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斯巴克CDT-15A摩改测评实录(多图) [复制链接]

查看: 9854|回复: 56
41#


TOP
42#

柳暗花明――这正是我们期待的声音
“声音的明暗调子”和“声音的速度”的问题促使我们进行第三阶段的摩改,摩改前我们对操作性较强的四个调声点(即运放、电子管、输出电容和扼流圈)进行了分析,因为四点中的每一点都可单独调节明暗和速度,但是相对来说,运放、电子管和输出电容输出电对调节明暗的余量较大,而扼流圈的改动则同时涉及声音的力度、密度和速度,牵一发而动全身。前两者操作简单,但是材料和摩改成本高;后者操作复杂,但是材料和摩改成本低,但是我们已经做好了“多管齐下、辩证治疗”的准备。
试验的第一步在“西门子金砂脚+2.0微法MIT输出电容+原机35H扼流圈”的框架下进行,更换不同的运放进行比较试听,表现最好还是2604,1057使声音变得更亮更快,5532对亮度和速度影响不大,但是使声音变粗。因此我们确定第一调节点(运放)使用原机BB OPA2604。
试验的第二步在“原机BB OPA2604+2.0微法MIT输出电容+原机35H扼流圈”的框架下进行,更换不同的代换管进行比较试听,这次表现最好是德律风根金脚,亮度和速度终于趋于正常,但是仍然略欠火候,因为有了第二阶段的测评基础,这个结果其实已在我们的意料之中,但是仍然令我们喜出望外,因为终于有机会让这对“胆皇”重回“宝座”。因此我们确定第二调节点(电子管)使用德律风根金脚。
试验的第三步在“德律风根金脚+原机BB OPA2604+2.0微法MIT输出电容”的框架下进行,更换不同的扼流圈进行比较试听,那只在原组合中速度显得过分慵懒,中高频略欠生命力,走沉稳平衡路线的美制12H扼流圈终于发挥了威力,与原35H扼流圈相比,电感降低了,从而消除了中频下段和低频的拖沓现象,高中低各频段的声音速度趋于均衡,声音的明暗调子也旋即转变过来,体现了油浸器件的独特魅力,为第三阶段的摩改划上了完美的句号。
柳暗花明,我们期待的声音终于出现了,随着新元器件的煲炼和老化,声音质量一天比一天好起来,音响评论人徐伟强有一段对AUDIONOTE M-10的评价:“……人声通透、自然、细致,背景音乐清晰而不与人声混淆,有原子粒机的分析力,兼有胆机的顺滑悦耳……”,拿到这里来形容15A有夸大其词之嫌,但是我们确确实实在第三阶段摩改后的15A身上找到了这种感觉。15A的设计框架为其带来的摩改价值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难怪音响评论人陈英光把经毅德梁摩改的15A作为驻家CD播放器之一(不知有没有朋友知道毅德梁的摩法,如有恳请交流,谢谢!)。(未完待续)
TOP
43#


TOP
44#

剩下的主要调声点:
TOP
45#


TOP
46#


TOP
47#

DIY高手學習
TOP
48#

【六】        发烧无止境
经第三阶段摩改后的15A,声音细致且通透,有良好的频宽,充分体现和发挥了6922作为放大管的声音特性和优势,经调较后的声音还具有从容的速度感和自然的明暗调子,情感表现力令人欣喜雀跃。但是,发烧友对声音的追求总是那样“贪得无厌”,甚至为了小改善而甘于“大出血”。摩改后的15A已经具有高级机种声音表现上的共性,但是如果声音密度能再提高那么一点点,声音质感再提高那么一点点,而且能使声音略带个性,那该多好!
既然目标已经锁定,我们下一步的摩改点就是(1)晶振。更换成性能更佳的有源晶振,以提升声音的精度、密度和质感;(2)滤波电容。原机采用的日本电容性能不错,但是音质比较平庸和机械,拟使用PHILIPS和KENDEIL,以塑造声音个性;(3)运放。选取更多型号的运放进行比较试听,以求完美。(4)整流子。选取性能更好、搭配更合适的整流子。
还有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既然我们主要对胆模拟放大模块进行改造之后,整机的表现可以说有质的飞跃,因此我们不难推断,15A的瓶颈在模拟放大部分,进一步的启发是,其晶体管模拟输出模块同样具有很高的摩改价值,不过摩改方法却大为不同――我们拟跳过原输出模块,用“分立元件”的思维重新设计晶体管输出模块,加一组电源对其进行供电,甚至考虑采用插卡式设计,可以对其进行不断升级,因为设计需时,如果成功了再与同好们分享。(全文完)
以上观点只是几个音响和音乐爱好者在非常有限的条件下的总结,纯属自娱自乐,恳请各位专家、前辈和DX批判和指导,谢谢!
TOP
49#


TOP
50#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