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台湾歌坛大姐大苏芮 [复制链接]

21#

clk 在 2005-6-2 12:03:14 发表的内容
憑著愛.
再回首???
TOP
22#

苏芮 中国永恒的摇滚巨星

苏芮的歌都是最好的 都是经典.....不能一一赘述

大气晚成的苏芮 早年已以唱英文歌起家 在酒吧驻唱 一直无果 感谢<搭错车>感谢侯德健 一曲<酒干倘卖无>同时使两位女星成名 Julie 的一夜走红 奠定了她歌坛坚实的地位 无人能敌 正像唱片文案所言 苏芮 真正的巨星 能超越时间 超越颠峰 以摇滚作为她音乐永恒基调 她叛逆 革新 她永远像颠峰挑战 她是中国永远的巨星 东方永远的摇滚女神

她高亢撕心的呐喊让人痛彻心扉 这是情的交融 有悲亦喜 当然太多的是快乐给我们  她的粤语歌同样给我们热情的激励与感动 她是把人间的喜怒哀乐热情与冷漠用音乐调制成一种意境 通上电 唱出我和你

099//popsing/1029/22.wma >099//popsing/1029/22.wma >
最后编辑nhyhs
TOP
23#

哈哈还有引进的~
TOP
24#

zwaps 在 2005-6-2 14:51:20 发表的内容
《搭错车》可能已经买不到了!


再版多的是
TOP
25#

晚上帮月光上些苏芮专集封面图片
TOP
26#

苏芮很见老.
TOP
27#

[upload=jpg]Upload/20056321242625066.jpg[/upload]
  
  台湾飞碟少了著名的《酒干倘卖无》,多了《新店溪畔》和《情路》,还有专辑名称也不是大家熟知的《搭错车》。但是,我们不得不遗憾地说,这张台湾唱片出版的时候就是这样的。大家看到的《搭错车》是香港版。张唱片带给台湾以至整个华人圈的影响是巨大的,也为华语流行音乐的走向提供了很好的指南。由于侯德健在唱片出版前出走大陆,于是在唱片中临时抽走了《酒干倘卖无》这首歌,只留下了演奏版,并更名为《新店溪畔》。这张唱片在香港由宝丽金子公司PHILIP出版时候则保留了《酒干倘卖无》这首歌。同时,大陆也出版了这张专辑,这也是大陆历史上第一次出版的来自台湾的专辑。
1983年发行。

[upload=jpg]Upload/20056321313667535.jpg[/upload]
很多人都认为,这张专辑甚至比『一样的月光』更优秀。一个歌手在上一张专辑大获成功后,还能脚踏实地地从思想深处取材,毫不懈怠去完成下一张专辑的构思。在『蓦然回首』的音乐电视中,播放了苏芮同李寿全、梁弘志等人一同创作时的情景。当时“飞碟”公司旗下的精英们几乎全部参与了这张专辑的制作。
[upload=jpg]Upload/20056321375759206.jpg[/upload]
有情天地』中几乎每首歌都可以划归到第三种好歌中。在这张专辑中,苏芮一如既往地将生活的各个层面都融入到歌声中去。『沉默的母亲』表达了宽广深沉的亲情;虽然它的影响力不及『一样的月光』,但对于钟情苏芮的人来说,仍是不可错过的一张经典。
1986年,苏芮推出第五张国语歌曲专辑《亲爱的小孩》。在唱过反映父女、母女情深的《酒干倘卖无》、《沉默的母亲》后,苏芮动情地演唱了《亲爱的小孩》。
TOP
28#

[upload=jpg]Upload/2005632234592322.jpg[/upload]
最初陪你买这盒磁带的地方叫外文书店,如果我没有记错,应该是1989年。
七十年代前期出生的人不会忘记那几年,我们一下子拥有了那么多值得收藏一生的歌谣。虽然年少的我们还无法真正品味出那些歌词中的含义,但当我们呤唱时,总会把自己当作歌中的主角,为着一点点的失意,一点点的风花雪月,低头呤唱。我记得那盒磁带的封面:苏芮的头发全梳向脑后,象个短发的男孩子一般,眼睛望着远远不知名处,不漂亮。那时候这样一合磁带要六块四,有十首歌。台北面都是当时传唱过的歌,而东京面却始终没有流行起來。

