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两张肖斯塔科维奇的好片! [复制链接]

查看: 7817|回复: 57
31#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32#

肖斯塔科维奇:第10交响曲 E小调 作品第93号

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是前苏联作曲家,被认为是本世纪最伟大的交响乐作曲家之一,共创作了15部交响曲。第十交响曲作于1953年,同年12月17日由姆拉文斯基指挥列宁格勒爱乐乐团首演与列宁格勒。这是作曲家八年不接触交响乐体裁之后写成的一部交响曲。促使他创作这部交响曲的原因,是耐人寻味的。作品上演后,在苏联音乐界引起了长时间的争论。对这部交响曲的内容的理解众说纷纭,有人说"反映了由于新的战争威胁引起的忧虑"(马捷尔)。有的说;它反映了一种对复杂现实生活问题的思考"(哈恰图良)。有的说是"一个孤独者的悲剧"(雅鲁斯托夫斯基)。有的说是"描写了我们现实中的矛盾和冲突",说作品中"有痛苦,但也有威力强大的抗议",是要"根绝一切非正义的、与人民为敌的恶势力"(达尼列维奇),而作曲家本人说:"在这部作品中我想表达人的感受和苦难激情",1979年纽约出版的沃尔科夫撰写的《见证--肖斯塔科维奇的回忆录》一书中以作曲家的身份说:"斯大林一死,我就写了第十交响曲,这首交响曲表现的是什么至今还没有人猜到。它表现的是斯大林和斯大林的时代。第二乐章的谐谑曲大体说来是一幅斯大林音乐肖像……"

尽管对这部交响曲的内容有各种说法,但是持不同观点的人都不否认这部作品的深刻思想内涵和高度的艺术水准。

第一乐章,中板。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出徐缓的引子,表达了阴郁的凝思。主部主题感情温柔、忧伤、诚挚,由单簧管主奏,长笛独奏引出了副部主题,速度略为活跃。展开部充满戏剧性的对立冲突,主部主题F小调上的喧嚣,形成乐章的总高潮,同时也是再现部的开始。在静悄悄的尾声中,再次出现引子主题,与乐章开端遥相呼应。此外,主部主题的音调在两只短笛二重奏中的回响,仿佛沉浸在幸福的幻觉中。

第二乐章,快板。乐曲首尾段落急速、猛烈、尖锐的音响,弦乐固定的音型,木管同声齐奏,小鼓粗野的滚奏,犹如狂风突然袭来,对人们构成巨大的威胁。中段弦乐仿佛是魔鬼的舞蹈。
第三乐章,小快板。音乐又沉入了沉思,情绪接近第一乐章。第一插部主题作为一个获得广泛展开的主导动机,在交响曲后两个乐章中占有显著地位,暗示作品包含了自传的成分。第二插部主题由圆号奏出田园般明朗的号角声,像是遥远的回忆和诱人的召唤。回旋主题的最后一次陈述发生剧烈变化,力量增强,性格威严,导致戏剧性的展开部,其中运用了所有的主题材料,形成了动力性的高潮。尾声恢复宁静。

末乐章,行板转快板。缓慢的引子主题由低音弦乐开始陈述,双簧管作对答,音乐是抒情沉思的性质。主部主题与苏联作曲家创作的青年歌曲风格相似,具有天真无邪、轻快活泼的特点,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充满了一片生机。副部主题在G小调上陈述,音乐带有进行曲特征。展开部中各主题都获得发展,在高潮时突然出现来自第三乐章的主导动机,它以乐队全体强音奏出,听起来威风凛凛。再现部由大管以暗淡音色悄悄奏出放大的主部主题,尾声中主导动机主宰了一切,交响曲就在这个主导动机的自我肯定中结束。
TOP
33#

曼弗雷德 在 2005-8-6 1:21:27 发表的内容
补充一点,相机:男人的玩具;唱片音响:男人的精神。


严重同意楼上的观点,以前我也卖过几台相机最早的海鸥旁轴到韩国的三星、到宾得,全送人了,现在留下的是台没能大数码机,也就是拍拍生活照。现在的全部心思再音乐上。
TOP
34#

曼弗雷德兄,我倒也想搞套肖氏交响乐的全集,为了图省事,省得一张张地费心找。
海丁克的版本你看如何。因为跟我那帮朋友讨论,大家似乎对海老颇有微词。
TOP
35#

曼弗雷德 在 2005-8-10 14:32:33 发表的内容
科研级旗舰 在 2005-8-10 14:24:16 发表的内容
斯皮瓦科夫的5、9是哪个公司出的?很感兴趣


好像叫welltempered的小公司录制的。音效绝对HI-END。




HI-END!
不能看扁小公司的东西呀!
TOP
36#

全集就选海老!
TOP
37#

推荐巴尔沙伊的全集,而且巨便宜!
TOP
38#

DECCA的海丁克现在好像是环保装吧?
TOP
39#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40#

唱片店老板说:这家美国小公司,每年大约就录2、3张录音。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