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摩机日记(四)降低音响系统噪声的方法 (柯颂V8i功放篇) [复制链接]

查看: 57980|回复: 181
21#

wvwvwv 在 2004-12-5 21:15:55 发表的内容
已转载!
相关链接:
摩机日记(一):

http://www.jd-bbs.com/read.php?tid=446025&fpage=1

摩机日记(二) 降低音响系统噪声的方法:

http://www.jd-bbs.com/read.php?fid=27&tid=446026&page=1#lastatc


摩机日记(三)降低音响系统噪声的方法:(山灵CD-T100C篇)

http://www.jd-bbs.com/read.php?tid=446038

摩机日记(四)降低音响系统噪声的方法 (柯颂V8i功放篇)
http://www.jd-bbs.com/read.php?tid=446045


W兄,你好。

《摩机日记(四)》的7~25以经于12/12上传完了,在你方便的时候请把剩余的部分也转贴过去。

谢谢。
TOP
22#

哎呀大佬 在 2004-12-12 9:21:29 发表的内容
说说摩机后音质如何?


关于摩机后的音质,在各位音响发烧界的前辈面前实在不敢乱说些什么。因为还涉及到听音环境、喇叭摆位和聆听经验等诸多关键要素,确实没有把握能够准确地描述音质效果。

请原谅,我在文章中也是尽量回避各项改善措施对音质产生直接效果的描述。但可以肯定的是,大多数摩机措施都能够给音响系统带来可以感知的改善。

我能说的只是:同摩机前的系统相比,可以用完美两个字来形容。

谢谢
TOP
23#

19、主电容器板的左右独立电源的地电平通过两个串联的10Ω 2W电阻连接起来,电阻中点连接到CPU板的地端。为模拟地与机箱地提供了一条相对高阻抗的连接通路。

20、问题:
● 在前级5组输入RCA板与机箱间有低阻抗通路;
● 机箱通过前级信号输出电缆的外屏蔽导体与模拟地连通。
改进措施:
● 切断前级的信号输出电缆。
此时,机箱与模拟地之间只剩下5Ω(两个10Ω并联)的相对高阻抗连接了,实现了“一点”接地。

[upload=jpg]Upload/2004121122175851040.jpg[/upload]
左右电源地通过两个10Ω电阻连接,电阻中点接CPU板的地端

21、功放散热器的温升测试。
● 测试工具:热电偶 + omron E5EN-Q1TC温控器。
● 测试条件:环境温度32℃;V8i封闭在电视机柜内;以中等输出功率播放75分钟。
● 测试结果:右路功放的主散热器的表面温度达到50℃。打开玻璃柜门后,上述温度稳定在47℃上下。

22、V8i功放后级输入阻抗实测值:
左通道:223.7kΩ@25Hz  69.6kΩ@5kHz  9.4kΩ@20kHz
右通道:223.5kΩ@25Hz  68.1kΩ@5kHz  9.2kΩ@20kHz

23、V8i功放后级输出阻抗实测值:
在25Hz信号输入条件下,实测放大器右通道输出内阻r0=27.67mΩ,包括机内喇叭线部分约4.4mΩ。

待续。
TOP
24#

mosana 在 2004-12-14 22:15:26 发表的内容

就是v8i 可以断定与其他的器材无关,层去除所有连接;也用过无地线的电源线;还买了一个清华的高档滤波器;我曾长期监测电压(220~230)、频率(49.5~50.5);后来听说是直流分量影响,也用直流档测过,几乎都是5.25伏。
我始终认为是电源的问题,相信v8i的质量。可我又无法证明!谢谢ChenYH兄。


Mosana先生,请允许提几个问题:

1,“嗡嗡”声时大时小,什么时候大?什么时候小?左右声道的“嗡嗡”声是否对称、是否同步?你已经关注了很长时间了,你的初步感觉是什么?

2,交流电压在220V to 230V范围内,对“嗡嗡”声的大小有影响吗?

3,5.25V直流分量指的是什么?

4,你的V8i机箱曾经打开过吗?

5,请用你的FLUCK85数字表测试:■ V8i功放的±78V主电源的直流电压值与交流分量值;■ ±80V稳压辅助直流电压值与交流分量值。(请记录当时的交流电压值。)

6,在静态时,用你的FLUCK85的直流毫伏档测一下末级KOA BPR38 0.33mΩ电阻上的直流电压降。

7,在静态时,用你的FLUCK85的直流毫伏档测一下左右声道输出(即喇叭上的)直流分量值。

8,断开前后级之间的U型插销,最好用交流毫伏表测一下左右声道输出(即喇叭上的)交流分量值。

以上操作必须十分谨慎,切切。

谢谢。
TOP
25#

mosana 在 2004-12-15 13:25:30 发表的内容
另外,伏安法测电阻我只有4~20毫安的直流发生器没法量,
用直流稳压电源是,我要测的导线,串一个什么东西好,好像灯泡,点炉丝之内的东西不是很好吧!
请教了!


