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4567891011» / 2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分享)蚂蚁博士拜年大贴:2004年鄙人购买唱片回顾展示100张 [复制链接]

查看: 66366|回复: 377
71#

有朋友发短信觉得该贴还是很有指导意义,并询问有关唱片的盘号问题,不知道究竟是指什么号码?是唱片的编号还是制作公司的编码?或者是光盘的编号?因为一张完整的唱片里面这样那样的编号真还有几个。
还有朋友向我询问李源的信誉问题,我没有和李源打过交道、也素不相识,所以保留答复的权利,但看见李源在这里公开售碟,可能与168的关系非同一般,还有这里的好些朋友都找李源买碟,我想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吧,感觉得到李源应该是一个爱美人、爱生意、爱帮人的好人!
当然我帖子里面我买到的有些唱片,在市场上好象已经早就没有见到了,相信李源能够找到,如果实在喜欢,建议有心人将收网张得大一点(反正我是帮忙寻觅不到了)!
最后编辑蚂蚁博士
TOP
72#

第四十一张:《十面埋伏》电影原声音乐

[upload=jpg]Upload/20052209294014526.jpg[/upload]

唱片发行日期: 2004-07-16  唱片公司: 安乐影视
当年王菲的一曲《英雄》唱得英雄柔情万转,如今日本作曲家梅林茂为《十面埋伏》所做的音乐已让制片人张伟平底气十足。张伟平说,当初选择梅林茂就是看中了他所做的《花样年华》的感觉,“梅林茂为《十面埋伏》所做的音乐,是张艺谋所有影片中最令我感到震撼和陶醉的。”
    梅林茂是亚洲影坛知名配乐工作者,10余年来先后为王家卫的《花样年华》、黎妙雪的《恋之风景》等电影作品谱写配乐。而《十面埋伏》主题歌演唱者美国人凯瑟琳·巴特尔(kathleen battle),则是时下人气极高的国际歌坛巨星,她曾五度夺得格莱美音乐奖,还将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幕式上主唱奥运会会歌。这也是张艺谋执导的影片中,首次启用国际巨星来演唱主题曲。
    这次章子怡也会献声《十面埋伏》,片中会出现一段插曲,就是章子怡在牡丹坊当“歌伎”时边歌边舞时唱出的。张伟平说“章子怡自己也有点紧张,毕竟以前也没有唱过。所以她一直没有对外透露,就连前一段时间自己的网站开通时都没敢说。但是她很勤奋,为了演好歌伎,唱好这段曲子,她还特地请了老师辅导。她很用心,唱出来的效果不错。”
    不过有评论认为,张艺谋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电影都具有深厚的民族底蕴,音乐作品也应如此,而主题歌《爱人》没能体现民族内涵和情感韵味,听上去更像西洋歌剧。更有影迷揣测片方的用心:张艺谋觊觎奥斯卡太久了,中国唐代的故事居然用英文来演唱,这多半是一个商业目的。
      (转)故事简介:
    唐大中十三年,皇帝昏庸,朝廷腐败,民间涌现不少反官府的组织,其中以飞刀门的势力最大。飞刀门旗下高手如云,以“杀富济贫、推翻朝廷”为旗号,甚得百姓拥戴。飞刀门总部设在靠近都城长安的奉天县境内,因而直接威胁长安的安全。朝廷深以为患,逐严令奉天县加以剿灭。飞刀门帮主柳云飞虽在与奉天县官兵的战斗中牺牲,但在新任帮主领导之下,飞刀门的势头不减反增。奉天县两大捕头:刘捕头(刘德华饰)、金捕头(金城武饰)奉命于十日之内,将飞刀门新任帮主缉拿归案。刘捕头怀疑新店牡丹坊的舞伎小妹(章子怡饰)是飞刀门前帮主柳云飞的女儿,逐用计将她拿下,押入天牢。二人并再度设下圈套:由金捕头化名随风大侠,乘夜劫狱,救出小妹;藉此骗取小妹的信任,查出飞刀门的巢穴,以便一举剿灭。
    随风依计救走小妹。逃亡路上,随风对小妹呵护备致,小妺不禁对他渐生情愫;而随风与小妹朝夕相对,亦被她的出尘气质深深吸引。星月之夜,二人终究按捺不住,狂烈恋火,眼看一发不可收拾……
  林外,罡风凛冽,隐隐杀机正悄悄地向他们进逼……
    随风、小妹,这对不应相爱、却爱得炽热的恋人,将面临怎样的命运?明明有爱,为何内心深处,总埋伏着深不可测的阴谋?与及看不见的颤抖……
     曲目:
    1.opening title
    2.佳人曲 - 章子怡
    3.the echo game
    4.the peonyhouse
    5.battle in the forest
    6.taking her hand
    7.leo’s eyes
    8.lovers - flower garden
    9.no way out
    10.lovers - erfu solo
    11.farewell - 1
    12.bamboo forest
    13.十面埋伏
    14.leo’s theme
    15.mei and leo
    16.the house of flying daggers
    17.lovers - mei and jin
    18.farewell - 2
    19.until the end
    20.lovers - kathleen battle
TOP
73#

