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摩机日记(一) [复制链接]

查看: 20579|回复: 65
11#

吴讲得 在 2005-1-25 22:56:37 发表的内容
测量数值越小,测量误差就越大,是否将音量加大之后再测量,这样误差会更小?


吴讲得兄:你好!
你的想法是对的。
1, 我使用的FLUKE 187数字表测得的V1=2.1879V、V2=2.1948V已能满足精度要求。
2, 根据测量工具的精度、以及被测放大器的输出内阻的大小,你可以选择适当的测量电压值。
例如,交流电压表的有效位数少,测量读数的分辨率就越低;放大器的输出内阻越小,V1-V2的差值就越小;这两种情况都应该加大测量电压。
3, 当测量电压加大后,还要考虑作为假负载的R1、R2的额定功率。电阻发热同样会引起测量误差。
谢谢。
TOP
12#

乡下 在 2005-1-27 18:14:12 发表的内容
可不可以使用相同的方法制作信号线啊?



请问老地主:“相同的方法”指什么?
TOP
13#

yyhh13 在 2005-1-31 11:09:37 发表的内容
ChenYH兄你好,请教个关于屏蔽喇叭线的问题:
如果在现有的成品喇叭线外面包一层铜编织带,铜编织带两端悬空,不与原喇叭线的正负极相连,不知还能不能起到屏蔽作用?这样作的效果有多大?多谢.


yyhh13兄:你好!
谢谢帮顶。
成品喇叭线外面另包的铜编织带如果不与原喇叭线的正负极相连,最好在功放一侧接地。我想,这样做的效果应该是有保证的。因为VEN DEN HUL 有一款屏蔽喇叭线(The INSPIRATION HYBRID)就是将屏蔽导体在功放一侧接地的。(我看过这款屏蔽喇叭线的实物样品。)

[upload=jpg]Upload/200412519172655568.jpg[/upload]
(这是一款5芯屏蔽喇叭线。两根红、两根兰均为1.97平方毫米;中心的地线为0.56平方毫米;屏蔽导体为4.45平方毫米。使用时两根同颜色线并联,组成一对3.94平方毫米的屏蔽喇叭线。)
TOP
14#

yyhh13 在 2005-2-1 8:30:58 发表的内容
多谢陈兄指点.
还有一处不明想请教一下:刚才您答复中说喇叭线的"接地"是指接屏蔽层呢,还是接功放的机壳?


yyhh13兄:你好!
喇叭线外面另包的铜编织带的"接地"是指:屏蔽层(在功放一侧)接“机壳”。
不好意思,很拗口。
谢谢。
TOP
15#

yyhh13 在 2005-2-3 14:46:41 发表的内容
今日又翻看陈兄的帖子,看到你贴的屏蔽喇叭线(The INSPIRATION HYBRID)的示意图,又想到一个问题:
这款喇叭线中间有一根细的地线,外面又有一层屏蔽导体的编织网,那么它在功放一侧的接地是中心地线接机壳呢?还是屏蔽导体编织网接机壳:还是两者都接机壳?
多谢陈兄。


yyhh13 兄:你好!
是的,两者都接机壳。
据van den hul网站介绍,这种(屏蔽)四线结构及中间的地线可以防止音频信号的串扰,从而使得你的系统噪声下降,在不刺耳的前提下为你展现更多更丰富的音乐细节。
谢谢。
TOP
16#

yyhh13 在 2005-2-4 9:01:32 发表的内容
多谢陈兄,昨天在坛子里看到一篇帖子,是介绍“高保真音响”上一篇用普通电线做喇叭线的制作方法,有同志试验了一下据说不错,但原理不太清楚。我猜是不是通过增加电感构成低通滤波,调整高低中频的比例来使声音平衡啊?不知陈兄有无时间分析一下?
http://www.jd-bbs.com/read.php?tid=499445&fpage=1


特别的构思,低廉的成本,方便地制作,很好的效果,恐怕这就是hifi的乐趣。

谢谢yyhh13兄。
TOP
17#

回复: 摩机日记(一)

一觉醒来,居然找回了自己的老帖子;学力也上升了两级,哈哈。。。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