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崇高的管乐”——布鲁克纳交响曲 [复制链接]

查看: 20676|回复: 163
11#

音乐风格


云状音群
布鲁克纳的交响曲常常是以神秘的、“云状音群”开始的——弦乐声部演奏出安静的震音或者是颤音——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主题旋律的动机或者是呈拱形的旋律线条。

发展空间
即使是在布鲁克纳最短小的作品(比如教堂经文歌)中,音乐所呈现的也是一个非常宽泛的发展空间:不仅是因为音乐常常是缓慢的,还因为音乐在流动中有时会停下来,以便让和弦在大厅中回响。布鲁克纳通过织体结构的突然转变,表现出他令人惊异的精确变化。

声音的色块
许多浪漫乐派的作曲家都喜欢把富有表现力的管弦乐音色加以融合或变化。布鲁克纳常常会大胆地使用对比的方式,创造出巨大的声音色块的音效。他把演奏管风琴的经验用在管弦乐队的表现风格上,用中止或者是“呈阶梯状”的发展来制造音量或色彩的变化效果。

乡村舞曲
布鲁克纳的音乐并不总是慢速的或者是固定不变的。他的谐谑曲总是充满了他年轻时非常熟悉的奥地利乡村舞曲的节奏。即便是在他交响曲的第一、第四乐章中也常常会出现优雅的舞蹈节奏主题。

音乐旋律
布鲁克纳也称得上是位伟大的音乐旋律家,他的音乐旋律具有广阔的风格特征范围,从《第七交响曲》开头较长主题的高雅温馨,到《第四交响曲》谐谑曲中部的乡村圆舞曲的质朴妩媚,可谓多姿多彩。
TOP
12#

卡拉扬的布鲁克纳很有霸气,但却没有很好的挖掘布鲁克纳音乐中宗教的虔诚感。
TOP
13#

[upload=jpg]Upload/20059719535096044.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971954017140.jpg[/upload]

老卡在布鲁克纳的交响曲中成就最高的是第7和第8,气势磅礴、构思宏伟,内涵非常丰富,史诗性的作品。
TOP
14#

[upload=jpg]Upload/20059719535096044.jpg[/upload]

卡拉扬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版
这张《第七交响曲》也是作为卡拉扬晚年杰作被收录入《KARAJAN GOLD》系列唱片中的。由于出色的演绎和优秀的音响效果,被企鹅评荐评为三星级。演绎是十分纯正的德奥风格,录音效果也是比较符合作品风格的。再说点心动的,这张唱片,是卡拉扬的最后录音。当然,卡拉扬并不是唯一的布鲁克纳作品权威诠释者,旺德也是的布鲁克纳诠释者。所以如果大家看旺德指挥的布鲁克纳作品还是要留意一下!还有约胡姆才是公认“布鲁克纳专家”
TOP
15#

[upload=jpg]Upload/2005983373772702.jpg[/upload]
TOP
16#

布鲁克纳,E大调第七交响曲——修整ZT


布鲁克纳从来都没有写过有标题或附加声乐的交响曲,也没有写过交响诗。布鲁克纳的交响曲,进一步扩大了传统的奏鸣曲形式,庄重而宏伟,独具特色。首曲子又花了布鲁克纳大约两年的时间,于1883年9月间完工。1884年10月30日,在Arthur Nikisch的指挥下,于莱比锡首演。本曲首演并一举成功,使布鲁克纳名闻整个德国,可见本曲是推动这位音乐巨匠的全部交响曲为世人所认识的原动力。就此而言,本曲堪称布鲁克纳的成名之作,也被公认为他所有作品中的地位最高者。


全曲共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适度快活地。美丽、宽阔的E大调。利用21小节的长主题引导本曲的出场运。随后呈幻想性质,再现时全乐章达到了高潮。第二主题在舒畅愉快的气氛中呈现。经历明确的布鲁克纳式变形,利用发展部,再现部,以及明亮的完结部。乐章中的全部音乐都如同布鲁克纳的意志一般,充分表现出主题的意义与交响乐的雄浑力度。但布鲁克纳展示的并非波涛汹涌,而是相当平静、抒情,并且稍具快乐导向的。

第二乐章:慢板,严肃庄严,非常慢的。作者指定为“极庄严而徐缓地”,这是本交响曲中最著名的乐章,是全曲的高潮所在。在交响曲式上,也是绝对布鲁克纳式的。音乐饱和而具丰富色彩,整个乐队以光辉的音色奏出主题,并以这个主题为中心,兼含音诗的特点,继续发展。以华格纳式的升C小调开头,具有特异的魅力,带有一种预兆式的气氛,似颂歌,还是。。。。。。第二段极具歌唱性的意图,有一种悲痛式的美丽,还有创新的变化型式。经历了一番的转折,第三段终于进入了最高潮,强大的合声及动态,在三重强音的加强下,到达顶点。末段再转为送葬曲的音调,以和平的极弱奏做终结。本乐章可以说是布鲁克纳交响曲最高境界的表现。

