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0年代中后期到60年代初期的这段时期,克伦佩勒的录音相比起EMI 60年代中期开始往后的好录音,效果听上去的确不是一流的,细节不够Decca来得丰富,并且高频延伸也不太好。留声机杂志的评论甚至给了一个总结说,EMI 60年代之前的Kingsway大厅的录音都有“粗砺”的毛病。
但是假如60年代后期的克伦佩勒的录音,其质量和同时代的EMI的一流录音则是持平的。基本上来讲,每个时代EMI的录音水平对于各个艺术家来讲都是公平的,不会出现同一个时间区域里这个艺术家的音效普遍很好,而另外某一位艺术家的录音则比较差的现象(仅就EMI来讲)。
而到了70年代末期,模拟式录音的最后阶段,可以说EMI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尤其是美国分部的录音,基本上张张都够得上TAS级别。
这个暑假session里面,我因为一些原因需要研究模拟电路。模拟电路里面滤波器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通过了解模拟式滤波器的历史,我才发现原来50-60年代,模拟式滤波器(其实那时根本还没有数字滤波器)的设计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善;直到现在,模拟式滤波器还不断有更新的结果和更新的性能设计出现。现在的模拟电路比起50、60年代的电路,性能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所以说,所谓的立体声录音的黄金年代,应该指商业上的黄金年代;至于技术上,现代的模拟设备远比那个时候的强,操作得当的话旧式设备根本没资格比。所以假如有人说,50年代末的模拟录音音效最好,当是笑谈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