zjize 在 2005-2-20 12:42:10 发表的内容
我当然知道了,你是雨林和柏菲的战略客户嘛,嘿嘿,
难道你的XRCD比别人的CD还便宜??[/quote]

    岂止这点,嘿嘿,不愧是长老,悟性比较强,不过我买的XRCD比普通的CD(比如30、40元左右的)还是要贵一点点的,没有办法,天生玩唱片的料(不谦虚),哈哈!
      我为什么整死不买YLJ,这就是原因之一!
TOP
74#

第三十九张:大型管弦伴京剧唱腔《龙抬头》

[upload=jpg]Upload/200521916274946823.jpg[/upload]

唱片公司: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
唱片编号:CSCCD-383
《龙抬头》大型管弦伴京剧唱腔。伴奏是北京首席乐团;作曲由孟庆华、演唱于魁智、耿其昌、刘桂娟、关怀、陈俊杰、李胜素、李欣等;伴唱黑鸭子。其中碟中的《龙抬头》用传统戏曲声腔的结构构架,充分施展老生声线独特的魅力。《彩碟纷飞》通透的弦乐质感中,更能体现了青衣声腔的委婉,细腻。低回婉转的演唱诉说出旦角声腔中阴柔一面。《京剧情》是与意大利美声唱法的同一空间内,京剧声腔的魅力和“磁性”更有她屹立世界声乐之林的资格。该曲用两种唱法写作一首作品,新尝试地把各自个性浑然一体。整张碟的演录效果都很出色,对京剧有兴趣的朋友不容错过。
TOP
75#

ZJIZE,你娃咋的了?我展示的唱片之所以没有标价,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我购买正版唱片的途径和价格,不是自吹,服倒了一大片人!
TOP
76#