第三乐章:谐谑曲,非常快地。谐谑曲各声部的构成极为丰富,这个乐章同整部作品的庄严性质非常吻合。 以具有生命力的节奏开启的A小调。藉由强有力的小号引导主题,再由竖笛回响,伴随着两部弦乐群的舞步。经由八度音阶转为四,五度音阶,带来一种魔幻的效果。后段,温和稳定的摆动式节奏,年轻的布鲁克纳已经用过了,不过,在精神面与程度上,均更为加强。

第四乐章:终曲,快速地,奏鸣曲,激动的。自然保持着交响曲的基调,但具一搭一唱的奏鸣曲型式。再现部打破常规,三个主题反向轮流出现。壮丽的融合,不只包括前几个乐章,还包含了之前的几首交响曲元素。具有主动的能量,将简化的节奏,赞颂的主题。众赞歌的主题奠定了崭新而崇高的情绪和华丽而充满幻想般的气氛。最后,整个乐队在灿烂辉煌而和谐美丽的齐奏中结束全曲。
TOP
17#

zelenka 在 2005-9-7 21:31:13 发表的内容
布鲁克纳,E大调第七交响曲——修整ZT


布鲁克纳从来都没有写过有标题或附加声乐的交响曲,也没有写过交响诗。布鲁克纳的交响曲,进一步扩大了传统的奏鸣曲形式,庄重而宏伟,独具特色。首曲子又花了布鲁克纳大约两年的时间,于1883年9月间完工。1884年10月30日,在Arthur Nikisch的指挥下,于莱比锡首演。本曲首演并一举成功,使布鲁克纳名闻整个德国,可见本曲是推动这位音乐巨匠的全部交响曲为世人所认识的原动力。就此而言,本曲堪称布鲁克纳的成名之作,也被公认为他所有作品中的地位最高者。


全曲共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适度快活地。美丽、宽阔的E大调。利用21小节的长主题引导本曲的出场运。随后呈幻想性质,再现时全乐章达到了高潮。第二主题在舒畅愉快的气氛中呈现。经历明确的布鲁克纳式变形,利用发展部,再现部,以及明亮的完结部。乐章中的全部音乐都如同布鲁克纳的意志一般,充分表现出主题的意义与交响乐的雄浑力度。但布鲁克纳展示的并非波涛汹涌,而是相当平静、抒情,并且稍具快乐导向的。

第二乐章:慢板,严肃庄严,非常慢的。作者指定为“极庄严而徐缓地”,这是本交响曲中最著名的乐章,是全曲的高潮所在。在交响曲式上,也是绝对布鲁克纳式的。音乐饱和而具丰富色彩,整个乐队以光辉的音色奏出主题,并以这个主题为中心,兼含音诗的特点,继续发展。以华格纳式的升C小调开头,具有特异的魅力,带有一种预兆式的气氛,似颂歌,还是。。。。。。第二段极具歌唱性的意图,有一种悲痛式的美丽,还有创新的变化型式。经历了一番的转折,第三段终于进入了最高潮,强大的合声及动态,在三重强音的加强下,到达顶点。末段再转为送葬曲的音调,以和平的极弱奏做终结。本乐章可以说是布鲁克纳交响曲最高境界的表现。

第三乐章:谐谑曲,非常快地。谐谑曲各声部的构成极为丰富,这个乐章同整部作品的庄严性质非常吻合。 以具有生命力的节奏开启的A小调。藉由强有力的小号引导主题,再由竖笛回响,伴随着两部弦乐群的舞步。经由八度音阶转为四,五度音阶,带来一种魔幻的效果。后段,温和稳定的摆动式节奏,年轻的布鲁克纳已经用过了,不过,在精神面与程度上,均更为加强。

第四乐章:终曲,快速地,奏鸣曲,激动的。自然保持着交响曲的基调,但具一搭一唱的奏鸣曲型式。再现部打破常规,三个主题反向轮流出现。壮丽的融合,不只包括前几个乐章,还包含了之前的几首交响曲元素。具有主动的能量,将简化的节奏,赞颂的主题。众赞歌的主题奠定了崭新而崇高的情绪和华丽而充满幻想般的气氛。最后,整个乐队在灿烂辉煌而和谐美丽的齐奏中结束全曲。




