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浪漫主义先驱——韦伯(Weber,Carl Maria von) 加试听! [复制链接]

查看: 5678|回复: 39
1#
[upload=jpg]Upload/200582414415817955.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82414421277885.jpg[/upload]

韦伯,卡尔•玛里亚•恩斯特•冯Weber,Carl Maria von(1786.11.18~1826.6.5) 德国作曲家、钢琴家、评论家、歌剧导演。德国古典音乐过渡到浪漫主义时代的主要人物,被称为德国民族歌剧的先驱。出身音乐、戏剧家庭,父为音乐家并组织了一个小型的旅行剧团。母为歌唱家,叔、姑、兄弟等都与音乐或舞台有关系。从父亲、J.P.霍伊什克尔和米夏埃尔•海顿学习,参加海顿指挥的萨尔茨堡唱诗班。1798年去慕尼黑深造后,作为钢琴独奏家在若干城镇演出,并写了第一部歌剧《森林少女》(弗赖堡,1800)。1803年定居维也纳,再从福格勒学习。1804—1806年任布雷斯劳剧院指挥,1807—1810年在斯图加特任符腾堡路德维希公爵秘书,1810年被符腾堡国王驱逐出境,迁往曼海姆,在此结识了许多有影响的艺术家。韦伯也表现出是一个天才的钢琴家与吉他演奏家,对于浪漫主义运动的理论也卓有见识。后又去达姆施塔特。1809~1818年之间他还写了相当数量的评论、诗歌以及毫不调和的、严厉的音乐批判文章。其所有作品,不论音乐还是评论都进一步阐明浪漫主义作为艺术的这种理想:感情重于形式,心灵先于理性。数度从事巡回演出后于1813年在布拉格被任命为指挥,1816年任德累斯顿歌剧院指挥。1819年他还是写下了著名的《邀舞》和《音乐会短曲》(1821)。最成功的作品为歌剧《自由射手》,1821年首演于柏林。1826年为演出他为科汶特花园剧院写的《奥伯龙》去伦敦访问,首演后不到八星期死于伦敦。韦伯是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创始者,他的《自由射手》是一部有说白的歌唱剧,在两个方面表现出德国民谣和德国农村的影响:朴实无华和神秘色彩。该剧的音乐与演出对后来的浪漫主义作曲家有极大的影响,其中包括门德尔松、柏辽兹、李斯特、瓦格纳等人。《欧丽安特》(维也纳,1823)是一部音乐持续不断的歌剧,虽失之于台本晦涩,却再现了中世纪骑土社会的气氛,可视为瓦格纳《罗恩格林》的先驱。韦伯的钢琴作品有丰富的想象和辉煌的技巧。其他歌剧包括《彼得•施莫尔》(1803),《西尔瓦娜》(1810)和《阿布•哈桑》(1811)。尚作有合唱曲,交响曲两部,钢琴协奏曲两部,钢琴与乐队的《音乐会曲》一首,单簧管协奏曲两部,单簧管小协奏曲一部,钢琴奏鸣曲四首,许多钢琴曲和歌曲。撰有音乐论著,去世前曾着手写作小说《作曲家的一生》。
最后编辑zelenka
分享 转发
TOP
2#

