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小俊
岳阳
英伟
SMERT
可乐hifi
刘运海
岳阳 在 2005-10-26 21:15:17 发表的内容 当时在北京迪高我出了200000元人家不卖.珍品珍品...........
爱音乐的国斗士
名琴LP
松香味
ok97 在 2005-4-8 23:35:50 发表的内容 合肥的王老师在前年就曾看过他自己对于听音室方面的处理心得,其实在当时就有一种去拜访的冲动,然而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这次终于能够成行,还得感谢zhuanglm斑竹的牵针引线。 王老师家实在是吸引我的东西太多,首当其冲的应该是世霸火车头音箱,而最近王老师经过几年自己潜心研究开发出来的空气悬浮LP唱盘才是我真正的兴趣所在。 作为世霸音箱的用家,对它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迷念,到了合肥才知道,合肥简直就是世霸音箱的故乡,除了王老师自己的火车头外,Electa Amator、Minima Amator加在一起居然有10几对之多,实在应该是属于意外之获。而晚上和合肥的几个发烧友的集会,在座的朋友也居然都是世霸音箱的用家,在本来就有共同语言的基本上硬是加上了相见恨晚的亲切感。 王老师的房间约有26、7平米,处理的非常专业,以后有时间会详细写点关于王老师房间的介绍,这里暂且按下不表。 按照王老师自己的介绍,一般的LP机器,转盘与转动机械都有直接的接触,LP托盘虽然也有厂家设计与轴承能够不直接接触,但是转动杆却是与轴套在工作时不停地摩擦,这样机械的震动就会影响到转盘的平稳性能,所以这样的设计对于唱盘在工作期间都会产生震动影响到转盘的抖动,对于声音都有负面的作用,就像我们现在在使用的CD转盘一样,很多朋友都在使用避震措施,目的就是为了使它工作在一个平稳的状态。同样的道理,王老师认为目前市售的LP转盘与他心目中理想的声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就是在震动方面没有做到完美,因此他自己有了空气悬浮这样想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经过大量的试验,终于理论成为实际。为了让空气托住转盘与轴承,让它们自己独自浮在一个空间不与轴套接触,就需要一定的气压,空气压缩机与气泵在压强固定数值下通过管道按照设计好的路线直接送入整个转盘,对于我这样很少接触LP的人来说真的是非常复杂。 希望王老师有时间上来谈谈。 这个就是王老师自己设计的空气悬浮转盘 --------------------------------------------------------------------------------相关信息:空气悬浮转盘 (1千字)(aiyue 1-20 20:43 阅读 527) 看看王老师自己的体会 (3千字)(aiyue 1-20 21:01 阅读 22) 自从使用MICRO SEIKI AIR-777和SX-8000以来,对空气悬浮在模拟唱盘上的运用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一兴趣10年来有增无减,以至达到有“气”必谈,无“气”不欢的痴迷程度,也许这正是促使我设计制作空气悬浮唱盘的主要原因吧。不过正真有意识着手此事是两年前的事。通过两个春夏秋冬的努力今天也算是如愿异常梦想成真。 还是直入正题,看看这个雏型唱盘(型号暂定为50)的表现吧。 为了保证试听的客观性,测试唱盘的音响系统必须在所有条件都不变的情况进行才能有正确的可比性。因此只要在原有的系统中把MICRO SEIKI SX-80000撤换下来,把ET-2唱臂安装在50唱盘就可以了。在设计50唱盘之后,与其配套的气浮直线唱臂也设完成了设计,由于资金时间等因素暂时还无法投入试生产,不过配套的唱臂板到是与唱盘一起加工好了。ET-2唱臂的安装孔肯定无法与我设计的唱臂板吻合,只好用双面胶将ET-2唱臂底座固定,ET-2唱臂安装固定坐标是以唱盘轴为零点的平面坐标上,X轴-22.479毫米,Y轴+20.975毫米的交叉点。