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的至爱——小克莱伯指挥的管弦乐作品听后感(现在是维也纳新年... [复制链接]

21#

说实话我也很喜欢勃拉姆斯e小调第四交响曲,它让我有信心,更有力量.索福克勒所的著名悲剧《俄狄浦斯王》对他创作这部作品有一定的影响。也有人称他为古典中最美的悲剧。
TOP
22#

如果小克莱伯的录音不是那么稀少的话,还会有那么多人迷恋吗?感觉媒体对他的炒作太过火了。其实他的老爸艾里希-克莱伯不论名声还是成就都在他之上!
最后编辑厨师爱乐
TOP
23#

厨师爱乐 在 2005-5-29 13:28:29 发表的内容
如果小克莱伯的录音不是那么稀少的话,还会有那么多人迷恋吗?感觉媒体对他的炒作太过火了。其实他的老爸艾里希-克莱伯不论名声还是成就都在他之上!


赞同!
http://bbs.hifi168.com/bbs/article.asp?titleid=71156&ntypeid=11
TOP
24#

(二)贝多芬第四交响曲OP.60
[upload=jpg]Upload/200552917164430040.jpg[/upload]

这张唱片算是ORFEO公司的顶梁柱了,也是广大小克迷的必备镇门之宝。贝四无论在单声道和立体声时期都有过很多优秀的版本,克莱伯这张未必能够毫无争议的称王称霸。

就我个人听后的感受就四个字:畅快淋漓!没有一丝一毫的忧郁,流畅的旋律,奔腾的节奏,始终蕴涵着一种蓬勃的朝气和生命力。尤其末乐章,那一气呵成的如潮水入海般的气势,听的人热血沸腾。整个乐曲的处理可谓是细节毕现而整体犹然,四个乐章浑然一体而又层次分明。

值得一提的是这张贝四乃现场版,从最后观众的欢呼声大家也不难发现观众对克莱伯的喜爱。克老!壮哉!
最后编辑hyajia
TOP
25#

这个小克版的贝4是我的挚爱!
TOP
26#

(三)贝多芬第七交响曲
[upload=jpg]Upload/200553014152348351.jpg[/upload]

都说瓦格纳是酒神的代言人,这话没错,不过其源头还在贝多芬这首第七交响曲,尤其是末乐章舞曲般的节奏和旋律让人忍不住随音乐一起动起来。

个人觉得此版贝七的演绎更胜于被一起放在大荷花版中的贝五。至少它证明了,克莱伯不仅仅善于掌控象贝四这种一往无前的流动着的韵律,贝七第二乐章那优美的慢版在小克的手中被丰富到了极致,每一个音符都透出晶莹的光泽,每一个乐句都闪烁出柔美的色彩。而在末乐章中,小克在次延续了其一贯的指挥风格,气氛螺旋式的上升,情绪一点点的累积,而这一切似乎又在不经意之中层层推进,直到高潮!

第一次听这版贝七,是在朋友家,当时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第二天便拉着朋友买了一张大荷花版的贝五、七。而后来又疯狂的搜索这张单七,最后用老版DECCA的一张贝多芬“春天”、“克罗采”与人换得,至今爱不释手。
最后编辑hyajia
TOP
27#

hyajia 在 2005-5-27 20:13:38 发表的内容
(一)勃拉姆斯e小调第四交响曲
[upload=jpg]Upload/200552719523065189.jpg[/upload]

大家是否惊讶了!第一个介绍的为什么不是贝五或贝七?呵呵,其实我听的最多的反而是这张勃四,不是多愁善感所致,因为确实有一种牵动内心的东西蕴涵在这张唱片里。

勃拉姆斯这部e小调第四交响曲完成时,他已是52岁的知天命之龄。这部交响曲集中体现了作曲家看透人生的一种大彻大悟,与其前三部交响曲最大的不同点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这部交响曲所体现出的一种由内而外的悲愁的色彩,其实在这以前,勃拉姆斯也常在他的作品中抒发忧愁的情思,但像本曲这样,以悲剧情怀作为乐曲的基调,却属首次。

