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香港乐坛世纪回顾 [复制链接]

查看: 6473|回复: 24
11#

--达明一派
相比于RAIDAS,
达明一派更为人所熟知。虽然他们在开始阶段与RAIDAS的较量中不占优势,但较为持久的努力使他们的作品流传更为久远,影响也更大。1987年的名作《石头记》使香港乐坛记下了这两个放荡不羁的年轻人,刘以达和黄耀明都是才华横溢的音乐创作人,他们把对现实的不满在他们的作品中充分地发泄出来,这使他们的作品笼罩著一层浓浓的灰色,虚无主义色彩非常浓重。在他们的代表作如《石头记》、《天问》、《禁色》、《今夜星光灿#####》、《十个救火少年》等中显露无遗。他们消极思想稍淡的作品屈指可数,《你还爱我吗》是其中最出色的。1990年刘以达与黄耀明志向不合分手,两人各自发展。但1997年两人又重新携手,达明一派再次出世,如《每日一禁果》之类沿袭了达明一贯的风格,赢得认可。 BEYOND  BEYOND乐队的影响更为深远,至今仍是不少人心中的最爱。BEYOND走的是摇滚的路子,与RAIDAS、达明一派这样仅由两个创作人便可组成的乐队相比,BEYOND是传统意义上的真正乐队。BEYOND的作品虽也直面现实,但与达明一派的几近颓废相比,有更积极的意义,他们的作品面向更广泛的题材。象《大地》的怀念故乡和《真的爱你》的赞颂母爱之类是“正统”的题材,与摇滚乐一贯的反叛有些出入,BEYOND也给一些摇滚发烧友指为“摇滚的叛徒”。但BEYOND的另一些作品的深刻思想意义是香港乐坛绝无仅有的,《光辉岁月》呼吁消除种族隔阂、《AMANI》指责战火的残酷并憧憬和平的前景、《俾面派对》则直露对无谓应酬的不胜其烦、《海阔天空》直抒热爱自由的胸怀,其它如《岁月无声》、《长城》、《逝去日子》、《喜欢你》等也是BEYOND的代表作品。1993年6月,BEYOND的主要创作人兼主音歌手黄家驹在日本做电视节目时严重跌伤,一周後在香港去世。黄家驹的英年早逝使BEYOND乐队失去主心骨,之後乐队其他三人黄家强、黄贯中和叶世荣虽然继续在香港乐坛打拼,但其作品质量已明显不及从前。
TOP
12#

太极乐队资料
 主唱:雷有曜

  vocal: Albert Lui

  好棒的声线,
看过张学友1993演唱会吗?Jacky玩unplugged的“情网”和“偷闲加油站”,那里面吉它是Joey,手鼓Patrick剩下那位就是Albert。他们给Jacky做Chorus他就是太极的队长

  主唱:雷有辉

  Vocal: Patrick Lui

  吉它/主唱:邓建明

  Vocal & Guitar : Joey Tang

  他的名字实在太常见了,许多大牌歌星的歌词页里常见到。王菲的“长大”就是他的作曲

  吉它:刘贤德

  低音吉它:盛旦华

  他的BASS玩得很棒的!那首充斥SLAP BASS的名曲--全人类高歌

  键盘:唐亦聪

  Keyboard: Gary Tong

  这位相信许多人不会陌生,他经常出任许多歌手的唱片监制和编曲。如林忆莲+王杰--冬季来的女人

  鼓手:朱翰博

  Drums: Ricky Chu

  听听那首“乐与悲”吧   

  太极CD

  《迷》(1986,新艺宝CINE POLY)这绝对是张能听得出耳油的作品,而香港乐坛能听出耳油的作品也就不超过十张,所以您如果拥有这张专辑的话,真是恭喜恭喜。这张TAI CHI BAND的处女作在音乐配器方面做的非常地精致,电子合成器运用得出神入化。在音乐的题材上也多种多样,有反战,有嘲讽世俗,有感慨人生,还有TAI CHI式的硬派情歌……虽然这张专辑里没有TAI CHI BAND日后那些为人所称道的金曲,但是这张作品的每首歌都做的非常得精致和用心。无论是Albert在《沉沦》里的狂笑,还是Patrick 在《SO LONELY》里的吟唱都让人回味无穷。这张专辑的意义在于她奠定了TAI CHI注重配器和旋律的精致摇滚的风格,也开始了他们如何在前卫和媚俗之间寻找一条中间道路的历程。

