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mydisc 兄,MOKA 兄,我們在這兒開始 ‘百年金曲話當年’ 吧 [复制链接]

查看: 12059|回复: 87
11#

       “WISH YOU WERE HERE”既是PINK FLOYD名曲的名字,又是他们名碟的名字。此碟在他们的历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前面传上了此碟的标题曲,再传一首长曲——长达13分30秒的“Shine On You Crazy Diamond (Parts I-V)”。因为论坛MP3上传限大4M,我只能勉为其难地把这么长的曲子压到4M以下,这样做无论对此曲来说还是对我来说都无疑是一种痛苦。

    不过,能把它传上来给没有听过的乐友听听(即使已经谈不上有什么“音质”),仍然是令我欣慰的事情。

    PINK FLOYD的唱片不仅音乐好,还素以音效极好闻名,有机会又有兴趣的乐友和发烧友一定要收一些。


最后编辑mydisc
TOP
12#


       这就是上面我和FEVER兄在MSN里提到的PHIL COLLINS唱“ANOTHER DAY IN PARADISE”:


TOP
13#


       PINK FLOY的CONCERT总是音乐与光影的完美结合。
TOP
14#


        FEVER兄,容我找找先。书房太乱了。
TOP
15#


       MOKA兄,这样挺好啊!言为心声是很要紧的,咱们这样的帖子里不需要应景。以前看过您一些帖子,也说到羁旅海外的一些忧伤和对亲人的思念。这是人之常情,再自然不过,以这种真性情听音乐才会有真收获。

    忍不住问一句:现在您跟嫂夫人已经团聚了吧?

    德九《自新大陆》(或者叫《新世界》)的确是普天下旅人的心声,不论是何种族、血统、语言,有心者自能与之共鸣。第2乐章起始那段英国管,不就是天涯旅人最深沉、最真挚的心声?

    有这样的音乐围绕着我们,我们才不惧关山万里——远在天涯其实也就近在咫尺了!
TOP
16#

        WILLIE NELSON与BOB DYLAN合作唱BOB的作品“HEARTLAND”:        


最后编辑mydisc
TOP
17#

再来一首同一专辑中的“ROCKY ROAD”。


最后编辑mydisc
TOP
18#

       FEVER兄,另开一帖也好,以解您无法跟我那个TOPIC帖子的“魔障”,呵呵。

    贴P.P.M.一首“HUSH-A-BYE”,是1963年他们的著名专辑“IN THE WIND”中的录音。


    
最后编辑mydisc
TOP
19#


       MOKA兄,我手头本来有过两张ROGER WHITTAKER专辑的,可一时之间翻不出来。上AMAZON找了一下,你可以稍稍试听一下:


http://www.amazon.com/exec/obidos/tg/detail/-/B000003FNK/qid=1097188429/sr=1-1/ref=sr_1_1/104-1781775-2319118?v=glance&s=music
TOP
20#


       北京的《爱乐》杂志两三个月前邀我写过一篇爱乐自述文章,我在文中就提到自己当年听欧西流行音乐包括民谣也包括P.P.M.的情形——我也有难忘的从LP上转录音乐到磁带(是卡带,不是开盘带)上听的经历呢。下面贴上其中一段:


    ···

    如果说之前的一切经历还说不上有多么重要的话,那么,1983年的一天,当那位体态胖胖、说得一口地道美式英语的女外语老师在课堂上用“三洋”收录机播放出一系列英美流行名曲时,天生对旋律很敏感的我简直如逢醍醐灌顶——卡伦·卡彭特(KAREN CARPENTER)唱的《昔日重来》(“YESTERDAY ONCE MORE”),西蒙与加芬克尔(SIMON AND GARFUNKEL)二重唱组演唱的《斯卡波罗集市》(“SCARBOROUGH FAIR”),安迪·威廉斯(ANDY WILLIAMS)唱的《月亮河》(“MOON RIVER”),派蒂·佩姬(PATTI PAGE)唱的《变换舞伴》(“CHANGING PARTNERS”),“威猛”(WHAM)乐队唱的《无心私语》(“CARELESS WHISPER”),约翰·丹佛(JOHN DENVER)唱的《带我回家吧,乡间路》(“TAKE ME HOME,COUNTRY ROAD”)···一首首一段段都是那么美妙可人——我简直是被一颗颗炽热的音乐子弹给“击中”了!

