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走进新时代? [复制链接]

查看: 2018|回复: 3
1#

抱歉,起了一个暧昧的,模棱两可的题目。其实就是为了吸引点击。


所谓新时代,就是音乐信息载体的新时代。
最近比较瞩目的应该是SACD和DVDAudio了吧。


SACD本来是SONY开发倡导的格式,过去间或见于SONY Classics出版的产品中。
不过最近以环球音乐为代表的西方主流古典出版公司,
在新出版的种类里,基本上以1比1的比例发行CD与SACD。
如咱们的云迪和郎朗的所有作品,模拟录音里有克莱伯的茶花女等。
具体可以参照www.universalclassics.com

关于目前现有的对SACD的评论,
基本上都是都是众口一词的“SACD就是好,就是好来就是好”之类的商业宣传。
虽没有大量的对比试听,但我还是坚信在音质上确实有显著的提高。
同时在有限的时间和银两的前提下,
就我等初级烧友而言确实应听这些所谓精品(就选曲与制作而言)更有效率。


另外,DVDAudio可以说是前途无量,问题不少。(我个人的评语,呵呵。)
多声道的记录方式,更高采样频率的录音,
还有使用加密技术防止非法复制(就是坛子里禁止的那个词儿),
归根到底都是得益于以G为单位的巨大容量。
SONY的蓝光技术普及以后,可以实现每张40,50G的水平。
而且一点儿不遥远,年底或是明天一早儿。

版税问题似乎也不很突出。
以2声道为记录方式的马勒交响全集在一张DVDAudio上得以实现,
市面儿的价格与CD(15cd/套)旗鼓相当。
仅单从体积与视听的方便程度而言,我会选择DVD。


费了半天的话,回到现实问题。走进新时代了,咱们听音乐的该咋办?
其实本山讲得好,该咋咋地。
出版公司以保证最大的商业利益为目标,一定不会全面以消费者为重。
但现在有限的经济与时间的条件下,追求更高的艺术享受是每个爱乐人的共同目标。

我是初出茅庐,虽然有些想法,但还耻于在音乐老前辈面前班门弄斧。
故借此一角提出问题,还望大家予以赐教。


当然,因对使用电脑播放古典音乐有抵触情绪,
对以mp3等压缩方式为主的网络下载没有深入地研究与实践,
在此未予涉及。抱歉。
分享 转发
TOP
2#

讨论新时代的数码格式,需要先清点一下有那些选手.

1.传统格式的CD (44.1/16),包括衍生出的HDCD, XRCD.

2.DVD-Video上面的Audio (48/16, 双声道,5.1声道),并包括动态MTV,专辑制作花絮等内容.

3.DAD (96/24 双声道), 也是基于DVD-Video格式,但使用了静态画面

4.SACD (使用DSD编码格式. 2.8224Mhz/1bit)

5.DVD-Audio (双声道 48/24 => 192/24, 5.1声道 48/24 =96/24)

6.DTS CD (使用DTS编码)

为了兼顾兼容性,上面某些相互组合就演变成

1和2,或者1和5 ===> DualDisc
1和4 ===> 双层SACD
3和5 ===> HDAD

(待续)
最后编辑Raxel
TOP
3#

petershao 在 2005-8-3 17:20:30 发表的内容
不记得在哪里看过的介绍,好像对DAD的评价也很不错,但是在坛子里从来没有人提过。


我有一堆.
TOP
4#

不记得在哪里看过的介绍,好像对DAD的评价也很不错,但是在坛子里从来没有人提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