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西方音乐史问答》(zt) [复制链接]

查看: 5772|回复: 35
21#

想打印出来看,发完了请通知我。
TOP
22#

36、“室内乐”的概念是什么?其简要历史是怎样的?
   答:可以说,室内乐是指各声部只有一个演奏者组成的器乐合奏。“各声部只有一个演奏者”,这就将室内乐与管弦乐区别开来,而“合奏”则使室内乐与由一个演奏者独奏的器乐;(钢琴奏鸣曲等等)区别开来。所以从人数上看,室内乐是由二至八人的独奏者组成的合奏。如果这个合奏体全部由弦乐器组成,就称作弦乐三重奏、弦乐四重奏或弦乐五重奏。如果其中一件弦乐器被其他乐器所替代,那么就被称作圆号三重奏、鞠琴五重奏等等。但是无论是哪种形式,室内乐的基本原则是,各声部都处于相互对等的地位之中。
    下面简单谈谈室内乐的历史。因为室内乐是用几种不同乐器来合奏的音乐,从这个意义上说,它的历史始于中世纪的后半期。但是,在接近文艺复兴尾声的十六世纪后半期,真正的器乐演奏形式尚未确立。就是说,在那以前的器乐,只不过被用于舞蹈、歌曲等的伴奏,还不能自成一体,或者只是把声乐作品改编成用器乐演奏的作品而已。而且在演奏这些曲子的时候,一般并不注明使用的乐器。
    进入巴洛克时期以后,乐器编制才趋固定,室内乐作为器乐的独立形式开始出现了。在这个时期,有两种重要的音乐形式。一种是教堂奏鸣曲,它从坎佐涅演变而来,由慢板——快板——慢板——快板这样四个乐章组成,而坎佐涅是文艺复兴时期由声乐曲改编而成的器乐曲;另一种叫做宫廷奏鸣曲,也是由文艺复兴时期的几种舞曲演变而来的。在这些形式的音乐创作上,当首推意大利作曲家科莱里(Acrangelo Corelli 1653—1713)的功绩。这些巴洛克时代的奏鸣曲大多数是根据所谓“三重奏鸣曲”(Trio Sonata)的编制而演奏的,有两件小提琴一类的独奏乐器,再加上演奏通奏低音的乐器。后者一般包括演奏和声的乐器,如古钢琴、管风琴和用来突出低音旋律线的低音弦乐器,所以有四位演奏者。
    三重奏鸣曲在巴赫时代之前,一直是巴洛克时代器乐的重要形式,但是这种形式在巴洛克音乐向古典派变化的过程中逐渐衰落了下去,代之而起的是以弦乐四重奏为代表的新型室内乐。影响这种新旧交替的,有多种因素,但特别需要指出的因素是:人们对成为巴洛克器乐形式支柱的“离心式音响结构”渐渐失去了兴趣。同时,取消了通奏低声部,在中声部、低声部加入了多变活泼、音色明亮的乐器(如中提琴、大提琴)的倾向越来越明显。音乐形式上的这些变化,也正适应了新时代主调音乐的发展需要。
    最早致力于这种弦乐四重奏创作的是海顿(Franz Joseph Haydn l731—1809)。他自1753年左右创作了最初的六首弦乐四重奏以来,毕生都在创作这类作品。比海顿年轻二十多岁的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也在1770年后的十年间写出了十三部弦乐四重奏,在八十年代,又与海顿一起创作出了许多古典派重奏之巅峰之作。
    但是,在这个领域里创作了一大批最重要作品的,却是晚年的贝多芬(Ludwig yon Beethoven l770—1827)。威尔纳在他所著的《音乐史》中这样写道;“他后期的四重奏作品无疑是室内乐领域里登峰造极之作,贝多芬的创作中特有的主观表现的艺术境界,得到了有力的体现。传统的音乐形式和作曲技法完全融汇于新的倾向之中了。”
    在古典派音乐的时代里,除了弦乐四重奏以外,还诞生了乐器编制各异的室内乐作品。尤其是在莫扎特的弦乐五重奏,贝多芬的钢琴三重奏,以及管弦乐器作品中,都出现了许多名作。
    浪漫派的室内乐创作是从与贝多芬同时代的舒柏特开始的(代表作有弦乐四重奏十三至十五号、钢琴五重奏《鳟鱼》及八重奏等),后来为门德尔松(Felix Mendelssohn—Bartholdy 1809——1847)、舒曼(Robert Schumann  l810——1856)、勃拉姆斯(BohannesBrahms               1833—1897)等一批德国音乐家所继承。他们虽然以古典派时期的音乐形式为基础,但加入了他们自己的富有浪漫色彩的表现手法。除他们以外,圣—桑(Camille               Saint-Sa~ns 1835—1921),弗兰克(Cesar Franck 1822——1890)、福莱(Gabriel               Urbain Faur 1845—1924)等法国作曲家在这方面的贡献也是人所公认的。进入二十世纪后,以德彪西(Claude de Debussy1862—1918)、拉威尔(Maurice Ravel 1875—1937)以及勋柏格(Arnold Sch6berg 1874—1951)为代表的新维也纳学派的作曲家们给了室内乐以新的意义。
37、十九世纪时钢琴得到了如何的改良?这与钢琴音乐有什么直接关系?
                  