从《邀舞》、《魔弹射手》到《玫瑰精》
1819年,韦伯写了一首回旋曲式的华丽圆舞曲《邀舞》,献给他的妻子卡洛丽内。
此作原是一首钢琴曲。1821年6月25日,韦伯在柏林的一次音乐会上亲自演奏了这个曲子。柏林的施雷津革乐谱出版社立即出版了谱子,标题页上印着“作曲家在柏林的音乐会上演奏此曲”。韦伯去世15年后的1841年,他的歌剧《魔弹射手》在巴黎演出时,为了迎合观众的欣赏习惯而插进了芭蕾舞,并用《邀舞》作为芭蕾音乐,请柏辽兹配器。从此《邀舞》成为具有辉煌的管弦乐色彩的乐队曲而广为流传。
到了二十世纪,《邀舞》在芭蕾舞台上获得了新的生命。1911年,俄国佳吉列夫芭蕾舞团的编导福金(1880�1942)采用《邀舞》作为芭蕾音乐,根据法国诗人戈蒂埃(1811�1872)的一首诗,编成了舞剧《玫瑰精》。舞剧的场景是在一个少女的卧室里。少女披着白斗篷、戴着镶有缎带的软帽,从第一次参加的舞会回到家里。她把手里拿着的玫瑰花放到唇边,脱下斗篷和软帽,朦胧入睡。花落在脚下。伴随着飞瀑溅落般的下行音阶,玫瑰精从窗户里跳了进来。他穿着紧身衣,玫瑰色的衣服上装饰着玫瑰花瓣。最初,他没精打采地在房间里独舞。接着,站到少女的椅子后面,把她扶起来,随着圆舞曲悠扬的曲调,和她一同翩翩起舞。她还是闭着眼睛,象梦游一般。跳了一会儿,玫瑰精把她轻轻扶回到椅子里,给她最后一吻,然后跟着快板音乐的最后一小节,纵身跳出了窗户。尾声从缓慢的大提琴独奏开始。少女从梦中醒来,她以手抚额,想起了梦中的情景,环顾四周,不见了玫瑰精。玫瑰花依然躺在她的脚下她把它拾起来,陷入了沉思……
韦伯无疑是一位介于古典派和浪漫派之间的承前启后的人物,但总的来说,他的作品风格依然明显偏向古典主义。前苏联著名音乐评论家鲍里斯•阿萨菲耶夫认为:“韦伯的创作中,属七和弦显然过多。这种和弦适应一切的属性,使韦伯那充满诗意的浪漫主义宝贵种子的萌发受到了抑制。”
TOP
3#

[upload=jpg]Upload/200582415555391324.jpg[/upload]

Gidon Kremer  Irena Grafenauer  Vadim Sakharov  Hagen    
1996 © DG  449 209-2

曲目列表
Carl Maria Von Weber(1786-1826) 韦伯
Trio for piano,flute and violoncello In G Minor Op.63 [23'45] 作品第63号 G小调长笛三重奏
1.allegro Moderato [8'42]
2.scherzo.allegro Vivace [2'48]
3.schafers Klage.andante Espressivo [3'56]
4.finale.allegro [8'19]

Trio for piano,flute and violoncello In G Minor Op.63 [23'45] 作品第63号 G小调长笛三重奏
1.allegro Moderato [8'42]
2.scherzo.allegro Vivace [2'48]
3.schafers Klage.andante Espressivo [3'56]
4.finale.allegro [8'19]

Quartet For piano,violin,viola and violoncello In B Flat Major Op.8 [28'26] 作品第8号 降b大调钢琴四重奏
1.allegro [10'42]
2.adagio Ma Non Troppo - Piu Moto E Con Fuoco - Tempo I [6'22]
3.menuetto.allegro - Trio [2'43]
4.finale.presto [8'39]

Gidon Kremer,violine 小提琴 克里默.
Irena Grafenauer,flote 长笛 格里格, 葛拉芬奥尔
Veronika Hagen ,viola 中提琴 维罗妮卡·哈根(哈根四重奏团)
Clemens Hagen,violoncello 大提琴 克莱门斯·哈根(哈根四重奏团)
Vadim Sakharov,piano 钢琴 萨哈洛夫
最后编辑zelenka
TOP
4#

《邀舞》又称《华丽回旋曲》——管弦乐曲


管弦乐剖析片段试听   http://www.jl2sy.cn/zlk/yinyue/mingjia/amqbl/ga21001.htm
TOP
5#

[upload=jpg]Upload/200582416163035184.jpg[/upload]
德累斯顿国家交响乐团 朱塞佩·西诺波利    
1996 © DG  449 216-2

曲目列表
韦伯
1.overture [9'21] 序曲 der Freischutz 魔彈射手[自由射手]
2.overture [9'28] 序曲 oberon 奥伯龙
理查·施特劳斯
3.love Scene [6'04]  feuersnot 歌剧《火荒》
4.dance Of The Seven Veils [9'52] 七重纱之舞 salome 歌剧《莎乐美》
5.symphonic Fantasy [22'08]  die Frau Ohne Schatten 歌剧《没有影子的女人》


魔弹射手序曲
公认是描绘德国森林景象的最初的杰作,常被音乐史家拿来举例说明德国音乐中的所谓“森林情结”,进而还被誉为“森林音乐的典范”。乐曲一开头就非常引人入胜,表现出森林的宁静,且模仿猎手号角,还多少有点巴伐利亚山区假声民歌味道的一段法国号的序奏,在缓慢的引子里远远地淡淡一抹,真似神来之笔。

