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K2离XRCD还有多长的距离 [复制链接]

21#

Raxel 在 2005-4-1 15:47:08 发表的内容
这就比较有意思了.小弟正好有机遇黄封面的(top music发行版本,和民歌XRCD版本以及SACD版本.
先不说是否有重复的曲目可以比较.

机遇是由鲍比达负责的后期混音.而民歌XRCD是由日本人龙口博达混音,兄台何以说曲目相同,演绎相同,后期加工地点相同呢?

而且小弟觉得机遇应该是K2吧,虽然封面上贴了使用XRCD技术制作的图标.当然这对我们讨论的内容没有影响.

小弟没有昨夜,但既然昨夜是ABC公司发行的,想必混音工作也是由另外一个人完成的.所以这就是我的疑问,兄台何以知道,你听到的差别是K2和XRCD制作工艺产生的差别,而不是混音师的音乐理念差别造成的呢?说实话,我比较相信是后者的原因.
没错,你说的也是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我前面说的比较,是指《昨夜》K2版(它其实是一张精选集,里面的曲目有《机遇》的《白发吟》、《民歌》的《抉择》等,K2处理和后期加工都是交由JVC的工程师野田浩司先生负责的),跟我手头的《民歌》XRCD2版、《机遇》XRCD2版(XRCD2当然是在JVC录音工作室作后期加工)的相同曲目对比,结果就如我上面所言,都是我自己试听对比的结果,也比较主观,就是这样。
TOP
22#

当然,我还是觉得XRCD偏贵,而K2就比较超值,所以私下也收藏了不少ABC公司所出的K2版本CD碟片。
TOP
23#

天神 在 2005-4-1 14:54:46 发表的内容
Raxel 在 2005-4-1 14:23:13 发表的内容


请问兄台比较的是哪张专辑的K2版本和XRCD版本从而得出的这个结论,如果不是同一张专辑,兄台又是怎么知道音质的差别不是由录音/混音造成的,而是由于K2和XRCD制造过程差别造成的呢?既然说很大距离,那必然是差别明显,请问质感方面究竟指的是什么?
好的 ,我来说说这个感觉,对比的碟片有蔡琴的《昨夜》K2版和《机遇》、《民歌》的XRCD2版本,还有邓丽君专辑的相互对比等,在曲目相同、演绎相同、后期加工地点相同(都是JVC负责的)的情况下,乐器和人声的真实度、质感方面,XRCD都比较占优,而感觉K2版本相对比较模糊,但是,XRCD也有一个并不是每人都喜欢的特点,就是它的音像比较埋身和偏大,这方面就没有K2版本来得自然。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些愚见罢了,世事无绝对,情况也并不总是向着一边倒的,所以也请大家指正!






--------------------------------
我觉得K2版欠缺自然和亲切,有的是清晰单薄
TOP
24#

天神 在 2005-4-1 16:24:34 发表的内容
Raxel 在 2005-4-1 15:47:08 发表的内容
这就比较有意思了.小弟正好有机遇黄封面的(top music发行版本,和民歌XRCD版本以及SACD版本.
先不说是否有重复的曲目可以比较.

机遇是由鲍比达负责的后期混音.而民歌XRCD是由日本人龙口博达混音,兄台何以说曲目相同,演绎相同,后期加工地点相同呢?

而且小弟觉得机遇应该是K2吧,虽然封面上贴了使用XRCD技术制作的图标.当然这对我们讨论的内容没有影响.

小弟没有昨夜,但既然昨夜是ABC公司发行的,想必混音工作也是由另外一个人完成的.所以这就是我的疑问,兄台何以知道,你听到的差别是K2和XRCD制作工艺产生的差别,而不是混音师的音乐理念差别造成的呢?说实话,我比较相信是后者的原因.
没错,你说的也是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我前面说的比较,是指《昨夜》K2版(它其实是一张精选集,里面的曲目有《机遇》的《白发吟》、《民歌》的《抉择》等,K2处理和后期加工都是交由JVC的工程师野田浩司先生负责的),跟我手头的《民歌》XRCD2版、《机遇》XRCD2版(XRCD2当然是在JVC录音工作室作后期加工)的相同曲目对比,结果就如我上面所言,都是我自己试听对比的结果,也比较主观,就是这样。


请问兄台说的机遇XRCD2版究竟是哪一张,因为我网上查了一下,就看到黄封面,和绿封面的2张,和我的那张是相同的.至于K2版本,如果是ABC公司发行的,请兄台查一下封页册子中的介绍.K2后期交由JVC录音室制作只是指,把混音后的母带转成数码格式,使用了K2技术.但具体谁混音的,可能是送去的公司,本来做好的.或者全部都交有对方做的.

