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总一下资料,以便大家更好地阅读。
日期:
2月26日下午2点30分
地点:
某资深烧友家,试听空间30平方
摆位:
长边摆位,离后墙0.8米,侧墙1米
测试喇叭:
BBC之经典——ROGERS LS3/5A,11欧,胡桃木版
号称3/5A“替代者”——雨后初晴HL-P3,6欧,胡桃木版
BBC之初级别监听喇叭——ROGERS LS1,黑木饰面
参考喇叭——ROGERS STUDIO7
器材:
菲利蒲CD951(摩机版),
菲利蒲CD951(原厂版),
欧博M100,
CR合并功放,
KIMBER PBJ过机线(WBT头),
......
众所周知,LS3/5A乃音响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小喇叭,自从停产后,各厂家一直试图用其他型号以重现其辉煌,各地用家更以“正统BBC声”去挑剔各种追随者和挑战者,但都无一定论......
此次,各种经典喇叭云集,正是重重神秘中,一睹真者,已图确认各自心目中的“经典声音”。
下见图片
[/quote][upload=jpg]Upload/2005321522393648.jpg[/upload]
[/quote]
第一轮测试
试听软件:
一水隔天涯
TARCK 7
目的:
女声,圆润度,乐器厚度,
LS3/5A:
一开声,能明显感觉都所谓“经典的味道“,所有乐器的厚度明显增加,凝聚力和乐器之间的分隔十分优秀,前奏编钟敲击沉稳具重量感,3/5A的中频优势在播放单支乐器时显示无遗。
陈洁丽的声音可以用甜美而成熟来形容,省略了极高频的情况下,全无火气,不紧不慢,血肉感强烈。
低频段厚实是LS3/5A的最大特点,我注意到LS3/5A的低频的平衡度是通过厚度来表达的,下潜量感很少,极低频信息刻画也较少,这可能是3/5A用以弥补低频的方式吧。
LS1
假如说LS3/5A的陈洁丽是甜美而成熟,而LS1的陈洁丽就是娇媚撩人,楚楚可怜。LS1演绎TARCK 7这类小篇章可以说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高频丰富的延伸大大加强了乐器的鲜活度,陈的娇媚百态被柔美地提取出,乐器的演绎也是优雅纤细,饱满而开扬。
当然,LS1厚度与LS3/5A相比有所欠缺,但这反而有帮助其两端的延伸,宽松自然的低频别有一番味道,其舒展自然,大地回春的气息是LS3/5A所不能赋予的。
美中不足的是,LS1高频火气容易上,但只是相对而言,与很多现代喇叭比,高频算相当柔美了。
HL-P3
流畅,除了流畅还是流畅。这是我对P3的第一印象,既有别LS3/5A的醇和,又不同LS1的纤细,P3的陈洁丽是饱满而清甜,宽松绵密,圆润可人。乐器细腻,声场信息还原丰富。
较为特别的是,P3的音乐感十分浑然一体,每个细微的乐器细节都融在整体中,斯文沉稳。
至于P3的地频表现,受其密封设计的影响,算干净一类。但感觉要比LS3/5来得松,比LS1要少,介两者之间。
第二轮测试
试听软件:
DECCA 《罗西尼玄乐奏鸣曲》
TARCK 3
目的:
高频延伸, 中、低频质感、声场
LS3/5A:
LS3/5A的小提琴声历来深入人心,演绎罗西尼更是从容潇洒,老练非凡:小提琴木味十足,厚实沉稳,形体感可触可及,大提琴组木腔感觉强烈无比,牛筋弹跳力属于质型,“咚-咚”声音在乐器交杂声中清晰可闻。
由于高频的衰减,令LS3/5A在表现罗西尼这种华美非常的录音和玄乐风格时打了不少折扣,那种丝丝入扣的飘逸和丰富的堂音被暗黄的木色取代,有点可惜。
LS1
听完LS3/5A,再听LS1,感觉就象一下子从室内四重奏进入大堂,声场上下延伸不少,堂音丰富,小提琴松香逼人,飘逸带贵气,流畅纤细十足。不过声场厚度和纵深感就输给LS3/5A,乐器的木质感也稍为欠缺。
LS1号称“LS3/5A的低价版”,还有着是和LS3/5A不同的特点,LS3/5A的玄乐是紧紧包围,不让其飞散,但LS1就开扬不少,宽松自然地流淌,场面气氛更胜大哥一筹。
HL-P3
从LS1到P3,罗西尼也变得斯文起来,小提琴优雅自然,始终充满饱满绵密的特质和流动感觉。这也是一种很难描述的感觉,不象LS3/5A的高密度,LS1的纤细,是特有的清新和松软。这令P3在表现不同类型的音乐时都有耐听但不沉闷的特点。声场的还原P3也较3/5A现代,延伸和宽度都有所拓展。
第三轮测试
试听软件:
DG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TARCK 5
目的:
大动态、声场、定位能力
LS3/5A:
以小喇叭试听贝九,心知也不能过分苛刻,而LS3/5A的表现也颇为正路。音场定位比较稳定,大提琴的组的起落干净,没有过多的拖泥带水,音场的深度相当不错。相信这是妥协了下潜量换来更精确的音场的结果。男声合唱一段凝聚力惊人,有历历在目的感觉,低沉的嗓音带重量感地掠过,相当过瘾。
不过说回来,试听时LS3/5A的声场有明显的压缩,声音的离箱感不强,有过分凝聚而松不开的感觉,这可能是它性格太重的原因,另一方面,于它过低的灵敏度也有关系。
LS1
有了之前的比试,对LS1的表现也心中有数;LS1所展现的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现场,上下和宽度都扩大不少,跳跃感,堂音丰富,大提琴组的下潜也较为可观。与LS3/5A相比,离箱感非常明显,乐器都能充分舒展,气势也有增加。不过深度就未如LS3/5A理想,音场的稳定度也略差。但在播放贝九这类极需活生感和下盘铺垫的音乐时LS1就来得较全面,男声合唱一段虽未若3/5A凝聚,但也相当饱满,而且比LS3/5A更松,也更为嘹亮,气氛更佳。
HL-P3
P3对贝九的演绎别有特点,着重整体气氛的营造,高频堂音丰富,音场细节比LS3/5A更多,整体颇具规模。低频表现虽有薄的倾向,但衔接程度理想,下潜也有,所以一点也未觉得下盘不稳的现象。
值得称道的是P3虽然是小型密封箱体,但动态表现现代,分析能力也不错,而且最难得的是动态中始终带悠扬,清新而不浊的音色充分表现出“雨后”独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