    从那以后,我就开始有意地竭力地去接触一切可能接触到的西洋流行音乐。我缠着父亲要买台“红灯”牌立体声收录机,说是要用来练英语口语,结果收录机是如我所愿买来了,我却没能如父亲所愿专门拿它学口语。我拿它接收刚刚开播的湖南人民广播电台调频立体声广播,如饥似渴地收听《世界歌星大会串》这样的外国流行歌曲集锦节目,收听我喜爱的那些播音员们播放的一首首令我至今难忘的流行名曲,还有播音员们以西班牙作曲家罗德里戈的吉他协奏曲《阿兰·胡埃思》为音乐背景朗诵的爱情散文诗,声声句句都觉得是那么优美···我疯狂地积攒零花钱和一年一度的“压岁钱”,频频光顾当时本地经销进口唱片的唯一渠道——省外文书店音像部,去搜求一切能够迷住我的好唱片:26元一盒的西蒙与加芬克尔二重唱歌曲精选磁带,美国CBS唱片公司原版,我买下来了;26元一盒的“木匠”兄妹(THE CARPENTERS)专辑磁带《靠近你》(“CLOSE TO YOU”),美国A & M唱片公司原版,我买下来了;22元的“彼得、保罗与玛丽”(PETER,PAUL AND MARY)民谣三重唱组合专辑磁带《在风中》(“IN THE WIND”)和“四兄弟”(THE BROTHERS FOUR)合唱团歌曲精选磁带,我买下来了···因为听过立体声广播中的那段配乐诗朗诵,我对古典吉他协奏曲《阿兰·胡埃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而又喜爱上了贝多芬第9交响曲中的《欢乐颂》唱段以及舒伯特《圣母颂》,从而又开始涉猎古典音乐。外文书店有一套EMI出的约胡姆指挥伦敦交响乐团演录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原版磁带,我拿下了其中的4盒,花费真是巨大,要56元,而且这还是在古典音乐磁带普遍比流行音乐磁带要便宜不少的情况下,不然花费会更多。当然,叶佩斯吉他演奏《阿兰·胡埃斯》的DG版磁带、郑京和演奏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DECCA版磁带以及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剧《天鹅湖》的PHILIPS版磁带等等也被我先后搜求到手。而那时已经开始被淘汰的一张张售价极为廉宜的LP黑胶唱片呢,自然也被我筛来选去买到不少。说来可能令人难以置信:那时候我家里一直没有可以播放LP唱片的音响,只好每买到一张LP就拿到同学或者表姐家的日本进口“夏普”组合音响上去转录,录好了回家,在制作精美的LP原碟封套上包上一层塑料薄膜,小心翼翼地竖放在书架上,然后再用音质相当棒的那台“红灯”牌收录机播放录好的磁带给自己欣赏。那时候我用的空白磁带是一成不变的,永远是卖3元9角3分一盒的日本原装TDK牌60分钟空白带。即使到现在回味起来,我都觉得那种空白带的音质是极好的。用它来录调频立体声广播里的古典音乐和欧美流行音乐,一样可以让我视若珍宝······不管听到的是古典的舒伯特还是流行的卡彭特,无论自己想尽一切办法、抓住一切机会而得到的是原版磁带、LP还是仅仅从调频广播中得到的一次聆听机会,可以确信的是——那个时候,音乐,那些迷人至极的音乐,给我这个敏感少年呈现出了一个多么博大、多么丰饶、多么富有情感的世界呵!

    ···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