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收碟双月展示 [复制链接]

查看: 5194|回复: 29
11#

这几个月来看得最爽的贴,强烈要求置顶!!
TOP
12#

第三张:伟大的路易斯.阿姆斯崇的《Satch Plays Fats》,由LP转录而来,声音依然明亮,通透。[upload=jpg]Upload/20055515322167789.jpg[/upload]  
以下是古典部分:第一张:水星的SACD多拉蒂指挥,伦敦交响乐团演奏的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西班牙随想曲》、《金鸡》组曲、《俄罗斯复活节序曲》,鲍罗丁的《伊戈尔王子》选曲,《企鹅》评价三星。我喜欢水星的碟,无论是CD盘面的印刷,封面的图案设计,都给人以精致的印象,至于CD的音质就更不用挑剔了。[upload=jpg]Upload/2005551631469226.jpg[/upload]  第二张:水星的多拉蒂指挥,伦敦交响乐团演奏的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全剧、《焰火》、《夜莺之歌》、《俄罗斯谐谑曲》,《企鹅》评价三星带花。《火鸟》我在十多年前就听过了EMI的磁带。[upload=jpg]Upload/20055518115165329.jpg[/upload] 以下是爱.唐斯著的《管弦乐名曲解说》中对《火鸟》的描写:"好好注意这个人,"1910年6月迪亚吉列夫在巴黎歌剧院排练《火鸟》时对他的首席芭蕾舞演员塔玛拉·卡尔萨维娜说.他指指斯特拉文斯基说:"他眼看就要一举成名了。”
    果真如此.二十八岁的伊戈尔·费奥多罗维奇.斯特拉文斯
基不要说在俄国以外无人知晓,便是在国内、在圣彼得堡也不出
名,不过只是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一名优秀学生。但在1909年冬
亚历山大·西洛蒂在圣彼得堡举行的著名的管弦乐音乐会上,西
洛蒂选中并指挥上演了他的两首管弦乐小品《幻想谐谑曲》和
《烟火》。在座听众中有迪亚吉列夫,此时他正沉浸在筹办一所新
的芭蕾舞剧团的计划之中。他要集中第一流的,最富有大胆创新
想像力的舞蹈家、舞蹈编导、作家、画家和作曲家。他正需要一
个作曲家的合作。他那识才的“慧耳”一听便知,能想像出《烟
火》这部作品的人正是他所需要的人材。作为试探,他第一步先
请斯特拉文斯基为几首短曲配器;两首肖邦,用于福坎的芭蕾舞
剧《仙女》(开始用的夜曲和结束用的圆舞曲)和一首格里格的钢琴曲,用于芭蕾舞剧《宴席》.这都是为俄罗斯芭蕾舞团在巴黎的第一个演出季用的.
    斯特拉文斯基福星高照。俄罗斯芭蕾舞团在巴黎的第二个演
出季,迪亚吉列夫原先约好里亚多夫写一部用俄罗斯神话火鸟为
题材的芭蕾舞剧,但里亚多夫作风拖拉,使迪亚吉列夫毫无办法;
经双方协商,这项任务转让给斯特拉文斯基,斯特拉文斯基在
1909年夏末收到迪亚吉列夫的电报邀请.斯特拉文斯基好像担心
来不及在1910年春的演出季前完成总谱,但是能和福坎等名流合
作,他感到十分荣幸.他接受邀请,不等迪亚吉列夫的聘约正式
生效,十一月初便动手写了起来.第二年三月,总谱已有了个架
子,四月半便给巴黎的迪亚吉列夫寄去全部配器.最后润饰的定
稿题献给他的老师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上面写明日期是1910年
5月18日。    
    《火鸟》于1910年6月25日在巴黎歌剧院首演,由加勃里埃
尔·皮埃尔内指挥。米歇尔·福坎编舞。演员阵容非同一般,由
卡尔萨维娜领衔主演火鸟,福坎自己饰演伊凡王子的角色,福金
娜演第十三公主。这次演出不仅载入芭蕾舞史册,而且正如迪亚
吉列夫所预言的,把斯特拉文斯基一举推上当代作曲家的前列。
    在斯特拉文斯基此后漫长的一生中,《火鸟》始终是他最流
行的一部作品.音乐可说是地道的浪漫主义,民间歌曲、舞曲风
格时旋律与节奏十分醒目,和声浓郁,管弦乐色彩富丽;在配器
技巧炉火纯青,细致入微和新颖独到方面,甚至胜过乃师里姆斯
基—科萨科夫。  《火鸟》以后的作品中,斯特拉文斯基的趣味和
风格变化极快:《彼得鲁希卡>>和《春之祭》相继问世.有些赞慕
者希望他回到《火鸟》的浓郁风格,斯特拉文斯基到后来感到不
耐烦时便称《火鸟》这部美丽的作品为“观众最爱吃的棒棒糖。”    
    《火鸟》的故事根据许许多多的俄罗斯神话,关于年轻的王
子伊凡,善良的仙女火鸟,和绿爪怪物卡歇伊.伊凡在火鸟的帮
  助下,救出被绿爪怪物劫持的公主,结成夫妇。
    王子深夜在树林中徘徊,凭一丝红光见火鸟在银树上啄金
  果。火鸟欲躲不及,被伊凡捉住。她求他释放,并愿拔一根火红羽 毛相赠,作为当王子需要帮助时必来相助的信物.伊凡感其可怜,  将这美丽的生物放归自由。拂晓,王子发现树林变成了古堡的 花园,原来是卡歇伊的城堡。十二个美丽少女走出宫外玩金苹果 游戏。伊凡发现她们个个容貌端丽、仪态大方,猜想必是皇室公 主无疑。第十三个公主特别使他日不转睛。他情不自禁地从匿身 的暗处走了出来,公主们跳起优美的轮舞。天色越来越亮,公主 们匆匆回卡歇伊宫中受幽禁。    
    王子忧思片刻,突然下定决心;拧开宫门。大钟狂鸣,一群
  怪物蜂涌而出;有奴隶,有畸人、谄媚者,双头怪物,基基莫拉
  和波利波奇卡,全是卡歇伊的侍从,最后出现那吃人的魔王。伊
  凡被擒下狱,卡歇伊企图把他像其他胆敢闯入领地的骑士们一样
  变成石头。    
    伊凡记起火鸟的羽毛,挥一下,火鸟如诺出现在他面前,并
  施法使宫堡中群怪疯狂起舞。怪物犹图挣扎自卫,乐队轰然炸
  响,奏起第二支《地狱之舞》,群妖似乎暂时重占优势.待到舞
  曲结束时,一个个跳得精疲力竭,火鸟以一支优美的摇篮曲催之
  入睡。这时,她引伊凡到一具埋于地下的棺材,里面有一巨蛋锁
  着卡歇伊的邪恶灵魂,伊凡将蛋砸碎在地.
    卡歇伊死了,他的宫堡和侍从在黑暗中消隐.光明再现时,公
  主们获释,囚禁的石头骑士们复生.一片欢腾,伊凡娶第十三名
  公主为新娘,
TOP
13#

