顶着如此的光环,威廉姆斯继续为星战系列影片创作电影音乐。威廉姆斯的创作魔力丝毫未减,无论在烘托银河大战的震撼场面,还是为本片中新出现的抵抗军新朋友The Ewoks量身打造的可爱的田园进行曲,就连黑武士的黑暗主题音乐都有更深层的演绎。威廉姆斯与伦敦交响乐团携手合作的电影原声大碟同时入围奥斯卡与格莱美奖最佳原创电影音乐的提名。
约翰威廉姆斯另辟悉径,浓墨重彩的铜管乐,终被轻描淡写的弦乐取代,第一轮星战故事在细腻平和的新世纪乐章中安然落幕。
经过时间的磨砺,约翰威廉姆斯创作电影音乐,尤其是打造主题旋律的造诣逐渐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1983年,当乔治卢卡斯再度发出邀请时,约翰威廉姆斯的进行曲情结已经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无论是星战系列片本身还是约翰威廉姆斯,都面临盛名带来的巨大压力。一明一暗两大经典主题之后,抛却现代音乐元素多年、宏扬古典管弦乐创作手法的约翰威廉姆斯,首次在最受人瞩目的代表作中,做出了大胆地尝试。传统与现代相融的新世纪曲风,将否极泰来的喜悦与恬淡,植根于利雅公主的主题旋律之中。虽然未能先声夺人,却成就了星战中最别致的人性诗篇。
《武士归来》于1983年上映时,传统黑胶唱片的未来已经开始受到质疑,新问世的CD(即激光唱片)凭着便于保存等优势,直接威胁到黑胶唱片在商业市场上的老大地位。因此,尽管黑胶唱片和磁带版的《武士归来》原声还是率先问世,但是约翰威廉姆斯和伦敦交响乐团三度合作而成的音乐遭到了更加严重的断章取义,只有11段乐曲被收录其中,总的时间长度还不到45分钟。从这张原声唱片开始,人们发现每隔一段时间,“星战”系列片的原声必定有更新更好的版本出现,从曲目内容上弥补上一个版本中的某些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