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HIFI基本法---電的處理(轉) [复制链接]

查看: 8263|回复: 36
1#
HiFi基本法——电的处理(一)

上期我说过电源对一套器材的声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将电源处理妥当时,已为音响系统的靓声打下稳定的基础。我上次谈过的处理步骤为什么有这样大的作用?且让我将它逐一道来。

我首先谈电源相位的重要性。虽然每部机只要插上电源就可正常工作,但经验告诉我们,有时将某一部机的插头反插时,系统会消除交流声,使系统更为平静,更甚者,当我听某一类的音乐时,特别是大合唱时,各声部的声音特别齐整,在播交响乐时,感到各组乐器的群奏特别协调,乐器之间的空间感更明显,在听室乐或其他比较简单的演奏时,线条特别清晰,泛音的层次特别分明和丰富,敲击乐器的起落及力度清脆俐落,特别有劲和生动活跃,究竟原因何在?

我就曾为此和一班发烧友做过不少试验,我不想把这些枯燥的经过写出来,我只想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说明为什么一个系统的电源相位是这样的重要。

首先要明白电源相位怎样影响机器的工作。假设交流电的相位是正和负,系统中的CD机,前级和功放一起都在正相工作时,喇叭单元的振膜在接到正相讯号时向前推而在负相时是向后拉的,这样喇叭就被推动而发出声音。假如我们在听单一支管乐的独奏,演奏家是用气吹入通过管道而发声,这时空气是向前推动的,也是正相的讯号,若系统的电源相位是正确的话,喇叭的振膜是应该将空气推向前,这时就像真乐器演奏时小号的空气向前推一样,你听到的声音是有力的,凝聚的,定位明确,泛音丰富,线条清晰的。但若系统的电源相位是负相的话,喇叭振膜在应是向前推时却反而向后拉,和原有乐器发声时向前推的特性刚巧相反,这时你会感到声音松开,音像变大,线条模糊,欠缺凝聚力,泛音混浊,定位也飘忽不定。

我上面说是整个系统全部机器一致在同相位工作时的表现,但我们都知道,音响系统是由多部机而组成的,若大部分机都工作在正确相位而只有其中一部机的相位是错误的话那又如何?这里再作一个简单的比喻:音响系统中的CD机、前置、功放和音箱就像一队士兵,步操时必须步伐一致,动作和时间配合得好才能整齐,若指挥官叫口令向前时,队中有一个或数个士兵举错步时,很容易就令整队人乱起来。一个系统中只要有一部机在错误相位工作时,除非你素有训练和敏锐的听觉,一般人是难以察觉的,因为一个简单的独唱和只要几件乐器的音乐是不容易听出来,而且影响声音的因素实在太多,例如房间音响特性,器材摆放方法和配搭,喇叭摆放等都是影响声音表现的重要因素,虽然如此,也有一些方法可以察觉到电源相位出了问题。

相位出了问题时,最明显是在播大合唱或群奏时,(例如交响乐复杂的乐章),你就发现各声部有凌乱不齐整的感觉,例如一些女高音和合唱团一起演唱时,女高音往往被合唱者淹没。而难以分辨,但若整个系统的相位正确时,虽然在合唱团各声部齐唱时,女高音仍然可清楚容易的现出来,各声部和女高音的位置也不会飘移,最明显的是每一声部的声音都齐整,速度一致,起落明快,对答交代清楚。若你尝试将其中一部机的电源相位反转时,整体表现就大打折扣!

虽然知道电源相位如此重要,如何去测定每部机的相位呢?

方法有多种,可以说很简单,也可以说不简单,这里卖个关子,下次再谈。

HiFi基本法——电的处理(二)

上次谈过电源相位的重要性,今次继续谈的是如何去测定电源相位。

一向以来人们都喜欢用数字万用表的电压档测量每部机的漏电电压,以漏电电压低时的接法作为正确指标。但经过多年的实试,发觉这方法不一定准确,因为一般万用表在测量电压时,表的输入端的电容量负荷大部分的高频噪音多过低频噪音,往往在数字上造成误导的结果,所以最准确的方法是用可以量度微量电流(Microamp或Miliamp)的数字表测试器材的漏电流量,以漏电流量最低时的接驳方式为正确相位。