你儿子T恤上印的是只小猪吧.
TOP
14#

TELARC的第四张:霍夫哈奈斯 第六交响曲《天堂之门》、《前奏曲和赋格四重奏》、《晚歌》等,一个美国作曲家,以前没有听说过,是看到《天堂之门》的曲名才收的,属于冲动型购物,不过听过没有后悔,听着音乐让我想到了浩瀚的宇宙。[upload=jpg]Upload/200556982888748.jpg[/upload]
最后编辑meng-yan
TOP
15#

非常认真的一个贴子
TOP
16#

不错.楼主搞的唱片很精
TOP
17#

水星的唱片我先前收有几张,只上个小图,只可惜水星现在一直没出过新唱片,新出的SACD格式的只是炒冷饭[upload=jpg]Upload/20055521125190548.jpg[/upload] 汉森指挥伊斯曼-罗且斯特乐团演奏的艾夫斯的管弦乐《新英格兰三处》、第三交响曲、威廉-舒曼的《新英格兰三联曲》、门宁的第五交响曲,《企鹅》评价三星;[upload=jpg]Upload/20055521184390664.jpg[/upload]  帕雷指挥底特律交响乐团演奏的夏布里埃管弦乐专集《西班牙》、《节日波罗乃兹》、《田园组曲》、《布列幻想曲》、歌剧《格温多琳》序曲,鲁赛尔的组曲,《企鹅》评价三星;[upload=jpg]Upload/20055521263210319.jpg[/upload] 多拉蒂指挥伦敦交响乐团演奏的哈恰图良的芭蕾音乐全剧《加雅涅》(里面有我们熟悉的马刀舞曲),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五交响曲,《奇鹅》评价三星保留一星。
TOP
18#