顺便再介绍一下希尔德加德,也有很多翻译做希尔德佳。

从文艺复兴以后,西方音乐进入了一条快车道。在这五百来年间,各种题材体裁风格的音乐层出不穷,汇成浩浩荡荡的长河,其成就令人叹为观止。在总结或解释这种成就时,有论家提出了(西方文化圈中有,而其他文化圈所无的)几个特征,如复调的发展、精确的记谱法、系统科学的训练教育方法等,其中还有一个绝非不重要的,那就是明确的作者身份,用现在的话说,叫知识产权的责任人。这也就是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所考证的“作者的诞生”。
  在此以前的时代里,音乐往往是没有作者的。所谓格列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据说是教皇格列高利一世(约540-604)在位期间所认可编定的各地用于教会仪式的素歌(cantus planus)。在我们今天听来,它们每一首之间个体的风格差异、以及所折射出来的背后那位作者的情况,是极为模糊的。因此,就算我们知道Salve festa dies(祝颂节庆之日)、Crux fidelis(可信的十字架)、Vexilla regis(王旗向前进)等歌出自所谓最早的法国诗人Venantius Fortunatus(约530-609)之手,我们对格列高利圣咏的感受却并未有根本的改变,因为在这几首歌中,我们找不到明显区别于其他歌曲的个性。当然,格列高利圣咏的独特魅力也许就在于这不张扬其个性的朴素无华,人们在演唱时把自我融入权威与传统之洪流,在整个宗教团契一起静默瞻祷中获得灵魂的安宁。
  但是,在中世纪我们依然能找到有明确作者的音乐。我们能见到一些有着优美的语言、独创性的旋律的歌曲。这当中,有一个人是极其重要的,其歌曲至今还以深沉质朴婉约的美,打动每一个听众。她就是十二世纪德国来茵兰地区的一位修女,圣希尔德佳(Saint Hildegard 1098-1179)。
  在中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十二世纪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前几个世纪因蛮族入侵而导致文化大衰败的“黑暗时代”已经结束,西欧人缓慢然而实有成效地从事着文化的重建工作。在学术上,随着将辩证法引入神学研究,一个重要的历史时代:“经院学术”(scholasticism)的时代开始了。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一种社会建制──大学,也在意大利、法国等地显露出它的雏形。人们开始重新与古代的优秀文化相接触,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正在陆续地被译成拉丁文。阿伯拉尔(Pierre Abélard,1079-1142)不仅作为杰出的辩证法大师而深受巴黎的学生们爱戴,更因其与埃洛伊丝(Hélo?se)的悲惨恋情而使后人为之扼腕叹息。在艺术上,一种新的风格,我们如今都很熟悉的,作为中世纪基督教艺术风格之代名词的哥特式风格(gothic),正在欧洲形成。而针对穆斯林而进行的十字军东征,也使欧洲人对外部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总之,十二世纪为后来中世纪盛期文化的到来做了必要的准备。
  希尔德佳生于特里尔与美因茨之间绿草如茵的来茵兰的一个贵族家庭,是家中的第十个孩子。他们全家笃信宗教,她有两个兄弟是教士,还有一个姐姐也做了修女。他们家与当地的施潘海姆伯爵(Count Spanheim)家关系甚密。伯爵的妹妹尤塔(Jutta)在迪西博登堡Disibodenberg)本笃会修道院创立了女修院。希尔德佳八岁时就被送到尤塔修女的女修院。1136年,尤塔修女去世,希尔德佳毫无异议地被选为院长(Magistra)。
