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有些事情是我总想不明白的,请教一下大家 [复制链接]

查看: 3538|回复: 12
1#
《千江汇流》内的《雅鲁藏布江》我想我算是最早听到的人之一,当时我是在一个BT网站下载的APE格式,当时下载的时候并不知道是谁的音乐,只是一股脑整张“音响节珍藏版”下载了,整个唱片15首曲子,有三首是我特别喜欢的,《雅鲁藏布江》是其中一首。
《雅鲁藏布江》我下载了差不多两个月,雨林才正式出版,我才知道这首音乐是雨林公司的,邓伟标的作品。

想不明白的原因是:
在我下载之后,我在一个音乐论坛上和很多很多朋友一起讨论各种唱片、音乐,有个叫Enbei的朋友向大家推荐《雅鲁藏布江》时因为没有出版和创作资料提供,大家都以为这首曲子是国外的(没办法,因为当时这首曲子的确是夹在一堆国外作品中一起压成唱片),论坛中所有人一致喜欢,好评如潮,即使简单的人也会跟一句“好东西”、“享受中”、“很棒”之类的赞美,还有人认为这是英格玛的曲子,说如何这般的前卫先锋……
可是,当《千江汇流》正式出版后没几天,很多论坛又有整张唱片下载了,当大家知道这是中国人的作品后,态度好像都180度了,这首曲子本来没有被看出的毛病,忽然好像变得清晰起来了,本来说好的某些人,忽然都不说话了。本来不说话或少说话的,开始批评起来了,有说作品不够大气的,有说不能体现江河气势,有说糟蹋民族音乐的……

到底怎么回事呢?明明是一模一样的同一首作品,在同一群人眼内,当认为是国外出品的时候,它就是无懈可击的,绝对定级优秀的,当看到是国内出品后,就会变得如此不一样的态度?
我真的想不通这样的问题。

太困惑了。
分享 转发
TOP
2#

我都不明白我对流行音乐情有独钟?
TOP
3#

哈哈,邓伟标先生也大概跟我说过一下这个问题,他认为听者都是二度(次)创造者,他听到的音乐会和自己的世界观、知识水平融会一起得出新的音乐感受。
TOP
4#

哈哈,给个链接好么?偶想瞅瞅这些人的嘴脸
TOP
5#

困惑么?反正我家大多数都是国内的。便宜也好听
TOP
6#

我家多数是国内出的正版CD,便宜又好听!

北京欣和声音像公司,中唱上海,等等好多好CD.
最后编辑road
TOP
7#

下乡种树 在 2005-9-28 8:57:25 发表的内容
哈哈,给个链接好么?偶想瞅瞅这些人的嘴脸


链接就不想给了,懒得宣传他们,反正是个很大型的网站吧,人很多,我抓个他们为此吵架的图片给你看看吧
[upload=gif]Upload/2005929492678242.gif[/upload]




aimo6666 在 2005-9-28 21:31:28 发表的内容
许多人的思想:

本土的音乐——不好
本土的唱片——不好
本土的器材——不好
本土的演奏——不好
本土的******——不好

这个不是用一个简单的“崇洋媚外”就可以概括的,其中有很大的心理因素,就是时间与空间的作用:
只有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距离我们远的才好,越远越好!


那建议以后柏菲、雨林出的碟都全部用意大利文或西班牙文做包装算了。千万别使用中文或英文,中文让中国人看不起,英文太多中国人会看,冷门的文字最好,看不懂的就是好的。
TOP
8#

崇洋媚外啊,贬低国货,要是你告诉他们是日本压片,在瑞典英国什么什么大教堂用德律风根胆迷录的音,是RCA出品的,肯定一片叫好声啊
TOP
9#

许多人的思想:

本土的音乐——不好
本土的唱片——不好
本土的器材——不好
本土的演奏——不好
本土的******——不好

这个不是用一个简单的“崇洋媚外”就可以概括的,其中有很大的心理因素,就是时间与空间的作用:
只有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距离我们远的才好,越远越好!
TOP
10#

eric 在 2005-9-28 9:37:50 发表的内容
哈哈,邓伟标先生也大概跟我说过一下这个问题,他认为听者都是二度(次)创造者,他听到的音乐会和自己的世界观、知识水平融会一起得出新的音乐感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