底座因不可调整,安装必须非常精确,否则切线无法保证,测试出的结果也就要打折扣。用数字游标卡尺测出安装点,十分小心地安装底座,结果还是有角误差,底座边6毫米处有安装孔,在安装孔装上螺丝,在ET-2唱臂底座与螺丝之间塞上适当厚度的硬卡纸,反复几次角误差总算校正过来了。检查切线没有问题,接下来调整VTA垂直循迹角、唱臂横向水平。最后将唱臂输出端子接到唱放,这个过程约用了90分钟。MICRO SEIKI SX-8000约有70多公斤,我实在无力移动,只好让50屈驾地上,它到是毫无怨言,可爬在地上安装调整把我累坏了,到现在腰还酸。 各位朋友别急,这就告诉您50的表现。老习惯,把一些常听的唱片罗列在唱盘前,先用舒尔的测试碟检测相位、声道正反和平衡,没有问题。试听的第一张碟是大卫的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华彩乐段,50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静,背景极其干净、宁静,这在普通的唱盘可能无法实现。小提琴的横纵向位置与SX-8000并物什么差别,高音区的细致度也然,但中音区更饱满,更具实体感和质量感。第二张碟是马替农在DECCA录制的“荒山之夜”,小提琴的表现与前面相同,当长笛出来时与以前8000的表现完全不同,不是8000不好,而是50更好,长笛的柔顺音品就象鹅绒拂面般地令人迷醉。弦乐丝绸般的光泽更加绚丽。声场又宽又深,但前中后排列有序,没有空穴现象。这张碟的表现上了一个台阶,转盘轴承无摩擦的优势表露了出来。阿劳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最耐人寻味,50将其更完整的挖掘出来,过去一些没有听到细微的东西都解析出来,极佳的钢琴像真度感人置身,让你忘却器材的存在。AB两面加起来只有13分钟的喇叭花爵士鼓碟因为非常喜欢便珍藏了两张,此碟是低失真的代名词。过去在8000上听已经让人心花怒放,今次听又会如何?相当长的导入槽约有15秒,目的是让你完全静下心来注目聆听。极轻的左右两下金属打击乐器声,不注意话真会听不到,即使开大音量这两声仍然很轻。这次听仍然很轻但非常清晰,这有赖于背景的静噪的提高,两下金属打击乐轻击之后是爵士鼓的闪电般一下强击,这我是知道的,尽管我有思想准备,但当这一击出现时还是把我吓了一大跳,如此强烈的动态对比只有DELOS的“圣海轮火山”能与之抗衡。强烈的动态并非此碟的唯一,无与伦比的质感和像镇度更是其横扫千军的本钱。这方面的表现与8000旗鼓相当,不过在动态和两极延伸上要好上一线。本来还想多听一些,但太疲劳只有改日了。 通过几张碟的试听,给我最大的感受有两点:一是背景的静噪提高的幅度特别大,这对细节、动态等各方面都有帮助;二是失真度大大降低,使聆听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传统的轴套轴承在设计上和加工工艺上都达到了极限,摩擦造成转盘的震动虽然微小但对于敏感的唱纹确是大敌,有震动失真就再所难免,其实国外唱盘厂家的设计师都明白这个道理只是限于生产成本而退而次之,记得ROKSAN的旗舰转盘TMS在设计是动了一些脑筋,设计师巧妙的将标准的7.15毫米唱片轴收细为6毫米,在唱片轴外面再套上壁厚0.56毫米的套管,唱片放上后将小套管取下,这样唱片与转轴之间有一条小缝隙,唱片就不直接接触转轴,通过唱片垫的缓冲,能隔离一部分震动,虽然不彻底但也获得了一定的效果。而双轴向空气轴承利用空气隔膜完全脱离了唱盘底座,漂浮在空中,没有了接触摩擦彻底杜绝了震动,唱头可以非常从容地丝毫不受干扰的拾取唱纹中信号,这样的信号具有高静噪,低失真是必然的结果。唯一不太满意的地方是声像表现较8000略大一线,我想这不应是转盘的缘故而是唱臂调整的不到位,唱臂底座用双面胶安装刚性不够所致。过几日设法加固唱臂底座再行细调,届时再向大家汇报。 草草几笔,把粗浅的感受记录下来,谬误之处请批评指正使用军工材料制作的转盘,工艺方面无可挑剔 看看满柜子的LP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