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感受音乐 [复制链接]

查看: 32019|回复: 296
31#

改天复你。
TOP
32#

laoling 在 2004-11-26 23:18:42 发表的内容
丁启烈先生是个可爱的标本,每次出来都有喜剧效果。没想到这里这么热闹。改天再来。


呵呵,希望看到你的发言。
TOP
33#

laoling 在 2004-11-30 9:16:21 发表的内容
砍柴兄真不够意思,就您这一句话,激得小弟胡言乱语了一番,还打断了丁先生的思路,多亏丁先生没动气,要不我罪过大了。这会儿您也给说和说和呀!


呵呵,laoling兄,不好意思,前天我很晚才回到深圳,昨天忙得不开交(敬业也),直到现在才看到各位的发言。本来今天依然很忙,但看到诸位的帖子我很感动,就先说几句在说了。
从前面老看我知道丁老师是位实在人,现在更加证明了我的判断,虽然丁老师的意见我们几个都不赞成,但是这也不奇怪的。尊重长者,尊重所有真诚的意见,只要是真诚的。
TOP
34#

丁启烈 在 2004-11-30 13:50:58 发表的内容

xineng兄:我原以为已讲清,其实没讲清。我就举一例,某乐曲开头有一引子,是表现早晨,原作是用小号来表现,但某指挥认为早晨就如舞台的幕布刚拉开一条缝,这时,狗不叫,鸡不跳,人还没起床,小号音色过于明亮,过于火热,早晨用小号表现不宜,改用圆号。就有一指挥认为圆号也不宜,改用长笛,又有一指挥认为长笛也不宜,改用.................但不管怎麽改,这引子表现早晨,是必须读懂的。如您没读懂是表现早晨,怎麽处理都是错。


这是哪一部作品?
TOP
35#

zjize 在 2004-11-30 17:06:32 发表的内容
偶估计偶是在第4层了,哈哈
至于第五层,估计又回到不听音乐上面去了!
因为偶现在已很少听古典音乐了,这算不算第5层?


杰兄别搞笑了。呵呵。
我记得最早听的是《匈牙利舞曲》,现在看来这是一部简单而美丽的作品。那时候可能也刚读过《巴黎圣母院》不久,也读过一些关于吉卜赛人的散杂文字,我就从第一首写起,好象写到第8-9?吧,很文学化的解读,记在早见的笔记里,现在可能还在。
作为刚入门的行动,这样做是可以的。但将文学化的解读当作音乐的理想解读方式,肯定是有悖音乐本真的。
TOP
36#

丁老师已经退休了?
很不好意思,要知道您是一位长者,就不会跟您说那些话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并不等于参与评论的各位都同意丁老师的意见。我想我们都不是什么理论大师,但我们肯定都是很敬业的,这请丁老师放心。
至于认识上的分歧,我觉得就没有必要再争论下去了,各人保留自己的意见。
当然我想真心诚意对丁老师说的一句话是,我们这些人都是在古典音乐中找到自己的真实的、强烈的体验的人,已经懂得怎么去取得自己需要的东西的人,书多少也读过一点的人,所以丁老师就不必担心我们理解音乐的程度了。
老一代的理论工作者我也接触过一些,包括和李德伦合作过的一位低音提琴家等等,也算是行业内的高层人士,意见经常相左,但大体说来都相互尊重,作为晚辈的我经常是歉让、聆听,各人有各人的成长环境、知识构成和兴趣区别,分歧实属正常。
TOP
37#

zjize 在 2004-12-1 11:13:21 发表的内容
上山兄去看看我写的评测,向你推荐那个胆机。


好,谢谢。
TOP
38#

丁启烈 在 2004-11-30 1:03:25 发表的内容
如和音乐爱好者交流,那是另一回事。(音乐工作者交流又不一样)在此,我专指和音乐交流。


当然,如果丁老师有兴趣回答我的反问,我倒是想让丁老师回应几个问题。过两天吧。
TOP
39#

zjize 在 2004-12-1 11:15:54 发表的内容
上山兄看看这个贴子。
1


好长的帖子,改天我们直接沟通行了。
TOP
40#

谈一谈马勒作品演绎的风格流变。
坦白说我没有能力谈好这个问题,仅仅能就听过的唱片和参考几位重要的指挥家的观点,来简单说说一点认识。
马勒作品中的含义问题一直是指挥家争议的问题。其中伯恩斯坦可以代表一种倾向,既他更倾向于将马勒作品与马勒的生平以及很多音乐笔记的内容联系起来,所以在伯恩斯坦那里,有一个“悲情马勒”(不太准确,但将就着先这么说吧)。布列兹作为马勒的再传弟子,布列兹以为,马勒的作品一旦写完好,作者本人就已经失去对作品的控制力,作品是一个独立的文本,能在作品中读到什么,则是后人的事情。同时他在马勒作品中发现更重要的东西,这写东西跟“悲情”想悖,于是他决定摈弃以前的那种演绎思维。
布列兹这种思路影响了很多人,也许包括阿巴多。因为我在阿晚期与BPO合作的马勒中,发现很多较之WPO或LSO时代的马勒有程度不小的差别。当然,阿比布整体上做得可能要好一点。
话说回来,音乐作品与文字不同的是,一句“春天来了,风轻轻地吹着”说的肯定只能是春天,但是,谁能说《蓝色多瑙河》前奏那一段基本可以说是“破晓”的圆号所表达的是鱼肚色的早晨,还是黄色的,还是红色的?如果不能断定这是什么颜色的晓色,那么就能肯定这铁定就是早晨吗?1-3-5-----,等于“早晨叻-------”?

丁老师不必回复,发此帖只不过是在表达观点,既然丁太太反对你发言,也不想勉强把你拉回来。
值得一提的是,本帖子一直都在比较理性的范围内争论,没有太多狡辩或情绪化的言语。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