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再續写我的这个发烧自传了,剛想再重新写的时候又遇上了一些讓人不快的事。但算吧,如同一个网友对我说的“826,大家还是喜欢你的文章的嘛,人不可能讨好第一个人。168上能有一些朋友认同你,你还算不错的了”想想看,也是的。
在我认识的网友中,好像许多人反映对我回国後,如何开起店,当起店主(就是我开玩笑说的JS)比较有兴趣。我想想这也对,可能这是跟大家比较有共鸣的地方吧,那我就把这文章的速度提快,就从我回国後如何又玩起音响开始说吧。
我记得是2001的911事件发生後我才回国的。911事件讓我驚叹人生真的是没有不可发生的事情。
回来後我就回去我妈的水泥厂帮忙,我在厂里负责的是水泥的销售管理。
那时候,很多人问我会不会不习惯,从多伦多那种大城市跑到永安这个小城市来做水泥(其实直到今天还是很多人问,包括168上面的朋友),我好像都是这样回答的-“我是学心理的,我都不能调节自己,那怎么帮别人呀^^”。其实不习惯的东西还是有的,只是大部份我还能接受的来,就是有2个不是容易接收:喝酒和没得听音乐。先说喝酒吧,我想在这边有做销售的朋友应该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不明白的人我就简单点叫一句“酒度=销售量”这是现在国内,特别是我们福建这边的习惯。我记得我来永安第一餐公务餐喝的酒就比我人生之前24年的酒还要多,结果......是在反後吐了一个多小时。
好了好了,这里是HIFI的BBS,我就说回HIFI的事吧。说到在另一方面,就是没得听音乐,当然我是指在一个理想的环境听听好音乐,还得是现场的,那是没有的。我剛回来的时候我家只有一套电脑的2.1音响放在我妈的書房,好像是创新的,音质如何?我只能说有比一些国产乱搞的AV箱好,起码他不会那么吵><剛才有一位好心的大大在帖子上提醒我要常提一下我用的器材给大家知道,以防你们以为我是乱编的,也对,那我就先说说我剛回来听的那套系统吧。音源:电脑内置声卡 功放:音箱自带 音箱:创新的2.1箱,線材:全部跟机的红白線,这系统的声底是低频特会轟轟叫,中频糊,高频刺耳,好像说得有点一文不值吧,但只是对我现在的标淮来说,实际上我那时候用它听的都是一些流行音乐,听起来好像也没有太差(相对我所付出的代价),我也有细心调整过他的擺位(不是说笑的,我是用一些厚書把它堆高的)。但古典音乐呢?不好意思,对方的手机已关机......不对不对,是那声音好像就在叫我,先生请关机^^老实说在多伦多的时候,因为常常有得去ERIC那边听他弹,不是就是跑去音乐会听现场,自己都没有发现自己对古典音乐的热爱是如此深厚的,可能容易得到的不会珍惜的,正所谓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感觉了。现在回到国内,这些好事都没有了(国内我最近可以听现场的是在厦门,但那边的效果......还有旁边人的修养......算了,我都有2年没去了,希望现在会好一点吧),才发现自己对古典音乐是如此的渴求。老实说,我以前在多伦多上学的时候,已经认识了一些有玩音响的朋友,当中也坐擁100W的系统的人,但那时候听起来的感觉并没有多少驚叹,有的驚叹通常也是来自那价位(现在才知道那时候那些人玩的不算好,算是搞不出好声吧,而我脑中的听音标淮又是ERIC的现场,所以我可以明白为什么有些玩音乐的人对音响不感冒)。在那种环境下,我对音响音乐确实没有多大兴趣,相反我对AV,摄影方面的兴趣还大一点。但回来後,以前那容易得到的一切都变得如此的难碰上。好的乐手朋友,可能我这边是小地方,我暂时还没有认识过,那好的现场音乐会呢?好像至少也要回去广州还是香港才有。那要如何才能好像以前那么容易就能得到乐神的感动呢?这时候,好像以前我不太关心的音响音乐就成为我唯一一个的答案浮在我的脑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