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收藏的巴赫小提琴无伴奏 [复制链接]

查看: 11974|回复: 43
31#

上山砍柴 在 2006-4-14 0:17:06 发表的内容
谢林的早期录音,各有千秋。
就象鸭和鸡不能互相代替一样。


,好的,昨天看到了这个版本,经砍才兄一说,我今天就买来听听看。
TOP
32#

真有时间
TOP
33#

多谢旗舰老弟忍痛割爱。:)
TOP
34#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35#

[upload=jpg]Upload/200641415464561075.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4141547435306.jpg[/upload]
TOP
36#

[upload=jpg]Upload/20064141548915856.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41415482027013.jpg[/upload]
TOP
37#

科研级旗舰 在 2006-4-14 15:35:08 发表的内容
呵呵,多谢老兄的赠碟。其实送你都无所谓,本来就是LJ来的
下次有机会再去弄套。另外EMI的苏克版版也很好,怎么不见人提?

suk的EMI法国版是单声道的吧?在金海印没见到过,期待中
TOP
38#

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帕蒂塔(转贴)

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一共6首,BWVl001—1006,大约于1720年作于德国的克滕。这6首奏鸣曲与组曲,巴赫设计了小提琴表达所能演奏的一切和弦,使用了几乎不可能演奏的对位技巧。它们构成了巴赫小提琴音乐的颠峰。在巴赫之后,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很少有人再创作,是因为再也无法逾越这座颠峰。

第一位为巴赫写传记的作者福克尔在1802年写道:巴赫的时代,在教堂里演奏一件独奏乐器是司空见惯的事。不过,这些小提琴独奏作品是否为教堂使用是很有疑问的。巴赫在克藤宫廷期间没有为教堂服务的责任。同时,在他周围也没有第一流的小提琴家。巴赫自己是一位技艺颇可观的小提琴家,但在乐器上示范他写的这些难得要命的作品恐怕未必称职。这样看来,巴赫写作这些作品缺乏直接的动因。不过我们不应该忘记,巴赫曾经为键盘乐写下了大量的练习用乐曲,包括平均率。那么,巴赫为什么不可以为优秀的小提琴家写下迈向新的艺术台阶的作品呢?

1720年,巴赫完成了这6首独奏乐曲的手稿。有80年之久,它们一直以手抄本的形式在一些专业人员之间私下交流。1798年,在一本名为《小提琴的艺术》的曲集中,第一次发表了其中一个乐章。1802年,发表了3首奏鸣曲的初版本。1814年有人在圣彼得堡一家奶油店的包装纸堆中发现了这6首作品的巴赫手稿。1839年,德国小提琴家费迪南德·大卫予以编订出版。

实际上,小提琴独奏作品算得上是德国音乐的一个传统。一位与巴赫会过面的小提琴家韦斯特霍夫1682年曾在法国宫廷中演奏过他自己创作的独奏组曲,引起了阵阵赞羡之声。1696年,韦斯特霍夫发表了6首独奏小提琴帕蒂塔,每首都由4个乐章组成,这些珍贵的文献现存匈牙利图书馆。再往前溯,1676年比贝尔为独奏小提琴写下一首帕萨卡里亚,这是独奏小提琴乐曲中第一首成模成样的作品。它是巴赫《恰空舞曲》的前驱,两者都建立在主题变奏的基础上。

巴赫的这套作品大大地超越了前人的这些成就。一把单薄的乐器,在巴赫的手中发出两个声部(甚至三个、四个声部)的声音。主旋律有时出现在高声部、有时在中声部,有时在低声部,有时几个声部同时进行或穿插进行。巴赫创造了一种旋律的进行是有低声部伴奏的听觉效果,和声的进行是镶嵌在单一的水平线上。怎样把这些听觉效果转变成实在的音响,就是摆在小提琴家面前最具挑战性的难题。这需要高超的技巧是不消说的,但仅有技巧远远不够,它还需要演奏者具备深刻的洞察力。他必须把旋律从伴奏声部中分开:有时还要注意和弦音的相互配合。特别是在赋格曲中,他必须把嵌在低声部中的主题带出来。最后,还要把各个乐章连接成一个有说明力的逻辑的整体。在演奏连续的和弦进行时,现代的小提琴会产生许多困难。这是因为,在巴赫的时代,弓子是弯弓形的,马尾(弓毛)绷得不是很紧。这样在演奏和弦时就能使三个音或四个音同时发声。因此,现代就不得不采取变通的手法。有人认为演奏巴赫作品必须忠于原作,有人认为应当有现代的时代精神。大家认为好的演奏应该是怎样的呢?
TOP
39#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40#

lilacs 在 2006-4-13 16:10:57 发表的内容
现已收到全集的
米尔斯坦/EMI momo,DG大荷花,
海菲兹/RCA mono(全集版17),
谢林的DG(小双张)/sony(再版)mono,
格鲁米欧/philips(正价)
玛茨/EMI 法国版
梅纽因/EMI30年代mono(中价参考)50年代(法国版红与黑)mono,
克莱默/PHILIPS(日本版),ECM,
西盖蒂/vanguard,mono
Sitkovetsky/orfeo,
Sandor vegh/audivis,
韩岱尔/testament,
埃内斯库/pickvick
敏茨/DG
帕尔曼/EMI
不全的 米尔斯坦现场bridge2张 含第1奏鸣曲和第2组曲
                   orfeo2张缺第3组曲(只有前奏曲)和第1奏鸣曲
                  biddulph 录音棚录音 30年代的第2组曲
                  斯德格尔摩最后音乐会的恰空和第3奏鸣曲中的allegro assil
       海菲兹EMI第1奏鸣曲和第2组曲,以及第3组曲中的小步舞曲
             BMG 70年代在巴黎的恰空
             现场最后音乐会第3组曲中的前奏曲,鲁尔舞曲,吉格
       穆洛娃 philips三首组曲
       哈恩   sony 第3奏鸣曲和第2,3组曲
       阿约   日本版philips三首组曲
       拉宾   EMI
一天听其中的一首,各个派系中比较起来听.还有几个版本看来是不得不听的,比如sigiswald kunjken的古乐版和julia fisher 的全集版(金音叉奖),和和"鬼才"罗桑德的全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