测试的方法和步骤如下:

1.每部机必须独立测试。测试时必须将所有讯号线和地线除去。

2.检查受测试的器材插头是两脚的插头还是附有地线的三脚插头。若是三脚插头的话,必须用一个三脚变二脚的转接插头,将地线浮起,否则无法测到漏电量。

3.将两脚插头插入电源后,将机开着,稍候数秒,然后将数字表打向测量微量电流的一档。

4.将红色的测试棒接触器材身上的RCA(莲花插座)的外壳,切记你的手不可接触机壳和测试棒的金属部分。

5.将黑色的测试棒接往电源插座的地线孔,如不便或怕危险,你可用一只手握黑色测试棒的金属作为地极回路,功效一样。这时万用表会显出数字,你用笔将读数记下。

6.做完上列步骤后,将机的电源关掉, 拔出插头,然后将插头反转,再插入电源插座,稍候片刻(约两三分钟,如大功率的巨无霸功放,则起码需要五分钟后才可再进行测试),然后开机,重复④、⑤两个步骤,然后将数字记下。

7.比较先后两次所得数据,数字低的插法是正确的电源相位。

8.试好后用颜色或贴纸在插头和插座上做好记号,方便日后重新接驳时不用再由头做过测试。

当你将所有的机依照正确的电源相位插好后,驳上讯号线和喇叭再开机时,你会有以下的一种反应:

一是感到声音明显好了,无论清晰度、分析力、速度感、力感和宁静的感觉也有所改善,声音也靓了很多。

第二种感觉是声音为什么反而差了!并且感觉先前不理会电源相位,随意乱插的效果反而较为好声!有第二种反应的人一定以为我教的方法有错,是吗?

事实上,你的判断没有错,的确在不同的系统上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原因何在?

经长时间的验证,得到的结论是电源相位正确时,并不保证靓声!

这岂不是自相矛盾?测试相位的功夫岂不是多余的吗?

这个玩笑开得太大了!

请不要烦恼,且让我细细道来。

在音乐再生的整个环节,即由CD机、解码、前级、功放和音箱甚至线材,每件器材其实都具有制造者个人特有的音色(或可称渲染),如刚巧碰到组合中各厂出的器材都偏向某种特有音色时,往往过于强调某种渲染而造成负面的影响。但如组合中混合了不同音色的器材时,例如前置的音色偏柔而功放偏阳刚的话,彼此间起了一种互补和中和的作用,为音色带来正面的好处。

一套器材的表现,是以整体最后聆听效果为依归,将电源相位校正只是众多校声的方法中的一种而矣!要系统靓声,还有很多功夫要做,最后还是要耳仔收货为准。这样说是否就意味着电源相位不重要?

不,电源相位的校正可以说是走向靓声的第一步,但如果不满意或效果更坏时,如何?

玩HiFi是要有耐性的(玩HiFi的美德之一),姑且就此打住,训练一下你的耐性,下次才说给你听!

准备收笔时,忽地想起要提醒读者,在测试胆机的功放时,必须接着音箱才可测试,测试时只需将讯号线除去便可进行。记着,多数胆机若没有接上音箱,很多时会烧毁输出牛的!

HiFi基本法——电的处理(三)

谈过怎样去用数字表测试电源相位的方法后,今次谈谈为什么有大部分的系统会变得好声而有部分系统反而衰声的问题;而有负面效果时又有什么补救的办法?

仍是由头做起!但你必须要专心一意去做,如你对音色、音场等欠缺判断经验或恐怕在试验过程中欠客观的话,最好在试音时能邀请一班耳朵灵光的朋友帮耳,给予客观意见,助你作出正确的判断。

你首先将所有器材依正确相位驳好电源,然后选择一些你最熟悉的音乐片段,最好是包括全频的交响乐和一些多部男女声合唱的片段,但录音的素质亦经大多数人认定是靓的才可作准。将有关片段细听一遍,留意音色的细节,音场内各部人声或各组乐器之间的排位和距离空间,齐奏时各组位置是否明确,合唱时是否各部齐整有序或是混成一片?每个片段试听时间最好不超过三分钟,以免影响你的集中力。 听过后将系统关掉,待放电后(约三至五分钟),这视乎功放的功率瓦数而定,大瓦数而储电量大的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放电),将CD机的插头拔起,然后反转插头插入插座,再将整个系统开着,听同一片段,留意音色细节和音场有什么分别,是好了还是坏了?