  《想》(1987,华纳WEA)这张专辑里的《全人类高歌》尤为出色,完全体现出了太极的风格,听来让人热血沸腾。

  《沉默风暴》(1989 华纳WEA)主打歌《沉默风暴》做得中规中矩,倒是一首《留住我吧》让人感受到TAI CHI柔情的一面。

  《无尽风沙》(1990,华纳WEA)新歌加精选

  《太极Ⅶ》(1990,华纳WEA)看没看过《乐与悲》的MTV真是酷毙了。

  《一切为何》(1991,华纳WEA)《顶天立地》——TAI CHI的一惯风格。

  《Crystal》(1992,华纳WEA)一般。标题歌让人想到Michael Jackson和Paul Mccartney的

  《THE GIRL IS MINE》。《每一句说话》的MTV拍得有点伤感。整张专辑的总体风格有点媚俗。

  《正义勇士》(1993,华纳WEA)新歌加精选。精选专辑总是不错的。

  《4U》(1993,星光STAR)《一生不要说别离》,《再见Paulane》。

  《THE VERY BEST OF THE BEST》(1994,华纳WEA)精选!还有什幺好说的。双CD有收藏价值。

  《Utopia》(1994,星光STAR)
TOP
13#

陈百强屹立歌坛九年不倒
 梦想与现实有时候相差只是不足一线。10月24日至28日,对广州的陈百强歌迷来说,“梦想成真:实在是容易至极的事情,当他们以最真诚的欢呼声、热烈的掌声和鲜艳的花束迎接心爱的偶像登上星光灿烂的舞台时,他们也同时为自己漫长的盼望写下动人的句号。

  陈百强是广东歌迷最喜爱的偶像歌手之一,
他在内地的知名度和受欢迎程度绝不亚于其他巨星。陈百强的魅力源自何处?

  陈百强的艺途简单可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崛起,79年9月,他的首张个人大碟问世,即引起广泛的关注。《眼泪为你流》一曲充满真情实意,在青年心坎中迸发了感情的共鸣,陈百强因此一炮而红。

  第二阶段:大红大紫。80年8月至84年7月。五年内,他影视歌全面丰收,先后推出多张唱片均名列销量榜首,其中《偏偏喜欢你》便雄霸榜首六周。

  第三阶段:平稳略见下降。84年7月至86年底,张国荣、梅艳芳等旋风式扎起,一批老牌歌手纷纷受挫, 陈百强也受到了冲击。

  第四阶段:下滑。87年至88年上半年,连出四张唱片都与冠军无缘。

  第五阶段:反弹。88年8月,《无声胜有声》出人意料地突破重围,在张国荣、谭咏麟的前后夹击下奋声一跃,坐上销量榜冠军。《从今以后》、《Don’t cry for me》、《无声胜有声》等,一首继一首冲如各大流行榜。重振声威的陈百强于9月在歌迷的簇拥下度过了三十岁生日。随后即赴汉城,在二十四届奥运会上高唱一曲《牵手》。

  在歌坛纵横九年仍名列男歌手“五大”之列,显见他有过人的实力和吸引力。陈百强是一个独特的歌手,他的魅力也是与众不同。

  首先他拥有一副年轻、斯文、青春的脸孔,初出道的陈百强是以纯朴可爱的形象出现的,以后他参加的电影《喝彩》、《失业生》等片,所饰演的角色都是清新、纯情,平凡中泛着活泼的青春气息。随着时间的流逝,陈百强外貌和心境不断成熟,但脸孔和身段永远是那么年轻,许多人对他怀有又妒又羡的心情:怎么他一点也不象是“而立之年”?此外,他的衣着有品味,时刻散发着青春的魅力,他获得“全港十大最有品味人士”,显见他斯文、青春、健康的形象得到人们的欣赏。

  其次,陈百强拥有一副与众不同的美妙的声线。上天对陈百强的宠爱,给予他富有诱惑力的声线。他声线很优越,不用花任何心机和玩弄技巧,就能唱出复杂的感情,而且余音袅袅不绝如缕。陈百强擅长唱情歌,尤其是慢中速情歌,象《脉搏奔流》《等》《涟漪》等均是令人如痴如醉的佳作,唱来既委婉缠绵而又不流于媚俗,即柔曼深情而有不失之纤弱轻浮,恰似一股倾泻的清泉,令听者为之动容。

