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永远的红色经典!!(阿龙) (第7页有试听) [复制链接]

查看: 18794|回复: 159
61#

[upload=jpg]Upload/2005710922111584.jpg[/upload]
TOP
62#

[upload=jpg]Upload/20057109234369297.jpg[/upload]
TOP
63#

[upload=jpg]Upload/20057109391925905.jpg[/upload]
TOP
64#

长征交响曲》由五个乐章组成,同样是60年代的作品。对于作曲家丁善德我知之甚少,而这部作品估计在文革期间也未曾被解禁,所以我对它谈不上有什么印象,真正听到它已是文革以后的事了。可能是对交响乐要走为人民服务的大众化路线,那个时期的作品决不能是深奥或者抽象的,通俗化是起码的要求。作曲家沿着红军长征走过的路线采风,再把这多种的音乐元素放到一部作品里,我们因此能听到江西、四川、藏族、陕西等多种音乐风格,不可谓不绚丽多彩。再加上有很多叙事的因素,要想弄成一个整体而不至于松散,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丁善德基本上是做到了。那个时代的艺术家最让人佩服的也是这点,要在各种条条框框中完成创作,同时还要求得艺术上的完整,大多数人都得落马,而走过钢丝的人便会留下经典。

雨果这个版本不用说了,非常好。麦家杰指挥俄罗斯爱乐管弦乐团的演出。
TOP
65#

芭蕾舞剧《沂蒙颂》——非常奇怪,在那个那么左的年代,竟然没有搞出一部民族舞剧,却全是芭蕾舞——《沂蒙颂》出现得较晚,一个年轻母亲用乳汁救伤员的故事。这部舞剧并不是成熟之作,里面的伤员更是穿着七十年代的解放军服虚假得离奇。不过其中的一些音乐段落还是挺好听,而“蒙山高,沂水长,我为亲人熬鸡汤……”的唱段也成为了经典而得以流传至今。

中唱这个典藏版虽然音质不错制作精良,却奇怪地选用了有解说的版本,一边听音乐一边听那些政治味十足的解说真是很滑稽,而且解说一出声,音乐就弱下去为它开道,倒有点中国文革版的《彼德与狼》的意思,只是音乐的完整性全让它破坏了。不知中唱是否还会出一个不带解说版的?否则会把想走近它的年轻人吓跑的。
TOP
66#

芭蕾舞剧《草原儿女》是根据“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真实事件所改编,为了舞跳得好看,变成了姐弟俩,这样双人舞就有理由大跳特跳了。里面也确实有一些托举之类的造型让我们好生新鲜。

这个舞蹈也许是想走与民族舞结合的路子,里面的姑娘们一边顶着脚尖一边像蒙古族那样抖着肩,有一段挤奶舞因为难度不高,很多人都在学着跳,只是怎么看着都不像芭蕾舞。

至于舞剧最重要的音乐,在这里基本上是由内蒙民族音乐的元素构成的。也还可以听听,虽然没有《红色娘子军》的音乐来得大气和洋气,总算是明快的和鲜明的。

遗憾的是,这也是一个带解说的版本。
TOP
67#

[upload=jpg]Upload/20057109565711567.jpg[/upload]
TOP
68#

[upload=jpg]Upload/20057109581819847.jpg[/upload]
TOP
69#

[upload=jpg]Upload/20057114494197904.jpg[/upload]

今天在街上选购了这套DVD,请阿龙指正(农夫三拳)
TOP
70#

阿龙,我找到了全部样板戏的歌词

http://www.yifan.net/yihe/novels/yangban/yangban.html

中华广场好象是5楼还是6楼的一家音像店,扶手电梯旁,很容易找的(农夫三拳)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