  希尔德佳是一位在中世纪极为罕见的女性,虽然她的名声主要是因为她的异象(Vision)。异象又叫通神、神见,是指人的一种不寻常的体验,能够看到(感觉到)日常的自然世界中所不可能发生的是。作为一种神秘主义的基础,异象在每一种宗教中都有其重要地位。在《旧约》中,摩西看见上帝从荆棘向他召唤(《出埃及记》3:4),自然也是一种异象。后来的先知们更是把他们从神秘的异象体验中获得的上帝的意旨传达出来,以警戒偏离正道的以色列民族。《新约》中最有名的一次异象恐怕要算是扫罗在去大马士革的路上所见到的。当时他一心要扑灭新兴的基督教。快到大马士革时,“忽然天上发光,四面照着他。他就仆倒在地,听见有声音对他说‘扫罗!扫罗! 你为什么逼迫我?’”(《使徒行传》9:3-5)。从此,扫罗改名为保罗,积极投身基督教的事业中,成为最重要的使徒之一。在教会的历史上,异象的报道代有所闻,尤其是在一些重神秘体验的隐修派别中。
  希尔德佳从小就有超常的感觉,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还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虽然她一直体弱多病。后来,她写道, 这种能力已经是她天性的一部分,当她还在她母亲的腹中时,就印刻在她身上了。但由于害怕这些异象的含义及后果,她一直不敢告诉别人。当尤塔还活着的时候,希尔德佳只把她的异象告诉尤塔一个人,而她自己似乎也把这种情况视作缺乏能力。后来,她成为了院长新的职务、新的责任,改变了她。同时,她也获得了可以向他人公开其异象之内容的神圣指示。她把情况告诉了她的忏悔神甫沃尔马(Volmar),他清楚其异象的真实性,又立即向美因茨大主教作了汇报。一个由神学家组成的委员会审查了她的异象,肯定了它们的真实性,并责成沃尔马帮助希尔德佳记录其异象。
  关于她的异象,希尔德佳自己写道:“当我四十二岁另七个月时,一道极其明亮的燃烧着的光自天而降,倾斜进我的整个心灵,象一片火焰,它不是燃烧我,而是使我燃烧。它点燃了我的全部心胸。就象太阳用它的光线温暖着物体。就在那一瞬间,我已能理解各卷书──诗篇、福音书及旧约和新约中的每一部”。
  在中世纪,尤其是在女修院中,有异象这一类神秘体验的人很多。在希尔德佳的同时代及稍后,就有舍瑙的伊丽莎白(Elizabeth von Sch?nau)瓦尼的玛丽(Marie d’Oignies),马格德堡的麦赫蒂尔德(Mechthild von Magdeburg)等;到了十六世纪更有著名的圣德兰亚维拉(St.Teresa de Avila),她的《生命》、《全德之路》、《内心大厦》,是灵修文学中的不朽篇章。但希尔德佳的异象与她们的异象有着明显的差异。在她们那里,异象首先是一种醍醐灌顶的至福状态。她们把自己看成是上帝的容器,长时间痛苦的静默瞻祷来迎接那心驰神往、出神入化、神魂颠倒的狂喜。十七世纪意大利雕塑家贝尔尼尼(Gianlorenzo Bernini)在罗马维多利亚的圣玛利亚(Santa Maria della Vittoria)教堂所作的大理石雕塑《圣德兰的狂喜》中,把圣德兰表现得充满了肉欲感。
但希尔德佳的异象却和她们不同。它们更具预言性和训导性,更象是早期的先知,有着一种《启示录》般的风格。在内容上,也往往是以对未来事物的预言来警戒人们。与其他女神秘主义者相比,她的异象更侧重其视觉特性,而非肉体的感受,因而也更冷静。在异象中,除了所能看到的东西以外,常常还能听到用明晰确定的拉丁语表达的指令。一言以蔽之,希尔德佳的角色不是上帝的容器,而更象是上帝的舌头。
  希尔德佳把她的异象下来编辑成的第一本书,名叫《认识上帝之道》(Scivias),分为三卷,分别收录了六个、七个和十三个异象。涉及智慧、信仰、人性、启示、救赎、教会、圣事等重大主题。全书最后一个异象与末日审判有关,后来她又把它改编成一部道德剧《德性之律》(Ordo virtutum),这是已知最早的道德剧,也有人认为它是歌剧的先驱之一。后来,她又编辑了两本记录异象的书:《人生功罪书》(Liber vitae meritorum)和《神圣工作》(De operarione Dei)。前者涉及德与恶之间的战斗,共提出了三十五对不同的德与恶。后者进一步从宇宙论的角度论述她的神学思想。她这三部著作,以及论文与书信中表达了深刻的神学思想。她与各个层面的人通信,包括数位教皇、皇帝、神学家如圣贝尔纳、以及普通神甫修女乃至工匠等,现存书信约三百封。有论者评价道:“其著作以清新独创的方式,涵盖基督教启示的各个方面;单单这一事实已使她跻身教会的一小群杰出博士之列。”其神学是以宇宙论(cosmology)方式展开的,以上帝的创世为开端,涉及人性在世界秩序中的位置,提出人是受造世界的中心;同时又将救赎历史与创世相联系,从而保证其体系的完整及基督在救赎中的独特地位。
