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测量,闹着玩还可以,要是当真,去指导系统调整就有麻烦了。
首先说这种测量结果是多声源的直达声加近次反射声加混响的复合结果,里面包含了声源的非线性、测量仪器的非线性导致的测量结果的不可靠和室内驻波等诸多干扰,用这种无法剥离原因的结果去指导调整是极为困难的,甚至无从入手。
调整室内声学特性是件极为困难的事,如果要想让测量的结果又指导意义,需要搞清几件事,
1。仪器及测量方法,如:声级计的频响范围及误差,测量的条件等,温度湿度变化测量结果都会变,
2。声源的特性,如:声箱的特性,包括频响曲线、指向性曲线、垂直轴线-频率曲线,
3。听音室的声学特性,如:室内混响特性,不均匀度,容积、驻波点等等,
至少要把这三个系统的特性搞清楚才有可能通过测量结果指导调整。
这个玩的过程正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乐趣也在其中。
推荐几本书去看看,李宝善的“声频测量”国防版;F.爱尔顿。爱佛莱斯特著/孟昭晨译“家庭和播音室声学技术”电子工业版;H。库特鲁夫/沈豪译“室内声学”建工版;或者直接念沈豪教授的“扩声技术”邮电版;这些书都比较老,图书馆应该找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