正是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往往对这首交响曲的演绎好与差与悲剧性表现的强不强紧紧联系在一起。总是有同好问我:" 富特的勃四到底哪一次悲剧性最强啊?" 每每此时,我总是回答道:" 我不知道究竟哪一次最强,但是不管哪一次都比克莱伯的强。但是我还是建议你听听小克的。"

是的,克莱伯的这版完全不是靠所谓的”悲剧性“来吸引听者,其末乐章的悲剧性体现的并不是那么明显,也没有刻意的在色彩上下大功夫,甚至慢版乐章也显得不那么深沉,初听尤其是听过克莱伯与柏爱合作的版本后你会问:" 这是勃拉姆斯e小调第四交响曲吗?" 然而,我想说的是,克莱伯的演绎魅力来源于对结构的精确把握,对层次的巧妙处理,尤其是乐曲至始至终都体现出一种知性的美,涌动着一种无法遏止的流动之美,蕴涵着无穷的生命力。这种美和内在力量的结果就是让我在某个深秋的下午反复聆听这张唱片直到夜幕降临。


写的好,小克来伯此版的演绎好的无以复加,对悲剧性的挖掘是内敛而深刻,富特文格勒过于渲染了。
TOP
28#

(四)贝多芬第五交响曲OP.67(图片为SACD版)
[upload=jpg]Upload/200553018231232650.jpg[/upload]
终于说到这版声名显赫的贝五了,对于我自己听后的感受大概可以概括为一句话:绝对是佳作,但绝非是神品。

这版贝五最大的特点是坚定执着的信念从第一个音符开始一直坚持不懈的传递到最后一个音符,演绎的整体感很强。小克在第一乐章似乎有意突出了低音弦乐组,使人觉得层次感非常强。另外,我不得不惊叹于维也纳爱乐的木管大师——他们在第二乐章中的表现绝对可以用完美来形容,多少可能与小克的驾御有一定关系。

但是同样是第二乐章变奏曲,个人认为在某些细节方面,比如变奏断之间的过度上还是稍稍欠缺了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很难用语言描述,只是在和卡拉扬60、70年代版比较后自己的个人感受。

无论如何,这版贝五还是广大爱乐者必备的参考级录音,相信它也是小克艺术生涯的顶峰之一,永远在我们心中占有神圣的地位。
TOP
29#

In fact, you can find also  Orfeo LP for this cd title/version.
TOP
30#

我是通过听他的《勃4》爱上这首曲子的。
后来印象不错的还有托斯卡尼尼的版本。,可惜他的片子买的不多,只有传统的几张贝4567和勃24舒8
TOP
31#

再上2张:

小克莱巴最早的录音,1967年指挥维也纳交响乐团演出的“大地之歌”,别具意义。

[upload=jpg]Upload/200553123333149660.jpg[/upload]


1977年的“玫瑰骑士”,Living Stage 的立体声录音,稀奇!

[upload=jpg]Upload/20055312337895158.jpg[/upload]
TOP
32#

hyajia 在 2005-5-31 10:32:00 发表的内容
(五)鲍罗丁b小调第二交响曲
[upload=jpg]Upload/20055311014010776.jpg[/upload]

经常说,有比较才有鉴别,今天就对同一曲目看看克莱伯父子二人的演绎。这张鲍罗丁b小调第二交响曲是德国古典厂牌hanssler去年出品的一张纪念小克莱伯的唱片,记录了父子二人在单声道和立体声的不同时期指挥不同乐团带来的鲍罗丁第二交响曲。可谓珍贵的历史资料。小克执棒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而老克领衔经验老道的NBC交响乐团,两支乐团虽处于不同时期,但是显然后者的名气要大于前者很多。托斯卡尼尼麾下的NBC在当时绝对可谓不可一世。

撇开乐团因素不谈,我还是希望小克能够以一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姿态战胜老爹。可惜的是,我的希望在一开始似乎就落空了,从第一个和弦开始,小克就一直被老克压着,老克的录音尽管是单声道的,但是从首乐章那强有力的节奏和慢板乐章流畅的旋律行进中,其不可抵挡的风采已窥见一斑。而小克在这一曲目的处理上似乎显得过于谨慎,总觉得有些忧郁不定,与其一贯风格似有出入。

转机与惊喜来的太晚,直到末乐章的小快板,小克开始发威,久违的一往无前的小克风格终于又浮出水面,一气呵成之势倒是反而与前面的处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整体感有所加强。而老克这边似乎后劲不足,有些虎头蛇尾之嫌。

总之,从全曲的演绎看,父子二人各有千秋,应该说是平分秋色。但是不得不承认,老克在作品的整体把握上似乎更胜一筹!看来,姜还是老的辣!