哀乐哀思

鲁克纳是瓦格纳的热烈崇拜者。瓦格纳死于1883年2月13日,就在瓦格纳去世前一个月,布鲁克纳隐约预感到了瓦格纳的死亡。当他正沉浸在忧伤的回忆时,一个哀歌式的主题从心中油然而起,这就是他的《第七交响曲》第二乐章的基本主题。他得知瓦格纳突然去世的消息时,这个乐章已经写完了最后的高潮(C大调部分)。布鲁克纳怀着悲伤的心情创作了这个乐章的最后一段,写得非常悲壮
而哀感动人,他自己称之为“丧葬音乐”。

十三年后,布鲁克纳也以七十二岁的高龄谢世。奥地利指挥家勒威(1865—1925)是指挥布鲁克纳作品的功臣,他在布鲁克纳的葬礼上指挥了《第七交响曲》第二乐章的最后一段。维也纳爱乐乐队的队员们也将这个乐章的主题材料改编成铜管乐器演奏的曲子,在这个葬礼上做了感人肺腑的演出。
TOP
18#

E大调第四交响曲

布鲁克纳的降E大调第四交响曲创作于1874年,他是在奥地利阿尔卑斯山区风景秀丽的一个小村中写成。并在1878——1880 年间进行过多次修改,包括全部重写的谐谑曲及几乎全新的末乐章。事后布鲁克纳又为其冠名为“浪漫”。1881年2月20日由汉斯·李赫特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首演,演出大受欢迎,以至每乐章结束时,布鲁克纳都要到台上鞠躬致谢。对该部交响曲,布鲁克纳描述:“在中世纪的一个城镇中——黎明破晓、曙光洒落——城堡传出宏亮的军号声——城门敞开——骑士从洞开的城门中跃马而出——森林的神秘气氛笼罩着他们——森林在沙沙作响——鸟儿在欢唱。”而颇有特色的第二主题是非常有名的,其中注解的“嘁嘁喳喳”让人们真正回忆起鸟的叫声。第二乐章描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场景,依照作曲家的表述:“一个失恋的男子徘徊于他的恋人的窗下,而她没有让他进去。”而后由中提琴演奏了一首“小夜曲”。布鲁克纳以他自己的理解创作了特有的形式的谐谑曲,它“描述了狩猎,而三重奏奏响狩猎人群进餐时的舞蹈音调。”一支长笛和单簧管奏出了流畅的、类似兰德勒舞曲的迷人主题。末乐章的英雄主题渐强,尾声光辉灿烂而庄严。

这首降E大调《第四交响曲》作于1874-1880年,后亦有多次修改。共四个乐章:1.平静而快活地,圆号表达的第一主题宛若森林的低语,不断地变形处理,中提琴和小提琴表达的第二主题相对宁静而轻快,而铜管群吹奏的第三主题又具咆考的暴风雨的感觉。发展部以森林圆号主题与木管应答开始,动机以多种方式变化发展,以弦乐表达圣歌而推向高潮。2.徐缓地。中提琴和小提琴犹如叹息,而大提琴类似悲歌,突出弦乐的效果。发展部以主要主题的复音变化处理为主,其中有精妙的对位。反复部则省略中间圣歌风格的合唱曲后呈现,终结部则类似悲壮的共鸣。3.谐曲,快活地,再度回到森林中的气氛,类似猎人的勇敢叫声。中段是可爱的农夫田园舞曲。4.终曲,相当轻快地,混合引用第一与第三乐章主题。这一乐章表达类似暴风雨的感觉,谐诙曲主题突然由圆号合奏参透。在总休止之后,暴风雨般的动机来临,随后与第一乐章结合。“暴风雨”停息后,表达忧虑主题与灿烂主题对比的第二主题。然后主要主题与第二主题再度再现后,主要主题和暴风雨动机结合,在大胆转调下形成发展部。“暴风雨”再度平静后,主要主题反复与第二主题群3度再现,结构极为复杂。
最后编辑zelenka
TOP
19#

weiarc 在 2005-9-8 16:03:54 发表的内容
enescu 在 2005-9-8 15:48:02 发表的内容
上面的全是小偷的东西
白送我都不要
这些厂家在西方已经是过街老鼠了
绝对的无赖厂牌

俺也很反感某些牌子,偷别人的东西就不说,而且还丑化别人的音质,乱改资料,可恨!



不过这些烂鸟牌子在国内的开价高得要命.
TOP
20#

novak 在 2005-9-8 16:46:34 发表的内容
zelenka 在 2005-9-8 16:11:40 发表的内容
weiarc 在 2005-9-8 16:03:54 发表的内容
[quote]enescu 在 2005-9-8 15:48:02 发表的内容
上面的全是小偷的东西
白送我都不要
这些厂家在西方已经是过街老鼠了
绝对的无赖厂牌

俺也很反感某些牌子,偷别人的东西就不说,而且还丑化别人的音质,乱改资料,可恨!



不过这些烂鸟牌子在国内的开价高得要命.


哪些是烂鸟牌子?请告知以免上当。[/quote]



先看看第4页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