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俺的唱片心水集,涂鸦手扎 [复制链接]

查看: 24036|回复: 121
21#

惭愧!没碰过乐器。
TOP
22#

隔了段时间,大家没忘记这个帖子吧?
下次有空再继续。
TOP
23#

这个我有EMI的老参考版本,BIDDULPH的没有,他继承了BUSCH的衣钵,改天有空聊聊这个。非常牛气!
另外问一下编号,我记下来。
最后编辑weiarc
TOP
24#

[upload=jpg]Upload/200532720222178683.jpg[/upload]
Adolf Busch (1891-1952) 虽然仍然被人提起,实际他的录音并不是随处可见,NAXOS这张优质的唱片无疑值得大力向大家推荐一番。Busch和Serkin的组合核心曲目正是这些贝多芬的小提琴奏鸣曲,他们最看重的是Op. 30 No. 3,可惜1928年的录音遗失了(有必要提出一点,NAXOS的说明书说两人一直没有重录这首,实际上是有一个1943年的现场录音的)。当然这张唱片上的三首也绝非一般之演绎。

第三号奏鸣曲是贝多芬题献给老师萨利哀里的,1931年5月5日录制于伦敦,我发现皇后小会堂录音室的声学效果优良,小提琴优美的音色得以被敏锐地捕捉下来了。第一乐章小提琴和钢琴以合奏的姿态出现,小提琴柔美、凝脂般的音色一下就展现在面前了,我们光把注意力集中在小提琴的音色上就足够迷人的了。这一乐章有非常多的装饰性的演奏,正是领略Busch凝脂般音色的绝好例子,完全没有毛躁的声音,柔和的光泽弥漫了整个空间。他和Serkin演奏得十分的轻松,脉搏上也保持了一致。
第二乐章钢琴和小提琴一呼一应地对答开始,气氛十分庄重,两个人水乳交融的演奏这里是个好例子,我个人非常喜欢这个乐章的演奏,胜过后面两首更有名的曲子!注意聆听小提琴的音色吧,真的太美了,例如50''开始的拉奏,充满了梦幻的色彩;例如4'开始弓子在弦上轻轻触动奏出的反复音,柔和纯净,轻轻地脉动。在现代录音里已经听不到这些富有质感和色彩的声音了。
第三乐章仍然是钢琴出场带动小提琴启程,这是个快速的回旋曲,感觉变化繁多,整个是一气呵成、令人精神一振的演奏!

后面两首“春天”和“克鲁采”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不用多罗嗦。录音时间比第三号要晚(1933年和1941年),可能是录音地点不同,音色要稍微逊色一点,仍然绝佳。“春天”一开始并没有展示出常见的纤细、妩媚,而是一开始的长音一闪而过(温柔地),然后扎实地拉出主题;在“克鲁采”一开始,也是没有出现大力度的运弓去凸现力量感,而是显得带有神秘色彩的、犹豫不决的处理,妙极!“春天”第二乐章小提琴的演奏连绵不绝,钢琴则默契地层层铺垫,水乳交融的感觉完全被工程师THORN还原出来了,了不起。“克鲁采”末乐章是电光火石的演奏,不是那种火爆的感觉,而是火花四射。

NAXOS这张唱片是认识Busch和Serkin两重奏的出色样板,第三号和第五号“春天”转制自1930年代中期的胜利公司“Z”系列母盘;而“克鲁采”最初是录制于蜡克盘,音质优异,不幸的是转制到78S虫漆盘后大打折扣,好在这个系列主要是1948年在美国哥伦比亚早期的密纹唱片上发行的,音质要出色多了,所以THORN先生使用了这个LP来转制,让我们得以听到最迷人的音质。这张唱片是个很成功的例子,我实在觉得没有挑毛病的必要。
TOP
25#

