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调查:谁没有看过这部感人的《辛德勒名单》? [复制链接]

查看: 10072|回复: 58
1#



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 Steven Spielberg
主演:利亚姆.尼森 Liam Neeson
   本.金斯基 Ben Kingsley
   拉尔夫.芬尼斯 Ralph

  获奖: 第6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最佳导演、 最佳改编剧本、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最佳电影剪辑六项大奖。

  评论:
  在3月22日刚刚举行的71届奥斯卡金像奖典礼中,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再次获得最佳导演桂冠,其实,这位好莱坞电影业中的一个传奇性人物,他事业的高峰并不在《拯救大兵瑞恩》,而是94年的《辛德勒名单》。甚至有人这样说,《拯救大兵瑞恩》之所以没有获最佳影片奖,是因为在人们心里,他的这部影片没有能够超越 《辛德勒名单》。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从8岁起就开始学习用摄象机看世界,对于一个刚刚开始学习独立思考的孩子来说,这个摄象机深深地影响了他的思维方式,而他的这种思维方式在今天又对电影语言的发展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

  《辛德勒名单》这部影片是近年美国电影的一个里程碑,斯皮尔伯格把这部影片拍的即极具艺术性,又十分好看,这是一部充满着智慧的影片,也是一座后人取之不尽的电影艺术宝库,是足以让后世专门研究的传世之作。

  首先,这部影片的电影语言技巧的运用十分出色,斯皮尔伯格大胆的起用黑白色调来表现这个故事,这就使得黑白和彩色之间的反差十分强烈,开篇和结尾中的颜色带有明显的寓意,而影片中的那穿红衣的小女孩也是包含在这个构成中,犹如一个试图跨越战争之河的希望时隐时现却在途中熄灭了,当我们浮出黑白的世界,呼吸自由空气的时候,竟有了一种历尽沧桑的感觉。用电影语言来讲述故事是这部影片的突出特点,影片的开篇,在一个火车站登记的一场戏,开始镜头前只有一张桌子,一瓶墨水,一支钢笔,四周一片寂静,一队人向这里走来,一个登记员坐下仰起头喊了一声“姓名”之后,寂静立刻就被打破了,镜头猛然切换到拥挤着的成百上千的犹太人群上,他们用各种各样的声音在报着自己的姓名。这组镜头给人的视觉和听觉以极大的冲击力,让我们在仓促中走进了那个另人不安的年代。 辛德勒和德国军官拉关系一段是这部戏运用电影语言十分有代表性的片段,从辛德勒走出旅馆到与德国军人打的火热,影片前后才用了5分钟,而事情交待的清清楚楚。这里较典型地运用了蒙太奇的手法,同时背景音乐也由低沉到高扬,人物的情绪不断提升,直到举杯狂欢,当店员报出“奥斯卡.辛德勒”的大名时,嘎然而止。这一过程将电影语言的特点充分表现了出来,用这么简洁的方式就将事情表现清楚,这是其它任何一种艺术手法都难以替代的,它不愧是电影语言运用的永恒经典。象这样的电影语言的高水平的运用在影片里几乎处处皆是,斯皮尔伯格的这部影片显然是在一个较高的起点来与观众沟通,从而也使得这部影片十分耐看,每看一次,都会有新的感受,就如前面所说的,我们是通过斯皮尔伯格那双好似摄影机般的眼睛来看这个故事,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故事本身,我们还学会了如何看。

  其次,去除掉电影语言的框架,我们再来看看这部影片在情节表现上的高明之处,这部影片的的背景是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影片是运用黑白色表现,使许多血腥的画面也被隐藏在了一种单调平板的镜头之内,但,这并不等于说这部影片的恐怖就没有了,相反,它在心理上给人的压抑不亚于任何血腥。在德国人如何对待犹太人的处理上,突出了几个个别人物的死,独臂老人、女工程师、马房小男孩、以及一个唯一着色的小女孩,他们的遭遇将犹太人的处境清楚的表现了出来,他们的生命犹如一只只蚂蚁,那么轻易地就被置于死地,这种“轻易”恰恰就是影片表现德国人的残忍的高明之处,一个原本活生生的人就那么轻而易举地死了,它给于我们的震撼绝对不亚于血流成河,哭天喊地的屠杀场面,它在不断地崩溃着我们心理上的安全防线,最终也明白了被敲入辛德勒的名单意味着什么。