  此外,令人惊异的是,希尔德佳还著有两部科学与医学著作《自然史》(Physica)和《病因与疗法》(Causae et curae),体现出在中世纪极为罕见的科学观察能力,虽然她的处方中,也会有象钻石、红宝石等贵重物品,以及鸵鸟、鲸鱼 、狮子、豹等在当时的欧洲并不容易见到的稀有动物。
  希尔德佳酷爱音乐。早期的教会领袖,往往担心歌曲的旋律太出风头,影响人们注意并理解歌词的内容。奥古斯丁就曾说:“但如遇音乐的感动我心过于歌曲的内容时,我承认我在犯罪,应受惩罚,这时我是宁愿不听歌曲的”(《忏悔录》卷十,章三三)。也许当初筛选编定格列高利圣咏,也有这方面的考虑。但希尔德佳却没有这种顾忌,可能她的信仰坚定无比,不会被音乐所弱化;更重要的是,她对音乐的看法与早期教父们完全不同。她说:“要是没有音乐,词语仅是空壳;被唱的时候,它们才活,因为词语是身体,音乐却是精神。”音乐之所以如此崇高,是因为它是声音,能够与那最高的声音想联系;最高的声音便是上帝之言(基督),它是一切受造物的生命。
  在希尔德佳的作品中,最为我们所关注的,莫过于她所作的七十七首歌曲。这是希尔德佳为她的姐妹们创作的礼仪歌曲,它们汇成一集,名为《天国启示的和谐交响》(Symphonie armonie celestium revelationum),包括交替圣歌(antiphons)、应答圣歌(respons)、继叙咏(sequences)、赞美歌(hymns)、一部《垂怜经》(Kyrie)、一部《 阿莱路亚》(Alleluia)等。这些歌曲,有着特别优美的歌词,短小简练,语言质朴纯净,是一首首珍贵的抒情诗。它们讴歌三一上帝,赞颂玛利亚、天使、远古的族长与先知、使徒、殉教者、还有其他许多圣徒。歌曲的伴奏音乐也是希尔德佳自己创作的,它们并未沿袭已有的圣咏格式,而是有着极强的独创性,旋律变化多端,既有一词一音的安词法(syllabic settings),也有高度花腔的配唱法(melismatic)。有时音域极宽,旋律近乎即兴发挥。
  希尔德佳之谜中很重要的一个,乃是她是如何获得这许多才能的?她自幼入修道院。在中世纪,修士和修女所受的教育相差极大。天主教会重视学术,在许多修会,尤其象本笃会和道明会,有专门从事学术研究的修士。中世纪经院学术的繁荣,就是这一传统的结晶。但修女们就不一样了。教会重男轻女,女性不可能担任圣职,教会学术机构中也没有女性的位置。修女的责任不是牧养教众,而是独善其身; 她一进入修女院,就算是“嫁给了耶稣”,她所能献给主的,也只是她的一“身”,她要用此身,去承受主的恩宠。这样说来,希尔德佳真是罕见(présieuse)。她既是修院领导,又是通灵者(visionary);既敬虔,又极端;既是诗人,又是科学家;既是医生,又是圣徒。
  长久以来,在天主教灵修史上,希尔德佳都是非常重要的人物;到了当代,尤其是六七十年代以后,也许和女性主义运动之深入有关,许多人,特别是女性学者,越来越对希尔德佳有兴趣。起初是在她的祖国德国,八十年代以后,又播延至英语世界,人们编辑整理她的作品,撰写她的传记,同时,对大部分人而言更为重要的是,录制她的歌曲的唱片。据一本希尔德佳作品选附录所载,到1990年,就有唱片如下:《上帝气息上的一支羽毛》(A feather on the breath of God)( 宾根的希尔德佳的继叙咏与赞美歌),Hyperion A66039;《中世纪及文艺复兴灵性音乐》(Geistliche Musik des Mittelalters und der Renaissance),TELDEC 66.22387;《宾根的圣希尔德佳的歌曲》(Ges?nge der hl.Hildegard von Bingen),Psallite 242/040 479 PET;《宾根的希尔德佳:德性之律》(Hildegard von Bingen:Ordo virtutum),Harmonia mundi 20395/96;《宾根的希尔德佳:交响(灵性歌曲)》(Hildegard von Bingen:Symphoniae(Geistliche Ges?nge)),Harmonia mundi IC 067-19 9976I。
最后编辑蚂蚁博士
TOP
77#

