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接触到的朋友中,对于音乐,有些朋友是比较偏颇的,很多时往往认为世界上只有一种音乐才是好的,甚至认定只有谁的音乐才是好的。
这样的观念无可厚非,因为音乐从来都是自由的,喜欢的当然就是最好的。但如果我们将视觉稍微放宽一点点,或许就能看到更多精彩,特别是对于其中一些“因不懂而拒绝”的朋友而言,某个偶然的资讯或许就能改变某种固化的概念,从而让自己的音乐视觉更为宽广。
想尝试先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位当代最杰出的作曲家Vangelis(范吉利斯)以及他的其中一部电影音乐《1492 Conquest Of Paradise》(1492征服天堂)。不知道是否会有朋友有兴趣,如果有兴趣,我之后将会为大家推荐世界各地更多的音乐家和杰出的音乐作品。
这里有一首在全球很流行的他的著名乐曲:ttp://media.flamesky.com/music/newotherwma/Vangelis/Odyssey/03-Chariots Of Fire.wma?61015229842802x1128162582x61015229842842-263308f1360caa0f670e4543c6367afa

Vangelis(范吉利斯),电子音乐之父,新世纪音乐宗师。集创作,演奏和音乐制作于一身。
这位著名希腊音乐大师开启了近代新世纪音乐的先河,被誉为“电了乐界的柴可夫斯基”、“现代的瓦格纳(Richard Wagner)”。他的许多史诗般的电子音乐作品和电影配乐深得乐迷们的钟爱
他的音乐超越文化藩篱,融会欧洲人文思维与东文哲 理禅意,充满盎然的艺术生命力,先后获得奥斯卡奖,金球奖,金狮奖的肯定。1992年和2002年法国授予他艺术骑士奖和荣誉骑士奖。
1995年国际天文联盟更是将新发现的6354号小行星以他的名字“Vangelis”正式命名。2002指定为世界杯足球赛谱写全球指定演奏曲。2004年与数十位巨星合作两张雅典奥运官方指定专辑:流行版《手牵手/Unity》和古典版《心连心/Harmony》。
这位才艺卓越的键盘器乐手,是近30年来影响力最广泛的电子合成器专家。
范吉利斯生于希腊,早年与迪米斯·罗索斯组成“爱神之子”合唱团崭露头角,1968年希腊政局动荡时他辗转到了法国巴黎,开始为电影和电视创作配乐。1973年,范吉利斯为罗西夫执导的电影《动物启示录》写的配乐使他名躁一时,而后他不时往返于英、法两国之间,并在伦敦建立了自己的录音室,以此为根据地大展拳脚。
范吉利斯从未受过正统的音乐教育,他自已说:“从我四岁时开始,就以我自己独一无二的方式与技巧自我训练”。他说:“起先我只是随便玩玩,等到我一抓住某段音乐的构思,马上把它录音下来,并且写成谱。我根本不需要受什么听与写的音乐训练,只要是我所想得到的,几乎几所不能谱;而且当我把玩着什么事物,立刻音乐就在我心中成形。不管是我自己想写的,甚至需赖别人才得以完成的曲子,我都觉得它自我心中自然流夜,是浑然天成的。
范吉利斯与RCA公司签约后,推出了《反射率0.39》和《天堂与地狱》两张专辑,后来被媒体誉为“电子合成器与管弦乐团迸发的核聚变”,堪称电子音乐史上的里程碑!范吉利斯在宝丽金旗下发行的专辑最多,《中国》、《面具》、《大地颂赞》、《南极物语》、《La Fate Saurage》、《Opera Saurage》等都是音乐与音响效果达臻一流的佳作,名列各大天碟榜单上。
范吉利斯所作的电子音乐不同于雅尼表演性质的电子音乐,他本人过着隐居的生活,很少在媒体上曝光,也很少在台上表演,我们甚至连他长什么样也无从知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通过他的音乐,你可以听到他想说的一切。
Vangelis最伟大的电影音乐之一:《1492 Conquest Of Paradise》

Vangelis在1992年为Ridley Scott执导的影片《1492》中的配乐"征服天堂”。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殊荣。它使电影的音乐概念完全体现出来。
成为不少音乐学院的教材。碟中主题曲"征服天堂”, 那种史诗般的气派,完完全全是慑人的感觉,精彩绝伦。
电影讲述的是哥伦布征服南美洲的故事!封面就异常的气势,远处是海洋,一个男人在艰难的步行!这部电影也成为了史诗般的巨作。
碟起云涌,乌山音啸!一张绝佳的音乐和音效的作品,庞大的音势,呼啸的和声,震动的音域!
无以伦比的小提琴,尤其是那首[CONQUEST OF PARADISE],每次听到他,都让我迷茫而感觉到自己是如此的微小,然而恢弘的音乐激发出内心的雄壮,我热血沸腾,我一往无前,古典的韵味在现代音乐的诠释下是如此的突显!