mosana先生,你好。

用一个电池加一个固定电阻也能构成一个电流源。
假如你有两个万用表,那就方便了。找一节新的电池、一个3.6欧姆左右1/2W瓦以上的电阻和一个电表(调在直流电流档上)。
测试时将电池、电阻、电流表及被测线材串联起来,由电流表直接读出电流值(单位取mA), 用FLUKE85的直流毫伏档读取被测导体两端的电压值(单位取mV),代入R=V/I即可算出导体的电阻(单位就是欧姆)。
由于电池两端的电压是不稳定的,被测线材的电阻值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每次测量都要同时读取电压值和电流值。

谢谢。
TOP
26#

wvwvwv 在 2004-12-14 22:18:12 发表的内容
两根双芯线(共有四根独立的电线),四根并联后当作一根芯线使用;
铜编织带是另外一根线;


可是铜编织带用的材料很一般啊,甚至不是无氧铜,做喇叭传输线效果能好吗?


W兄,你好。
关于喇叭线的传输效果,像我这样的发烧友不应过多地考虑由于材料更改所能带来附加的音质改善。
应该讲,解决了铜损、辐射损耗和高频趋肤效应损耗的喇叭线材就已具备了理想喇叭线的基本特征。无氧铜、甚至镀银表面处理材料的选用,由于纯度较高,线体可能更柔软些,材料自身的噪声更小些。追求完美的朋友们可以试一试。
请原谅我的无知。
谢谢。
TOP
27#

mosana 在 2004-12-16 13:12:08 发表的内容

3, 5.25V的直流分量可能是电表的错误造成的。你可以验证一下:先测量一个5.25V,对调两根表棒后再测量一个值,如果我判断得对的话,前后两个直流电压值的极性应该是不变的。
答:对调两根表棒后均为负极性,--3.00.--5.25

8, 断开前后级之间的U型插销;用一头短接的RCA插头插入V8i的“POWER AMP INPUT”插座(短路功放输入端),用FLUKE85的交流毫伏档测一下左右声道输出(即喇叭上的)噪声电压值。用耳机能听到什么(交流声、吱吱声、丝丝声或者其他声音),我想有一个概念。
答:"短路功放输入端"会不会有什么风险?

谢谢。


mosana先生,你好。

3, 关于5.25V的直流分量只是电表的错误造成的,因为交换表棒前后所测得的两个电压值的极性是一致的,逻辑上是矛盾的。你同意吗?

8, "短路功放输入端"不会有风险。在文章中我也提到过,本人经常这样操作。只不要开机插拔插头。我还是希望你能够测一次。
请注意两路声道的功放输入端都要短路,RCA电缆尽量短些(以防止受电磁感应干扰),另一端只短路,不要接任何东西(保持悬空状态)。

谢谢。
TOP
28#

yyhh13 在 2004-12-18 10:26:21 发表的内容
多谢楼主答复.
我记得以前在其他地方看到过一种电源线的制作方法,即用多股喇叭线绞合编织成一根电源线,对声音的改善较大.我想原理上应该也是通过多股线的绞合来增加线间电容,以达到更强的电源滤波效果吧?如果这种方式和您所说的普通电源线外加铜编织网屏蔽的方式结合起来,原理上是否会更好些呢?




Y兄,你好。
我在《摩机日记二》中曾举过一个例子:
某世界著名品牌的某种电源线是由七根电线加上外屏蔽层构成的。六根电线分成两组,三根“褐色”相线、三根“兰色”零线相间排列在“黄/绿”保护地线的外围。
这种结构使得电源线周围的电磁场分布很均匀,没有峰值存在,再加上外层屏蔽,可使由电源线产生的电磁场骚扰降到最低程度。就这种电源线的导体有效横截面面积而言,相线、零线和保护地线也都只有1.69平方毫米而已。

你的“通过多股线的绞合来增加线间电容,以达到更强的电源滤波效果”的说法,本人实在不敢苟同。如果实际情况果真如Y兄推测的那样,则只要在电源线的两端各线间分别并接上三个300pF左右的电容器,滤波效果应该是等价的。可是这种现象始终没有出现过。所以,电源线滤波作用主导的论点是站不住脚的。

我仍然坚持这样的观点:电源线的直流电阻部分并不是影响音质好坏的主要因素,而电源线周围存在的电磁场辐射骚扰的大小则是问题的实质。

请原谅我的固执。
谢谢。
TOP
29#

mosana 在 2004-12-15 13:14:07 发表的内容

1,“嗡嗡”声时大时小,什么时候大?什么时候小?左右声道的“嗡嗡”声是否对称、是否同步?你已经关注了很长时间了,你的初步感觉是什么?
答:白天大,夜里小;是把耳朵贴到v8i上听处的;初步感觉是来自变压器