《自由射手》(又译“魔弹射手”)是浪漫派歌剧的典范,韦伯花费了三年的时间来完成这部综合性质的歌剧,他对当时通常的管弦乐配置作了部分动来配合歌剧的需要,在文字与舞台造型方面也精心打磨。韦伯在这部歌剧中运用的音乐独具特色,用圆号代表猎人,单簧管则代表黑猎人,而给予森林、狼谷的音乐充分体现了民族色彩。歌剧取材于德国文学家约翰·奥古斯特·阿贝尔编著的《德国鬼故事集》,脚本作者是约翰·菲德利希·金德,剧中黑猎人卡斯帕这一角色,是浪漫主义时期所推崇的黑色英雄的典型。
歌剧的序曲十分有名,常常在音乐会上作为单独曲目演奏,其以奏鸣曲形式开始,精炼的提示出全剧的几大主题,管弦乐的运用自如,圆号的出场尤为精彩。第一幕中,射箭比赛失败的马克斯所唱的宣叙调和咏叹调"无法忍受失败的痛苦",由带有波希米亚风格的圆舞曲引出,轻快的节拍一转而失,将马克斯的低调放大,开始是结构松散的宣叙调来讲述自己的失败,接着是抒情的咏叹调带出往日欢乐的回忆,表达自己心中的绝望,当中宣叙调与咏叹调反复交替,旋律速度变化,最后单簧管奏出卡斯帕的主题将全曲推向一个高潮,这样一来就暗示出马克斯内心矛盾的产生,为后来他向恶的力量屈服作了铺垫。另外,这一幕中的三重唱及合唱也很有特色,马克斯唱出了沮丧的心情,护林官库诺安慰他,而卡斯帕则心怀阴谋,三种个性由三种曲调表现,相互交织伴着合唱将矛盾冲突推至舞台前。全剧中阿加特有几首十分优美的咏叹调,如第二幕的祈祷歌"微风轻吹,将我的祷告带上天"和第三幕的"即使云层密布,阳光依旧灿烂",阿加特这个角色代表着人性中的善一面,属于她的音乐在序曲中及结尾都有出现,表示善终胜恶。第三幕第六景的带有民歌风格的"猎人大合唱",极为雄壮,可以听到熟悉的圆号声勾勒出一片山上森林的自然景色。除此之外,次要角色安琴也有不错的唱段,如第三幕中的"新娘的脸上不需要眼泪"等,其音乐色彩轻松活泼。
TOP
6#

[upload=gif]Upload/200582414552164766.gif[/upload]
http://www.taobao.com/view_image.php?pic=20050525%2F2e1%2F2edf6fcf2910200b065cd1221da88949_022035.gif&title=NAXOS8550928+%CE%A4%B2%AE%A3%BA%B5%DA1%A3%AC2%BD%BB

[upload=gif]Upload/200582414553142140.gif[/upload]
http://www.taobao.com/view_image.php?pic=20050317%2F8d1%2F8da41d563a33072d67a0bc0cb5e3b249_051754.gif&title=naxos8550378+%CE%A4%B2%AE%A3%BA%B5%DA1%A3%AC2%B5%A5%BB%C9%B9%DC%D0%AD%D7%E0%C7%FA

多谢四哥的图片
最后编辑zelenka
TOP
7#

《邀舞》又称《华丽回旋曲》——钢琴曲

钢琴版试听   http://www.mydcentre.com/club/dispbbs.asp?boardid=34&id=21896
第1章5小节:邀舞者初次出现。 第6章9小节:女子婉言谢绝。
第10章13小节:男子坚决请求。 第14章16小节:她同意了。
第17章19小节:他开始和她交谈。 第20章;21小节:她回答。
第22章23小节:谈得热闹起来。 第24章25小节:互相非常投机。
第26章27小节:他请她跳舞。 第28章29小节:她答应了。
第30章31小节:各就各位。 第32章35小节:等待音乐开始时起舞。
跳舞结束,男子道谢,女子回答,各自离去。
最后编辑zelenka
TOP
8#

《自由射手》——序曲

韦伯的歌剧《自由射手》开始创作于1819年,1821年在柏林首演成功,直至今日,它仍是在歌剧舞台上最受欢迎的剧目之一。歌剧脚本是韦伯的朋友金特根据德国作家阿佩尔的故事集里关于恶毒猎人的古代民间传说改写而成。作者认为这部作品是他唯一完整的歌剧作品。