  在辛德勒这个人物的塑造上,这部影片也没有落入俗套,辛德勒作为一个普通的德国商人进入剧中,他贪图享乐,好色投机,在战争中他开始并不理睬谁对谁错,只在乎自己是否可以赚钱,但是,他也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在与那些犹太人相处中,逐渐与产生着感情,在以撒斯坦被误装入火车时、在独臂犹太老人被枪杀时、在列车中的犹太人暑渴难熬时、在一个小女孩的尸体出现在灭尸场时,在这一个一个情节的不断推进中,我们和辛德勒一起体验着一个普通人的感情历程,最终,德国战败,辛德勒要逃亡,当他手捧戒指痛哭流涕,我们也不禁为之动容。

  影片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在那样的一个年代的那样的一个故事中,还不断出现让人会心一笑的情节,如辛德勒与犹太商人讨价还价、招收女打字员、会见一个想让自己父母进入辛德勒工厂的妇女、一个小男孩向德国人“检举”是谁偷的鸡等等,这些精巧的细节,加上斯皮尔伯格拿手的悬念运用,让影片更具韵味。斯皮尔伯格是个讲故事高手,他使这样一部可能沉闷的影片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尽管上面的评论似乎条条是道,但我们却不能说这些手法是刻意设计出来的,应该说这斯皮尔伯格这位“天生”电影人的创作激情自然迸发的产物,他在汲取前人电影艺术经验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更高的审美标准和审美追求,这部作品正是在这个基础上的一部充满理性与激情的经典之作。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这部影片的配乐也是近年来少见的具有强烈感染力的音乐之一,作者约翰.威廉姆斯在创作中吸取了犹太民族音乐的旋律特点,采用了小提琴独奏的方式突出主题,将残酷战争阴影下的犹太人凄凉的心境表现的淋漓尽致,这部音乐作品和这部影片一样,也必将是音乐殿堂中的永恒经典。
分享 转发
TOP
2#

《辛德勒名单》观后感:

影片开始,犹太人围立桌旁衷情圣咏的心声是传统的祈祷仪式,摇曳闪动、集束不定的烛光随着合声的减弱渐渐被黑色吞没。影片由彩色切换为黑白两色的画面。贯穿影片始终的凄惨哀惋的小提琴独奏和几近无伴奏的混声合唱给出的强弱和谐依然不失圣咏的曲式,一位小女孩衣裙上的红色亮点短暂的跳动给出的生命色彩仍然不忘立虹为记的永约。影片结尾处伸开的地平线上,圣咏的基调展开世俗的旋律拥过来黑压压的一群人,画面果断地转为彩色的鲜艳,横扫一切的光明,"我使云彩盖地的时候,必有虹现在云彩中,"让世界五颜六色。
  
  辛德勒是一位德国人,他利用德国人发起的战争,诱逼犹太商人投资,并雇佣廉价的犹太人做工,生产适用于战争的军用铝制品,然后他自己以当时其身份的优势广开销路,在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大赚了一笔钱。获取暴利之后的他对他的妻子说;"我敢说这里的人,他们不会轻易忘记辛德勒,他们会说;'奥斯卡·辛德勒人人记得他,他做出了杰出的事,他能做别人所不能的,他空手来到这里,带着两只旅行箱离去,装满了世上的财富。'"
  
  1943年犹太区域的减种惨案--流血的一天开始了。无数的犹太人被从家中赶到了街上,一阵阵枪声之后,一群群犹太人倒了下去。入夜了,以为安全了的犹太人从各自藏身的地方"走"了出来,从地板下面,从床铺下面,从钢琴中……但是他们还没来得及呼吸一口安宁的空气,耳边又响起了枪声……血从天花板上渗出,从床铺下流出……一位德国指挥官悠闲地弹起了巴赫的乐曲……其时,一位德国军官对辛德勒说:"今天是历史的时刻,今天将会被纪念。600年前,犹太人到科拉科落了脚,他们在商业、科学、教育、艺术上兴盛起来,他们一无所有的来,一无所有,却发了迹,六个世纪,形成了犹太人的科拉科,到今天晚上,六个世纪的历史成为谣言,它们从未发生过,今天才是历史。"
  
