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夜雨 在 2005-10-6 20:15:39 发表的内容 我本人也十分喜欢收集老录音,难道真如文中所说"早期小提琴家诸如克莱斯勒、蒂博的老录音听来,琴音如此美妙醇厚,正是得益于老录音的“美化” |
不能这么说。
很简单的道理,老一辈提琴家如克莱斯勒、海菲茨、艾尔曼的名声不是靠唱片“捧”出来的,因为,在上世纪初的音乐生活中,音乐会还是无论如何占着主导地位的,象海菲茨在卡内基初次登台时台下坐着的不就是克莱斯勒、伊萨耶吗?艾尔曼之音也是真实存在于那时的音乐会听众的耳际的,相反,我相信,那时的腊筒录音和后来的电气录音无论如何都不会真实地还原或甚至于“美化”他们的琴音的。留待我们今天欣赏的这些上世纪的录音,与他们的真实的美妙非凡的琴音比较起来无论如何都是要打了不知多少折扣的。
但为什么人们还是不断地聆听这些充满“炒豆声”的古旧录音呢?我想除了人耳确实具有大脑支配的“过滤”功能外,最主要的恐怕还是人们的价值取向的原因。因为这些充满炒豆声的古旧录音使得不能亲耳聆听大师现场演奏的后辈听众们有了某种机会能够时光倒流,回到上世纪初的历史文化氛围之中,而且,也确实是今天的艺术家不能再具有同一百年前的那些艺术家们相同的审美取向、文化人同感,也不可能有着达到那时的艺术家所经受过的文化滋养和环境熏陶,反映在演奏上就是今天的艺术家们随便怎么努力,也达不到前几辈艺术家们的演奏境界和同质感,这大概就是今天我们仍然不断欣赏这些老录音的缘故吧。另一方面的原因,我想,大概是人们对“传奇”所具有的永远的好奇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