3,5.25V直流分量指的是什么?
答: 我是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挡在交流220v电源端测出的;

8,断开前后级之间的U型插销,最好用交流毫伏表测一下左右声道输出(即喇叭上的)交流分量值。
答:这个断开过,还是有


mosana先生,你好。
1, 若“嗡嗡”声来自变压器,则只有在将来的适当时候打开机箱处理。也可以请教柯颂的工程师,有什么有效的方法可采用。甚至可以把变压器拆下来,单独通电,找出噪声来自变压器内部还是出自安装后变压器与机箱金属结构件之间的电磁作用的产物,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以解决。

3, 5.25V的直流分量可能是电表的错误造成的。你可以验证一下:先测量一个5.25V,对调两根表棒后再测量一个值,如果我判断得对的话,前后两个直流电压值的极性应该是不变的。

8, 断开前后级之间的U型插销;用一头短接的RCA插头插入V8i的“POWER AMP INPUT”插座(短路功放输入端),用FLUKE85的交流毫伏档测一下左右声道输出(即喇叭上的)噪声电压值。用耳机能听到什么(交流声、吱吱声、丝丝声或者其他声音),我想有一个概念。

谢谢。
TOP
30#

yyhh13 在 2004-12-18 15:46:56 发表的内容
多谢楼主答复,我有关电源线我还有个问题(呵呵,不要嫌我烦哦):我非常同意你"电源线的直流电阻部分并不是影响音质好坏的主要因素"的观点,但是我认为辐射骚扰并非影响电源线效果的唯一因素,不同线结构形成的等效滤波器也是影响线材效果的重要要素.对高频来说,在电源两端各线间用三角型接法并接三个电容,电容值是等价了,但是作为低通滤波器来说,滤波效果不仅仅取决于电容值,还与电感值有关系,多线绞合实际在电路中串接了等效电感,而仅三条平行线间并接电容,对高频干扰所起的旁路作用应该比较弱.
另外,不同电源线所起的作用不同,可能并不仅仅是屏蔽所起的作用,不同的结构使得其等效滤波器的参数不同,会带来音色的不同变化.


Y兄,你好。
谢谢你提出的质疑,大家探讨如何正确地阐述喇叭线对音响系统带来影响的机理,这正是健康的HIFI精神的体现。至于最后谁能说服谁这并不重要,而重要的是能够把各自具有建设性的观点提出来,而符合客观实际的观点会随着更多人的实践以及时间的推移得到证实。

关于电源线,我的表述是:“电源线的直流电阻部分并不是影响音质好坏的主要因素,而电源线周围存在的电磁场辐射骚扰的大小则是问题的实质。”
■ 其中并没有“影响电源线效果的唯一因素”的说法。
■ 在引用的一款喇叭线例子中(某世界著名品牌的某种电源线是由七根电线加上外屏蔽层构成的。六根电线分成两组,三根“褐色”相线、三根“兰色”零线相间排列在“黄/绿”保护地线的外围。),我认为这种结构安排是针对电源线周围的电磁场分布而设计的,两组六根线相间排列的结构是很合理的。首先,每两根相邻线之间都形成一对电偶极子,共有6对。其次,相线、另线均是三根并联使用的,每根线内的电流是普通结构电源线的1/3。因此,在它周围的辐射电磁场是比较均匀的,没有大的峰值存在。
在普通结构的电源线里,只有相、另两根线,形成一对电偶极子,其周围的辐射电磁场在垂直于两根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比较大,有峰值存在。

■ 假设“不同线结构形成的等效滤波器也是影响线材效果的重要要素”,那么一根“理想的”电源线只要串联在供电回路中,即使没有被连接在机箱的最初一段,对音效的影响也应该是不变的。这样的推论你能够接受吗?

■ 我对电源线的理解是在对实际现象的观察时形成的。当我把还没有双重屏蔽的信号线靠近电源线时,功放输出的噪声水平会明显升高。基于这一现象,我推测电源线周围有电磁场辐射存在,并能干扰附近的信号线。

■ 我在《摩机日记二》中介绍给大家的改进措施是“将普通三芯电源线穿入16平方毫米的铜编织带内,屏蔽编织带与电源线的保护接地相连。这是一种最为简单有效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抑制电源线的辐射骚扰问题。”这仅仅是一种可操作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 降低电磁干扰的理论依据是三个要素:
骚扰源——耦合途径——敏感设备。
在电源线的例子里:骚扰源是电源线;耦合途径是电磁场辐射;敏感设备是电源线附近的信号线及放大电路。
屏蔽电源线是切断耦合途径的重要措施,非常有效。这一点已经得到了证实。

谢谢。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