这是激沸的音乐,这是振奋的音乐,这是人类对于音乐极限的挑战!
久违的范吉利斯为电影《1492年-征服天堂》所谱写的配乐再次轰动全球,成为九十年代最卖座的电影音乐之一。范吉利斯倾尽全力,在录音上尽致完美,你甚至可以用它来测试你的音响系统和房间的声学特性,你可以听到飘逸在房间的各种乐器所描绘出的音场,“房间有多大,音场就应该有多大”,这是刘汉盛先生对这张唱片的一句评价,“这是非常杰出的电子合成器音乐,杰出到可以完整测完‘音响二十要’”。
转载评论一则:
每一个孩子都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在公元1492年8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名叫克里斯托福.哥伦布的年轻人从西班牙的某个港湾起锚,跨越了汪洋大海,发现了天堂。
宽阔浩瀚的太平洋,存在了亿万年的古老大洋,承托着流浪人在这三千英尺深的蓝色海面上的无数足迹。当经历了许多日日夜夜的等待与沉默,望远镜中的海平线出现了久违却又陌生的土地。当神听见了英雄的欢呼,他知道:他已经征服了天堂。
为了纪念这至今仍然值得我们拥抱与落泪的狂喜,为了升华在哥伦布背后的那个充满人性的英雄概念,在他默默从西班牙出航的五百周年,著名导演里德雷.斯科特拍摄了一部名为《1492》的电影,记述了这伟大的史实。而著名的希腊裔音乐家Vangelis为本片作了配乐。
Vangelis是一位杰出的当代作曲家,早年潜心钻研先锋电子音乐,被誉为电子乐的柴可夫斯基。曾经为电影《烈火战车》,《南极物语》配作了脍炙人口的音乐。
我个人认为,《1492》配乐简直就是这部电影在视觉上的创作延伸,它已经可以独立的成为一部组曲。它将影片的荡气回肠的磅礴大气,以及对于整个历史宏观探索与个体精神的超越融入了音符之中。曾经我认为:电影配乐只是对于剧情的烘托和画面外气氛的填补,而这部配乐颠覆了我的看法。现代的一切道具和演员,通过镜头,他们成为了过去,他们成为了曾经。而音乐是永恒的,情感在于声波中的传递无时无刻,这是一种不可估量的能量。而正因为这样的能量成为了电影的一部分,它已经不仅仅是电影,而是一个直观化的时间浓缩漂浮在夜色中。短短60分钟的配乐停止后,短短2个小时的电影结束后,短短五个世纪逝去后,我们念颂的不仅仅是一个英雄的名字,而是个体的人在于历史,在于内心的不懈探索追求。这样的勇毅与进取,早已经不受时空的限制,这是一个心灵上的征程,他跨越地理的概念,征服了离散的伊甸乐土。
Vangelis在配乐中大量使用了西班牙传统音乐元素、格里高利圣咏、美洲土著乐器和他擅长的合成电子乐,独树一格的融合和改变。时而急进恣肆大气凛然,时而舒缓安详涤荡心灵。特别是他将人声合唱作为一个相当重要元素来描绘历史,这既继承了他以往的作品大气,又注重人声的叙事功能。人声是一切声音当中最美的,它贴近内心,甚于一切乐器。另外,Vangelis对于节奏的独到把控使得配乐同样具有了视觉般的直观,将音乐变成了不朽的史诗。
想象哥伦布走上那片辽阔的新土地时的感想;想象与时间同岁的无垠世界在此之前曾经经历的一切;想象现代城市夜空的明月--这同一轮月亮曾经映照着西班牙的往昔,曾经映照着大洋上漂泊的他们,曾经映照着天堂边停傍的异乡船队;想象哥伦布现在就在星空中,在他曾经思乡时候凝视的月亮旁,永恒的看着地球旋转着如同将一幅巨大的地图展开,海洋、土地、河流都一一呈现在他的眼前;想象那些曾经在夜晚冲刷着他们船队和惊涛巨浪,五百年后的现在已经成为了冰山的一部分,成为了无人知晓的岩洞中的水滴,成为现代战场的流血,成为流血者亲人们的眼泪……一切的不定,一切都将成为永恒。不必期待千年至福,无须担心地狱之火,所有的灵魂都将在百年之后历经万难回到他曾经离散的乐土,在那里安静圣洁地看着尘世还没有结束的一切纷繁复扰,等待着最后的判决。每个人的在世的事迹都将成为历史,成为不起眼的阴影与灰尘但是永远存在。
每个孩子都会有个梦想:去发现新的世界。可惜的是,我们在这世界生的太晚 ,而当征服了属于自己的天堂,物质世界已经不必为我而存在了。因为我已经缔造了永恒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