若你感到整体宁静了,清晰度增加,细节多了,各组乐器或声部之间的空间感和距离明显,合唱或单一声部独唱时齐整一致,没有混乱的感觉,那么这便是正确的电源插法,反之若效果更坏时,你便需还原到原有的插法。

根据上面的方法,循着次序逐一去试解码器、前级和功放,你就会将整个系统的电源相位调到最好的一点上。最后你会发觉整个系统可能有一部或两部机的电源插的插法是不依数字表的测定相位去插的,但声音反而靓的现象! 上面所述的都是经过很多发烧高手试验过,认为是最好的方法。所以玩HiFi若是一成不变,只依本子办事的话,那就不可能有进步。电的处理过程中,相位的确定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其他还有很多需要留意和处理的地方,而一般人最易疏忽的环节,就是插头和插座之间的接触点的处理。

一般发烧友只是将插头插入插座取电,有电供应能开机便算。他们往往忽略了插头与插座接触点紧密与否的重要性,也不去理会它们的接触点是否清洁,导电性能是否良好,总以为不是音频讯号通过的地方就可以不加以理会,他们这种疏忽的态度,其实也是导致音响系统衰声的一个主要因素。你且试试花多少时间检查一下每部机的插头和插座,看看它们的铜片是否已氧化发黑,无论新与旧,若插入后很易松脱,那你先把插座的电源关掉(安全第一!),把插头和插座拆开,将每一颗锣丝上紧,然后把它们的接触面用擦墨水的砂胶或幼细的砂纸磨至光亮,再用钳子把插座的铜片调紧,使插头插进时能紧扣,这样不但可以减少了接触面的电阻,使电流通过时更为顺畅,也减低了因接触面污秽引致接触不良而产生的跳火和躁音。如你的插头或插座已使用多年,发黑或残旧松脱,最好还是换过一些新而素质坚固可靠的好了。

当你做过这些功夫后,你会发觉整个系统的透明度和宁静度都增加了,动态明显地增强,低频更有力和控制力也改良了,乐器的质感和音场也肯定有所改善,不信,你试试看!
HiFi基本法——电的处理(四)

连续三期和大家谈过电源相位,插头和插座的处理,若读者能照我提议的方法去处理的话,相信你的音响组合一定有所改善,但至此仍未达到玩尽的地步。

要使器材发挥极限,有最佳表现的话,以下几点不可不留意:首先,检查一下由入屋的电箱起至供电给你的系统的插座。看看电线的粗细,插座的素质是否足够负荷你的系统,插座是否太旧或使用太久有氧化和松脱的现象,如果你发现电线的素质有问题,太细,电线的胶皮有老化或烧焦的现象,那你就必须重新铺设电线和换上新的插座。

很多发烧友都只着眼把金钱花在器材身上,却从不愿意花点时间和金钱去改善电源供应,一套数十万的组合,往往用一个拖板插入墙上的插座供电给系统便算数。我在国内就曾经见过一位拥有数十万器材的发烧友,用一条只售数十元的拖板,插在一个已经用旧发黄的墙内插座上取电供给他名贵的系统使用,他对我说他的系统总是弄来弄去都不好声,他用的是巨无霸型的大功率功放,但低音总是松松散散的和一团团的,高音粗糙而声音很毛糙,由于他系统所用的机都是公认最合配而效果亦为很多发烧友所认同的,他虽然不惜腰间钱,购了不少名线去配合,但效果总是顾得头来脚反筋。这种情形和我先前几期谈过的香港朋友所遭遇的情形差不多一样。我到他家检查过他的系统和听过效果后,着他买一些高质60安培的电源线,然后找电工从总电箱的保险跳闸后直接取电给他的系统专用。当完工那天晚上,他高兴到深夜三点钟还打电话给我,要开车来接我听听他的系统。一听之下,原有的毛病已去得八九,我再教他将各机重新分开供电,结果整体获得前所未有的改善。而他这次花费的工料费,比起他组合的钱来说,是一对讯号线价钱的几分之一而已!