  还有,陈百强并非仅仅是一个歌星和偶像,他还是一名颇有才华的音乐创作人。香港最有影响的音乐评选活动“香港电台十大中文金曲”,过往的十届中,陈百强入选六届,其中五首金曲是陈百强自己所作的,至今出版的十多张唱片中(除《无声胜有声》),里面都有相当一部分作品是他自己的手笔。此外他还担任过多位歌手的监制,为他们创作过歌曲,象罗文《爱不问为何》,林姗姗的《恋爱预告》都是人们熟悉和传唱的。

  此外,陈百强是一个不断积极追求上进和创新的歌手。投身歌坛九年,他每时每刻都在寻求创新和突破。他的音乐风格早期是清新纯朴的城市民谣,配器也较为简单,多是运用钢琴和吉它。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的快歌及大量采用电声音乐伴奏充满强烈动感的歌曲如《冰封的心》等,也倍受欢迎。

  最后一点,自许冠杰开创粤语流行音乐潮流以来,香港歌坛一直是有超级巨星左右音乐主流的,早期有许冠杰、罗文,现在是谭咏麟、张国荣。在主流中,陈百强自成一派,脉络分明,拥有自己的一大批歌迷。时代的潮流逼使一些巨星落伍,而陈百强安然无恙,这说明他确实有过人之处。

  今天歌坛号称偶像的歌手多如牛毛,但追根溯源,第一个被称为偶像歌手的,不是许冠杰,不是谭咏麟,而是陈百强。九年来,他获得歌坛多项大奖及最受欢迎男歌手奖,至今仍保持一项每张唱片上榜非冠即亚且都获得“白金唱片奖”的纪录。
TOP
14#

另一条路的造星运动大规模展开
各类新星旧星均无法突破四大天王形成的“势力网”,而四大天王全力拼搏几年后有所松懈,唱片质量有较为明显的下降,而接班人却迟迟未露端倪。这时却有一股暗流正在进行蕴酿,走另一条路的造星运动不久大规模展开。
  造星运动的兴起,
却须由四大天王说起,黎明和郭富城便是造星运动最成功的得意之作。经过唱片公司一系列精心的形象包装,这两位英俊小生一洗前几年在电视界的失意,迅速崛起成为万千少男少女的偶像,这两位是所谓“偶像派”的最初代表人物。之后两人在牢固的基础下稳步发展和进步,实力日进,成就有目共睹。

  受此鼓舞,各大唱片调整战略,以忽视唱片质量的重大代价,全力投入新星的形象包装。于是一批俊男美女粉墨登场,宣传攻势一浪强似一浪,在人们尚未明白是如何一回事的时候,一位新的偶像已经成功诞生!这种势态在九十年代后几年几乎成为每一家唱片公司推出新星的唯一手段(例外的不多,陈奕迅算一个,而苏永康早已八十年代末便出道了)。

  以九十年代末四位英俊小生(即所谓四小天王)陈晓东、古巨基、古天乐和谢霆峰而论,他们真正能“红”的歌曲屈指可数,这是他们与黎明和郭富城最大的区别。黎郭二人虽然也以包装的形象成名,但这只是辅助手段,主打的还是歌曲。大家都知道黎明和郭富城的成名作分别是《相逢在雨中》和《对你爱不完》,这是香港乐坛两首经典名曲,而他们也一直在推出人们耳熟能详的有名歌曲。而“四小天王”则不然,谁能说出他们的“成名曲”分别是哪一首?不能!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成名曲,歌曲反过来是造星的一种辅助手段。除了他们的铁杆迷,谁能哼几句他们的歌曲?没几句吧?