以下上泰拉克(TELARC)的CD:首先感谢陈小斌先生的《唱片里的音乐与录音》这本书,是这本书里的一些文章把我引入泰拉克这个奇异的世界,推荐一篇《我最初认识的TELARC》
说起国际上著名的大唱片公司,DG、DECCA、PHILIPS的大名几乎无人不晓。而TELARC唱片的音质在发烧友中间也是有口皆碑,听过TELARC唱片的朋友都对它高超的录音质量 表示由衷的敬佩,那么它的录音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令发烧友如此迷恋呢?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Cd技术刚刚开始实用化。如何让消费者认可这种新的音响载体,关键在于能够使人们切身感受到这种新技术所产生的音响效果与传统的模拟录音相比有什么明显的优越性。从主要的声频技术指标看,当时大多数音乐、音响爱好者最常用的高保真声源是LP唱机。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发展,LP唱机已能达到一个较高的声音重放水平,而新诞生的CD唱机要与之挑战,必须在声音重放的水平上有一个较大的突破,才能被人们所认可。从与Cd唱机相关的PCM数字录音的指标来看,其相对于模拟录音来说,最明显的提高在于信噪比(动态范围)一项。因此,大动态的音乐软件成了当时各硬件厂家用来宣传、推广产品最常用的试音软件。当年飞利浦公司在香港举办的CD视听欣赏会上,那张带真炮效果的《1812序曲》把在场的听众震得目瞪口呆,对Cd唱片的动态范围之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翻遍当时各种资料,查找这个《1812序曲》的唱片版本时,发现了一个以前从未见过的品牌“TELARC”。
    当时的资料显示:TELARC是一家以出版“发烧唱片”著称的小公司,出版的篇目不多,但录音品质高超,而且是最早采用PCM数字录音的唱片公司。在CD技术尚未出现时,TELARC公司已经储备了大量的数字母带,为CD时代的到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并且曾经把这些母带中的优秀录音制成了LP唱片。如当年在发烧圈极为轰动的《火鸟》组曲,《春之祭》以及爆棚名版《1812序曲》都是首先以LP的形式发行的。
    然而在80年代初,北京的唱片店中LP及CD的片种较少, 当时只见海外各种文章的评价,在北京却看不见TELARC的踪迹,因此一直无缘领略“TELARC”录音的神奇魅力。
    还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认识了TELARC。那天,在一个朋友家的唱片架上,我逐一翻看他收藏的LP唱片。当时我的眼前忽然一亮,一个在国外音响杂志上不知看过多少遍的封面吸引了我,几名玩具兵装束的欧洲古代士兵簇拥着一门土炮,一排暗红色的文字“Tchaikovsky  1812”镶嵌在画面的背景,唱片封面右上角印着黄底黑字的商标“TELARC"。这不就是那张著名的‘‘TELARC’’名版《1 812序曲》吗!这张被称为“UHQR’’的超高音质唱片,是专为音响迷制作的,比普通唱片厚一倍、重一倍。唱片的说明中特意向听者警告:“不要把音量开得过大,以免烧坏喇叭”云云,看见这耸人听闻的介绍,我急不可耐地想尽早听听这张唱片的动静。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唱片的刻纹,发现其中部有一段纹路的槽距极宽,并呈现出剧烈起伏。这表明此段音乐段落中蕴含极强烈的低频成分,这一定是 “1812’’中那几声惊人的炮声,要重放好这段信号,LP唱机的循迹水平必须十分出色。为了得到好的聆听效果,我特意调集了当时能够找到的‘‘发烧”器材:REVOX B791直线循迹唱机、  SHURE唱头、STANTON 310唱头放大器。以上音源经STUDER169专业调音台进入Urei 6300后级,最后推动一对巨大的JBL4344监听音箱。就这样播放开始了,在十分宁静的背景下,乐队缓缓奏出象征俄罗斯人民和平与安宁生活的舒缓旋律,清晰而流畅。随着音乐的发展,乐队一声强有力的和弦,使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这是在我以前所听过的唱片中所从来没有感受过的。良好的质感、通透的音色、开阔的音场、松弛的低频及强烈的空间感使我马上联想到在音乐厅里听音乐会的美好感受,这种强烈的现场感使我激动不已。尤其是乐曲后面的那几声“大炮”,其低频动态之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经过测试,发现此唱片中,大炮轰鸣时的最高电平比乐队最强奏时的电平还要高出20dB之多!这就是我
听到的第一张TELARC的唱片。