    答:如果说十八世纪的代表性乐器当推小提琴的话,那么十九世纪的代表性乐器则应该是钢琴。十八世纪初期意大利人克利斯托弗利(Bartolommeo Cristofori 1655—1731)发明了钢琴。在这个世纪的后半叶,钢琴取代了传统的击弦古钢琴和拨弦古钢琴,作为一种新的乐器引起了举世的瞩目。那时,主要由德国和英国的工匠来制作钢琴。英国布劳德、伍德琴厂于1773年开始制造钢琴,据说该厂出品的钢琴音色宏亮,贝多芬对此大为满意。
                  
    后来,十九世纪前叶,钢琴又在许多方面得到了改良,越来越接近今天的钢琴。例如,1825年前后,在钢琴上装上了铁制的骨架,以加强琴弦的张力,奏出更有力的琴音。1835年,出于同样的目的,又发明了钢丝琴弦。在此之前,法国发明了一种称为双棘轮装置(Double              Escapement)的机关,能急速地连续奏出同一个音来,并把大钢琴的低音弦和高音弦交*起来,以此增强了倍音效果,奏出更为丰满的音响;后来,以美国的斯坦威琴厂(Steinway)为主的钢琴厂对钢琴又作了部分改良。到了李斯特、勃拉姆斯晚年的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人们已能造出性能几乎可与现代钢琴媲美的钢琴了。
                  
    钢琴的这些改良,其目的主要是加快击弦速度和增大音量。这和音乐本身的要求也是有着密切关系的。例如贝多芬就一直借藉扩大钢琴的音域来加强钢琴的表现力。可以说,正因为钢琴得到了上述的改良,伟大的钢琴家李斯特才有可能写出如此众多的需要高度演奏技巧的钢琴作品。
38、据说浪漫派时期人们对古典派以前的音乐很感兴趣,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答:西洋音乐的历史,可以说是新时代不断否定或消化吸收旧时代音乐的过程。例如,十六世纪“佛兰德斯乐派”的巨匠约斯干•德•普雷(约1445—1521)扬弃了十五世纪勃艮第乐派主要人物杜飞(Guillaume Dufay l400—1474)的传统;开拓巴洛克音乐时期的蒙特威尔第在他的成熟期时,对帕莱斯特里那的音乐毫无兴趣。同样,巴洛克时期的最后一个音乐伟人巴赫,随着音乐向古典派发展,到他晚年时已开始被人视作落伍的作曲家而敬而远之,到了古典派时期则几乎完全被人们遗忘了。
                  