  这就是与以前不同的歌星,是为了做“星”而唱歌,不是因为唱歌而成为“星”。重复一句:“使人记住的是唱歌的人而不是歌曲,这本身就是对这个乐坛最大讽刺!”
TOP
15#

歌坛寥落 崭新乐队潮流崛起
1989年,张国荣宣布退出歌坛,但是,一个杰出的歌手的退出并没有让香港歌坛变得寥落。因为,一个崭新的乐队潮流正好在这个时期崛起:RAIDAS乐队一曲《吸烟的女人》引来了一场乐队革命,于是,太极、风云、BEYOND、小岛、达明一派、凡风等等乐队先后浮出海面,为渐渐定型和商业化的粤语流行音乐带来了一场立足于香港本身特点的革命,使音乐有了更多的可听性。

  在偶像派渐据上风,
情歌泛滥的时候,香港的乐队迅速成为了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他们的代表包括太极、达明一派、RAIDAS,也是一次全港性乐队大赛的前三名。太极七子人多势众,是86年最受欢迎的乐队,主音歌手是雷有辉雷有耀兄弟。他们的歌声势较大,有一种痛快淋漓的宣泄感,却绝非歇斯底里的吼叫,不过他们的歌词常常是文理不通(填词人通常是因葵)。成名作是《红色跑车》,其后出唱片《迷》,内有《呐喊》、《迷途》(“金榜十大”冠军歌)等,销出5万张以上。

  由刘以达和黄耀明组成的达明一派虽然开始时受欢迎程度不如太极,后来却是成就最高的组合。以《惑星》、《继续追寻》等试探市场后,“宝丽金”决然为他们推出《达明一派2 》,主打歌是《迷惘夜车》,另有《Kiss me good-bye》、《迷恋》、《模特儿》等曲,为达明带来一张金唱片。 RAIDAS的两位成员是作曲的黄耀光和主音陈德彰(后来曾与周慧敏相恋)。形像相对而言较贴近大众。他们的《吸烟的女人》在港九每一个角落广为传唱,吸引人的不仅是颇具个性的电子旋律,还有“御用”填词人林夕营造的意境。

  其余乐队中有影响力的还有BEYOND、小岛、凡风等。由黄家驹、黄家强、黄贯中(阿Paul)、叶世荣、刘志远组成的BEYOND被公认是演奏乐器的顶尖高手,家驹的嗓音也颇具感染力,他们第一首打入流行榜的作品是《昔日舞曲》。小岛曾以唱片《画匠》与太极、达明同在“中文歌曲擂台阵”占一席之地,可惜很快就散了。凡风一如其名,以民歌风格为主,他们的《萍水相逢》等曲在繁嚣的闹市中给人们带来片刻宁静。

  然而好景不长,不久以后,这些乐队除了BEYOND之外都先后解散了,但是,在这个天皇巨星的时代,这些以团体姿态出现的歌者影响极其深远:直到现在,很多乐队的成员还活跃在香港乐坛,他们的革命创举使得如今的主流与非主流界限不再分明。
TOP
16#

--谭咏麟
如果说许冠杰开创了香港流行音乐的新潮流,
那么谭咏麟就是一个集大成的继承和发展者,从温拿乐队里面不是特别首重视的成员开始,谭咏麟终于奋斗到了“王中王”的位置上,成为香港一个没有人可以超越的歌坛神话人物。

  谭咏麟在1984年十大劲歌金曲四个季度40首季选歌曲中一人便不可思议地占有10首,并在年终席卷了几乎所有的大奖,不可动摇地确立了他乐坛第一人的地位。这也同时宣布香港乐坛进入了一搿的时代。谭咏麟早年是温拿乐队(Wynners)的主音歌手之一,温拿散伙後阿伦在1978年推出自己首张个人专辑《反斗星》,反映良好。随後的几年里他推出了数张颇受欢迎的大碟,《想将来》、《迟来的春天》、《雨丝情愁》、《天边一只雁》等是那个时期的代表作,受到普遍好评。

    84年谭咏麟的两张大碟《雾之恋》和《爱的根源》获得不可思议的成功,尤其後者可能是香港乐坛二十多年来最出色的专辑,《爱的根源》、《爱在深秋》、《夏日寒风》等多首名曲风行天下。之後的近十年中,他推出中每一张专辑都是令人爱不释手的珍品,销量屡创新高。当中的名曲更是多不胜数,象《爱情陷阱》、《雨夜的浪漫》、《朋友》、《无言感激》、《Don't Say Goodbye》等等都是香港乐坛的经典名曲。即使在退出颁奖典礼之後仍推出大量如《半梦半醒》、《水中花》、《一生中最爱》这样的名曲。1994年之後,受歌坛大势影响,阿伦唱片的质量有所下降。