而且不知道兄台有否注意,如果昨夜是ABC公司发行的,我觉得他应该不会是用原始母带制作的,而大多数是使用了第2手的工作母带.蔡琴的专辑和精选发了一张又一张.原始母带不可能借到东家,又去西家.像一些小公司,只能借到个工作备份母带.
TOP
25#

VV 在 2005-4-2 10:26:51 发表的内容
聆听者本身,对录音的具体运作、处理是无从考证的,很多时候只能从听感上把握


!!!!!




还有
以前在普罗艺术的K2碟片上
是平价垃X!!!
说白了,我就是想表达:K2的版本跟XRCD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不知V兄是否这样认为?
TOP
26#

小弟觉得有20bit K2标记的CD,就是指混音后的母版制作完成后,在模拟转数码的编码过程中使用了K2的算法技术.打个比分,把wav文件压成mp3,有许多压缩算法可以选择.同样模拟转成数码,你可以使用普通的16bit,或者HDCD技术,或者20bit K2编码技术.

而XRCD则不同,XRCD的整个过程在JVC工作室完成.发行公司需要把母带交给日本人,由他们混音,制版,压制.所以XRCD版本和K2版本,除了使用了同一模拟转数码的编码技术,其他过程都是不同的.其中包括非常重要的混音制版.

如果ABC公司发行的CD是在日本混音的,那是特例,可能是他们特意要求对方做的.大部分K2 CD都是由发行公司自己制作的.
TOP
27#

其实ABC介绍的很清楚了就是人家做的母带自己拿来制作
也可以叫组装货吧
TOP
28#

Raxel 在 2005-4-2 1:40:13 发表的内容
请问兄台说的机遇XRCD2版究竟是哪一张,因为我网上查了一下,就看到黄封面,和绿封面的2张,和我的那张是相同的.至于K2版本,如果是ABC公司发行的,请兄台查一下封页册子中的介绍.K2后期交由JVC录音室制作只是指,把混音后的母带转成数码格式,使用了K2技术.但具体谁混音的,可能是送去的公司,本来做好的.或者全部都交有对方做的.
而且不知道兄台有否注意,如果昨夜是ABC公司发行的,我觉得他应该不会是用原始母带制作的,而大多数是使用了第2手的工作母带.蔡琴的专辑和精选发了一张又一张.原始母带不可能借到东家,又去西家.像一些小公司,只能借到个工作备份母带.
很喜欢这样心平气和地探讨问题!
我的《机遇》是绿色的,我有普通版和XRCD2版(一样都是绿色的),市面上比较少见绿色的XRCD2版,但并不代表没有。我说过参与对比的还有《民歌》的XRCD版,其实我还有此碟的24K金HDCD版,还有邓丽君的专辑我也作过同样的对比。
当然,你讲述的问题非常细腻(母带版权、混音的出处、解码的流程等),我当初也没有过多地在这方面作过考虑,感谢你的提醒!
但是,正由于作为聆听者本身,对录音的具体运作、处理是无从考证的,很多时候只能从听感上把握,说实话,我个人也是对ABC这个K2系列比较赞赏,所以买下不下5张这系列的碟片,但是,实际聆听得来,正如上面VV所说,经K2处理的这些录音(以前在普罗艺术的K2碟片上也有同样的问题),很多时候,还是缺乏一种自然和亲切的感觉,这也是我说的在人声和乐器质感跟XRCD有不少差距的问题。
还是感谢你这么详尽的探讨,也感谢你对我的提醒!
TOP
29#

muyi8334 在 2005-4-2 9:33:11 发表的内容
其实ABC介绍的很清楚了就是人家做的母带自己拿来制作
我想这点大家早已明白了吧?例如蔡琴的碟片,听过就知道是以前的母带。而上面大家探讨的是,在重新制作过程中的音质处理问题。
最后编辑天神
TOP
30#

Raxel 在 2005-4-2 8:05:24 发表的内容
小弟觉得有20bit K2标记的CD,就是指混音后的母版制作完成后,在模拟转数码的编码过程中使用了K2的算法技术.打个比分,把wav文件压成mp3,有许多压缩算法可以选择.同样模拟转成数码,你可以使用普通的16bit,或者HDCD技术,或者20bit K2编码技术.

而XRCD则不同,XRCD的整个过程在JVC工作室完成.发行公司需要把母带交给日本人,由他们混音,制版,压制.所以XRCD版本和K2版本,除了使用了同一模拟转数码的编码技术,其他过程都是不同的.其中包括非常重要的混音制版.