    然而,1829年巴赫的《马太受难曲》由门德尔松指挥,重新上演。历史开始重新评价巴赫的音乐。1850年成立“巴赫协会”,1851年至1899年期间,出版发行了四十六卷本的《巴赫全集》,并旦在1873年至1880年出版了由休比塔撰写的第一本正式研究巴赫的著作。
                  
    对别的作曲家,1834年出版了温特费尔特写的《乔万尼.加勃里埃里与他的时代》,1850年出版了一本题为《天堂里的音乐》的帕莱斯特里那时期的宗教歌曲集。特别是后者包含的对文艺复兴时代寺院风格音乐的再认识,最后发展成为一个运动,要求恢复教堂音乐原有的严肃和朴素风格,其代表便是德国南部掀起的所谓切契莉娅运动(Cecillian               Movement)。同时,对于格列高利圣歌,人们要求使用原来的唱法,并根据新发现的有关资料对此加以研究。
                  
    浪漫派时代对以前的音乐的这一兴趣,实质上是浪漫主义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因为浪漫主义精神包含着对现实生活中所不存在的事物的憧憬。在某种意义上,“过去”就足以成为这一憧憬的对象。当然对上面提到的几位作曲家的研究,应该说是这种浪漫主义思潮与十九世纪的另一特点——主张客观、讲究实证相结合以后所产生的学术成果。
39、管弦乐最早出现子何时?其发展历史是怎样的?各个时期的重要指挥家有哪些?
                  
    答;近代意义上的管弦乐,是指多声部乐器组成的合奏,原则上各声部由两件以上的乐器演奏,这一点有别于室内乐。另一个条件是,在乐器编制方面,它不单有弦乐器,而且还是一个包括管乐器和打击乐器在内的综合音响整体。
                  
    这样意义上的管弦乐,同室内乐一样,也是在文艺复兴到巴洛克时代这一时期里诞生的。其中,“威尼斯乐派”的乔万尼•加勃里埃里的坎佐涅小曲和奏鸣曲,有三至二十二个声部组成,可说是管弦乐领域里最初的一批作品。这些作品中,声部较多的作品都充分利用了“威尼斯乐派”的活动中心马库斯教堂(Marcus)的建筑结构,具有立体音响效果。据说巴洛克时期的协奏曲就是在这个教堂里举行的二重合唱的原理基础上产生的。
    蒙特威尔第在他的歌剧《奥菲欧》(1607年)中的尝试,是初期管弦乐作品的一个特例。在这部歌剧里,根据蒙特威尔第的意图,指定使用三十六件乐器,对乐器的演奏也有很高的要求。但是,这在蒙特威尔第本人的创作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一个特例。巴洛克时代初期管弦乐的另一有名事件,是“凡尔赛乐派”最早的巨匠吕里(Jean-BaptistaLully               l632—1687)所组织起来的“帝王的二十四支小提琴的乐队”。正象乐队以名所显示的一样,这是一支全部由弦乐器组成的乐队。但吕里在上演他的歌剧的时候,在这个乐队里加入了管乐器(长笛、双簧管、大管、小号)和一对定音鼓。
    在巴洛克时代,除教堂、歌剧院以外,封建领主的宫廷也拥有管弦乐团。象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就是他在寇顿任宫廷乐长时为列奥波德侯爵的宫廷乐团所创作的。不过,这附宫廷乐团的规模极小,巴赫整个一生的作曲活动,始终受到不超过二十人的小乐队的限制。
    十八世纪送走了它第一个四分之一后,才开始举行象今天一样面向人民大众的音乐会,管弦乐团也以此为目的创立了。当时,在巴黎的一个双簧管演奏家菲里多尔借图伊尔利宫殿的一间殿厅举办了历史上首场面向大众的管弦乐音乐会。这类演奏会在大革命爆发而被迫中止之前,上演了海顿和莫扎特的大量作品,对近代管弦乐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十八世纪欧洲各地都开始举行这种类型的音乐会。著名的莱比锡音乐协会管弦乐团就是为了这个目的于1743年创建起来的。
    十八世纪中叶的管弦乐团的规模,一般在五十人左右,这种状况在贝多芬创作《第八交响曲》的1810年以前,基本上没有多大变化。从这一点来看,也许现代管弦乐团对音乐名作的演奏是不够忠实的,因为现代管弦乐团的人数编制要比作品问世当时的乐团人数编制多出一倍以上。
                  
