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尔·金特》组曲是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作品。它原是挪威文学家、戏剧家易卜生得一部诗剧。它以挪威民间传说为题材,具有讽刺意义。大意是:自私、放荡的农家子弟皮尔·金特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他爱上了美丽的姑娘索尔维格,而参加山村青年的婚礼时将新娘英格丽特诱骗上山,随之抛弃。他在山野逃窜,与山魔之女相遇,敬爱上了她,并在她的诱逼下,抛弃人的品格,迷狂的追求权力。然而他被村民的钟声惊破迷梦,脱离魔窟,回到山村。他见到了垂死的母亲,却不肯浪子回头。母亲死后又离家出走,乘船出海,浪迹天涯,经历了种种离奇冒险的生活。他曾经致富,又因海船失事而使财产化为乌有。他在流落非洲之时,又与阿拉伯酋长的女儿阿妮特拉有过一段萍水相逢式的爱情。最后,他的一切幻想都破灭了,辗转回到故乡。他所爱的女子索尔维格仍然忠贞地等着他。最后,皮尔.金特就倒在她的怀里死去了。
《皮尔·金特》第一组曲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晨景》原为诗剧第四幕中的一段配乐。描写皮尔·金特在非洲海岸流浪时当地的自然风光,乐曲宁静平和。
第二乐章:《奥赛之死》原为诗剧的第三幕配乐。描写皮尔·金特母亲奥赛----以为典型的挪威善良穷苦的山村老妇临终前的凄婉情景,乐曲抑郁哀痛。
第三乐章:《阿妮特拉舞曲》原为诗剧第四幕中的配乐。描写阿拉伯酋长的女儿阿妮特拉轻盈舞蹈的场景,乐曲优美轻快。
第四乐章: 《在山魔的宫中》原为诗剧第二幕中的一段配乐。描写皮尔·金特在在山魔的宫中被群魔包围、戏弄时的情景。山魔主题阴沉而怪异,最后在狂热的高潮中结束。
《皮尔·金特》第二组曲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诱拐新娘》原为诗剧第二幕序奏。描写被皮尔·金特诱拐上山而又遭抛弃的英格丽特内心的悲痛、失望和懊丧。乐曲有持续的切分音节奏、忽强忽弱的力度变化,造成一种心绪烦乱、动荡不宁的气氛。
第二乐章:《阿拉伯舞曲》原为诗剧第四幕中的一段配乐。乐曲情调轻快活泼、富于东方色彩。乐曲开始由短笛、长笛奏出一段三度平行的旋律配合打击乐。中部柔美抒情段落。
第三乐章:《皮尔·金特的归来》(《海上风暴之歌》)原为诗剧第五幕中开始的配乐。皮尔·金特从海外归来,却遇上风暴,海船沉没,他幸免于难,被海浪冲到滩头,一人回到故乡。乐曲形象的描绘了这个可怕的海上风暴之夜。
第四乐章: 《索尔维格之歌》原为诗剧第四幕中索尔维格在茅屋纺纱所唱的歌。歌词如下:冬天早过去,春天不再回来,夏天也将消逝,翌年年的等待。但我始终深信,你一定能回来,我曾经答应你,我也忠诚的等待你,等待你回来。乐曲开始为短小、宁静的引子。之后主题出现,曲调真挚亲切。副题为挪威民歌曲调,3/4拍A大调以及连续符点与切分节奏,造成鲜明的对比。
整套组曲以《索尔维格之歌》作结束,使音乐归于理想的境界,使人以宁静、完美的感觉。
——转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