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乐派则富于开创精神,不断尝试冲破旧有风格的束缚,发展出更富个性的新风格,其音乐绚丽而灿烂,丰满而多变。在经文歌的创作中,威尼斯乐派一反文艺复兴时代的“复调无伴奏合唱风格”,为合唱加进了铜管乐器的伴奏,在明亮而辉煌的铜管乐器映衬下,合唱顿时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动感。使器乐作品成为了一种完全独立和成熟的音乐形式,从根本上结束了自中世纪以来声乐占据绝对地位的局面。
乔万尼·加布里埃利(Giovanni Gabrieli,约1557-1612)是威尼斯乐派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他在《四度低音弱声与强声奏鸣曲》中首次使用了力度指示,成为音乐历史上使用力度指示的第一人;他还对乐器的运用进行了改进,被称为“配器法之父”。威尼斯乐派的这些极具革命性的创新,使音乐的历史发生了转折,为管弦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upload=jpg]Upload/2005426982311140.jpg[/upload]
威尼斯乐派最杰出的传承者是蒙特威尔第,他是音乐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他将威尼斯乐派风格融入了新时代的音乐精神,使之达到更加完美的境界。他是跨越文艺复兴和巴洛克两个时代的人物,集杰苏阿尔多的牧歌风格与威尼斯乐派的音乐风格于一身,他以这些传统为出发点,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将自己用以创作的每一种体裁都进行了革新,发展出完全属于他自己的、个性鲜明的新风格。
他发展了“卡默拉塔”作曲家的“表现体式”,创作了更加富于戏剧表现力的宣叙调,与初具规模的咏叹调结合,把17世纪的歌剧推向高潮。他首创激情风格的音乐,震音和拨弦等奏法,还广泛使用不协和音和不预备的七和弦。
他完成于1607年的《奥菲欧》是实践自己创作思想的杰作,也是历史上第一部成熟的歌剧。蒙特威尔第的《奥菲欧》也是以奥菲欧与尤丽狄茜的故事为题材的,不过有一个与佩里的《尤丽狄茜》完全不一样的悲剧性结局。在蒙特威尔第的《奥菲欧》中,冥王要求奥菲欧在渡过冥河前不能看尤丽狄茜,但奥菲欧受感情的驱使回头看了自己的新娘,因此永远失去了尤丽狄茜,他唱起一支悲伤之歌:“山也悲伤,石也悲伤”,歌声的回声四处回荡。太阳神阿波罗将他接入天堂,奥菲欧痛苦地问他的父亲:“难道我永远无法再见到我所爱的尤丽狄茜那甜美的双眼了吗?”阿波罗抚慰地答道:“在阳光与星光之中,你将感受到她美丽的存在。”歌剧以一首托卡塔开始,序幕是缪斯女神讲述奥菲欧的故事,全剧共五个场景,最后以牧羊人的节日合唱与舞蹈作为结束。
[upload=jpg]Upload/2005426918559022.jpg[/upload]
蒙特威尔第一生共创作了十几部歌剧,最著名的还有《阿里安娜》、《尤利西斯还乡》和《波佩阿的加冕》等。《阿里安娜》现在只流传下来一首《阿里安娜的哀歌》,阿里亚娜即古希腊神话中的阿里阿德涅,是克里特国的公主,她帮助忒修斯杀死牛头怪兽米诺陶洛斯,然后两人逃往纳克索斯岛,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后来命运女神告诉忒修斯,按照命运安排,阿里阿德涅应该成为酒神狄俄尼索斯的妻子,劝他放弃了对阿里阿德涅的爱,于是忒修斯不辞而别,令阿里阿德涅伤心万分。
当蒙特威尔第创作这部歌剧时,正是他的妻子离世之即,这首哀歌恰好是他此时心境的写照。据传说,这部歌剧当年在一个王子的婚礼上演出,这首哀歌竟使在场的六千多人潸然落泪。1608年,蒙特威尔第将《阿里安娜的哀歌》改编为五声部牧歌,后来,又将它改编并收入《精神与道德之林》,足见作者本人对它的珍视程度。
[upload=jpg]Upload/20054269212871795.jpg[/upload]
蒙特威尔第之后,意大利歌剧在威尼斯和罗马继续发展,但在大约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始终没能突破蒙特威尔第所确立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