好!
http://bbs.hifi168.com/bbs/article.asp?ntypeid=11&titleid=65581
TOP
33#

(五)鲍罗丁b小调第二交响曲
[upload=jpg]Upload/20055311014010776.jpg[/upload]

经常说,有比较才有鉴别,今天就对同一曲目看看克莱伯父子二人的演绎。这张鲍罗丁b小调第二交响曲是德国古典厂牌hanssler去年出品的一张纪念小克莱伯的唱片,记录了父子二人在单声道和立体声的不同时期指挥不同乐团带来的鲍罗丁第二交响曲。可谓珍贵的历史资料。小克执棒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而老克领衔经验老道的NBC交响乐团,两支乐团虽处于不同时期,但是显然后者的名气要大于前者很多。托斯卡尼尼麾下的NBC在当时绝对可谓不可一世。

撇开乐团因素不谈,我还是希望小克能够以一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姿态战胜老爹。可惜的是,我的希望在一开始似乎就落空了,从第一个和弦开始,小克就一直被老克压着,老克的录音尽管是单声道的,但是从首乐章那强有力的节奏和慢板乐章流畅的旋律行进中,其不可抵挡的风采已窥见一斑。而小克在这一曲目的处理上似乎显得过于谨慎,总觉得有些忧郁不定,与其一贯风格似有出入。

转机与惊喜来的太晚,直到末乐章的小快板,小克开始发威,久违的一往无前的小克风格终于又浮出水面,一气呵成之势倒是反而与前面的处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整体感有所加强。而老克这边似乎后劲不足,有些虎头蛇尾之嫌。

总之,从全曲的演绎看,父子二人各有千秋,应该说是平分秋色。但是不得不承认,老克在作品的整体把握上似乎更胜一筹!看来,姜还是老的辣!
最后编辑hyajia
TOP
34#

看来凌兄也是克迷啊!呵呵。。。。。。。。。
TOP
35#

我现在最想找的是卡门,不想买TDK出版的DVD,还有芝加哥的“命运”。
TOP
36#

(六)维也纳新年音乐会1989 & 1992
[upload=jpg]Upload/200561873773911.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61874948598.jpg[/upload]

两次指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经历比起其它几位指挥大师多次执棒新年音乐会也许算不了什么,但是就是这两次却给众多爱乐迷留下深刻的印象。卞组善老先生在回顾这么多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时,感慨道:恐怕还是得数卡拉扬1987年的那次和小克莱伯的两次表演最为引人入胜。

就我个人而言,对1989年的音乐会感受更深,音乐会的开始,克莱伯用一首《渐快圆舞曲》把观众引入新年欢乐的意境,随后的《农民波尔卡》则以乐团演奏家欢快的合唱给音乐会制造了第一个高潮。曾经有人评论过:克莱伯展示了用音乐表现人物内心和表现自然环境的准确,制造的氛围让观众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我想,同样带给人们无穷魅力的是其赋予音乐戏剧性变化且指挥时肢体语言的流畅优雅。

70年前,老克莱伯坚决反对小克涉足指挥领域时,曾经在媒体面前以讥讽的语气说道:圆舞曲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看来,实践证明,老克小看这位今后的指挥艺术大师了。总之,想了解小克的指挥艺术,这两场音乐会必然不可或缺!当然,还是DVD更好!
最后编辑hyajia
TOP
37#

第二张俺也有,不过我对歌剧一类的东西总是提不起兴趣来。当然,不得不承认,最初小克还是靠指挥歌剧发家的。第一张不知兄台从哪里弄到?羡慕ing,口水ing。
最后编辑hyajia
TOP
38#

老克的圆舞曲也相当出色,丝毫不比儿子差。
父子两可以说都是舞曲高手啊!
只可惜老克没有指挥过维也纳音乐会。
TOP
39#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最后编辑山东大王
TOP
40#

不说你们都知道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