这例子充分说明,虽然你用的是公认的靓声而贵绝人寰的器材,要是你供电马虎的话,也绝不能发挥器材的性能。

其实,一般预先装好的室内电线和插座最大的供电量多是约15A左右,由于成本关系,一般用的电线也多是一些大路平价线材,很难期望建造商用靓料。再者这些电线由于是平价货,很容易氧化发黑,你想用这些供电取得靓声,相信是一种奢望。

我曾经多次搬家,每次我第一样必要做的就是为音响组合重新铺设自己选购的靓电线和插座。每次都得到很理想的效果。经验告诉我,最好的方法是用够粗(60A-100A)多股铜线绞合的高质电源线(多股的意思不是指那些像头发丝那么细的那种,两种线的声音表现有很大差别,用粗铜线绞合的线无论力度、质感和舞台的台型都比多股幼铜丝绞合的线赢一大截!)直接将它驳入总电箱取电,用胶管和码钉固定在墙上,再接入四个高质的15A插座稳固地安装在墙上便大功告成。

为什么不多不少要装四个插座?如因某些原因不能装四个时,效果是否不能达到?

四个插座是这样分配的:一个给CD机和解码器专用的,一个给前级用,余下的两个是给双声道或单声道的功放专用,这样的安排是最好声的供电法。如你因某些限制只能装一个或两个插座的话,那只好用拖板来解决问题了。但请你紧记你若想靓声的话,拖板和线材的质素切不可忽略,不同的线材的插座肯定会有不同的表现,很多发烧友就利用这拖板来校声呢!

最后要提醒你一下,这组电源切勿和电脑、冰箱、洗衣机、空调和风扇共用,因为这些电器工作时都会产生噪音和污染电源,有时令你的音响系统产生莫名其妙的杂音或使声音粗糙。再者,有拖板时,CD和解码器最好用独立的拖板,避免CD机或解码器泄漏出的数码杂声和垃圾影响其他如前置或后级。当然如你想彻底隔绝CD机产生的电源和讯号的干扰,你可以有一些高质的电源隔离牛和滤波器。过滤电源后才供电给CD机,日后我会介绍。

想靓声,前级当然不应和CD机及解码器共用一个拖板。但前级和功放共用一个拖板时,你更要考虑拖板的电线负荷电流的能力,若你用的是巨无霸级的功放,用电量很大的话,最好还是各自用独立的拖板,效果才能有所保证。

记着,充足的供电,远离干扰,机与机之间不因供电不足或抢电而互相牵制,是靓声的重要法门之一!

HiFi基本法——电的处理(五)

写过多期有关电的处理方法意犹未尽。事实上,多年来从自己的实验和朋友的交流中学到不少有用而具实效的方法,可以令电的供应有更佳的效果。以下是一些花费甚小而收益甚大的方法。

一、不用的音响器材或电器不要接上电源。

很多发烧友喜欢将手上所有的录音机、收音机、VCD机等一古脑都驳到音响系统上,实际上,有些机只是很久才偶尔用一下,但你知否,有些机虽然不接着电源,有部分机是处于候命(即随时备用)的状态,不要看小这些机器对音响系统的影响,它往往是衰声或引起莫名其妙的杂声的元凶。你试将所有不经常使用的机除下连接的讯号线,拔去电源,声音肯定会有不同的表现。这除了牵涉到机与机间的干扰外,其实也涉及机与机的地线环路影响到音响系统的表现。

我就曾经有一个很有趣的经历。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HiFi叙会,朋友用的是极名贵的器材,播放音乐时经常被一些不明来历的杂声干扰,不时发出"噗噗"声。起初以为器材有毛病,但经代理的技术人员用仪器测试,并在代理的试音室实地试听,证明并无损坏而且工作正常,但回到家里驳上线后,仍是一样。发出的杂音总是找不到原因。我建议他把家里一切电器(除电灯外)连冰箱也关掉,杂声依然故我。正在毫无办法之际,我唯有使出最后一招,把家中所有电器逐一拔出插头脱离电源,最后发觉竟是厨房中的一部洗碗机作怪。当拔出该机的插头后,整个音响系统恢复正常!试想一部已关上电源的洗碗机竟然会引起杂声,太不可思议了吧?