    谭咏麟推出的可列为经典的歌曲应该是所有香港歌手中数量最多、质量也最好的,是後辈歌手难以逾越的高山。阿伦在事业的颠峰状态宣布不再领奖,在香港乐坛开了一个先例,从此之後他可以在小得多的压力之下继续自己心爱的事业,不失为一个妙计。去年处于极佳状态的黎明便效法阿伦,宣布不再领奖。谭咏麟以开朗、乐观的形象感染著演艺界的後起之秀,他声称自己“年年25岁”,永远以年轻人的心态工作。张学友、刘德华等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曾得到过谭咏麟大力的帮助。

  从70年代的长发叛逆青年,到80年代的主流温柔好男人,和现在历尽沧桑的稳重前辈,可以说谭咏麟从来都是笑傲群雄,光芒四射。

  年少的时候,就喜欢谭咏麟的浪漫。他说他的爱在深秋,他说所有的少女们可能喜欢听的话,他唱所有少男们可能经历的有关于感情方面的事。当《幻影》、《情似无情》、《水中花》这样一些伤感的旋律再一次响起的时候,有一代人的眼前会浮现出自己的青春,里面有着和谭咏麟相关的记忆。

  长大了以后,知道了真实的世界永远没有歌中的好:不会有彻底的完美,连《水中花》那种凄凉的美丽其实也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是还是喜欢谭咏麟,还有他的歌曲,因为那个时候的他也开始表达了成熟的姿态,偶尔唱一下自己老了的青春梦。有时候不禁也想,谭咏麟既没有与众不同的个性、没有惊人的高低音域,但是为什么还是有人会喜欢他。直到再一次的听到他的歌曲,听到歌中他那略显暗哑的温柔,才明白棗原来他的歌中记载了一个梦,一个有关于你、或者是我、抑或是他的关于“青春”的梦。

  好象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正拥有一个时代:他能满足绝大多数人的梦。当然也会有人不喜欢,但肯定说不出讨厌的理由——不喜欢这么完美的对象,岂不是自己不对?所以,谭咏麟做了10年的歌王,拥有一个无比辉煌的时代。尽管有张国荣、陈百强等人分享市场,但他是毋庸置疑的第一。属于谭咏麟的时代是积极向上、温情脉脉而又充满离愁别绪的。

  对于谭咏麟时代以后的岁月,有了闹闹嚷嚷的天王们,有了越来越多的奖项和越来越少的权威,有了另类的颓废的怪异的偶像。其实看看都市的歌舞场面,偶尔怀念一下属于谭咏麟的岁月,那个干干净净的、风花雪月的年代,感觉真的是非常的好。尽管说,和谭咏麟一起走过的那一些日子永远不会再重返,但是有谁能够阻挡我们的回忆呢?
TOP
17#

beyond乐队
1983年,beyond乐队的名字首次出现要一张唱片上。在这张名为“香港”的大碟中,碟上写着:有人歌唱,弹奏音乐,因为社会有这样一种商品需求,他们可以因而得到经济效益。也有人歌唱,弹奏音乐,是因为他们有一些话要说,有一些情感需求沟通。.....简单扼要地点出香港乐人徘徊于商业与艺术的分裂。
  --1985年七月,
beyond乐队在“坚道明爱”中心举行了首个beyond演唱会, 一鸣惊人,被形容为香港地下乐队。几个月后,beyond再次出现在“小岛&friend”演唱会上,他们重摇滚的外型和极具生命力的原创音乐,震撼了在场的观众,演唱会更以令人热血沸腾的“永远等待”作结。甫完场,便有人到后台与他们商讨合约的问题,进而开展他们职业歌手的征途...... --十年光景,岁月无声地迎接了一张又一张有声有色的唱片。不继为理想而奋斗,也同时为坚持而付出了许多,beyond乐队终于由地下走向了地面。尽管有部分人以为他们变节,但是对大部份的乐迷来说,beyond的音乐,赢得了更多的接受和欣赏。经于,一向被认为对立,水火不容的商业与艺术,却七妙地在beyond身上结合了。

  提起香港著名乐队beyond,人们可以随随便便地列举出许多“之最”。比如他们是在内地知名度最高的香港乐队;是香港乐队中最早北上北京与包括崔健在内的内地摇滚乐手直接交流的乐队;是在内地唱片销量最大的香港乐队;同时也不能不遗憾地提到他们也是被盗版最多的一支香港乐队。