  财富和永恒是人类个人和集群追逐的目标,让世人记住,成为历史。财富容易被易手,历史经常被改写,财富是不是能取代人生的价值,历史是不是能抹煞存在的记忆。是良心发现还是信仰发生?发现和发生是一样的重要,否则,没有发现,生命的起点不会实现人生的目标,没有发生,人生的目标会违背人生的起点。发生让人们有根据,发现让人们做见证。身为这场战争的亲临者和目击者,辛德勒开始重新思考价值发生的根据,重新思考记忆发现的见证。
  
  德军要撤离科拉科时,犹太人将被转移到集中营,辛德勒以生产军火需要大量劳力的名义,开始用战争期间赚来的金钱买下一个个必遭集中营厄运的犹太人:卓斯纳、维恩、罗斯纳、费佛堡、费雪、夏法、伍兰克、霍洛维兹……辛德勒的名单救下了1100名犹太人。为了不至引起怀疑而被封掉工厂,辛德勒买来其它工厂生产的军火冒充本厂产品,他说:"如果我们厂生产出合格的军火的话,我会不高兴的。"战争结束了,德国人失败了,工人们获得了生存的自由,辛德勒则破产了,并因"战犯"罪名必须逃亡。"辛德勒的名单"作为价值让世人测度它的财富。"辛德勒的名单"作为记忆让世人缅怀它的历史。
  
  工人用自己保存下的一颗金牙,也是他们战后仅存的唯一可触的所有,为辛德勒铸成了一枚戒指,刻上了犹太法典上的一句希伯莱经文:"救一条命等于救全世界。" 作为犹太人他们认为没有什么能与拯救世界相比,拯救世界不可能抽象地拯救人类,也许会尽可能具体地对待每一条命。辛德勒哽咽地说:"我花掉了太多钱……我本可以……这辆车--十条命……这枚胸针--两条命……" 作为辛德勒本人认为他做的还不够,犹太人却握着他的手安慰他说:"你已经做了很多。"施义的与受益的相互感激成就拯救的历史。
  
  犹太人世世代代浪迹天涯,只身孤影的行走在地球上,他们仍保留着自己的语言和自己的整体,他们不轻易并入他人的社会,因为他们不能像其他社会中人那样来确定他们的邻舍,然后爱憎分明,他们只能以圣经中善良的撒玛利亚人的寓言启示认定他们生活中的邻舍,然后企求爱邻舍如同爱自己。集体的道德、社会的理想、国家的利益、民族的解放划定的区域都是为了成为他人的邻舍。人类是自由结舍的家园。
  
  粗陋的打字机敲打名单的镜头是整个影片的一条主线,也是最不提神的沉闷和枯燥,也正是这主题画面铅石一样顽固的重音和背景音乐羽翼一样舒展的柔声让人们沉闷不语思绪万千。艺术不是善意的美学概论,不是进化之美神的人文现象,是创造之神美的形式表白。辛德勒被犹太人尊为"义人,""辛德勒的名单"上在册的犹太人亦把自己称为"辛德勒的犹太人"。名单,在辛德勒的墓碑上成为不被遗忘的记忆。犹太人至今每年仍以诵读名单的方式悼念在二战中死难的同胞,在特定的场合许多人轮流诵读一读就是好几天。名单,在他们的记忆中成为不被遗忘的墓碑。
  
  "……这名单,是生路……。"
  
                                     [转自感谢《成言艺术》[http://www.be-word-art.com.cn]]
TOP
3#

我既没有看过这部影片,也没听过这张电影原声。
只知道名气很大。
TOP
4#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5#

【演奏/乐队】 小提琴独奏:ltzhak perlman
【出    版】 MCA
【作    曲】 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
【出 版 号】 MCD 10969



当你凝神欣赏激光唱片上这张堪称摄影佳作的封面时,那首听过一次再也无法忘怀的旋律就会重新在耳畔响起……配乐大师约翰-威廉姆斯代表作品,著名小提琴家帕尔曼的演奏为这张原声配乐增色不少。音乐让这部感人肺腑的电影更为深沉、引人思考,重重危难中,人性的复苏成为最感人的诗篇。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获奖当之无愧……