ZJIZE,你娃咋的了?我展示的唱片之所以没有标价,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我购买正版唱片的途径(已经不是纯粹的购买可以定义的)和价格,不是自吹,服倒了一大片人!
我当初本来准备做唱片生意的,但本职工作确实不能丢,就只有搁下了,也好,圆了买碟的美梦!
TOP
78#

第四十四张:DECCA版《天鹅湖》全曲(2CD)

[upload=jpg]Upload/200522014215548458.jpg[/upload]

柴科夫斯基[天鹅湖]全曲
杜特华指挥/蒙特利尔交响乐团
芭蕾舞剧《天鹅湖》剧情梗概:
  四幕芭蕾舞剧,作品作于1876年。故事取材于俄罗斯古老的童话,由别吉切夫和盖里采尔编剧,是柴科夫斯基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由于原编导在创作上的平庸以及乐队指挥缺乏经验,致使1877年2月20日首演失败。 直到1895年,在彼得堡的演出,才获得了惊人的成功,从此成为世界芭蕾舞的经典名著。
  第一幕
  在优美的序奏声中大幕启开,台上是绿荫掩映的美丽的庭园,背景是雄讳的城堡。王子齐格弗里德迎来20岁的生日,明天将举行盛大的庆祝典礼,今天在城堡的前庭举行热闹的集会。桌上佳肴美酒,堆积如山。王子在家庭教师沃尔夫冈和友人宾诺以及村里的青年和姑娘们的围拢之下欢乐起舞。
  这时,母后出场,她对王子说:“你不能再如此终日嬉戏了。 明天在你的成年庆祝典礼上,请来各国的公主,你从中挑选未来的王纪吧。”王子勉强应允,母后满意地退场。
  王子意识到不久就要告别自由自在的青春时期,忽然心情沉重,脸上的笑容消失。宾诺发现王子不税,为了改变他的情绪,立刻拿酒来,开始欢闹。村民们跳起华尔兹,舞台上逐渐恢复明亮。
  一会儿,欢宴散去,红日西沉,王子陷入沉思。宾诺等四五个青年来邀王子狩猎,王子再次露出笑颜,和他们一同前去狩猎。
  第二幕
  这一幕由《天鹅湖》最有代表性的著名的序奏开始。
  山间湖水,美丽的月色,可爱的天鹅成群结队地在湖面上滑行似地游动,上岸之后,一个一个地变成了少女。其实,她们是被恶魔罗特巴尔德施魔法变成天鹅的,白昼是天鹅,只有夜晚才在这湖畔还原人形。
  这时,王子齐格弗里德手持弓箭登场,当他以一只头戴王冠的天鹅为目标搭箭欲射时,那只天鹅在王子眼前变成了美丽的少女。她自称是天鹅的女王奥杰塔,本来是某国国王的公主,被恶魔罗特巴尔德施妖术变成天鹅,只有夜里才恢复人形。而且,飞来这湖畔的那些天鹅,都是和她一样遭到同样命运的少女。王子听后大惊。
  王子聆听着奥点塔倾述的不幸,由深深的同情逐渐转为爱慕。同时,奥杰塔告诉王子,要想解除魔法,必须有纯真的爱情。王子发誓,要在明天的成年庆典上宣布与奥杰塔订婚。
  恶魔罗特巴尔德在暗地里窥视,露出狰狞的笑容。一会儿,东方发白与王子惜别的奥众塔和少女们,又被恶魔罗特巴尔德变为天鹅。
  第三幕
  盼望己久的王子的成年庆典。被邀请的贵族和达官显宦们云集在城堡的大厅里。王子和母后登场就位。然后从六个国家邀请来的美丽的公主也登场。但是,王子心中只有奥杰塔。不料恶魔罗特巴尔德带领黑天鹅欧迭尔出现,把欧迭尔变成奥杰塔的模样,欺哄王子,王子被骗,把她当做奥杰塔。