  

  --香港乐坛的一面光辉大旗,成立了18年的“BEYOND”(别安)乐队,已于前日宣布解散。11月15日BEYOND三子为12月24日举行的《BEYOND GOODTIME》演唱会举行招待会,除宣布有关演唱会之事宜外,还正式向大家宣布他们将会暂别乐队生涯,另作个人发展! 虽然合作了18年,又是香港唯一一队有成绩的乐队,可是三子对BEYOND暂时解散并不感到可惜,也无所谓难过,反而兴高采烈地迎接未来个人新的发展。

  阿PAUL(黄贯中)道:“其实分开做个人发展,是家驹第一个提出的,好多年之前他已经说想出个人音乐大碟,不过那时好忙,所以一直都没做,到今日,大家都觉得是时候去做这件事,其实外国好多乐队都是这样,这个是乐队发展的必经阶段,我不觉得是解散,这样只是给我们大家一些时间去各自提升自己,将来有好机会又可以再合作

  黄家强就说:“以前BEYOND可能一年才出10首歌,但是分开了可能是一年30首,从大方面来讲对乐坛是积极的,不会不舍得,我们还是日日见面呀,又不是见不到,大家都会回录音房做事

  而一向只打鼓少唱歌的叶世荣又会如何?他笑道:“我都会出个人唱片呀,要练多些唱歌,行啦,其实这样都挺好呀,拉阔了发展层面,歌迷可以多见我们。”
TOP
18#

四大天王统领九十年代香港歌坛
在张国荣、林子祥、梅艳芳退出乐坛之后,香港乐坛突然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无巨星的时代。1990年刘德华、张学友、李克勤在角逐中占得先机,1991年黎明的火箭式走红使他与张学友、刘德华一起在年终的颁奖典礼上风光无限,三人被称为“三剑客”。但这个称号产生不到半年便告夭折,1992年郭富城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抢到歌坛最前列的位置,一家媒体戏诌式地将这四人比作神话传说中的四大天王,没想就此广泛传开,“四大天王”正式确立。这意味着这四个人已被公认为香港歌坛新的领班人,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其它歌手再度加入战团的机会。
  四大天王在整个九十年代在香港歌坛的地位牢不可破,
他们推出专辑总能轻松地卖个满堂红,他们推出的歌曲总能轻易打上排行榜榜首,他们瓜分了九十年代香港各大乐坛颁奖典礼绝大部分的大奖,而他们也总是轻易地击败一批批的挑战者从而更进一步地奠定自己的位置。可以说,九十年代是四大天王的年代,但在九十年代后期由于大势影响,他们的歌曲质量都不同程度地有所下降,显示出一些疲态。1999年底黎明在成绩斐然之时突然宣布退出一切乐坛颁奖,随后张学友也表示附和。这可以看作是四大天王时代的结束,后四大天王时代正式开始。
TOP
19#

九十年代的女歌手之争
代表艺人:叶倩文、林忆莲、周慧敏、王菲、郑秀文、彭羚

    在四大天王咤吒风云之时,即使是女歌手在他们的阴影下也发展艰难,能冒头的屈指可数。一些颇具潜质的新星如黎瑞恩、汤宝如最终都未成大器,而排在歌坛最前列的女歌星不外就这几个面孔……


造星运动的肆蔓引致香港乐坛式微
 在四大天王横行之时,仍有一些新秀不断地发出挑战,陆续有近十人曾被封为“第五天王”,但这些第五天王们没一个能持久,都红了一阵就沉寂下去,其中不少是很具实力或潜质的。
  在香港90年代的歌坛中,
除了一些天王天后们大受欢迎之外,一些有特色的歌手照样受到大家的关注,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许志安、苏永康、郑伊健、陈小春、彭羚、等等,而一些小字辈的歌手值得我们关注,他们是:郑中基、陈晓东、谢霆峰、梁咏琪等等等等。

     对于90年代末的香港歌坛来说,永远是热闹的。一方面,老牌的巨星们也不再真正沉寂,纷纷重返歌坛。像张国荣、林忆莲、徐小凤等,其实这些人历尽兴衰沧桑,早已经没有了好胜之心,他们推出新专辑更多的是因为各自对音乐的爱好而并不是为了唱片的销量。而唱片公司也更多的把他们看作是自己公司的历史、荣誉的一种象征。除了老歌手复出歌坛之外,香港歌坛另一方面的热闹是各种流行风格的比拼,那是许志安、苏永康他们的咸鱼翻身,也是谢霆峰、陈晓东他们的慵懒的微笑。他们要用自己的歌手与你今生永相伴。
TOP
20#