     经过古典派时期,管弦乐团的规模急剧扩大了。同时,为了统帅这样的管弦乐团,为了对作品作出贴切的解释,就要求有一个独立的指挥。虽然在此以前,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或者钢琴席上的作曲家也用挥动琴弓,或在空中舞动双手的方法来指挥乐团,但那始终只起到打拍子和调整合奏速度的作用。进入浪漫派时期以后,一般由指挥站在乐团成员面前,用纸卷或细棒指挥乐团。在这初期的指挥家中,特别重要的有施波尔(Ludwig               Spohr 1784—1859)、韦伯和斯波恩蒂尼(Gasparo Spontini 1774—1851)等,他们同时也是著名的作曲家。法国的阿贝尼克(Francois Antoine Habeneck 1781—1849)则是专门从事指挥的第一位音乐家。他在1828年组织了巴黎音乐学院管弦乐团(即现在的国立巴黎管弦乐团的前身),向巴黎大众广泛介绍了以贝多芬的交响曲为主的维也纳古典派的音乐作品。
                  
    以后,柏辽兹,门德尔松和瓦格纳继承了上述各位先驱的成果,打下了近代指挥法的基础。特别是柏辽兹和瓦格纳写下了指挥法方面的论著,给后世以很大的影响。到了十九世纪后叶,李斯特及汉斯•冯•比洛(Hans von Billow 1830—1849)、汉斯•李赫特(Hans Richter 1843一1916)、阿瑟尼基施(Arthur Nikisch 1855—1922)都各有其重要的建树。以后,马勒(Gustav Mahler 1860—1911)及理查•施特劳斯,及人们熟知的大指挥家富特温格勒(Wilhelm Furtwangler 1886—1954)和托斯卡尼尼(ArturoToscanini l867—1957)等大指挥家登场了。
40、古典派时期,维也纳被称作“声乐之都”,到了浪漫派时期后,情况又如何呢?
                  
    答;我们知道,古典派的三大作曲家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都是以维也纳为中心展开活动的。可是大家一般不把他们的音乐看作是维也纳的乡土音乐。因为,他们的音乐具有普遍的艺术风格和价值,在这个意义上,是名符其实的古典音乐。
    但是,随着1827年贝多芬的去世以及翌年舒柏特的去世,维也纳音乐的地方色彩就越显突出,维也纳圆舞曲便是其代表。圆舞曲是人们在维也纳会议以后那种复古、保守的体制下,给生活增加一点活泼色彩的绝好的娱乐形式。其作曲家中最著名的有老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 1804—1849)以及他的敌手约瑟夫•兰纳(Joseph Franz Karl               Lanner1804一1843)。被称作“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              1825—1899)则活跃于这个世纪的后半叶。
    撇开这些娱乐性的通俗音乐不谈,严肃形式的器乐作品,象交响曲、奏鸣曲、室内乐等)的情况又是怎样呢?当时,除了贝多芬,人们不太喜欢古典派作曲家的作品。必须承认,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勃拉姆斯和布鲁克纳(Anton Bruckner               l824—1896)开始活跃于乐坛时才告结束。在此以前交响曲、奏鸣曲、室内乐曲等所谓自律性器乐作品在维也纳完全处于低潮时期。虽然舒曼、肖邦等这个时代的一大批著名作曲家都“朝拜过维也纳”,但是他们到底没有在维也纳定居下来。1842年,奥托•尼古拉创立了维也纳爱乐乐团,从这个世纪后半叶布鲁克纳、马勒、理查•施特劳斯与这个乐团的密切关系来看,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事件。
                  