曲目简介
1. Theme from Schindler's List
2. Jewish Town (Krakow Ghetto-Winter '41) [Krakow Ghetto-Winter '41]
3. Immolation (With Our Lives, We Give Life)
4. Remembrances
5. Schindler's Workforce
6. Oyf'n Pripetshok and Nacht Aktion
7. I Could Have Done More - Perlman, Itzhak
8. Auschwitz-Birkenau - Perlman, Itzhak
9. Stolen Memories
10. Making the List
11. Give Me Your Names
12. Yeroushalaim Chel Zahav (Jerusalem of Gold)
13. Remembrances - Perlman, Itzhak
14. Theme from Schindler's List (Reprise)
TOP
6#

影片曾获奖项

第6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最佳导演、 最佳改编剧本、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最佳电影剪辑六项大奖。
TOP
7#

个人观点:男人没看过这出影片的,有点可惜!
TOP
8#

wolfwei 在 2005-6-12 23:00:38 发表的内容
还记得里面那个小女孩吗
就是那一幕最打动我


同样适用于这一幕的音乐。不知道那是John Williams的原创还是取自犹太人的民间素材?
TOP
9#

《辛德勒名单》音乐赏析

载入史册的配乐佳作
——美国影片《辛德勒名单》音乐赏析
● 杨大林

  从暗红色的衣袖中伸出一只柔弱的小手,上方有一只显然是男性的大手,正在坚定、有力地挽起这只小手。凸现在这寓意深刻的背景之上的,是老式打字机透过一条仿佛浸染过鲜血的色带打出的名单……
  当你凝神欣赏激光唱片上这张堪称摄影佳作的封面时,那首听过一次再也无法忘怀的旋律就会重新在耳畔响起。如果说那起伏跌宕、沁人心脾而又如此质朴的曲调传达出一种忧郁,那么这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忧郁;如果说它表现了一种哀伤,那么这也决不是我们作为个人能够体会得到的哀伤。因为,这是影片《辛德勒名单》的主题音乐。
  在影片“原声带”唱片的封底上,刊印着导演斯皮尔伯格的一段肺腑之言:
  “……约翰·威廉斯在为这部影片配乐时,选择了简练柔和的旋律。与此相反,在我们过去合作的所有影片中,大多需要一种与画面密切配合的戏剧性效果,比如《印地安纳·琼斯》、《大白鲨》、《第三类接触》等等。而在《辛德勒名单》中,我们必须找到新的起点,摆脱固有的一些艺术风格。毫无疑问,只有用一束深邃的目光和一颗不平静的心,才能找到配乐的精髓所在。
  与约翰合作的是举世闻名的小提琴家伊扎克·帕尔曼,他也是犹太人,……这次两位巨人的共同奉献在电影史上又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辛德勒名单》可以说是我电影生涯中最深刻的一部作品。我感谢他们为这部影片付出的巨大努力。”(译文主要部分)
  正如斯皮尔伯格所说,威廉斯在这部影片中使用了与过去那种力求音画同步的写实主义截然不同的创作手法。音乐所注重的不再是“景”,而是“情”。它所着重表现的不再仅仅是画面本身,更多的是人物(对于这部影片来说,同时还是一个民族)的复杂、沉重的内心世界。在风格上,他采取了浪漫派音乐的传统写法。不言而喻,在全片总长约60分钟的14段配乐中,占有突出地位的是广大电影音乐爱好者耳熟能详的那段主题音乐。
  《辛德勒名单》配乐的主题(The Main Theme)结构完整,是常见的复杂三部曲式。在短短的忧伤的引子之后,小提琴如泣如诉地奏出了主题乐段。这贯穿在全片中的哀婉动人的旋律,完全游离于画面之外,从宏观的角度刻划了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的心理历程。主题在高八度上以明亮的音色反复和扩充之后,进入中间段。小提琴在低音区继续倾诉着,听众可以想见演奏者此刻灌注在弓弦上的激情——小提琴家帕尔曼所属的整个犹太民族的那种饱含苦难的难以言喻的激情。主题在高音区上热烈地再现,最后消失在竖琴深情的主和弦分解音型上。