[upload=jpg]Upload/2005632263471847.jpg[/upload]
  都说苏芮的歌曲反应的主要是博大深沉的爱,这在她『变心』之前的专辑里是不错的。『一样的月光』,『尘缘』,『是不是这样』,『未知』,『沉默的母亲』,『北西南东』,『亲爱的小孩』,『你走了吗』……,在将近十年的时间里,苏芮以不懈的努力和执着的精神,向人们传达着对生活、命运、前途以及爱情的反思。她的声音或凄凉或高亢,或委婉或直接,但每一次都深深地打动了听众,并唤起了对她下一张专辑的『一切为明天』。《凭着爱》是苏芮的第二张粤语唱片。旋律优美的音乐、注重品位的歌词,加上苏芮表现力十足的演唱,使这张唱片具有饱满的亲和力。 这张唱片注重的是苏芮的声音特质和人格魅力。主打歌曲《凭着爱》没有煽情的编曲,没有花哨的技巧,苏芮认真、平实与投入的演唱,为这首歌曲做了最好的诠释----“最美丽仍然是爱,带泪赏仍然是好,凭着爱只管一生,磨练到老。”

  柔情和摇滚并举是这张唱片最鲜明的音乐特色。专辑里面的《明朝醒了时》、《若即若离》、《无悔的爱》、《我只是个人》等歌曲或多或少地传递着生活与情爱的变迁与历练,有伤感,有挫折,也有执着,但苏芮温和、婉转的声音又抒发着无限的宽容、平和以及对爱无悔的坚持。《珍惜此时此刻》、《人生支票》等歌曲在苏芮唱来既朴素自然,又轻松惬意,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动力。《越爱越深》、《冠军好人》、《一点点小风波》再一次显示了苏芮极具爆发力的嗓音,高亢和激情并存,摇滚风格呈现了不妥协于世俗的超脱品格。



[upload=jpg]Upload/20056322111784518.jpg[/upload]
如果说,苏芮的上一张英文专辑侧重于演绎经典而放弃流行的话,那么这一张可谓是两者兼顾、双向出击了。专辑追求时尚、强调品质,不仅吸纳了经典元素,更将当时多位英语歌手的作品一网打尽。 Madonna(麦当娜), Mariah Carey(玛利亚.凯丽),Micheal Bolton( 迈克尔.波顿),Whitney Houston(惠特尼.休斯顿)……所有这些大牌歌手的金曲都没能逃脱苏芮的再演绎,当然,演绎的结果是令人非常欣喜的。对比前两张英文唱片,这张专辑旋律更为优美、取材更为丰富、制作也更加精良和完善。飞碟公司在苏芮演唱事业的高峰期为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不仅保证了一年两张唱片的发片速度,更是招揽了大批的词曲精英进行幕后创作,从而确保了高质量的作品不断问世,使得苏芮无论是在国语、粤语还是在日语、英语歌上都能横冲直撞、打下一片天地。
专辑的9首歌曲,或轻柔舒缓、或动感十足,或深情款款,或简单直率,是难得一见的佳作集萃,其中尤以主打最为突出―― 动听的旋律、轻快的节奏、每个音符都跳跃着热烈的情怀,令人不能不血脉喷张、手舞足蹈。苏芮的演唱更是老到娴熟,找不到丝毫的瑕疵。总而言之,这是一张任你千方百计也要找来一听的专辑。