    维也纳音乐的地方色彩在浪漫派时代全面出现,与别的国家及地区的地区性音乐逐渐觉醒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当古典派的音乐表现方法失去其权威时,作曲家便逐渐意识到了各自所属的民族与国家的音乐风格,以此为起点,为这个世纪后半叶的所谓“民族乐派”所使用的乡土音乐的表现方法日渐具体化了。
TOP
23#

舒存 在 2005-4-2 10:50:09 发表的内容
魔帅 在 2005-3-27 22:26:15 发表的内容
西方音乐史严格的说就是基督教音乐史!



这个帖子引的内容,介绍了半天,简单说告诉我们的是西方音乐的全部,要领就是魔帅归结的一句话!

但是,严格意义上来说,西方音乐并不等于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仅仅是西方音乐的一部分,也惟有这个小部分比我们中国民族的音乐更出色一些。他的实质是德奥音乐,或者准确点说,古典音乐是以器乐为主的音乐,以欧洲中部那个小区域为主的音乐。

具体说,大量杰出的作曲家经典的作品优秀的音乐家都出现在这个地域。这里的艺术歌曲可以媲美法国的,这里的歌剧比意大利的更出色。


不错。大帅讲完话,政委再出来总结两句。搭配的挺好。
TOP
24#

panhold 在 2005-4-2 11:09:54 发表的内容
舒存 在 2005-4-2 10:50:09 发表的内容
魔帅 在 2005-3-27 22:26:15 发表的内容
西方音乐史严格的说就是基督教音乐史!



这个帖子引的内容,介绍了半天,简单说告诉我们的是西方音乐的全部,要领就是魔帅归结的一句话!

但是,严格意义上来说,西方音乐并不等于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仅仅是西方音乐的一部分,也惟有这个小部分比我们中国民族的音乐更出色一些。他的实质是德奥音乐,或者准确点说,古典音乐是以器乐为主的音乐,以欧洲中部那个小区域为主的音乐。

具体说,大量杰出的作曲家经典的作品优秀的音乐家都出现在这个地域。这里的艺术歌曲可以媲美法国的,这里的歌剧比意大利的更出色。


不错。大帅讲完话,政委再出来总结两句。搭配的挺好。


BBS不允许大家自由发言?
一般长的转贴,我会表明一下自己的看法,或谈谈转贴的感受!
TOP
25#

50-40=?
TOP
26#

魔帅 在 2005-3-27 22:26:15 发表的内容
西方音乐史严格的说就是基督教音乐史!



这个帖子引的内容,介绍了半天,简单说告诉我们的是西方音乐的全部,要领就是魔帅归结的一句话!

但是,严格意义上来说,西方音乐并不等于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仅仅是西方音乐的一部分,也惟有这个小部分比我们中国民族的音乐更出色一些。他的实质是德奥音乐,或者准确点说,古典音乐是以器乐为主的音乐,以欧洲中部那个小区域为主的音乐。

具体说,大量杰出的作曲家经典的作品优秀的音乐家都出现在这个地域。这里的艺术歌曲可以媲美法国的,这里的歌剧比意大利的更出色。
TOP
27#

达明一派在十个救火的少年中 有如下歌词
10减1得9
9减1得8
8减1得7
...

老兄:你减着减着这么就没了?
不是不满  是着急
555
TOP
28#

长江一号 在 2005-4-2 13:07:59 发表的内容
50-40=?


多谢楼主,受益非浅。剩下的那十个呢?
TOP
29#

长。
TOP
30#

非常感谢!
已打印,103页,慢慢看。
最后编辑kick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