--张国荣

如果说在80年代早期的香港歌坛是“歌坛双杰”(关正杰、许冠杰)叱诧风云的话,
那个时代香港歌坛就是谭咏麟与张国荣“绝代双娇”的天下。当谭咏麟热潮形成的同时,在1984年的香港歌坛上又出现了张国荣亦歌亦舞的动感形象,他的一首《MONICA》迄今都是劲歌的样板。

  与谭咏麟平民情歌路线相比较,张国荣的定位应该是“雅皮士”。这位家境优越、受过英国高等教育的男子走上歌坛纯属偶然,他是因为参加歌唱比赛而走进娱乐圈的,那一年是1977年。

  张国荣早于1979年便推出自己首张个人专辑,但之後的几年发展不太如意,歌曲只有《一片痴》、《风继续吹》有点知名度。1984年,张国荣凭《MONICA》一炮走红,以其英俊潇洒、青春活力而又有些前卫的形象,成为众多少男少女醉心的偶像,據称他微笑的双眼會“电”人。《MONICA》可能是香港第一首登上大雅之堂的舞曲。在此之後,张国荣充分展示了他的偶像魅力,深情款款如《共同渡过》、《无需要太多》,狂野奔放如《无心睡眠》、《黑色午夜》,傲慢不羁如《不羁的风》、《贴身》、《拒绝再玩》等收放自如,而一些非情歌名作象《有谁共鸣》、《当年情》、《沉默是金》更是哙炙人口,令人回味不已。如果说谭咏麟是代表“正统”的话,那张国荣就显得有些另类,他的专辑中“不正经”歌占了很大比例,热辣辣的劲舞是他有别在同时代其他歌手的标志,而他的一些相当轻佻、颇具挑逗性的歌曲是其他人不太敢唱的,如《H2O》、《HOT SUMMER》等。可能和这方面的原因有一定的关系,张国荣在与谭咏麟竞争中总在落在下风,似乎行内人更认同阿伦。

    在1987年,张国荣露出赶上谭咏麟的迹象,他的大碟《Summer Romance》击败谭咏麟两张著名专辑《墙上的肖像》和《再见吧?!浪漫》成为当年最佳大碟,主打歌《无心睡眠》挤掉阿伦的《Don't Say GoodBye》当选十大劲歌金曲的金曲金奖,不过阿伦分别有两首和三首歌入选十大中文金曲和十大劲歌金曲,而张国荣都是只有一首《无心睡眠》。谭咏麟不再领奖使两人激烈的竞争就此被腰斩,张国荣因而在88年火了一把後进取心渐消,于1989年举行了全球巡回演唱會後宣布退隐。但不久之後他便复出影坛,拍了一系列经典的影片,1993年更是复出歌坛。

  尽管1977年张国荣就走进了娱乐圈,但是最初的演艺事业一直处于一个低迷的状态,直到80年代。可以说,张国荣后来的成功,是商业化手段的必然结果。从他本身的条件来看,他那张粉雕玉琢的孩子脸是博得追星族热情的原因。他的“雅皮士”的风尚也适合80年代中后期世界流行文化和社会消费的品位。

  张国荣可以说是娱乐圈里的一个神话——开始他是漂亮的歌星,疯狂少女的梦中情人。后来,他是香港最敢放肆忠于自己生活方式的演员,人们嘴里“不老的哥哥”。其实,回首张国荣,张国荣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对于哥哥张国荣来说,一生是断裂的2部分:一半是摇荡在寂寞的奋斗和名声的苦涩中,无辜却一再受到伤害;一半是看透了世事无常的自己的需要,不在乎一切外来的评判。

  而如今的哥哥已经看惯了人间的起起落落、看透了人间的真真假假,活得冷漠而又洒脱棗演能演的戏,唱爱唱的歌,做想做的人。

  最灿烂时也是最寂寞,最繁华时也是最悲凉。事业如日中天后的他并不快乐。但,他已经懂得:演戏就如同做人,是自己就好。所以他成为了巨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