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试听38.5兄的AQ线 [复制链接]

查看: 12781|回复: 53
21#

顶!谈谈此线有什么特点!!!!!
TOP
22#

哇,我的SKY啊

米人啊,米人啊!!!

快说说SKY和黑豹的听感差距吧

^_^
TOP
23#

你的多少钱?
TOP
24#

结果呢?期待!
TOP
25#

KLWX 在 2005-7-9 17:27:26 发表的内容
下图是我已有的AQ线,总共3条,中间的是38度兄的黑豹:


[upload=jpg]Upload/20057917265233883.jpg[/upload]


待续.....


我觉得此贴的焦点转移到了下面一条SKY上了,牛啊!说说SKY的听感吧?口水中
TOP
26#

第二天将线送至朋友处,这位朋友也有黑豹成品线材。顺便说一句,问38.5兄要36V是因为我们已有的成品线均为36V,所以取同样的比较。
由于第二天已经有安排,无法陪同一起试听。晚上6点钟接到电话,试听已开始。对我来说,接到这个电话无非知道而已,应该没有什么悬念吧。此时选用的系统是Sony转盘+Chord解码+马7前+朋友自制仿马9后级+乐林。音箱我说不清型号了,是老的乐林(是不是连名字也叫错了?),前面是弧形的那种。在七八年前我刚毕业时听到的,效果可以超过ProAC的1SC的一款。
等我忙完正准备回去,约8点钟时电话响起,朋友必定告知结果,因为没有悬念,我也没有很在意。
谁知第一句话就让我吃了一惊:“劝你不要留下这条线”。
几位朋友对我详细描述了他们的听感,认为无论是从密度,细节,还是饱满的程度,与成品的黑豹完全不在一个档次,象什么毛刺多,声音紧等等,就权当新线,都不作为缺点了。
是否能比得过黑豹下一款的铜线,大家倒是比较谨慎,说没有比过,不知。但烧友眼里容不下沙子,告诉我:“坚决不要”
我????

怎么听感会相差这么大?会不会是搭配的问题?不应该啊,大家原来用的就是黑豹。
在回去的路上,坐在车上,我还在思考这个问题。我又忍不住打电话过去,看他们如此肯定的话,我又听了一遍同样的评论,在电话这边都说不出话来。到最后只能对他们说再听听再听听….. 实在不行,以价论声,出来的声音总对的住这价格吧?
“不用再听了”
这就是这几位玩了十几二十年音响家伙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

未完,敬请待续……
最后编辑KLWX
TOP
27#

看样子是要转折,柳暗花明又一村?
TOP
28#

将38.5兄的黑豹接在专用煲线机上,连续煲了将近60个小时,而后连接到前后级之间。
在以前没有使用过AQ的信号线,原因是线圣虽说属于较为中性,较少渲染的类型,一般说来适配性较强,究其主要原因是声音较为厚润,低频有弹性,对于大多数系统,如果器材不够或搭配不好,往往容易薄声,此时用AQ通常会有改善。但其实AQ速度较快,高频飘逸感不够,中低频线条感也不突出,与很多较好的系统还是不合适的。到了较好的系统时,搭配更为重要。AQ搭配的好,还是不错的。
我感觉自己的声音也是属于偏薄偏冷,偶然有朋友说起试试AQ。一听之下还是不错,与Kimber等线比,高频的飘逸要差一些,略暗,线条粗一些,但低频的弹跳和扎实要胜出,中频的味道要浓一些。用一条黑豹接在前后级,取其铜线的圆润和饱满。
所以在试听之后果然是这种感觉,中频的厚实和暖意让我比较满意,低频的弹跳感还不明显,加上用了吉威的电源线,声音的密度不错,缺点就是高频差了,线条感也变差了一些。个人感觉,黑豹在系统上最多只能用一条,而从头到脚都使用AQ,不是明智的选择。
就38.5兄的黑豹,试听时毛刺感还有,密度和细节略差,不过在连续使用将近70小时,改善很明显,与第一天试听时不可同日而语。与成品黑豹的差距已不大,相信加以时日,应该没有什么区别。
至此,我已决定要留下这条黑豹。下一步,另外几位朋友还要继续试听一下。
最后编辑KLWX
TOP
29#

第二天一早,朋友电话又来,询问这条黑豹的具体价格。我也没好气,反问你是在取笑我吗?我准备把线拿回,继续在听听。
我还没想明白,下一句话有让我吃了一惊:“这根线我要了,你来拿钱”。
我?????
“这根线你不要想拿回去了,过来拿钱”
我????


原来他们在打完给我的电话后,继续在品茶畅谈,不知不觉又是几个小时,突然有人问:“线换了吗”?
没有。怎么回事?声音不对。
再仔细听,还是不对。
于是第二天我就接到了电话。
究其原因,实际上是早上从我这里拿走线,晚上6点才接上,毕竟是新线,又是被我经煲线器硬催出来,怎么也应该煲几个小时在出结论吧?难道连这也不懂?
其实本质的原因是对网上销售的线材不信任,不过还好,结论可能还是公正的。
TOP
30#

关注!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