很高兴看到苏芮的精选辑中不再出现『酒干倘卖无』和『一样的月光』等歌曲,这些歌曲在类似的专辑中出现的次数太多了,以致让人失去了兴趣。『精选13首第2辑』挑选了一些市场性不是很强的动听之作,比如『北西南东』和『后浪』,使这张专辑更多了些高雅的新意。遗憾的是,唱片公司没有延续这种发行精选辑的思路,苏芮此后仍然无休止地同『一样的月光』和『酒干倘卖无』联系在一起,而『尘缘』、『I have got themusic in me』这样的作品却消失了踪迹。或许是出于篇幅的限制,9分钟长度的歌曲不适合收录在精选辑里。但当太多的专辑已一再重复了她的一线经典后,为什么不把一些久未谋面的作品推向市场呢?
最后编辑经典叁拾叁
TOP
29#

[upload=jpg]Upload/20056321474983248.jpg[/upload]
这张专辑至少有三个以上的版本,各种版本收录的歌曲也不尽相同。飞碟版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新专辑,所收录的10首歌曲全部是当时的新作;华纳版为了顾及香港人的语言习惯,另外增加了一首粤语版的『车站』;大陆引进版的容量则更大一些,在篇幅上相当于『亲爱的小孩』和『富贵列车-龙的心』两张唱片的合辑。客观地说,苏芮在这张专辑中唱出了不同的风格。[upload=jpg]Upload/2005632151152368.jpg[/upload]
苏芮希望尝试改变一下自己的风格,决定拥有一张完全属于自己的广东歌大碟。于是,她四处邀请香港的作曲、填词精英为新大碟工作。作曲方面由林敏怡、林敏聪、鲍比达、徐日勤等高手负责。作词方面由林振强、潘源良及潘伟源全力为她填写歌词。于是,苏芮的第一张个人粤语唱片『休息工作再工作』就在这些实力派词曲作者的精心打造下推出了。  
  时隔11载,苏芮终于推出了她的第二张英文专辑changes。专辑的名称非常契合她那些年来走过的道路。从忍受奚落冷漠的餐厅歌手变为鼎鼎大名的金钟歌后,从依靠歌唱谋生的无名小卒变为横扫歌坛的一代巨星。苏芮的坚持终于为她赢得了期待已久的东西。专辑收录的10首歌曲中,除了英文版的『野百合也有春天』外,其他9首基本上都是欧美歌坛的怀旧金曲。其中尤以“eagles”乐队的『desperado』和Bon Jovi的『Living on a prayer』最为著名。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苏芮对这些歌曲的诠释不如她早期在黑人灵乐中的演唱那么富有激情和灵性,尽管她声音中的爆发力在中文歌手中已经鲜有人及,但仍然缺少欧美歌手那种天赋的感觉和表现力。专辑中最失败的演唱是Living On a Prayer,与Bon Jovi的原唱相比,苏芮的表现更像是一个中归中举的模仿着,不大能听出属于重摇滚的狂放与无羁。这张专辑至今没有发行CD。
[upload=jpg]Upload/20056321533459564.jpg[/upload]
1987年苏芮只出了这样一张日文唱片。邓丽君在日本的成功,给了其他歌手很大的启发,也指明了中文歌手在走国际化路线时唯一可行的方向。据说当时是日方态度积极,几次三番地做工作,表诚意,苏芮这才下定决心进军日本市场的。

要不是苏芮出了这么一张专辑,相信很多人不会有兴趣去听日文歌。专辑中有5首歌是『台北东京』里“东京”面的日文版,另有2首是“酒干倘卖无”和“一样的月光”的日文版。“专辑在日本销量并不好,据说日方事前做了很宣传工作,但效果不甚理想。苏芮解释失败的一大原因是由于合约条件谈不拢。她不愿把版权签给日本人,而宁愿为大陆市场带来厚利。同时她也认为,日本人做事精神可嘉,但动机令她不大接受,而且日本人对中国人的能力不大信任。她说‘为了保存中国人的精神,丧失了日本市场也无所谓。
最后编辑经典叁拾叁
TOP
30#