  影片里有代表性的配乐段落,除了最富于感染力的上述主题以外,还有一大段音乐具有明显的“写意”倾向,在威廉斯所有作品中可以称得上“超凡脱俗”了。这段音乐跨度很大,长达10分钟,定名为“辛德勒的劳动力”(Schindler′s Workforce)。其主要部分是从克拉科夫的犹太人在党卫军监视下搬出家门,而辛德勒同时迁入“新居”开始的。它几乎不为人知地悄然响起,在镜头不断地切换,场景也不断更替的过程中,音乐始终在相对固定的节奏上反复变奏着一个动机。独奏单簧管呜咽般的音色在不时地插入。这里,音乐在进行中与画面保持了一种平行发展的非同步关系。正是这种不落窠臼的写作手法,使音乐始终游离于画面之外,在获得相对独立的品格之后,得以更深刻地揭示画面内涵。观众所看到的一切——犹太人受到的非人待遇和他们面临的悲惨处境;德国纳粹的嚣张气焰与横行霸道;作为个人的犹太人会计施泰恩为了同胞而忍辱负重、积极斡旋;和同样作为个人的德国人辛德勒想利用战争大发横财,为建立自己的工厂费尽心机等等,这一切都是在当时那动荡不安、危机四伏的历史大背景下发生的。而作为民族与个人,都无法逃离命运的轨道。音乐里那固执的、显得不近人情的呆板节奏,正像历史的沉重无情的脚步,在驱使人们无奈地一步步走向不可知的未来……
  在这里,音乐已经高度概括化了。
  如果说影片配乐创作仍带有约翰·威廉斯特征的话,那么最明显的就是辛德勒与他的犹太人分手这一场景中的配乐了。这时音乐尽管仍然保持着写意功能,但在段落上却恰如其分地与画面保持了同步,伴随情节的发展准确地烘托着画面的气氛,达到了催人泪下的艺术效果。作曲家将这段音乐定名为“我该救更多的人”(I Could Have Done More)。随着辛德勒在犹太人簇拥下一边缓步走向汽车,一边向会计施泰恩交代最后一些事宜,在温暖的弦乐背景上,长笛、单簧管、英国管先后形象地吹奏出了人声对话般的亲切旋律。在犹太长老向辛德勒递交那张所有被救者签了字的证明书时,弦乐再次以温暖的音色奏出了一个充满深情的主题变奏。而当会计施泰恩郑重、恭敬地向他们的守护神辛德勒献上那枚凝结着一个民族的感恩之情的戒指时,随着辛德勒接过戒指的动作,影片主题旋律再次响起,将画面中的感人气氛推向了高潮。其后,辛德勒离去时,移动摄影机透过车窗拍摄的他的侧面特写镜头中,玻璃上叠映出了依依惜别的人群。在画面以形象、精练的电影语言表现内涵的同时,音乐也用从主题发展出的悠长、绵延的旋律线表现了辛德勒与他倾尽全力救出的这一千多个生命之间结下的难舍亲情……
  观众一定会记得,影片结尾处出现了一个全景镜头:阳光明媚的原野上,存活下来的犹太人排成一列从地平线上走来。他们代表着自己那苦难深重的古老民族,一改过去屈辱压抑的形象,正在大踏步地走向充满希望与光明的未来。与此同时,残暴无比的集中营司令官,党卫军少校阿蒙·格特被处绞刑。人类历史上那人性极度扭曲的、最为恐怖血腥的一页翻过去了,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在这组镜头中,音乐也第一次表现出了轻松与欣慰之情。在独奏吉他的小调分解和弦上,口哨吹出的前奏,令人感到一种适度的愉快与活泼,引出了民歌合唱曲“金城耶路撒冷”(Jerusalem of Gold)。
  山林的气息美酒般清爽
  钟声和松柏的芳香
  在风尘中弥荡
  沉睡的树丛和石垣
  还有那横亘的城墙
  把这孤独的城池
  送入睡乡
  黄金之城 青铜之城
  耶路撒冷到处充满光芒
  我用我的琴声
  永远为你歌唱
  这是一首三拍子的、用自然声演唱的歌曲。词曲作者并不是威廉斯,而是犹太裔作曲家瑙米·谢默,而且这首以希伯来语演唱的颂歌也并非为本片而作。“金城耶路撒冷”最早曾出现在1991年由法国和以色列合拍的影片《为了萨沙》(Pour Sacha)中。这首颂歌以其质朴的旋律、虔诚的情感,表达了犹太民族对金城耶路撒冷的无比崇敬和无限希望。在《辛德勒名单》里,对于作曲家约翰·威廉斯来说,它还是配乐创作的基石——辛德勒主题的主导动机就出自这首合唱曲的第一小节。正是在这一小节下行五度的短小动机上,作曲家创作出影片《辛德勒名单》充满激情的全部音乐。

转贴自《高保真音响》杂志
TOP
10#

看过几回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