多年前我仍在玩黑碟(LP)的时候,有一次经历也是我毕生难忘的。我记得当时用的是英国的DECCA唱头,这唱头的输出很特别,左右声道共用一条地线的(一般唱头都是左右用独立地线),在装好唱头后,总是有交流声和放音时某些地方失真,无论我用什么方法都弄不好。唱头是新的而调校一切都无问题,我甚至不怕麻烦将唱盘和前级抬去朋友家试听,结果证实唱盘工作正常,前级也没有毛病,正在一筹莫展之时,我想可能引这毛病的原因,一是讯号线插头和插座的接触不良,亦可能是讯号线内部的线芯断裂而引起这样的毛病。在无法可施的情况下。唯有把所有讯号线的插头和插座清洗一番,然后驳好整个组合再开机,毛病竟然不药而愈,而且声音靓很多。这样相安无事,直到有一天需要为朋友录音才发觉录音机的讯号线竟然没有接上前级,于是重新接上,但在放唱片时竟然故态复萌,再把录音机的讯号线拔出后恢复正常!有一点奇怪的是,当时录音机的电源是关掉的!事后我和一些精于电声的朋友研究,唯一的解释是地线回路引发杂声,而失真是因为录音机接驳上前级时,改变了前级的输出负荷而导致失真。由此可知,一些不常用的器材不接上系统,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杂声和失真也是靓声的一个方法。

二、听音乐时,家里装有石英灯和光管的话,最好把它们关掉,改用普通钨丝的灯泡作光源,这样子做的话,你会觉得系统的宁静度、音色的透明度有明显的改善。

三、在供音响系统专用的拖板上加一盏小瓦数的灯(一定要用普通钨丝灯泡),这样可以减少射频干扰,使系统的声音更宁静,声音更清晰。

四、电源线和讯号线切忌平行摆放和靠在一起,因为当两种线平行而相近时,讯号线会捡拾到电源的磁场和杂声而引起交流声和噪音。如果没有办法的话,最好让它们交叉而过,更要注意的是,不要为了美观整齐而将它们捆在一起。就算同是讯号线,也不可捆成一束,否则必衰声无疑。

五、试用尼龙草绳或棉绳把插头稳固地绑在拖板上,再用不同的物料例如石块、钉脚、CD盒子,或甚至碗碟(薄身的最有效果!)将拖板承起,看看音色有些什么变化?可能令你有意外惊喜也不定呢!                     ----------- 李哥谈HIFI
最后编辑clk
分享 转发
TOP
2#

好!太详细了,我也正想搞我的电源系统。
TOP
3#

聽音室好的前提下,先搞好電源再搞器材非常重要.
TOP
4#

這是電工基本知識
TOP
5#

交流都要整成+/-恒定的双直流电源,交流电相位能影响喇叭的前后运动吗?
居然还有这么多人回应,难道网络真得真假不分么?
TOP
6#

我来看看学习一下~不过大多都不懂~呵呵~
TOP
7#

玩HIFI的人不一定動手能力強就真
TOP
8#

電源相位?訊號相位?原作者是不是有點搞混了?
TOP
9#

ppzz 在 2004-12-28 22:34:13 发表的内容
我认为电源是有影响的,但楼主的理论是胡说八道。
这里的关键不在于电源对声音的影响,关键在于你发这样的贴子误导网友,在发帖子之前应想清楚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把道理说清楚。

我认为好的电源线,一方面提供合适的电流通过能力(未必是越大越好),其次是尽可能降低各种杂讯对电流的影响(屏蔽、绕线方式)。相位的影响是存在的,我们平时用的有些电器,相位相反后机壳会带电,可知会对音响形成干扰。

另外,论坛以发贴量来确定“级别”我认为是不合适的,这其实极其有利于有些JS炒作自己的产品,也会使得低水平水王的影响力成为最大。不如使用积分制,积分可以由看贴的人根据水平打分,这样“博士后”才有其真正的价值。


同意,楼主的结论是正确的,但论据是胡扯。
TOP
10#

自己試試看就明白清楚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