[upload=jpg]Upload/20056322301244426.jpg[/upload]
苏芮在投奔新东家后,无论形象还是音乐风格都经受了大刀阔斧的改造。但求变毕竟是一种冒险,更何况,听众喜欢的很可能正是原来的她。很多以这张专辑首次聆听苏芮的人,最终都没能发展成她的歌迷,有的人甚至对她近乎空洞的喊叫非常失望。从专辑中的作品来看,“福茂”和“飞碟”的创作人员在写歌时的思路是不一样的。“飞碟”更青睐于博大深沉的作品――亲情爱情、命运忧思,无不在歌曲中有充分的体现,苏芮也因此成为底蕴十足的“大爱”歌手;而“福茂”则完全相反,作品多在颓废伤怀的小圈子里打转,不是『泪流在胸口像一场雨』,就是『你爱的是我还是你自己』。苏芮在唱惯了意境高远的作品后突然演绎起这类的歌曲,就像是影坛大腕忽然改行演起了肥皂剧--求新是绝对求到了,却难免让人感觉退步。

这是苏芮“离家出走”后在“福茂”推出的第二张也是最后一张专辑。之后她重新回到了飞碟公司,并与李寿全等人合作,推出了90年代里非常令人难忘的一张专辑――『牵手』。从苏芮当初迫不及待地选择新公司、新曲风到仅仅发行了两张专辑就“故地重游”的作法来看,很可能她已经接受了差强人意的结果,并对自己选择的曲风产生了动摇。在一些歌迷心中,这张『停在我心里的温柔』甚至比『东方快车谋杀案』还要逊色,因为它既不能在形式上做到像『东』那样张扬和强烈,也无法在内涵上达到其他早期专辑的深度,尴尬的处境使得专辑倍受冷落,以致成为苏芮盛名之下的最不具影响力的一张专辑。台湾方面自不必多说,内地甚至没有及时组织引进,而是在差不多3、4年后由北京的一家音像公司发行了专辑的盒带。这对于一张由知名歌手演唱的、毫无政治色彩的普通话专辑来说,多少是件不大寻常的事。
苏芮当初离开飞碟公司,有说是因为厌倦了长期不变的曲风以及担心歌曲的难度无法投合卡拉OK时代所的需要。基于这个出发点,专辑的主题定位在爱情路线上是完全符合苏芮的创作初衷的。不过在旋律上,似乎仍与她所要求的卡拉OK式的“简单”相去甚远――这些歌曲莫说一般听众唱来,就是专业歌手想要唱好也非易事。苏芮在这张专辑发行前曾对媒体表示,自己早年之所以宁可无歌可唱也坚决不随便出片,就是因为觉得那些“情情爱爱”的歌曲实在不适合自己,但是从这张『停在我心里的温柔』以及早期的一些英文翻唱歌曲可以看出,苏芮所不能接受的似乎并非是“情爱”这一主题,而是当时乐坛对这一主题所普遍采取的甜俗的表达方式――在苏芮的心中,即便是爱情歌曲也可以唱得高昂、激荡、充满张力。另一方面,苏芮在历经了人生的起伏后,事业上功成名就,爱情上自然希望做进一步的思索和把握,这是完善人生环节的非常自然的举动。专辑推出后尽管效果不佳,但她决定在那种时候推出那样的一张专辑是有着充分理由的,这一点应该给予理解。
TOP
31#

LP為主?
TOP
32#

clk 在 2005-6-4 8:24:57 发表的内容
LP為主?

CD太贵了,LP比较好找。
TOP
33#

晚风吹 在 2005-9-9 22:02:38 发表的内容
对于苏芮,最喜欢的专辑《台北东京》,最喜欢的歌曲《是否》


那是苏芮最柔情的一张,弥漫伤怀和愁绪。感觉与一贯的风格不同
TOP
34#

对于苏芮,最喜欢的专辑《台北东京》,最喜欢的歌曲《是否》
TOP
35#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最后编辑眼光光,睇月光
TOP
36#

现在市面看见有出她的再版CD价钱适中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