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收藏莫扎特的G小调四十交响曲的时候,选的是伯姆指挥柏林爱乐版,初听之时只觉音场狭窄、主题压抑、低音也过于生硬狂躁了些,这难道就是最擅长莫扎特的指挥?为何半点莫扎特晚期作品的浪漫主义也没有?只能将其束之高阁。
后来一次偶然在广播中听到了老卡指挥的柏林爱乐版,立刻被他那即伤感又甜美还充满贵气的音色所吸引,这不正是纯正的维也纳风味吗!为什么企鹅推荐的伯姆柏林版、维也纳版、皆三星戴花,而老卡却无此殊荣?迷惘之中复拾伯姆版,重听之下,大惊失色,原来这一切全是大师的“蓄意谋划”首乐章压抑的主题突现了作曲家那被剥夺的话语权,狂躁的弦乐群则表达了他内心的起伏,次乐章苦涩而宁静,三乐章粗鲁的奋进和末乐章的不为世俗所动摇,近乎完美的阐述了莫扎特在这部作品里的潜台词。
大众对二位大师指挥风格的评价:卡拉扬浪漫、精确,伯姆古典、质朴,应该是本末倒置啦。
噢!看来不光是我和老卡犯了错,大家都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