  舞会开始,跳起各国多姿多彩的舞蹈。王子与假奥杰塔起舞,并宣布订婚。白天鹅奥杰塔一直在窗外守望,她一声悲鸣,振翅飞去。继而雷鸣闪电,妖风 袭来,恶魔罗特巴尔德与黑天鹅狂笑而去。王子始知中了奸 计,持剑追赶。
  第四幕
  舞台上和第二幕场景相同,仍在夜晚的湖畔。
  奥杰塔和白天鹅少女们因王子的失策而永远失去重返人间的机会,无限悲伤。
  这时,手持利剑的王子奔来,跪倒在奥杰塔面前为自己的愚蠢请罪,再度表达他对奥杰塔的爱,永矢不变,两人紧紧拥抱,血泪沾襟。
  恶魔罗特巴尔德出现,王子拔剑相迎,经过一场恶斗,终于杀死了恶魔。
王子和奥杰塔为今生不能永久结合而悲恸,悲观之余,一同投湖,于是奇逐出现,他俩的伟大的爱情破除了魔法,白天鹅们重新还原为美丽的少女。
  《天鹅湖》 至今仍是舞蹈家们所遵循的楷模, 同时也是一部现实主义舞剧的典范。 剧情大致是: 被魔法师罗德伯特变成天鹅的奥杰塔公主,在湖边与王子齐格弗里德相遇,倾诉自己的不幸,告诉他:只有忠诚的爱情才能使她摆脱魔法师的统治,王子发誓永远爱她。在为王子挑选新娘的舞会上,魔法师化成武士,以外貌与奥杰塔相似的女儿奥吉莉雅欺骗了王子。王子发觉受骗,激动地奔向湖岸,在奥杰塔和群天鹅的帮助和鼓舞下,战胜了魔法师。天鹅们都恢复了人形,奥杰塔和王子终于结合在一起。
《天鹅湖》音乐梗概:
  《天鹅湖》的音乐象一首首具有浪漫色彩的抒情诗篇,每一场的音乐都极出色地完成了对场景的抒写和对戏剧矛盾的推动以及对各个角色性格和内心的刻划,具有深刻的交响性。这些充满诗情画意和戏剧力量,并有高度交响性发展原则的舞剧音乐,是作者对芭蕾音乐进行重大改革的结果,从而成为舞剧发展史上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其中许多音乐都是流芳百世佳作,这里只能选择其中著名的几首加以介绍。
  舞剧的序曲一开始,双簧管吹出了柔和的曲调引出故事的线索,这是天鹅主题的变体,它概略地勾划了被邪术变为天鹅的姑娘那动人而凄惨的图景 。 全曲中最为人们所熟悉的是第一幕结束时的音乐。这一幕是庆祝王子成年礼的盛大舞会,音乐主要由各种华丽明朗和热情奔放的舞曲组成。在第一幕结束时,夜空出现一群天鹅,这是乐曲第一次出现天鹅的主题,它充满了温柔的美和伤感,在竖琴和提琴颤音的伴随下,由双簧管和弦乐先后奏出。
  《匈牙利舞》,即是匈牙利民间的《查尔达什舞》。音乐的前半段舒缓而伤感,如舞蹈前的准备,音乐后半段节奏强烈,显示出舞蹈者的粗犷,是一首狂热的舞曲。 《西班牙舞》,音乐富有浓厚的西班牙民族风味,西班牙响板的伴奏色彩明亮,更加重了音乐的民族特色。音乐前半部分热情奔放,气氛热烈,后半部分则充满了歌唱性和旋律性。《那波里舞曲》是一首十分著名的意大利风格的舞曲,整个舞曲以小号为主奏,音乐活泼,前半段平稳, 后半段则节奏越来越快,气氛越来越热烈, 是一首塔兰泰拉风俗舞曲。
  《四小天鹅舞》也是该舞剧中最受人们欢迎的舞曲之一,音乐轻松活泼,节奏干净利落,描绘出了小天鹅在湖畔嬉游的情景,质朴动人而又富于田园般的诗意。
TOP
79#