    后来,我又有机会陆续听到了TELARC发行的一些CD唱片,包括它早期的许多著名录音,像罗伯特·肖指挥的《火鸟》组曲、雷恩指挥的《阿帕拉契亚的春天》、马泽尔指挥的《图画展览会》、《柴科夫斯基第4交响曲》等等。这些录音虽然乐团、指挥及录音场地各不相同,但却都有TELARC录音的典型效果,音场深而阔,音色通透而温暖,乐队的融合度极好,空间感自然、真实,低频松弛、动态良好。如《火鸟》和《画展》中的低频大鼓录得既低又沉,非常摄人心魄。而《大众鼓号曲》中大锣大鼓的猛烈敲击,其充沛的高、低频能量如能得到良好的“释放”,会使人听得眉飞色舞、拍手叫绝。
    TELARC早期制作的CD唱片,不少都属于这类以音效出众而闻名的片子,经常有真炮、真雷的特殊效果,虽然在这些录音中,乐队部分的录制也极为出色,可仍给人一种刻意渲染音响的印象。当时,我从专业的角度对其录音的技术进行了分析,我感觉TELARC唱片的录音方法有点象RCA的Living Stereo时代的技术,(因为它们的声音效果有相象的地方)应该是采用三支或两支话筒组成AB或小AB对的拾音制式,选择室内声学优秀的厅堂进行一次合成式录音。这种拾音方式的优点在于用最简洁的方法,拾取最自然的声场,就好象人的两耳在现场聆听,避免了多话筒拾音带来的相位干扰和音色的不融合。虽然当时没有条件印证我的分析,但数年后我在伦敦对TELARC录音大师杰克·莱纳的采访确实让我的推断有了肯定的答案,这是后话不提。随后,我在工作实践中也发现,这种拾音方法对厅堂的声学条件、乐队的音响平衡及话筒的摆位要求极严,有某一环节调整不当,都不能得到满意的效果。因此,这也对录音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在TELARC公司担此重任的是一对黄金搭档,他们包括录音制作罗伯特·伍兹、录音师杰克·莱纳,正是他们二人的合作,为TELARC生产出一大批录音精品。
    TELARC录音的器材其实并不复杂,但却非常考究。话筒基本上采用Schoeps系列,这是个著名的德国名牌,音色准确、音乐味浓。前级则多选用Studerl69或Neotek,数字录音机为Soundstream,监听音箱为ADS或B&W801,监听功放是Threshold 4000,信号线常使用Audio-Technica。
    从听觉上说,TELARC的录音音色总的来说有些接近RCA Living Stereo的风格,但技术感上要更胜出一筹。它的早期录音的缺点是低频的聚焦不足,这点从《画展》中大鼓的音色上可以有明显的感觉。另外,乐队整体的透明度稍感欠缺。针对这些弱点,TELARC在近年的录音中对使用的器材进行了一些调整。例如80年代后期录制的马泽尔和柏林爱乐演奏的瓦格纳“无词指环”当中,改用了Studer 962前级,SONYl630数字录音机,信号线则采用了发烧线怪兽的MonsterCableMl000。这样搭配的结果,弥补了一些老录音的缺陷,使声音更加通透、顺畅,质感得到加强,低频控制力和聚焦也有了改善,空气感更胜一筹。在合作的乐队方面,TELARC除了和老搭档辛辛那提交响乐团及美国乐团的合作外,还加强了与柏林爱乐、皇家爱乐等欧洲乐团的合作,提高了其制作的音乐水平。    
    在录音的音乐体裁方面,TEl_ARC出版的唱片开始包容类似爵士乐、铜管乐和钢琴独奏等风格各异的作品。对于录音器材的选择,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更为多样化。比如在录制爵士乐及钢琴时,经常使用丹麦的名牌话筒B&K4006及三菱X-86e数字录音机。
    在后来出版的一张名为《奇幻历险记》的唱片中,TELARC则应用了一项有趣的音响处理技术,即所谓“Spatialization”这是由DesperProducts,nc开发的,它可以在传统的双声道录音中制造出环绕立体声的音效。该系统在播放时,只需两只音箱,而不必像通常的环绕声系统那样要用5只或更多的音箱。至于这种录音是否真的有那么神奇,朋友,你还是找一张《奇幻历险记》去亲身体验一下吧!
第一张:瓦格纳的无词《指环》洛林-马泽尔指挥柏林爱乐演奏
[upload=jpg]Upload/20055522221762767.jpg[/upload]  瓦格纳的《尼伯龙根的指环》套装碟有十几张之多,几次想收都不敢,因为怕听不完,听一遍要十八个小时,所以,一直对瓦格纳敬而远之,它就象眼前的一座陡峭的山,令人无法攀登。对瓦格纳音乐的点点印象就是电影《现代启示录》中美军乘直升飞机袭击越南人时一边播放瓦格纳的音乐一边对地面疯狂扫射的场面,记起当时看到这样的镜头我都惊呆了,把音乐和战场上的屠杀硬放在一起,给我的感觉是--.怪异。
TOP
19#

[upload=jpg]Upload/2005567222952541.jpg[/upload] 电影《现代启示录》中的一张截图。
TOP
20#

TELAEC的第二张:耶-里夫指挥亚特兰大交响乐团演奏,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荒山之夜》、歌剧《霍万兴那》前奏曲《莫斯科河上的黎明》CD编号:80296。这个版本录音虽然了得,但还不是TELAEC最好的录音,更好的版本是马泽尔指挥克里夫兰交响乐团演奏的,CD编号:80042。[upload=jpg]Upload/2005567523614405.jpg[/upload]
最后编辑meng-yan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