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以上3张有关我发烧路程的帖子的整理
想在这里说说自己的发烧路程
跟很多音响发烧友一样,我起始也是从家庭影院发烧起来的。
我记得我第一次领教高级影音系统是在我一个很有米的初中同学的家,那时候是90年左右,
他家是用36"Sony电视,左右一对落地大音箱(好像是JBL),我上去的时候是去打电动。FC不用说肯定有,还有那时候天价的MD和PC-ENG CD-ROM。那一天,我觉得我好像在天堂。PC-ENG CD-ROM和MD在当时的电动界好像ML,KRELL在现在的HIFI界,夢一样的畫面和音质,再透过那个SONY大电视和那对大音箱重放出来,我第一次觉得“街机”不外如事,FC简直不想碰。玩了快一个下午,他说不如听HIFI,我心想听HIFI就是听音乐嘛,能有什么好听的,电视上的有得看有得听我也没兴趣,但是主人叫到,也不能不跟,只好跟著去。
那我就跟著他去听HIFI,这也是我的HIEND音响第一步。我和他去了另外的一个房间,那时候我还搅不懂为什么听音乐不就在他自己的房间听,他房间的大音箱也很不错嘛,声音可以开大大的又不会吵(後来我才知道他打电动用的功放也是高级器材),还要去另外的房间听干嘛,其实我还是想打多一阵电动的(小孩子嘛)。
但在他开了那个房间的门,开了那么一点点灯(後来我才知道那房间叫影音房,那灯光叫剧院式照明),我就感觉这里面的器材跟剛才我看到听到的不是在同一个等级上的,可能那就是HIEND音响的气派吧:>那些音响都好大台,其中有2台亮著蓝蓝的光(我想168上的大大都知道我看到什么品牌的器材吧),还有那对音箱真的是很大很大(现在知道是JBL的43系列),还有在那些器材後面一堆像蛇一样粗的線,在看到这种大堆头後,我开始好奇这些看上去都知道很貴的家伙到底可以有多好玩。
一开始,我那有米同学就像今天168的各位大大(包括我自己)在有人到我们的听音室一样,一付很自豪的神情问我平时爱听些什么音乐,我想一想,就来个ALAN TAM吧。他放的是CD(那时候我可是觉得CD是很高级的,不像现在有的没的有了一台好CD後,还深沉想上多一台LP),音乐出来了,啊......阿倫的忘不了你......啊.....有点不对头...干嘛我看到阿倫就站在我前面唱.....这是...这是...什么回事...我还在想的时候,我那同学就问我:“如何,好听吗?”(当然他是知道答案的,不过就像今天168的各位大大(又一次包括我自己)在有新手到我们的听音室听一样,我们也会这样问(这是发烧友最自豪的时候),我只有点头说好,接下来他再放的是阿梅的坏女孩....这完全是2回事!!!!那几下深沉的感觉(後来我才知道那叫超低音)是我从来没有感受过的,电视上的根本不是这样,平常的音响也不是这样!!!
但我的音响震憾教育还没完,他接下来的是放贝多芬的第5交响乐,那时候这是我唯一知道的交响乐,不用我说,各位大大可以知道时候的我,一个没有任何音响经验的我在一整套HIEND器材上听贝5是什么模样的,从开头的那几个音我已经说不出什么话了,一切形容都不能说出我那时候的感受,我只知道我听完了贝5大约5,6分钟才说出话来。
那一天我开始知道什么是高级音响,也知道为什么有人会用那么多錢来玩这个,但是我还是觉得这些器材和我太远了。
一年後,我家也来了我的第一套影音器材。90年代是香港剛开始流行OK的年代,我家也接了一套SONY26”电视+SONY LD+SONY AV-AMP的组合,一点都不发烧的组合,但我也是很满足了(那年代发烧级的器材都是高不可攀的)。那时候没本錢发烧硬体,只好拼命烧软件,但家里套AVOK组合看电影唱OK还可以,音乐顶多只能放放港台流行当背景音乐,那唯一可烧的只有电影了。我记得我那3年,基本上每个星期起码要看3部电影,後来为了看美国板的LD还買了一台字幕机回来。家内的音箱也从2声道一直加到5声道的PRO-LOGIC时代(但是全部都是一些AV箱)。当时还有一种烧法就是把电动連上去AV-AMP来放,那时候PC-ENG CD-ROM的音質是PS,土星这些次世代电动出来前最好的,他用的是PCM音源,效果等同CD,有时候开了机子只是听音乐不玩也很好。这就是我的小发烧家庭影院直到我96年去多伦多上大学,在那边我才碰到可以给我真正要发烧的理由。<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