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与音乐的确不一样,足球看比分,赢了就是王,败了就是寇。根宝下过课、米卢下过课,伟大的克鲁伊夫也下过课,但他们的执教水平是有目共睹的,至少是大多数球迷认可的。
音乐不一样,有一百个听众,可能就会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对音乐的理解,对大师们的演译,每个乐迷或乐评者根据自己的经历作出见仁见智的评判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从楼上兄弟所谓“阿大师作为如此的大师能来中国已经很不容易了,再加上岁月不饶人”的话来看,您不但是阿大师的铁杆拥泵,而且是位善解人意的小伙子。
不知楼上这位杭州的兄弟当年有没有有幸亲临上海大剧院亲耳聆听阿大师的现场表演?有没有亲眼看见,亲耳听见事后上海电视台音乐频道的杨燕迪教授、赵晓生教授对阿大师那次演奏的评说?
在我的记忆里,两位教授及其他乐评人当时主要是针对阿大师那场独奏并比较他过去的录音及现场表演作出了评说。主要的意见是缺乏激情、平淡,而且弹错不少音。在我的印象中阿大师是位以技巧高超见长的大师,当时60刚出头的他技巧不应该有多少退化。记得当时赵晓生教授说,在美国听他的现场演奏,相当棒。相比较而言,在上海的表演已是今非惜比了,完全没有了那份激情。他们还猜测说,也许是阿大师的演奏风格发生了变化,也许他那次在上海“没动脑子”。
总之,我并不认为那次的乐评有什么“变态或贬低”别人的企图。
有人说,喜欢听钢琴的人是大度的;喜欢听小提琴的人是心细的。
好了,让我们大度一些地对待BOTH 阿大师 AND 乐评人,大度一点地看待一切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