  歌剧的故事情节是:青年猎人马克斯在一次射击初赛中失败了,他正为第二天的决赛发愁,因为如果继续失利,按照猎人的风俗习惯,他就不可能同自己的恋人阿迦特成婚。这时,一个已经将灵魂出卖给魔鬼的声名败落的猎人卡斯帕尔乘虚而入,他因为自己的死期将至而急于找个替身,便诱骗马克斯到鬼魂出没的狼谷炼制百发百中的弹。决赛开始了,马克斯的目标是从花丛中飞起的一只小白鸽,殊不知这是阿迦特的化身。一声枪响白鸽落地,奇迹出现了,智慧与公正的隐士用法术将马克斯的枪口移向躲在树上的卡斯帕尔,存心害人的卡斯帕尔受到了应有的惩罚,马克斯和阿迦特终于得救。剧本反映了善良与爱情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的主题。

在管弦乐《自由射手》序曲中,韦伯充分发挥了器乐的表现能力,把人们带入了神话般的境界。作品引子中的第一主题非常著名,由圆号吹出主旋律,呈现出大自然的幽静和谐的气氛,也体现了神话的色彩。后来又出现了阴森的主题、马克斯的咏叹调和阿迦特形象的主题,最后在强有力而辉煌的音乐中结束。
最后编辑zelenka
TOP
9#

《邀舞》,又称《华丽回旋曲》,原为钢琴曲,作于1819年,作者是德国作曲家卡尔·马力亚·冯·韦伯。他十岁学钢琴,后学作曲。1813年以后,先后任布拉格歌剧院和德累斯顿交响乐团常任指挥,作风严谨仔细。此曲后来由柏辽兹编配成管弦乐曲,使之名声大作。这部作品是在正式音乐作品中采用圆舞曲的最早的一例,并以技巧华丽而著称,旋律语言近似当时奥地利和德国流行的圆舞曲的音调,和声质朴、清新而富于表现力。整个乐曲的音乐形象具体生动,饶有风趣。
  乐曲开始,先由大提琴奏出彬彬有礼、温和热情的旋律,仿佛是一位风度翩翩的青年男士向女舞伴发出邀请,随后由单簧管奏出典雅轻松的旋律,表示女舞伴羞答答地表示了拒绝。这样的对话经过几次之后,女方终于点头同意。随后是欢乐的舞蹈场面,先是全乐队奏出情绪轩昂的圆舞曲,极快板,音乐粗犷而雄壮,紧接着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典雅和谐的旋律。经过一段飘逸的独奏舞曲之后,音乐描绘了急速的而又令人眼花缭乱的舞蹈场面,舞会达到了高潮。随后,一切全都安静下来,舞蹈结束了,接着就是尾声,这是开头一段的简略重复,表明在尽兴之后,这对青年男女殷切地相互致意。


试听  http://www.hispeed.com.cn/Forum/ReadPost.asp?PostID=817486
第1章5小节:邀舞者初次出现。 第6章9小节:女子婉言谢绝。
第10章13小节:男子坚决请求。 第14章16小节:她同意了。
第17章19小节:他开始和她交谈。 第20章;21小节:她回答。
第22章23小节:谈得热闹起来。 第24章25小节:互相非常投机。
第26章27小节:他请她跳舞。 第28章29小节:她答应了。
第30章31小节:各就各位。 第32章35小节:等待音乐开始时起舞。
跳舞结束,男子道谢,女子回答,各自离去。
最后编辑zelenka
TOP
10#

韦伯的长笛与大提琴和钢琴的三重奏和几首长笛与古钢琴奏鸣曲。
[upload=jpg]Upload/200582414505097790.jpg[/upload]
G小调长笛三重奏作品是长笛室内乐作品的经典保留曲目。第一乐章长笛奏出的忧郁气氛的第一主题和降B大调上的第二主题的明亮的歌唱性旋律的对比显得戏剧性相当强。这也是这个作品中最具魅力的的地方。 第二乐章略显强劲风格谐谑曲风格的主题与舞曲的对比也是相当有趣味性的部分。第三乐章中反复重复了三次的民间牧歌风格的旋律却带有一些伤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