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舒曼降E大调 《第三号交响曲 (莱茵)》 [复制链接]

查看: 2564|回复: 8
1#
罗伯特·舒曼 (Robert Schumann,1810-1856),德国著名的音乐家,在1830~1840年间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其中最主要的包括:由十二首乐曲组成的钢琴套曲《蝴蝶》(1829~1831)、由二十一首各具标题组成的《狂欢节》(1835)以及钢琴套曲《克赖斯勒偶记》(1838)。从1834~1844年的十年间,他在自己创办的《新音乐杂志》上发表了大量的音乐评论,集中的阐述了他具有典型浪漫主义倾向的音乐美学思想。四十年代,舒曼的创作重点从钢琴音乐和艺术歌曲转到交响音乐、协奏曲、室内乐、戏剧音乐等大型体裁方面,他的四部交响曲中有三部写于这个时期。
    舒曼降E大调 《第三号交响曲 (莱茵)》,完成于1850年,是他旅居莱茵河畔的杜塞尔多夫时所作,所以得名《莱茵交响曲》。这部作品是舒曼智慧的结晶,也是他思想的总结。这是一部描述性很强的作品,歌颂生活,歌颂莱茵河畔的美景:那屹立于河岸的宏伟的科隆大教堂,神话般的罗列莱城堡……这部交响曲共分五个乐章,其中第二乐章之诙谐曲与以前的诙谐曲不同,有着缓慢的民间舞曲般的风格;第四乐章以间奏曲风格插入,形成音乐形式上的主要特征;而第一乐章有许多部分均给人以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近似的感觉。
   试听的是第二乐章,原有副标题"莱茵河的早晨"。虽为诙谐曲,但有回旋曲风格,是一首德国民间古老的饮酒歌,具有朴素单纯的民谣风味。
演奏:德累斯顿国家剧院乐团
指挥:沃尔夫冈.萨瓦利施


分享 转发
TOP
2#

阿龙 在 2005-2-26 14:33:19 发表的内容
我CAO,都搞不清是MOKA的摄影技术太好,还是德国的风光太好,好到都不需要技术就能拍出好照片来。
找机会一定亲自去趟德国,把这问题搞清楚。



我也CAO,阿龙真会说话。你可别去德国,去了一看准傻眼。那儿的人拍片一水儿的“瓜机”,还什么技术,谁要是脖子上挂个像点儿样的机子,大黑小白地弄一堆头装模作样,那就透着一个字儿:傻冒!

[upload=gif]Upload/200522615374332304.gif[/upload][upload=gif]Upload/200522615383379084.gif[/upload][upload=gif]Upload/200522615385092379.gif[/upload]
TOP
3#

哈哈,我可以想像MOKA兄在德国人眼里的形象了
TOP
4#

我CAO,都搞不清是MOKA的摄影技术太好,还是德国的风光太好,好到都不需要技术就能拍出好照片来。
找机会一定亲自去趟德国,把这问题搞清楚。
TOP
5#




[upload=jpg]Upload/20052261335516945.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22613352492971.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22613355620225.jpg[/upload]
TOP
6#


我曾听过LPO和马祖尔的现场,非常喜欢此曲的意境。wen兄介绍的也好。

上几张照片顶一下。

图1~2 为莱茵河畔的杜塞尔多夫。图3~6 为莱茵河畔的科隆。


[upload=jpg]Upload/200522613285826363.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22613292813465.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2261330170902.jpg[/upload]
TOP
7#

阿龙 在 2005-2-26 19:13:46 发表的内容
哈哈,我可以想像MOKA兄在德国人眼里的形象了



知道我什么德性了吧。幸好我现在提醒了你,要不,将来你挂着满脖子的相机去德国,那可就真... ...哈哈
TOP
8#

Moka 在 2005-2-26 13:32:19 发表的内容
我曾听过LPO和马祖尔的现场,非常喜欢此曲的意境。wen兄介绍的也好。
上几张照片顶一下。
图1~2 为莱茵河畔的杜塞尔多夫。图3~6 为莱茵河畔的科隆。

Moka兄:感谢你为这旋律优美的音乐配上亲拍的图片!内容介只是随手在网上复制而已。
舒曼这首作品是自己较为喜爱的交响曲(我的交响曲唱片不到二十张,别见笑!),音乐从开始是就表现出明朗、愉快的心境,整个乐曲直至结束一直充满着欢乐的气氛。边听边看你配的美图,意境更美。
羡慕你在(莱茵)的“产地”感受高素质的现场音乐!
TOP
9#

好养眼,顶一个!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