第四十八张:弗拉门戈吉普赛音乐专辑-Eric Fernandez《魔力吉普赛》

[upload=jpg]Upload/20052201653319366.jpg[/upload]

专辑名称:《Magic Gipsy 魔力吉普赛》
歌手姓名:Eric Fernandez
发行日期:1999年
唱片公司:Higher Octave
简介:
这张极富节奏感的专集使Higher Octave Music的弗拉门戈音乐震撼了整个乐界。Higher Octave Music是另一个新世纪音乐的发行方,那年是1990年,正处于Ottmar Liebert的专集Nouveau Flamenco一跃成为90年代器乐专集的主流之一的时候。Higher Octave Music顿时在器乐界占有了一席之地,并努力成为业内最优秀的音乐制作方之一。在有评论家指出Liebert的作品只不过是空有弗拉门科音乐其表,而并没有真正表达出该音乐的实质时,Fernandez却演绎出了弗拉门科真实、核心的内涵。
这张现代的吉普赛音乐在摩洛哥节奏式的伴奏下,巧妙的将大量地中海传统音乐与交错的西班牙吉他调子结合在一起——其中还加入了异域风情,像是撒丁岛土著牧羊人的咏唱。这些无词的咏唱扩展了神秘的基调,而Adios Andalucia那轻轻撩动心弦的吉他曲又为非传统风格的曲目“Shalom Israel”融合了雅致的和谐感,而小提琴的演奏又为该曲点缀上了浪漫的色彩。
Higher Octave制作的许多新世纪音乐融合了在现今的慢摇滚中所具有的R&B节奏,体现这一点的最好的例子就是专集的同名主打曲目,该曲以Fernandez的原声舞曲伴着滑步开头,之后曲调在欢快的拍手声中进入了西班牙式的咏唱。与其他独特的作曲法——包括阿拉伯小提琴和大提琴的演奏——不同的是,Fernandez的曲调简短但却突出重点;每种曲调都有自己的风格,无论是即席的演奏、即兴的改奏还是收尾都不超过四分钟。这就为新素材和较少的片段重复提供了充分的空间。这张专集是Higher Octave Music今年推出的最优秀的作品。
01-Adios Andalucia 3:18
02-Salam-El-Maghreb 3:58
03-Mediterranee 2:40
04-Nomades du Nil 3:56
05-Shalom Israel 2:36
06-Sara Band 3:22
07-Nostalgia Otoman 4:19
08-Greek Charm 3:38
09-Inspiration Sarde 3:53
10-Amor Imposible 3:40
11-Magic Gipsy 3:32
12-Love on the Way 4:35
最后编辑蚂蚁博士
TOP
80#

第四十二张:方锦龙琵琶曲《临安遗恨》

[upload=jpg]Upload/20052209543985115.jpg[/upload]

琵琶演奏:方锦龙  指挥:陈燮阳  作曲:何占豪等   演奏:上海交响乐团
一直喜欢听方锦龙的“临安遗恨”曲,一首琵琶,竟让我听得那么的百转千折,柔肠寸断,同时,激昂慷慨,遗恨无奈,缅怀之极的感想,让我竟一时间,忘了心中的那种忧伤和不快乐,专注于曲子带来的感受。
  这首曲子,全长14:23分,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段落,一开始描绘了对那一段历史上的临安的怀念,繁华的临安,人文荟萃,以一种低速,优美的曲调,将近六分钟的琵琶主奏,表现了对那个时代,那个国家还有那位英雄人物的赞美。。 然后,琵琶声骤然急促起来,一种战势即开,沙场点兵的感觉顿时弥漫开来。熟悉的《满江红》调子,更是让所有人为之振奋,为之激昂慷慨。。 琵琶和管弦交织的第三部分,无疑是最最高潮的,既有对战场的描述,也有对当时朝局激烈争斗的描述,更同时带来一种遗恨临安,百年无奈的感觉。。 第四部分,基本上是对第一部分的一个回述。整曲精彩激昂,又百折千迥,实在是让人听得过瘾!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