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得到40HZ以下的极低频,理论上讲必须有一间25平方米以上并经过声学处理的房间。这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个梦想,暂且不论。40-80HZ作为低频中段,要有较好的表现也是非常难的,尤其对书架箱来说。下面就单独谈谈这个频段:
昨天上午我请我那弹了多年钢琴但对音乐却毫无兴趣的儿子到听音室听一段爵士乐,曲中有倍大提琴拨弦的伴奏。我让儿子唱出它们的音高,儿子凭他的“童子功”唱出并在钢琴键上指出它们的位置――大约在50HZ左右,正是所说的低频中段范围内。
相对与低频的量感来说,人们对其质感的标准相对较统一些。大家不妨试试,自己家的系统播放倍大提琴拨弦作和弦伴奏时,您听到是“嘭、嘭、嘭”,还是“哆、咪、嗦,来、发、啦”的和弦?
如果是前者,说明低频解析力不够。如果没有合格的解析力、快的速度和瞬态表现,我们就无法听到正确的细节、感受不到低频的纹理、理解低频所表达的内容。
设想没有以上所说的质,量感再大又有何意义?随着音量的开大,听到的只是越来越多的“轰鸣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