这个女小提琴家还没听过她录音呢!
TOP
26#

[upload=jpg]Upload/20053281955317820.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3281974152306.jpg[/upload]
STRINGS这张唱片除了老贝的“春天”外,还有巴赫的第二号为小提琴和巴松管作的奏鸣曲,当然实际巴松管被钢琴取代了。作品十分短小,一开始的拉奏奠定了作品凝重、沉思般的基调,第一、三乐章十分迷人,不过二、四两个快速乐章显得放不开,游刃有余而激情不足。
勃拉姆斯第二号小提琴奏鸣曲第一乐章显得激烈,有点用力过猛的感觉,第二乐章其中的谐谑曲拉得棒极了,没错,就是听了沉醉着而又想手舞足蹈的感觉!末乐章两人的演奏一开始显露出艰辛的感觉,小提琴和钢琴不断用浓密的声音编织出缎子般稠密感的抒情旋律,末尾渐趋向灿烂,并不是轻松的感觉,显得凝重厚实。
仍然是有着意大利海盗血统嫌疑的一张唱片,录音日期除了“春天”其他两个都含糊其词,不过似乎是皇族血统,比起其他同胞要豪华不少:盒子很结实厚重,说明书也列出了艺术家生平和简介、曲子介绍。音质要是粗粗听的话还不太差,但是认真一听,着实叫人伤心,声音变得明亮生硬,很多迷人的细节丢失了,小提琴和钢琴的对话也变得空洞。随便选来听听就知道了:例如你听听巴赫的第四乐章,钢琴声变成什么东西了——惨!再听听勃拉姆斯三乐章的末尾,天哪!更别提小提琴了。可以对比一下上面说的NAXOS的“春天”,例如第二乐章,NAXOS小提琴那些柔和的音色和钢琴的脉动感在这里还能听到吗?NO!
比NAXOS昂贵得多的价格,相反则是差很多的音质,而且播放长度连50分钟都不到,简直抢钱。除非你别无选择,又或者有着噪音过敏的“金耳朵”,否则俺绝对不推荐你买这张唱片。
TOP
27#

[upload=gif]Upload/20054619314874126.gif[/upload]
NAXOS 8.110775 L V Beethoven; F Schubert: Menuhin (1934-1938) - Hephzibah Menuhin, piano; Yehudi Menuhin, violin
这是一张神奇的唱片,记录了梅纽因兄妹少年时期难忘的演奏,最早的“克鲁采”录制于1934,梅纽因只有18岁,而妹妹赫芙齐芭仅仅14岁。“克鲁采”后来梅纽因还录过两次,一次1969年和肯普夫,另一次1979年和他儿子,但这个早年的录音是叫人难以忘怀的。
整个演奏梅纽因始终显得从容不迫,大力度的运弓绽放出来的饱满的琴音宽宏而又不失柔美,第一个乐章一开始就是好例子,梅纽因用缓慢的速度长时间地大力运弓,形成一种强烈的渐进效果。后面的演奏也是张驰有道,音色始终迷人不减,一点小问题就是钢琴声有时候会成了隆隆声。这是个叫我激动得喝彩的演奏,飘散着迷人的醇香,情感真挚率直,毫无拘谨之感,很难想象这对搭档只有10多岁!
另一个重头戏是第七号奏鸣曲,虽然名气逊色,不过第二乐章所弥漫的深沉感却是醉人的,这得益于梅纽因漂亮的发音有着丰富的音乐表情。第三乐章两人演奏出一种“卖弄的风情”,听起来实在是会意地笑起来。
Rondo in G是老贝的小曲子,在78S时代是充当填补的角色,两个少年人在此显得轻松自如,梅纽因的加速和钢琴的回应显得十分的心领神会,总之听了就一个字:“爽!”
最后是舒伯特的Rondo brillant,它跟C大调幻想曲都是音乐会常用的压轴曲目(现在好像不是,哈哈),真正辉煌的演奏!除开优美抒情的段落,梅纽因那些清晰快速而均匀的连奏叫人特别有兴趣,过耳不忘。而且这首曲子只录过一次,不听的话就没得听了。
本唱片由MARSTON操刀,音色相当好,自然而优美,梅纽因早年可贵的音色还原出来了,远非一般制作可比。
TOP
28#

[upload=jpg]Upload/20054619592968074.jpg[/upload]
EMI又一张伤害俺的神经线的唱片,除开勃拉姆斯,其他两首:“克鲁采”和Rondo brillant在NAXOS上面那张唱片都有,小提琴迷人的音色大大逊色了,音色单薄,细节丢失。高音明亮而有点扎耳,低音也毫无力度而言,转制的ANDREW WALTER真是罪人。
另外疑惑的一点是,Rondo brillant毫无疑问是同一个录音,矩阵号是相同的,但是NAXOS的时间标记是1936年5月6号,而EMI的则是1938年5月6号。晕菜!
[upload=jpg]Upload/20054619595341421.jpg[/upload]
最后编辑weiarc
TOP
29#

enescu 在 2005-4-6 19:36:32 发表的内容
早就认为,MENUHIN在40年代以前的作品全是极品
他是不可能再出现的

梅纽因、海菲茨、艾尔曼这些早年的录音俺都是食指大动的宝物啊!
TOP
30#

还没有,BUSCH的就出了这么一张。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