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JWang
KENTRYFO
enrique 在 2005-6-1 17:16:03 发表的内容 KENTRYFO 在 2005-6-1 16:40:13 发表的内容 Hifi发烧烧的是器材和音效,而非音乐本身.?——烧的是音乐重播!而重播的是音乐本身,有了这种重播才有了进入寻常百姓家的通道。——而我指的正是:这个通道完全可以通过诱导而形成市场,从而异化为一种抹杀个性的工具!市场完全左右的话,音乐乃至艺术都必然缺乏生命! 不辨了,反正目前数码的录音还是从模拟的震膜开始的,而通过模拟的喇叭尽可能“还原”,音乐中的声音是模拟的,听音乐也是听到声波。用cd重播音乐,大不了就是听感上有一点点不自然而已,如果实在没有办法,将cd播放好也已经很享受了。生活中感官直接接触的大都是模拟,这一点不假. 模拟和数字其实没有本质区别,数字其实也是用模拟信号的变化来表示(高低电压代表1和0),而模拟信号中也包含数字信息(PAL制和NTSC制电视模拟信号)如果你用笔写下123456789 这几个数字,只要写的够清晰,让一个陌生人来看,他也记下这个值,然后回去重写一遍.如果这个陌生人是懂得阿拉伯数字的,那么他重新写的123456789几个数字,字迹可能相差很大,但含义是完全相同的,这就是数字系统的基本含义.即:不以外在特征或物理特性而是以数学特性传递信息.如果是数学信息传递,那么经过无数次形变以后其数字含义不变,永远都是123456789模拟系统的含义呢?是这样的:让一个不懂阿拉伯数字,但是会临摹图画的人去看,然后照抄下原来的123456789几个数字.通常来说,第一次临摹,可能会比较接近原来,但反复多次临摹,比如一千次以上,照葫芦画瓢,只看形状不看含义,最终形成的几个图案,也许让懂得阿拉伯数字的人也不见得看的懂了.即使你用复印机复印一千遍(不断用复印结果作原件),可能也要模糊掉了.这就是说,模拟系统传递信息是依赖物理特征而不是数学特征的.虽然用数字介质比如CD, SACD多了模数和数模两个转换过程,但保证了一点,就是厂家做出来的数字信号和你读出来的是一样的.而模拟系统,就好比复印机不断拷贝,而且用复印件不断替换原件. LP虽然少了模数和数模两个转换过程,但不能保证厂家做出来的模拟信号和你读出来的是一样的,因为至少你们用的唱盘唱针是不同的,而这个不同就会导致模拟信号的差别.这可不是线形放大关系,而是损失.用LP,你永远都在看复印件,而用CD,相当于你在网上看原件.复印件的清楚与否取决于复印机是不是好,但最好的复印机复印结果也比不上原件. 但在网上看电子版原件,比如PDF文件,JPG文件,就是Perfect,肯定和原来厂家作的没什么不同.
KENTRYFO 在 2005-6-1 16:40:13 发表的内容 Hifi发烧烧的是器材和音效,而非音乐本身.?——烧的是音乐重播!而重播的是音乐本身,有了这种重播才有了进入寻常百姓家的通道。——而我指的正是:这个通道完全可以通过诱导而形成市场,从而异化为一种抹杀个性的工具!市场完全左右的话,音乐乃至艺术都必然缺乏生命! 不辨了,反正目前数码的录音还是从模拟的震膜开始的,而通过模拟的喇叭尽可能“还原”,音乐中的声音是模拟的,听音乐也是听到声波。用cd重播音乐,大不了就是听感上有一点点不自然而已,如果实在没有办法,将cd播放好也已经很享受了。
Raxel
Real
桃花岛主一世
JWang 在 2005-6-2 9:47:08 发表的内容 你自己都没比较过Rolling Stones的sacd和dsd lp,你只不过是人云亦云。Janos Starker是模拟录音。原版的。
JWang 在 2005-6-2 10:05:27 发表的内容 好吧,再讲讲Impulse,我大约有十来张180克新版的Coltrane的东西。这些新版180克的CD我都有,有一些我还有Sacd。180克的lp把cd,sacd打得牙都不见。1962年的录音,CD也是同样年份。太多例子了,我不知道为什么还要硬撑?
JWang 在 2005-6-2 9:33:53 发表的内容 好,Rolling Stone的那个DSD的lp在音质上并不好,和其它的好的lp相比,它是中等偏下。但是,比SACD当然要好。就象大部分的数码的lp,把同样的数码的cd要好很多。在讲一套,Janos Starker的巴赫无伴奏大提琴。此套在eBay上以1000美刀起价。SACD在任何情况下也不可能比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