好象兄台对此行业很精通啊.XRCD就是贵,把钱给日本人,不买!!还是买普通版,钱用来升级器材.

如果ABC公司发行的CD是在日本混音的,那是特例,可能是他们特意要求对方做的.大部分K2 CD都是由发行公司自己制作的.
TOP
31#

组装不组装。。。。
最好最终听效果!!!
TOP
32#

聆听者本身,对录音的具体运作、处理是无从考证的,很多时候只能从听感上把握


!!!!!




还有
以前在普罗艺术的K2碟片上
是平价垃X!!!
TOP
33#

不论如何制运作、处理。。。。。。最终服从听感!!!

K2的版本跟XRCD(以邓丽君的碟作标准)差距可是制作人适应潮流或是根本没水平把握理解。。。。。。。。。。差距明显的
TOP
34#

都知道了是JVC搞的抢钱的东西了,还有人傻乎乎的往里投钱。
我才不管,我只听我的CD。至于SACD,如果价格降到和CD差不多的程度(稍贵一点),还可以接受。如果XRCD,对不起,除非和CD一样,否则免谈。
TOP
35#

leslie 在 2005-9-9 15:11:49 发表的内容
DVD Audio,SACD,XRCD,K2,CD之音樂產品之不同   
文/天碟唱片有限公司 陳添福



SACD:
SACD之HD層錄音以Direct Stream Digital技術(簡稱DSD),.....


SACD=DSD?
TOP
36#

天神 在 2005-3-31 19:55:06 发表的内容
在质感方面,K2跟XRCD比还有很大距离!

同感!
TOP
37#

DVD Audio,SACD,XRCD,K2,CD之音樂產品之不同   
文/天碟唱片有限公司 陳添福

DVD Audio:
與DVD Video尺寸容量相同,為音樂格式的DVD光碟;DVD Audio採用與過去CD相同的“PCM線性“錄製,或採用由英國Meridian所研發的“非刪減式壓縮技數“MLP。
DVD Audio並支援多種數位訊號格式,其允許的位元有16位元、20位元、24位元三種,多聲道模式最多達6聲道;以兩聲道192KHz /24bit或6聲道96KHz /24bit時,可容納74 分鐘的錄音,動態範圍達144dB,頻率響應由DC~996KHz,效果令人振奮。

SACD:
SACD碟片採用單面雙層,其中一層與CD相容,另一層為高密度錄音層(HD),即SACD重點所在;HD層又細分成三軌,可分別載入2聲道訊號、6聲道訊號及其他資訊(如:片名、曲目、其他相關資訊或靜態圖檔),播放時間約74分鐘。SACD之HD層錄音以Direct Stream Digital技術(簡稱DSD),採1位元取樣頻率高達2.8224MHz,頻率響應寬達DC-100KHz,頻率響應寬達DC-100KHz,此等規格將使錄音效果更臻完美。

XRCD:
使用JVC獨家開發的K2超級數位編碼器,進行模擬/數碼的轉換,這個20bit,128倍超取樣的模疑/ 數碼的轉換器,可提供108dB的動態範圍,±0.05dB的平直響曲線,並極大的消除了低電頻信號的諧波失真。
經K2超級數位編碼器編碼的20bit數碼信號送入SONY PCM-9000光碟錄音機中,20bit的信號在加工過後再轉成16bit,K2數碼系統在20bit轉成16bit時,保留了低電頻信號的完整性,也保證了真正16bit錄音的範圍。
16bit數碼信號經過EFM(8-14調制)編碼被送至JVC另一個K2雷射刻錄系統,這個刻錄系統與K2超級數位編碼器系統一樣,為使XRCD的數碼傳輸更為穩定精準,製作XRCD的所有設備均經過獨立隔離濾波的電源供應器,減少系統運行時不純淨的交流電對數碼的雜波干擾。
由於XRCD全部按照16bit/44.1KHz的CD標準製作,所以不需特殊的CD唱盤或解碼器就能明顯展現出與眾不同的優越性。

K2:
由日本VICTOR所研發的之K2雷射定位錄音技術,是一種傳奇性的方法,對於消除雜音及任何可能在CD唱盤之雷射光學讀取器的差異,都予以消除。這樣的技術使得原音得以忠實呈現。這個產品已經由JVC以K2超級類比母帶系統,重新製作母帶。
TOP
38#

我认为任何格式的唱片只能与相同内容的cd相比,不管混音如何做,反正听了再说,好就值,不好就不值,价格落差与音质改善是否平衡就看个人怎么想了。。。
TOP
39#

我就最喜爱XRCD,其实这个问题人见人智摆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